鬼谷子 謀篇第十
【原文】 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②,始于古之所從。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③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親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也;同惡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④則親,相損則疏,其數行也;此所以察同異之分,其類一也。故墻壞于其隙,木毀于其節(jié),斯蓋其分也。故變生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⑤。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數⑥也。
【注釋】 ①因:依據、憑借。 ②奇不知其所壅:奇計是沒有什么可以壅蔽的。 ③度材、量能、揣情:度量才干、能力,揣測實情。 ④益:有益、有利。 ⑤因以制于事:因而用來制約事物。 ⑥數:數術。
【譯文】 各種謀略規(guī)劃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一定要弄清事物的起因,把握有關的實際情況。弄明白實情,就可以確立“三儀”標準。所謂“三儀”,就是“上智”、“中才”、“下愚”,三者相輔相成才能產生奇跡,而奇跡是沒有什么壅蔽的,這是自古以來就被遵從的規(guī)律。所以鄭國的人挖掘玉石,用安裝有指南針的車子裝載,是為了不迷失方向。度量才干、能力,揣測實情,也是行事的指南。所以凡是觀念相同而又親密的人,必然是在各方面都很成功的人;凡是欲望相同而又互相疏遠的人,必然是只在一方面很成功的人。假如同時受到憎恨可又互相親密,一定是都受到損害;同時受到憎恨卻又互相疏遠,是只有一方受害。所以假如能互相有好處就感情親近,反之,假如互相有壞處感情就疏遠,這都是常常發(fā)生的事情,同時這也是判斷異同,進行分類的一種方法。所以墻壁都是由于有裂痕才崩毀,而樹木都是由于蛀蟲毀壞了枝節(jié)才折斷,這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事物變化會生出事端,有事變就生出計謀,有計謀就會有籌劃,籌劃產生議論的基礎,議論產生學說,學說產生進退,進退確立規(guī)章制度,因而用來制約事物。由此可見各種事物遵循一個道理,各種道理遵循一個法度。
【原文】 夫仁人輕貨①,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勇士輕難②,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智者達于數,明于理③,不可欺以不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④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⑤。故為強者積于弱也,有余者積于不足也,此其道術行也。
【注釋】 ①貨:財物。 ②難:災難。 ③達于數,明于理:通達數術,明白事理。 ④易蔽:容易被蒙蔽。 ⑤是因事而裁之:根據事情不同特點予以巧妙裁奪。
【譯文】 一個有德行的君子,自然會輕視財貨,因此不能用金錢來誘惑他們,反而可以讓他們捐出資財;一個勇敢果斷的壯士,自然會輕視困難,因此不能用憂患來恐嚇他們,反而要讓他們鎮(zhèn)守危地;一個具有智慧的聰明人,他們通達一切事理,因此不能用誠實來強迫他們,而是應該用講道理跟他們相處,同時也可以使他們建立功業(yè);這就是所謂仁德、勇士、才者的“三才”。所以愚笨的人容易被蒙蔽,品行不好的人容易害怕,貪婪的人容易受誘惑。這些要根據不同特點巧妙裁奪。所以強大是由弱小積聚而成,有余是由不足積累而成,這是道術的體現。
【原文】 故外親而內疏①者說內,內親而外疏②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③,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之④,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⑤,結比而無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注釋】 ①內疏:內心疏遠。 ②外疏:表面疏遠。 ③因其勢以成之:根據對方形勢予以成就。 ④微而證之:稍微引據證實。 ⑤私不如結:心的結合要比私來得好。
【譯文】 所以表面親近而內心疏遠的要從內心著手進行游說,內心親近而表面疏遠的要從外表入手游說。因而,要根據對方的疑惑來改變,根據對方的表現來推移,更根據對方的說詞來歸納,根據對方的趨勢來組織,根據對方的缺陷來權衡,根據對方的憂患來排斥。揣摩之后加以威脅,抬高之后加以策動,削弱之后加以扶正,符瑞之后加以驗合;擁護之后加以堵塞,騷亂之后加以迷惑,這就叫作“計謀”。計謀的運用,公開不如隱密,隱密不如同心相結,親密無間。循常理不如出其不意,奇計一出則不可阻止。所以向人君游說的人,必須先談論奇策;同理,向人臣游說時,必須先進行私交。
【原文】 其身內,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無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強之于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①也,避而諱之,故陰道而陽取之也。故去之者縱之,縱之者乘之。貌②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托焉??芍撸捎靡?;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貴制人,而不貴見③制于人。制人者握權也,見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智用于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眾人之所不能見。既用見可否,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④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故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與深;圣人之制道,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⑤也,中正而已矣。”道理達于此義者,則可與言。由能得此,則可與谷遠近之義。
【注釋】 ①惡:厭惡。 ②貌:面貌、容貌,也指外形、外表。 ③見:表示被動,相當于“被”。 ④所以自為:這是為自己去做。 ⑤忠、信、仁、義:忠心、誠實、仁愛、道義,這是古代基本的道德法則。
【譯文】 關系很親密而說的話卻又很見外,就會被疏遠;關系很疏遠而說的話又很深入就會有危險。不要將別人所不樂意接受的強加于人;不要將別人所不知道的,去教訓別人。別人有所喜愛,可以學習迎合他的興趣;別人有所憎惡,回避而不要言及,所以用隱密的方法進行,然后公開地收獲。所以要去除某事就可以放縱它,放縱的目的在于尋找可乘之機。那些不輕易喜形于色的人,可以將大事托付給他??芍牡娜?,就可以任用;不能知心的人,深謀遠慮的人不會任用他。所以說:“為政最重要的是掌握人,絕對不可以被人控制?!笨刂迫说娜耸鞘治沾髾嗟慕y治者,被人控制的人是唯命是從的被統治者。因此君子立身處世之道是屬于陰,小人的立身處世之道是屬于陽。有智慧的人成事比較容易,沒有智慧的人成事比較困難。由此看來,國家滅亡就很難復興,國家騷亂就很難安定;然而無為和智慧最為重要。智慧是用在眾人所不知道的地方,才干是用在眾人所看不見的地方。施展才智如果可行,選擇事情去做,這是為自己去做;如果不可行,選擇事情去做,這是為別人去做。所以前代君王做事貴在隱秘。古語說:“天地的造化在于高和深,圣人的治道在于隱和匿。并非單純的講求仁慈、義理、忠誠、信守,不過是努力維護不偏不倚的正道而已?!奔偃缒軓氐渍J清此種道理的真諦,就可以與人交談。假如雙方談得很投機,就可以發(fā)展長遠的和目前的關系。
【評析】 “謀”篇講的是鬼谷子謀略的專篇,鬼谷子謀略可分為謀政、謀兵、謀交、謀人四個方面。也可分為上謀、中謀、下謀。上謀是無形的謀略,它使事情成功但不為人所知。中謀是有形的謀略,它幫助成就事業(yè)但留下痕跡,不過,因為用得巧妙,大家都稱贊它。下謀是迫不得已所使用的下下之策,它也能扶危濟困,但費力傷物。以上三種計謀,相輔相成,可以制定出最佳的方案,也就是奇謀。奇謀既出,所向披靡,自古而然。鬼谷子認為最高明的謀略是在暗中進行的,但要公開奪取成果,稱之為“陰道而陽取”。認為圣人之道在于“陰”?!笆ト酥\之于陰,故曰‘神’;成之于陽,故曰‘明’?!闭J為“謀不能兩忠”,忠于一主,必忤于另一主。主張:只有“通達計謀,以識細微,”以便“經起秋毫之末,揮之太山之本”。認為“謀必欲周密”,并且最難做到周密。崇尚用奇計,認為“正不如奇”。認為只有“奇”,才能流行不止。主張:“必先謀慮”,計定而后才能用術。所以說,天地的演化,在于高深莫測;圣人的謀略,在于隱蔽不露。不但使用忠信仁義,其他手段也可用,只要是人間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