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思南路及南昌路名人故居一覽
思南路57號-陳長蘅故居
|
陳長蘅(1888~1987),四川榮昌人,1946寓居與此,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主計部主計官 |
思南路34號-原遠東最大藥物實驗室
思南路34號,(原馬斯南路20號) 原為信誼化學制藥廠,民國10年由藥物學博士約費(德籍俄僑)創(chuàng)設實驗室,為遠東最大藥物實驗室,民國20年改組為中國企業(yè)。1927年湘雅藥學院畢業(yè)的何子康藥師應聘任華人經理。后經歷多次發(fā)展并改組為華資信誼化學制藥股份有限公司。1945年春又擴建并購進的德鄰公寓大樓。藥廠舊房已拆除,新建了居民樓。
思南路36號-原楊森府邸
原為為楊森(抗日愛國將領)府邸,后轉手黃金榮,其兩個小妾金素琴、金素文(梅蘭芳掛名弟子)居于此。1953~1956年為盧灣區(qū)區(qū)委房產,后與民政局對換?,F(xiàn)為普通住宅,現(xiàn)居民多為民政局退休干部。
思南路36號曾是抗日愛國將領楊森的公館。1937年7月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楊森要求率部到前線作戰(zhàn),9月,他奉命率軍參加凇滬抗戰(zhàn),10月15日戰(zhàn)斗打響。
經過兩天兩夜激戰(zhàn),日軍曾3次增援,但始終未能攻下楊森部隊防守的陣地。后來楊森部隊又奉命開赴蘇州、常熟一線掩護上海軍民轉移。經過和日軍激戰(zhàn)兩晝夜,終于完成掩護任務。
之后,他又在安徽一帶,多次巧妙機智地打擊日軍。在他的數(shù)次勝利中,最為震驚世界的壯舉是長沙的戰(zhàn)役,楊森憑借與敵人實力懸殊的武器兵力,三次打退一次比一次攻勢更強的進攻。
思南路36號是楊森在上海的私人住宅,這也是當時時尚的歐式花園洋房。在這里他結交上海各界的名流,在他赴抗日前線前,他把該住所給了自己的朋友照看。而朋友是京戲票友,因此將這里借給一對京劇演員倆姐妹居住,姐妹倆又拜梅蘭芳為師,梅蘭芳自己家近在咫尺,所以經常來此吊嗓子、演唱和會友,附近的鄰里經??梢愿魤︸雎犆诽m芳大師優(yōu)美動聽的唱腔?!∷寄下?6號后來曾是盧灣區(qū)首屆區(qū)委所在地,現(xiàn)為居民住宅。而楊森本人1977年5月逝世于臺灣,享年96歲。
思南路37號-原啟秀中學
原為啟秀中學(1937.8~1956由徐婉珊創(chuàng)辦),原址為霞飛路634號,1956年與正行合并,改名十二女中。為茅麗英烈士的母校?,F(xiàn)為第十二中學,地處思南路與香山路交界的地方,鬧中取靜之所在;內有烈士茅麗英塑像。
思南路39-41號-上海文史研究所
思南路41號原是三、四十年代金融界頭面人物之一袁佐良的寓所。袁佐良是金城銀行行長。金城銀行成立于1917年,設總行于天津。創(chuàng)辦時最大股東為安徽督軍倪嗣沖和按武軍后路局總辦王郅隆,實收資本50萬,1927年增至700萬。以對工業(yè)放款和投資較多而聞名。1936年時存款總額達1.8億余元,一度超過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居私營銀行的首位。中國近代知名的鹽業(yè)、金城、中南、大陸四家北方私營銀行通稱為“北四行”,以在20世紀20年代初成立四行聯(lián)合營業(yè)事務所而得名。雖是較小范圍的聯(lián)營,但在近代中國銀行業(yè)中卻是唯一的一個。聯(lián)營能夠為各參加單位提高聲譽和擴大業(yè)務帶來不少有利條件;但涉及到權利之爭,又很不容易解決。銀行聯(lián)合經營雖是當時輿論所鼓吹,但“北四行”聯(lián)營之能成為事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四家銀行總經理之間的人事關系和他們在各自銀行中的作用?!氨彼男小钡臉I(yè)務不僅在北洋政府時期發(fā)展迅速,在國民黨政府時期仍然是廣設分支機構,繼續(xù)發(fā)展。原在北方的總行或總管理處亦先后移至上海。1936年時,存款總額居于前列的五家私營銀行依次為金城、上海、中南、鹽業(yè)、大陸,“北四行”即占其中四家。
上海文史研究館1953年成立,原址永嘉路623號,1980年12月遷至此處。張元濟(1867~1959),清光緒進士,為第一任館長。
現(xiàn)在儼然是一座活的歷史博物館??在這里幾乎能找到上海所有文化老人的身影。他們平時就在里面喝茶作畫,唱戲聊天,然后互相回憶這個城市的歷史。旁邊有一個小書店,店堂很小,兩旁的書架上擺滿了書,充滿了書香氣,所出售的圖書也大多與文化、歷史相關。
思南路44號-盧漢故居
盧漢(1895~1974),云南昭通人,40年代寓居與此,抗日愛國將領,曾任國民政府云南省主席?,F(xiàn)為普通住宅(外事局房產)
盧漢在抗日戰(zhàn)爭中打了無數(shù)次戰(zhàn)役,直至代表中方接受日軍投降。他在解放戰(zhàn)爭中一次也沒與共產黨部隊交鋒,相反還破了蔣介石的美夢??企圖利用盧漢為省長的云南山勢險峻的地理優(yōu)勢和云南容易得到美國方面支援的有利條件在云南頑固堅守,等待美國支援的到來,做最后的頑抗。為此蔣介石在云南“整肅”,查封進步報刊、學校,逮捕進步人士。盧漢通過夫人將被捕名單傳出,使他們迅速轉移。在大搜捕中有數(shù)百人無辜被捕,毛人鳳竟要判處400多人,盧漢以證據(jù)不足,利用多方關系進行周旋,終于解救了所有被捕者,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依托西南付隅反攻的企圖。在蔣介石作最后打算守住云南企圖決一死戰(zhàn)時,1949年2月,盧漢通電全國起義,云南宣告和平解放,使國民黨陰謀沒能得逞。盧漢后半生一直站在我們黨的立場,并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作了很多貢獻,還利用自己與臺灣國民黨元老的關系,為臺灣回歸作了大量的努力。
思南路46號-原法國巡捕房
原法國巡捕房,解放后為部隊警備區(qū)房產?,F(xiàn)為普通住宅,部隊家屬居住。
最初,法租界巡捕房的人員一律由以法國人為主的外國人組成,后來才準許雇傭中國人當巡捕。到1933年的時候,巡捕房警務人員已有近2000人,其中還有為數(shù)不多的華人高級警官。當年黃金榮的結拜兄弟程子卿就曾任督察長一職。
法租界巡捕房政治處的任務,主要是收集中國政情變以及軍事經濟社會動態(tài)中的情況,并專門關注在法租界里居住活動的政治人物以及社會名流,是法國人在法租界統(tǒng)治的神經中樞。
思南路61號-薛篤弼故居
(原馬斯南路95號) 薛篤弼(1892~1973),山西解縣人,1925寓居與此,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委員兼水利部部長,解放后任上海律師學會副主任。系法式風格三層花園洋房?,F(xiàn)為普通住宅。
思南路61號,法式風格獨立式三層洋房,住宅建筑面積與花園面積相仿,約400~500平方米,花園里種植有廣玉蘭、棕櫚等樹木,尤其是3棵廣玉蘭,占據(jù)了花園的大部分空間。薛篤弼早年受孫中山影響,參加辛亥革命,曾任國民政府內政部長、衛(wèi)生部長、水利部長和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等要職。
香山路7號-孫中山故居
如果從思南路拐彎到更短更幽靜的香山路。你可以看見香山路7號,掛著孫中山故居牌子的花園洋房。這是中山先生生前在上海最后居住的寓所,他的《孫文學說》,《實業(yè)計劃》和《民權初步》等重要著作,都是在這里完成的。短短的香山路上,還居住過原國民黨的立法院長孫科,共產黨高官胡厥文,而和思南路相交的南昌路和復興中路上,更是名人薈萃。既有政界要人,如“國民黨元老重臣”吳稚暉、葉楚傖的寓所、中共創(chuàng)始人之一陳獨秀、進步人士楊杏佛、何香凝、柳亞子,也有文化藝術界泰斗級的人物,如劉海粟、林風眠、趙丹等等。這些歷史名人以他們精彩的人生故事滋養(yǎng)著這片街區(qū),使之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傳奇色彩。
孫中山雖曾20多次來到上海,但長期沒有固定寓所。1918年,四位加拿大歸國華僑從原準備在滬開化妝品廠的股本中抽出一筆錢,買下了莫利哀路29號(現(xiàn)香山路7號)的住宅送給孫中山。在他們十分懇切的勸說下,孫中山不便推辭,于是在1920年1月從環(huán)龍路遷入新居,直至1924年11月北上,他們夫婦倆一直居住在此。
這幢小樓環(huán)境幽靜,布局合理緊湊。樓前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三面環(huán)繞著的冬青、玉蘭、香樟和松柏蒼翠欲滴。屋內樓下是客廳和餐廳,樓上是書房、臥室和室內陽臺。室內的陳設是1956年來慶齡按當時原樣布置的,絕大部分是原物。
走進客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用五色木塊拼成的大鏡框。鑲著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時拍攝的照片。這紅、黃、藍、白、黑五色象征著當時的五色國旗,意喻漢、滿、蒙、回、藏五大民族的共和。鏡框四角刻著相同的花朵圖案,每個圖案由18顆星組成,表示在辛亥革命時全國共有18個省響應。像片的周圍用彩色絲帶圍成一個鐘形,意喻孫中山要用革命的鐘聲喚起中國民眾。
餐廳中陳列的一把精制指揮刀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日本友人久原房之助贈送的祖?zhèn)鲗毜丁?937年日本侵略軍占領上海時,曾掠去這把寶刀。戰(zhàn)后,經過交涉又重歸故居。陳列品中還有中山先生1924年北上時沿途各地贈送的銀盾、銀杯等。
樓上是書房、臥室和客房。書房中央擺著一張普通的寫字臺,臺上放著當年中山先生使用過的文房四寶。周圍墻上接著大小不同的地圖,其中一張“上海吳激間水陸交通圖附軍隊配備地點”和另一張用毛筆畫的軍事示意圖,都是中山先生親自繪制的。在書房里和室外走廊上,存有中外文藏書27O0余冊,內容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歷史、地理和法律等諸多方面。
臥室中的床、衣櫥等,布置簡單、樸素,都是原來就有的。墻上接著孫中山和宋慶齡1930年的合影。宋慶齡微笑地端坐在椅子里,孫中山親切地站在她身旁。
樓上右側是一間小會客室,壁櫥內陳列著中山先生親自設計的“中山裝”。這是1923年他在廣州任中國革命政府大元帥時,感到西裝不但式樣繁瑣,穿著不便,而且不大適應當時中國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實用要求,而中國原來的對襟式短衫或大襟式長衫等服裝,既不能充分表現(xiàn)當時中國人民奮發(fā)向上的時代精神,在實用上也有類似西裝的缺點,于是在當時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基礎上,加上翻領,把三個暗袋改成四個明袋而成。孫中山說,這樣改革衣袋,便于攜帶書本、筆記本等學習和工作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軟蓋,可使袋內物品不易丟失。這種樣式的服裝一經孫中山提倡,在中國民眾中廣泛盛行,經久不衰,故以“中山裝”命名。會客室里還陳列著中山先生行醫(yī)時使用過的醫(yī)療器械,以及他使用過的票夾、眼鏡、行軍餐具等,通過這些陳列的物品,可以想見這位革命先驅當年為國操勞的工作情景。1922年,孫中山在這里會晤了李大釗和林伯渠同志。
經過多次交談,孫中山于當年9月在這里召開了有中國共產黨人參加的、討論改組國民黨的歷史性會議。
在上海期間,中山先生深居簡出,生活簡單樸素,平時見客,無論冬夏,總是一身中裝或中山裝。他精神飽滿日常佐餐僅三四昧小菜,間有宴請賓客,多用閩菜招待。外出無自備車輛,有時雇用馬車,每月生活應酬開支,由中華革命黨本部事務所入帳,個人并不領取薪水,故經濟上常感桔據(jù)。
香山路7號是中山先生生前最后居住的寓所,時間雖僅4年多一點,但卻成為孫中山的思想從舊三民主義向新三民主義轉變的見證,又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發(fā)起和醞釀之處。他的《孫文學說》、《實業(yè)計劃》和《民權初步))等一些重要著作,也是在這里完成的。孫中山逝世后,宋慶齡繼續(xù)居此,1913-1933年先后在此會見美國記者史沫特萊、埃德加斯諾和英國作家肖伯納;1937年7月,會見赴廬山談判的中共代表周恩來、秦邦憲、林伯渠,擁護支持中共提出共同抗日主張。
1961年3月4日,孫中山故居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思南路73號-周公館
(原馬斯南路107號) 抗戰(zhàn)勝利后,為國民黨中央黨部黃天霞租住。民國35年(1945年)5月上旬,黃遷南京,6月中共代表團設住滬辦事處,外稱周恩來將軍寓所(周公館)。民國36年3月5日撤離,19日民盟受托代管,民盟中央副主任秘書周新民等當晚遷入居住,30日,蘆家灣警察局分局接管。解放后,舊址長期作居民住宅,1979年居民遷出,1980年按原貌修繕,1981年4月,正式籌建紀念館。系西班牙式花園洋房,三樓一底,坐北朝南,西側臨街,原義品洋行房產?,F(xiàn)為市級革命歷史保護單位(1980年8月26日公布),設有紀念館,對外開放。
進義品村73號住宅,就是“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也叫周公館??箲?zhàn)勝利后,1946年5月,周恩來率領中共代表團前往南京,與國民黨進行談判,6月代表團在滬設立辦事處,當時的門牌號碼是思南路107號。
周恩來曾經四次來上海,在這里舉行記者招待會,會見愛國民主人士。周公館是一幢三層樓的獨立式花園洋房,住宅前有一個約300平方米的朝南花園,在綠茵茵的草坪中央,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大塔松,沿著花園周邊種著一些郁郁蔥蔥的樹木,使花園與世隔絕。據(jù)說當年周恩來最喜歡在晚飯后坐在大塔松下的藤椅里。
周公館的建筑外墻用水泥拉毛裝飾,紅瓦屋頂,紅色百葉窗,簡潔而大氣。一樓有廚房、衛(wèi)生間、浴室、傭人房、儲存室等,二樓是大起居室,寬敞的餐廳,還有一間主臥室,三樓有三個臥室,其中的兩間帶衛(wèi)生間。
當年,周公館是國民黨特務、警察監(jiān)視、盯梢和搗亂的重要目標,盧家灣警察局就在周公館對面設立了秘密據(jù)點,通過電話竊聽、汽車跟蹤等手段將所獲情報每日呈報給市警察局。
為了確保周公館內的人員的進出安全,盧家灣警察局中共地下黨支部按照上級黨組織的布置,利用上崗、巡邏的機會全力保護周公館的安全。當時在思南路、復興中路、林森路(現(xiàn)為淮海中路)一帶指揮交通的交警王錦來、宋玉龍、李炳南、許金根等地下黨員,曾多次用手中的紅綠燈,暗中保護周公館座車的安全暢通。
一個夏天的午后,正在復興中路、思南路口上崗的交警、地下黨員李炳南發(fā)現(xiàn)周公館的一輛汽車由南向北疾弛而來,后面有輛橘黃色的汽車緊緊尾隨。老李意識到這是國民黨特務在盯梢,他急中生智,等周公館汽車開過后,他馬上將綠燈扳為紅燈,迫使盯梢的汽車不得不停了下來。而周公館的汽車乘機甩掉了尾巴,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又有一次,有批國民黨三青團反動分子冒充學生聚集在周公館附近鬧事,并在墻上、地上涂寫反動標語。地下黨員張文漢就以警察身份驅趕那些三青團分子,并以整頓市容的名義,找來一些拾荒的孩子,讓他們撕掉墻上的標語,擦掉涂在地上的反動詞句。
地下黨員王錦來曾用自己是蘇北人的身份,掩護過周公館的人員安全撤退。當時王錦來在中正思二路(先為瑞金二路 )、環(huán)龍路(近為南昌路)路口值勤,發(fā)現(xiàn)理發(fā)店附近有輛牌號為11165的軍調處汽車。為了一探究竟,老王借口找蘇北老鄉(xiāng)聊天,就去店內和蘇北理發(fā)師閑聊,暗示周公館人員“外面有狗”,然后讓周公館人員理完發(fā)后從店門悄悄離去。
盧家灣警察局地下黨支部開展的這場無形戰(zhàn)斗,直到1947年3月國共和談破裂、中共代表團撤離上海才結束。
皋蘭路1號-張學良故居
皋蘭路一號被稱為西班牙建筑的典范。
1934 年張學良從歐洲考察回國來到上海,他的侍衛(wèi)副官長譚海物色到了高乃依路也就是現(xiàn)在的皋蘭路一號的花園洋房,并租了下來。
它是一幢三層的花園洋房,毗鄰復興公園,乳白色的外墻,進門處為凸出的二層樓,樓下為過道,西面長方形,樓下南有走廊,第二層有陽臺。主樓面積約800平方米,樓下有大廳,是當年宴客之所,會客室在二樓,張學良、趙一荻的臥室在三樓,是西班牙式的套房,房內放著一張西班牙式的大床,是按原樣仿制的。房外有20平方米的平臺。樓前有一座大花園,面積約1000 平方米,現(xiàn)名荻苑。園中栽種香樟、雪松、紫藤、玉蘭、金桂、銀桂,草坪是馬尼拉式的,還有可坐幾個人的秋千架等。
張學良住在里面的時間很短。
思南路87號-梅蘭芳故居
(原馬斯南路121號) 梅蘭芳(1894~1961)名瀾,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曾寓居于此,齋名梅華書屋。為一棟坐北朝南的西班牙式花園洋房,共四層。
思南路87號是當年梅蘭芳先生的寓所。梅蘭芳第一次演壓大軸的新排戲《穆柯寨》就在上海,當年轟動上海灘。1 914年,他再赴上海,45天以22萬多張票被選為"伶界大王"。1932年冬,"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梅蘭芳偕全家告別了北平故居"綴玉軒"故居,在上海馬斯南路121號(今思南路87號)定居下來。
梅宅是一幢坐北朝南的西班牙式花園洋房,共四層。樓房前栽有不少花卉樹木,中間是綠瑩瑩的草地,環(huán)境十分優(yōu)雅。
在思南路居住期間,梅蘭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戲??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梅蘭芳罷歌罷舞,息影舞臺。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他從此杜門謝客,深居簡出。梅蘭芳當時已經蓄須八載了,他逢人就說自己老了,嗓子已經退化,今后不能再登臺演出。他靠賣畫典當為生,過著清苦隱居的生活。他也曾多次拒絕別人的高薪聘請唱戲,曾有一位戲館老板對梅蘭芳說,只要你出來演出,百根金條馬上送到府上。梅蘭芳婉言謝絕了。
1942年深秋的一天,汪偽政府的一個頭目突然來到馬斯南路梅蘭芳的寓所,闖進書房,說有要事商量。他們要梅蘭芳率團赴南京等地演出,以慶祝所謂"大東亞戰(zhàn)爭的勝利"。但梅蘭芳堅決推卻了。
事隔不久,日軍頭目山家少佐勒令梅蘭芳一定要參加這次演出,再有違抗便以軍法從事。他說"既然梅蘭芳年紀大了不能再登臺,那么出來講一段話還是可以的吧。"梅蘭芳則以打預防針立即會發(fā)燒為對策,請私人醫(yī)生為他打了三針后,果然 "身患重病,臥病在床"。日軍醫(yī)奉命前來梅家查看,結果證實"梅蘭芳迷迷糊糊、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
直到抗戰(zhàn)勝利后,梅蘭芳在思南路住宅立刻剃去了胡子,重新煥發(fā)藝術青春。
思南路91號-李烈鈞故居
|
(原馬斯南路125號) 李烈鈞(1882~1946),江西武寧人,1931寓居與此,20世紀早期的革命家,曾任國民政府委員。1913年7月2日,再湖口成立討袁軍總司令部,并發(fā)布討袁檄文,揭開了二次革命的序幕。1928年李烈鈞從政壇引退,來上海閑居,就住在此處。1932年“九一八”事變后主張抗日救國,抗戰(zhàn)爆發(fā)后從新赴內陸參加抗日工作,直到1946年2月20日在重慶病故。現(xiàn)為思南路幼兒園。 |
南昌路136弄11號-徐志摩故居
南昌路136弄11號,著名詩人徐志摩的故居,他與陸小曼婚后就在此居住。為租下這棟三層花園別墅,陸小曼花了每月100大洋的租金。
記者在徐志摩故居看到,三層樓的別墅已經分別由四戶人家租用,圍墻上高出一截的鏤花鑄鐵欄桿上,撐著晾衣竹竿,上面掛滿了衣物,窗戶也早已變成了現(xiàn)代的塑鋼窗。只有門口那塊盧灣區(qū)旅委掛的“徐志摩曾在此居住”的舊居牌,證明著這棟房子曾擁有過的榮耀。
故居的鄰居周先生告訴記者,平時這里很少有人來參觀,住在名人故居邊也并無特別?!翱赡苁沁@塊銘牌太不顯眼吧。”周先生打開自家的鐵門,褐色的故居牌剛好被擋在鐵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