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軒品三國】董卓廢帝為何唯獨袁紹敢叫板
【秋雨軒品三國】袁紹為何敢公開反對董卓 董卓入京之后,想通過廢立漢帝來樹立自己的威信。于是董卓召集百官,命令呂布在四周布下甲士,誰敢反抗即刻擒拿。董卓說:“現(xiàn)在的皇帝很糊涂,沒資格繼承天子之位。我要效仿伊尹、霍光,廢帝為弘農(nóng)王,改立陳留王為帝。有誰敢不聽從我的命令,殺無赦!”滿朝大臣面對一臉強橫的董卓,面對手持方天畫戟的呂布,一個個低下頭來沉默不語。此時,袁紹挺身而出,公開表示反對:“現(xiàn)在皇帝即位不久,并沒有失德的地方,你卻想廢嫡立庶,不是反叛是什么!”董卓大怒,拔出劍來,說:“現(xiàn)在天下都在我的掌握之中,難得你以為我的劍不鋒利嗎?”袁紹同學竟然也拔出劍來,說:“你的劍鋒利,難道我的劍就不鋒利嗎?” 面對蠻橫的董卓,滿朝文武皆沉默,為何袁紹敢公開反對董卓呢? 首先我們仔細了解下董卓是什么人?和袁紹之間又有什么矛盾? 董卓此人,在開卷第一回就有出場,以中郎將的身份來接劉備老師廣漢太守盧植的班,可面對黃巾軍,別人都是打勝仗,唯獨董卓被打的大敗。辛虧遇上了劉關(guān)張救了董卓,可是一聽到劉備等人不過是白身,沒有功名之后,就很看不起劉備,搞的張飛很郁悶。后來,董卓賄賂十常侍,反而調(diào)任西涼太守,率領(lǐng)精兵二十萬,從此就心懷不軌,有了異心。 面對董卓來京,朝中大臣紛紛向何進抗議,盧植說:我一向了解董卓的為人,外表和善,內(nèi)心兇狠,一旦董卓進京,難免會發(fā)生禍事。盧植對自己的繼任很是不滿,自己當年剿滅黃巾,勝利在望,卻被董卓搞的一塌糊涂。盧植討厭董卓,在情理之中,何況當年盧植被抓,估計董卓也沒少在十常侍面前說壞話。盧植此人,在朝中影響極大,大家都很佩服盧植的才學和遠見。當盧植辭官之后,朝廷大臣竟然有一半選擇離開。搞的何進很光火,但是又無可奈何。 當董卓入京之后,曾經(jīng)在家中邀請公卿來赴宴,想以廢立之事,先看看大家的反應。盧植當然明確反對。盧植的回答有理有據(jù),把董卓的理由批駁的一無是處。董卓自比伊尹、霍光,然后盧植說,當年太甲是昏庸糊涂,伊尹才將他流放到桐宮;昌邑王即位之后二十七天,就已經(jīng)作惡三千多條,霍光才會稟告太廟后將他廢黜。而現(xiàn)在陛下年幼,有聰明仁智,根本沒有一分一毫的過失,怎么能夠廢黜?何況你不過是外郡的刺史,從來沒有參與國家大政,你本身也沒有伊尹、霍光的才華,憑什么在這里強行進行廢立! 董卓一聽自然大怒,可連親近董卓的議郎彭伯都進諫說,盧尚書名望遍及海內(nèi),現(xiàn)在殺他的話,恐怕天下人都會反對。加上司徒王允也表態(tài),像廢立這樣的大事,不應該在喝酒之后商量。于是,大家不歡而散。 盧植是代表朝廷的有正義感的文官在反對董卓。正因為他有極高的威望,是天下文宗,才干出面反對,何進也好,董卓也好,也對他忌憚三分。確實,大家對董卓小人得志,以西涼兵脅迫百官,非常不滿。但我們也要注意,連司徒王允,百官之首的他,選擇的也是打馬虎眼,沒有明確的反對。 而公開反對董卓的還有一個人,誰呢?荊州刺史丁原。丁原說話就很不客氣了,他說:“不可以不可以,你一位你是誰啊,敢在這里說大話?皇帝乃是先帝的嫡子,根本沒有過失,你憑什么談廢立之事,你想要做叛逆不成?”把董卓氣了個半死。 丁原為什么敢反對董卓,一個是丁原背后有呂布。董卓很生氣,想當場就把丁原干掉,可看看丁原背后手持方天畫戟,對自己怒目而視的呂布,根本不敢動手。另外,丁原本人是荊州刺史。荊州是江南最重要、最富饒的一個州了,丁原本人自然在朝中也極有威權(quán)。丁原恨恨離席,董卓也不敢如何。后來丁原還派呂布到董卓家門口示威,騎著馬在園門外跑老跑去,董卓嚇得躲了起來。 可是,朝中膽敢反對董卓的兩位大臣,都沒有好下場。董卓收買呂布之后,呂布殺死了丁原;盧植也被罷官,此后隱居上谷,不再過問朝政。當董卓在朝堂上,正式表示要廢立皇帝的時候,朝廷元老無人敢反對。倒是年輕的中軍校尉袁紹站了出來。 那袁紹何許人也? 和劉備、曹操不同,袁紹出身名門。在當初袁紹向何進進言,愿率軍五千擁立新君的時候,文中曾經(jīng)介紹他是司徒袁逢之子,太傅袁隗之侄,其實袁家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堪稱是當代第一豪門。雖然此時袁紹年輕,卻也官居中軍都尉,在京城軍隊當中,是公認的年輕領(lǐng)袖,在何進集團中,是最受到信任的青年將領(lǐng)。當董卓入京之后,四處搶掠,后軍校尉鮑信前來請示,希望袁紹出面剿滅董卓,可惜袁紹少決斷,只是說再等等。鮑信只得選擇離開。 當然,袁紹有資格反對董卓,和正式出面反對董卓是兩回事。很多人也有資格,卻選擇了沉默,比如王允,比如曹操。 而袁紹呢,其實是不得不反對董卓。為什么呢?因為少帝就是袁紹和何進擁立的。而此時何進已經(jīng)死了,十常侍也死了,何太后沒有了十常侍的支持也成了孤家寡人。正因為擁立少帝有功,袁紹才從司隸校尉,晉升成為中軍校尉。他是最堅定也是唯一的一位和少帝有直接利益關(guān)聯(lián)的官員。 并且,雖然袁紹最后憤憤離去,好像損失了很多,卻也因此成為袁氏家族新一代的領(lǐng)軍人物。很多人一開始看袁紹,不過是把他當年紈绔子弟,倚仗父輩的蔭庇罷了??墒敲鎸Χ浚⒈姵级歼x擇了沉默,而袁紹公開反對,天下士人皆把袁紹看成是青年人的偶像,是正義的風向標。也正因為如此,明明是曹操首倡反董,可最后扛起諸侯聯(lián)軍大旗的卻是袁紹。 公開反對董卓,損失的只是小小的中軍校尉一職,換來的確實諸侯聯(lián)軍盟主的顯赫,也正因為有盟主的政治優(yōu)勢,袁紹才能在漢末一度成為擁有四州之地,勢力最強大的割據(jù)勢力??芍^以小換大,袁紹的算盤是打的很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