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篇·狗不理包子(2008-07-11 17:30:15)
天津的品牌離開天津恐怕沒有比狗不理更知名的了。年輕的時候騎車由北京去天津,為的就是吃狗不理包子,其代價是不舒適的自行車座連大腿內(nèi)側(cè)都磨破了,為吃這頓包子,兩頭披星戴月。那歲月,年輕不知什么叫累,一天騎十多個小時的車仍快樂無比,一路高歌。
第一次吃上狗不理包子就知它名揚四海不是徒有虛名;加上騎車累得胃早就癟了,一路上只喝涼水,沒舍得吃飯。那包子,一口咬下去,人間至味?。⊥械幕锇榇藭r無人言語,兩腮鼓脹,幾屜包子風(fēng)卷殘云,剩下的醬油醋沒舍得浪費,兌了點兒水都喝了,最后在回京的路上大家還意猶未盡地訴說這美味的感受。
我實在想不起那時包子多少錢一個,大概毛來錢,但二兩一個沒錯,一咬一兜油沒錯,多少年以后說起來還津津樂道,并埋怨北京怎么就沒有這么好吃的包子?!
今天中午因時間短,想吃包子簡單一些。前些日子路過離家不遠處的一個食街,赫然在目三個大字“狗不理”的招牌剛剛掛上,遂徑直奔去。一進門,有點兒不太適應(yīng),裝修奢華,中西合璧;服務(wù)人員訓(xùn)練有素,程式化的歡迎辭熱烈;食客甚少,場面清冷。但我們進來了,斗膽坐下,翻開食譜,魚翅、鮑魚、海參一應(yīng)俱全。我厚著臉皮對服務(wù)小姐說:我們只吃包子。
包子一屜二兩,只備三種,豬肉8元一個,三鮮9元一個,素餡10元一個;包子至此已不是狗不理的招牌,變成狗不理的點綴。社會在進步,我能理解,但我仍深深懷念當年天津包子鋪里的人聲鼎沸以及伙計們隨意的招呼聲。
2008.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