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治療胸悶(心臟病/疲勞)的特效穴: 穴名:心疲穴 位置:左手大魚際中心,近心取,以得氣(傳感由肘-肩前-胸前)為準。不至不效,循穴取之。不要小看了這個穴位,遇到胸悶的試試就知道了,先試試你自己能不能讓它走到胸前! 近心端,哎!揣穴,就是你自己找啊,不可能有絕對的點取穴,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啊!另我也能按到耳朵的感覺,但是是同側(cè),我說了“以得氣(傳感由肘-肩前-胸前)為準。” 咽喉處不適,扁桃體發(fā)炎-----立竿見影的解溪穴:解溪穴可去熱消腫,常用來治療扁桃體、咽喉部位的腫脹。 解詞釋義:“溪”是溪流之意,人體的溪流就是血液。“解溪”就是把腿上的血解運到腳上去,打開一個通道。解溪穴不僅可以放松身心,改善腦部供血不足。還可去胃熱、消腫脹。 腳踝扭傷特效療法一穴定乾坤:腳踝扭傷,在手大魚際處可找到一壓痛點,按十分鐘即可減痛大半,兩三次即可痊愈.左腳傷按右手,右腳傷按左手.不信是你的錯,不發(fā)帖是我的錯. 一針治踝腫痛: 左踝(丘墟、申脈、昆侖處)腫痛,步行困難, 按壓昆侖與照海,可以消腫。 扭傷用 大陵 特好 董氏奇穴的“小節(jié)穴” ,同樣取對側(cè),進針后平行于第一掌骨向腕關(guān)節(jié)方向平刺一寸半,患者扭傷的踝部會出現(xiàn)異樣溫?zé)?/font>感,令患者活動患部,往往腫消痛止,取效甚速。 外踝養(yǎng)老陽池,內(nèi)踝大陵。 一穴一分鐘特效止牙疼屢用屢效(強烈推薦): 此穴在合谷穴與第二掌骨之間,針入得氣刺向第二掌骨牙疼立止留針5分鐘出針結(jié)束,決無不效者。 立竿見影的頭痛奇穴: 取穴:拇指背面末節(jié)中央. 方法:毫針垂直刺入,刺入深度為1MM左右,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連用1-6次. 臨床:該頭痛奇穴,對枕大神經(jīng)痛,緊張性偏頭痛有奇效,對頸椎病引起的后頭部昏脹痛也有良效,對安神治失眠及暈厥有奇效,應(yīng)用該穴治療頑固性失眠基本都能讓患者當(dāng)天得到有效有睡眠.總之該穴有安神定痛,開竅醒神的效果顯著. 高壓可降、低壓可升: 隔天一次,只取三陰交穴,兩側(cè)都取,下針后留針半小時到一小時。治療半年之后,血壓恢復(fù)正常,再不需要服用降壓藥了。 落枕: “落枕穴”位于人體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對的掌骨之間,兩指骨盡頭起,向外一拇指寬處。按壓時,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側(cè)面,用較大力氣來回按壓。雙手皆要按壓。 閃腰: 閃腰時可按摩“上仙穴”,非常顯效。 “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正下方凹處。人體雙側(cè)肋弓下緣連線與脊柱的交點對應(yīng)的是第二腰椎,只要向下再數(shù)三個突起就是第五腰椎了。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zhuǎn)按壓。 此穴對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鼻衄: 發(fā)生鼻衄時除了低頭、用冷毛巾濕敷頭部等外,還可以按壓“止血點”來加快止血。 “止血點”位于面部正中線與發(fā)際交界處上一拇指寬處。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zhuǎn)按壓。 |
|
來自: 水面回風(fēng) > 《單穴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