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文慶:反對儒學的四大理由?

 大牧 2012-11-11
文慶 投稿


反對儒學的四大理由

童子:先生,托克維爾對法國大革命前夕民眾的非宗教傾向進行過分析,我覺得他的觀點對于理解儒學失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儒學是傳統(tǒng)的一部分,現(xiàn)在很多人覺得正是傳統(tǒng)讓中國變得貧窮落后,所以反傳統(tǒng)一定要反儒學,他們覺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種不人道的教條正是儒學導致的,因為儒學經典中就有“君君臣臣”這樣的話,這種森嚴的等級扼殺了民眾的創(chuàng)造力,導致中國根本拿不出什么像樣的東西。

先生:儒學的“君君臣臣”是希望君要像君的樣子,臣要像臣的樣子,領導下屬都得各盡本分,如果君王濫殺無辜,那他就沒有盡到本分,這時候,君要臣死,臣可以不死?!熬妓?,臣不得不死”這種教條只是對儒學原則的庸俗化。當時社會還有很多其他庸俗的教條,民眾只是痛恨這些教條,但是他們并沒有認識到這些教條與儒學經典的區(qū)別,反對教條的時候也把傳統(tǒng)經典給擯棄了。沒有教條,社會照樣正常運作,沒有了經典所傳達的精神,社會就不再正常,僅僅物質是難以維系一個社會的。

童子:反儒學的第二個理由是,二十世紀的中國人開始盲目相信個人理性,而儒家認為儒學經典高于一切,必須萬變不離其中,雖然王陽明與朱熹不是一路,但是他們都承認《論語》的絕對權威性,價值觀是一致的。但是如今的人認為,單單尊崇儒家就是對個人自由的踐踏,每個人的理性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因為崇尚自由與理性,必須反儒學。

先生:每個人通過自由的理性選擇,社會就可以達到和諧,這是自由主義的觀點,果真如此的話,無政府主義是最佳的社會狀態(tài)。但是如今也沒有幾個人向往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者高估了人的自律性,他們認為法治、監(jiān)督機制就可以讓人們懂得自律,但是,如果人性陰暗的話,他們會想方設法避開法律與監(jiān)督,僅僅靠外在的約束,人們很難和諧相處。儒家把儒學經典神圣化,就是希望人們不要從理性與自由的觀點來看待道德,道德是強制的,人的動物性總覺得道德戒律是個約束,只有靠對儒學經典的信仰,才能讓人們去自覺履行強制性的道德,只有靠對圣經的信仰,才能讓人們去履行基督教的道德。基督教徒在履行道德的時候會感受到上帝之愛,儒者在履行道德的時候,會每日參照圣人教誨來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最終道德深入骨髓而達到自由的境界,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并不會違背道德。

童子:現(xiàn)在的人如果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肯定會突破道德底線,新聞里不可思議的事情太多了。第三個反儒學的理由是,儒家認為君臣等級是可以理解的,現(xiàn)在的人只知道人人平等,一聽到人是分等級的,就會火冒三丈。

先生:儒家認為君臣的差異只是由于分工不同,一個國家總是需要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儒家從來沒有說過人分三六九等。

童子:即使國家中有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分別,也不一定是君臣之分啊,君王讓人感覺權力太大了,沒有權力制衡的原則。

先生:古代中國的權力制衡還是有的,只是精英制約精英而已,民眾對權力的制約與監(jiān)督還是非常弱的。當然,讓農業(yè)社會中的思想家想到民主憲政,有苛求古人之嫌。君臣在古人看來是很自然的區(qū)分,沒有誰能超脫這個歷史局限性。君臣的分別是國家管理的需要,他們各盡其責,國家才能繁榮昌盛。當時等級之分還沒有現(xiàn)在這么厲害,比如無論出身寒門,還是出身豪門,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寒門子弟也能中狀元,無論是誰,靠家族的支持混口飯吃,并沒有什么困難。現(xiàn)在,大家一般都沒有了大家族的支持,不得不靠考試來證明能力,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參加公家的考試或者找工作一般都得看你是哪個學校畢業(yè)的,第一學歷是什么,明顯按照出身把人分了等級,有的人即使能力出眾也沒有機會表現(xiàn)。大家天天喊著人人平等,卻無時無刻不在不平等的枷鎖中。

童子:儒家的“君君臣臣”就是希望官員各司其職,而社會中出現(xiàn)那么多不平等正是因為有些部門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僅僅為了小集團利益而縱容不平等。

先生:要想讓每個部門盡心盡責做事,制度與道德都很需要。

童子:第四個反儒學的理由是,儒家卷入了政治,儒者在政治之外譴責罪惡,卻把政權中的罪惡神圣化,這讓人們覺得儒者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先生:特別顯著的例子就是曾國藩,他在個人品德方面無可挑剔,他的家書也廣泛流傳,但是為了平定動亂,他殺人如麻,也會使用各種政治手腕。

童子:因為儒家向來就有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如果政治上沒有什么成就,總覺得人生不夠圓滿。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很典型地反映了這種心態(tài)。

先生:但是權威體制下的政治是復雜不透明的,想做一件好事,必須考慮需要哪些官員的幫助,還得預測做這件事可能侵害哪些官員的利益,清朝為蒙冤的“小白菜”平反應該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但是由于牽涉到官場不同派系的斗爭,簡單事情變復雜,拖了好久好久才還“小白菜”以清白。所以即使熟讀儒學經典,修煉道德到爐火純青,一旦到了官場,也許還是不適應。王陽明學問好,獨創(chuàng)一學派,也有很高的軍事才能,卻并不怎么受朝廷賞識。

童子:您的意思是,儒學應該與政治分開?

先生:官員不可能都是道德高尚的,儒者從政,為了給民眾做點事情,必須做點政治交易,迎合那些品質不佳的官員以便得到他們的支持,這些交易可能有違儒家道德。但是儒者個人品德方面依然如曾國藩一樣,是無可挑剔的。儒學應該重點強調如何做人,往宗教的方向發(fā)展,如何從政是另一門學問,更是一門技術,二者不可混淆。儒學教育如果成功的話,官場上會減少很多品質不佳的官員,儒者當官做事也會更順手。

童子:如果儒家教育被廢棄的話,官場異常黑暗,從政的儒者就任憑品質不佳的官員擺布嗎?

先生:當然不是,儒者向來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如果迎合這些官員需要傷害老百姓或其他正直官員的利益,那他們肯定不會盲目迎合。古代名臣很少是真正的儒者,就是因為儒者受儒學經典影響太深,不愿意做傷天害理的事情,當然也就得不到很多官員的支持,無法成就偉業(y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