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楊柳觀音(佛身):右手持楊柳,踞坐巖上,手持凈瓶。

二、龍頭觀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態(tài)乘龍顯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龍之身。

三、持經(jīng)觀音(聲聞身):箕坐巖上右手持經(jīng)卷若讀書,也有一說釋持經(jīng)為聲聞身

四、圓光觀音(梵王身):身后有火焰圓光,大放光明?;蜥寛A光為普門品中“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相應(yīng)。

五、游戲觀音(帝釋身):五色祥云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與普門品中“或被惡人受,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相應(yīng)

六、白衣觀音(自在天身):敷草坐巖上,左手持蓮花,右手結(jié)與愿印,身著白衣,處白蓮花之中,或結(jié)定印以為是比丘與比丘尼的化身

七、蓮臥觀音(天大將軍身):雙手合掌,在蓮葉上作半臥姿,表卅三觀音之小王身。

八、瀧見觀音(大自在天身):在高山倚巖而坐,坐眺望流泉飛瀑,表普門品中“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之意。

九、施藥觀音(毗沙門身):常為右手拄頰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蓮花,表示觀音無時(shí)不在惦念世間疾苦,考慮拯救眾生?;蜥尀楸砥臻T品中“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十、魚籃觀音(小王身):腳踏鰲魚背上,手提盛魚的竹籃,或?yàn)槭痔狒~籃的民間少婦形象?!段饔斡洝分袑Υ诵蜗笥邪l(fā)揮,因而在民間影響很大。漁籃即馬郎婦觀音故事很生動。原陜西民風(fēng)悍兇,不知有三寶。元和十二年忽有一孤身美女提籃賣魚,人皆競欲娶之。女子說:有一夕能誦《普門品》者,可歸,早晨有廿余能誦徹。女子再授《金剛般若》,至晨能背者猶十人,續(xù)再授《法華經(jīng)》全帙,給三天期限,結(jié)果獨(dú)有馬氏子能。馬郎迎娶后女子即稱病,須臾便死,體且爛壞。瘞埋后數(shù)日,一紫衣老僧至葬所,命啟開視之,唯見黃金鎖子骨。老僧說此為觀音大士,憫汝悲障重,垂方便示化。此后陜西地方誦經(jīng)者益多。宋黃庭堅(jiān)《觀音贊》說:“設(shè)欲真見觀世音,金沙灘頭馬郎婦”

十一、德王觀音(長者身):趺坐巖畔,右手持楊枝,左手置于臍前,表卅三身之梵王,梵王乃色界之主,其德殊勝,故稱德王

十二、水月觀音(居士身):作觀水中月形狀,以喻諸法如水中月而無實(shí)體,或釋為表卅三身之辟支佛。

十三、一葉觀音(宰官身),又作蓮葉觀音、南溟觀音。乘一片蓮葉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傳日僧道元自中國返日時(shí),遇暴風(fēng)于南溟時(shí)即默禱觀音,忽見大悲尊乘一蓮葉浮于海上,風(fēng)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觀音像奉于南溟觀音寺,故有此稱?;蜥尀楸碡θ碇性坠?。

十四、青頸觀音(婆羅門身):青頸觀音,其像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為杖、蓮花輪、螺四種,身色為紅白,頸為青色。傳為觀音降魔解救眾生,為不使毒藥傳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頸呈現(xiàn)青色?;蜥尀楸碡θ碇蟹鹕?。

十五、威德觀音(比丘身):箕坐巖畔,左手持蓮花,或釋為表卅三身中天大將軍身。

十六、延命觀音(比丘尼身):倚水上之巖,右手支頤,頭戴寶冠設(shè)阿彌陀佛之圣像。或釋為表普門品中“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于本人”。

十七、眾寶觀音(優(yōu)婆塞身):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于彎膝上?;蜥尀楸碡ι碇兄L者。

十八、巖戶觀音(優(yōu)婆姨身):端坐于巖洞中,靜思入定?;蜥尀楸砥臻T品中“元蛇及蝮蝎,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十九、能靜觀音(長者婦女身):佇立巖畔,兩手按一巖上,望海沉思。或釋為表《普門品》中“為求金銀琉璃……等寶物,入于大海,假使黑風(fēng)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二十、阿耨觀音(居士婦女身):佛教傳說阿耨達(dá)池位于瞻部州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記》亦有提及。阿耨觀音名即由此而來?;蜥尀楸怼镀臻T品》中: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