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曲黎敏講黃帝內(nèi)經(jīng)與十二時辰養(yǎng)生(完整版)

 我只在乎你jz 2012-10-21

曲黎敏講黃帝內(nèi)經(jīng)與十二時辰養(yǎng)生(完整版)


 


    古代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相當于現(xiàn)代的兩個小時。子時23~1點,丑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時辰與五行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子屬水,丑屬土,寅屬木,卯屬木,辰屬土,巳屬火,午屬火,未屬土,申屬金,酉屬金,戍屬土,亥屬水。五行又有著相生相克,維持著自然平衡。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人的五臟與五行也有著對應關(guān)系,肺屬金,肝屬木,腎屬水,心屬火,脾屬土,中醫(yī)按照五臟與五行相生、相克的互相制約關(guān)系進行辨證施治,養(yǎng)生也是如此。


子時,夜里11點~1點,膽經(jīng)當令,即值班。
    1.養(yǎng)生機:子時是一陽出生,最黑暗的時候陽氣開始生發(fā)。凡十一藏取決于膽。有時晚上八九點開始犯睏,到十一點反而清醒了。這是因為陽氣開始生發(fā)起來了。
    自從聽了老師的課,我晚上11點更清醒了。這就是說,最好10點~10點半睡,如果11點睡,不容易入睡。任何一個臟器都關(guān)系到三個方面:“形、氣、神。形是是物質(zhì)基礎(chǔ)。膽切除了,膽經(jīng)仍然存在。
    腎挪地方了,腎經(jīng)仍在,即使這條經(jīng)有目前還未知的變化,先假裝沒變吧。況且,其他經(jīng)還在,也夠研究一陣子了。不過會不會由于腎位置的轉(zhuǎn)移,干擾了其他幾位呢?咳,較什么勁呢。氣是經(jīng)絡(luò)的氣的運行,生命的運動方式。神是指形、氣特別足了以后的外現(xiàn)。西醫(yī)說內(nèi)臟,中醫(yī)說內(nèi)藏。一根手指上就會有五臟。手上有皮毛,肺主皮毛,皮膚病與肺氣有關(guān)。皮下面是肉,跟脾有關(guān),脾主肌肉。手指上還有血,由心所主。骨頭是腎所主,骨頭是最固斂的東西。人的活動都是由筋來連綴的,跟肝經(jīng)有關(guān)。打哈欠是膽氣生發(fā),所以打完以后精神些。膽主決斷,決斷不了撓頭,撓的是膽經(jīng)。
    2.為什么十二生肖:“鼠”為首。為什么用老鼠當膽經(jīng)的形象代表,因為子時陽氣還特別小,像老鼠一樣小。膽為少陽,太極圖的魚眼為少陽。今年是鼠年,要有一個好的開頭。作一個科學的,一年四季不同的,每日起居鍛煉的計劃。
    3.失眠的原因與治法。一種原因是心腎不交造成失眠。心為南方,心就是火,腎為水,心火是上漂的,腎水是下行的,虛火全在上面擾頭就容易睡不著。治失眠就是要腎水上去,讓心火下來。
——我是一喝咖啡就睡不著,有時真是一夜未眠,第二天早晨還挺精神。另一種是胃不和則臥不安。元氣用在了消化食物上,陽氣不能到達頭上,睡不著。治療方法是晚上少吃。古代甚至過午不食。上午,天、人大陽氣可以化萬物,可以把食物消化掉。晚上是一派陰霾之氣,任何東西都不容易化開。
——所言極是。


丑時(夜里13點)肝經(jīng)當令。
    1 左肝右肺(降龍伏虎為最難),藥王殿,孫思邈像,一般都是坐著老虎、手上抓一條龍。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二龍戲珠圖,中間的珠子代表生命。青龍都是騰龍,升著的龍一定要降著頭。虎都是主降,白虎主屯的往下降,下山虎最厲害,都是抬著頭。任何東西不能只降不升,這是否極泰來的概念。降龍伏虎很難。肝氣是主升的,頭疼很多時候是肝陽上亢,是收斂的功能即降出問題了。左邊主生發(fā),所以左肝。右邊主降,肺氣主降,所以是右肺。在道教養(yǎng)生里邊,也認為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才是最難的一件事。
    見群龍無首吉,就是生發(fā)、生長、收斂、收藏全有,就是生命之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最健康的狀態(tài)。如果沒精打采,是生發(fā)不好,生發(fā)不好是由于收藏不好,腎精耗太厲害了。水生木,冬天腎水沒有藏夠,春天木就升不起來。中國文化是看前三步,后三步,而不是看當下,不治已病治未病。故攝住中央脾土,再把收斂功能恢復,肝病才能好。肝腎同源。
    2 肝藏血,肝主筋。藏血的功能,就是升龍的低頭,藏的住。筋,就是身體的彈性,如握力,彈性出問題都是肝出問題。筋的彈性出問題是由于血出問題,血不能濡潤筋了。現(xiàn)在肝病多,夜里不睡,1點到3點不睡,養(yǎng)不起肝血,這是很危險的?!尾缓?,還熬夜,慢性自殺啊
    3 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將軍之官,出自黃帝內(nèi)經(jīng)的《靈蘭秘典論》,是主謀略的。聰明才智發(fā)揮如何,全看肝氣足否。將軍不是能打仗的人,而是能夠運籌帷幄的人。運籌帷幄在這里就是藏血。謀慮出焉說的是,把肝氣養(yǎng)足了才能出謀略。日常生活中剛開始生氣時是左邊疼,那是肝氣先淤滯住了,不會一下子就疼到肝這來。再生氣,就吃不下飯了,叫木克土,木是肝,中央脾胃為土。
    還是少生氣為佳。先做到生氣以后及時化解,減少郁悶時間,再修煉到不生氣。更高的標準是氣死人,這門功課我就不選修了。生氣以后按摩肝經(jīng)上的太沖穴,感覺不錯。
    4 將軍很“牛”,但出手要“三思”。丑字是要伸手又縮回來。丑時雖然生發(fā),還要有所收斂。


寅時(夜里35點)肺經(jīng)當令。
    1.經(jīng)脈為什么從肺經(jīng)開始。黃帝內(nèi)經(jīng)經(jīng)脈篇里,就是以肺經(jīng)開頭。順序是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肺。春節(jié)在寅月。夜里3點~5點醒來最不好。
    老師念這個順序,像背口訣,真溜。我晚上喝水多,夜里總要起來。以后要研究一下,什么時候喝水,能錯開在3~5點起來。
    相傅之官,肺經(jīng)是相傅之官。相傅是皇帝的宰相,同時是師傅,如姜子牙、劉伯溫這種帝王師。肺經(jīng)主氣,主治節(jié)。從3~5點,人的氣血開始重新分配,心要多少,腎要多少,由肺經(jīng)分配。3~5點應該睡得最沉,人從靜到動的轉(zhuǎn)化,一定要通過深度的睡眠來完成。
    2.老人早起意味著什么?老人容易早醒,人老了以后,肅降的功能差了,沒有多少精可以收斂了,只剩宣發(fā)了,沒有肅降了。正常人如果此時早醒,大汗淋漓,你的收藏功能已經(jīng)很差了,應該去找醫(yī)生。
    雖然自然年齡沒到七老八十,但有些功能可能有點提前衰老了。自從得了尿毒癥,沒有連續(xù)10幾個小時睡得很沉過。不失眠,睡眠質(zhì)量不好。除了在外邊玩和干自己極感興趣的事,工作和學習時不能連續(xù)保持精神飽滿,一會就累了。我得養(yǎng)精了。雖然是一臺破車,還是要剎車靈,保養(yǎng)好,才能再拉一陣子。
    3.心臟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點的原因。如果我猝死了,我的親朋好友一定不要難過,對我來說這是一種最好的死亡方式,呵呵。


卯時(早晨57點)大腸經(jīng)當令。
    1.天門與地戶。早晨5~7點,人排便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早晨天亮了叫天門開,相對地戶也要開,地戶在中醫(yī)里指定是魄門,即肛門。
    2.肺與大腸相表里。表里像夫妻,里外一起忙。中醫(yī)問二便,是問心肺功能。大便出問題是肺氣出問題。解不出大便應該憋一口氣,而不是攥拳頭,肺氣可以推動大便排下來。
    有句俗語:拉屎攥拳頭,要的是那股勁。錯了,應該憋氣。
    3.便秘與拉?。ㄖ鹘蛩。?。便秘是肺氣過實,津是往外滲透,把里面的液都滲透出來了,就便秘。津是動詞,往外滲透、擠壓的動作。拉稀是筋的功能不足。


辰時(上午79點)胃經(jīng)當令。
    胃經(jīng)是人體前面一條很重要的經(jīng)脈,陽明胃經(jīng)。痤瘡一般長在臉頰和額頭上,這是胃經(jīng)的病,由于胃寒造成的。通常是喝冷飲的人。人體有自保功能,拱出熱來攻這個寒,攻胃寒形成胃的燥火,更干渴,喝更多的冷飲,惡性循環(huán),燥火顯在臉上,形成痤瘡。夏天應喝溫水,越喝溫水越解渴,越喝涼水越不解渴。
    明白了這個道理,勸小孩子們不要把可樂雪碧當水喝。美國人長痘的多嗎?也許他們不容易胃寒。洋人的東西不一定適合中國人啊。中國人愛喝茶,基本喝熱茶,也不會猛飲,是品。
    1.為什么要吃早飯。經(jīng)脈氣血從子時一陽升,到這時已經(jīng)升起來到大腸經(jīng),此時像春雨貴如油,要補充一些陰。食物就是屬于陰的。
    中、西醫(yī)都主張要吃早飯。我們?yōu)榱朔幥俺渣c東西,也一定會吃早飯。有人主張早飯要豐富,有人主張要簡單易消化。真是少則得,多則惑,聽的多了也不完全是好事。酸奶+燕麥,有時加一片全麥面包抹芝麻醬。不管別人怎么說,當作既定方針吧。
    2.早飯多吃會不會發(fā)胖。吃早飯是不容易發(fā)胖的。上午陽氣最足,人的陽氣也最旺盛。脾主運化,能過通過運化把這些變成精血,輸送到五藏去。
    3.“胃經(jīng)”的涵義。胃經(jīng)過乳中,痛經(jīng)等與胃經(jīng)相關(guān)。乳汁是血的變現(xiàn)。胃吃下東西,變現(xiàn)后精華就是血,乳汁又是血的變現(xiàn),小孩子容易吸收。
    4.血病與胃(主血所生病)。前腿出現(xiàn)毛病,通常都是胃經(jīng)出問題。
胃經(jīng)也過膝蓋,古人坐姿手捂膝蓋,手上有勞宮穴,屬火,保護胃氣。古人跪姿也要把手放在膝蓋上,這都是養(yǎng)生。胃經(jīng)的足三里是長壽穴。經(jīng)常按摩足三里也是養(yǎng)護胃氣的一個很好的辦法。
    有位叫蕭言生的先生認為:敲胃經(jīng)比敲膽經(jīng)重要,敲胃經(jīng)才是真正的“七分養(yǎng)”。這個足三里的位置,不是太好掌握,沒怎么敲過。老師講的都是基本原理,實踐方法還要去找,去體驗。不過現(xiàn)在不會聽什么就全盤接受了,有了分析的依據(jù)。


巳時(上午911點)脾經(jīng)當令。
1.脾主運化。脾和肺同屬太陰,都具有分配的功能。肺分配的是全身的氣血,脾主管把胃腐熟了的食物的氣血輸送到肌肉腠理當中。脾相對肺來說,是前期的初步的工作。
    很慚愧地說,覺得脾很抽象,常說胃疼、肝疼,很少有人說脾疼。如果不是有人脾破裂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脾在哪里。
    2.脾主身之肌肉。脾主全身肌肉。脾胃不合,就會肌肉無力,身體無力。脾有一個外現(xiàn),表現(xiàn)在嘴唇上,脾運化好,嘴唇會很滋潤,豐滿。脾弱,嘴唇發(fā)癟,發(fā)干枯。重癥肌無力,也是脾病造成的。一些老人眼皮下垂,也是脾的問題。
    脾胃不合,中醫(yī)掛在嘴上的話。知道了它的外現(xiàn),再去找調(diào)和的方法。
    3.脾在志為思,思傷脾。意志,意是脾的神明。過分思就會傷脾,傷了脾氣、脾經(jīng)、脾神傷了意。中國人總說三思而后行,所以比較傷脾吧。膽經(jīng)不足,決斷力差,遇事好嘀咕,就會多思,傷脾。
    4.諸濕腫滿,皆屬脾。身體的諸濕腫滿皆屬于脾病。對中醫(yī)的濕,感覺很神秘,現(xiàn)在只知道了是脾的事,還要進一步學習,才能有基本概念。


午時(上午1113點)心經(jīng)當令。
    1.午時一陰生,午時與子時相對。在最熱的時候,陰氣開始升起來了。古代非常重視子午時辰。有時中午還沒吃飯呢,就犯困了,不知是咋回事,通知該休息了?
    2.子午功(心腎相交)。心和腎相交的能力越強,人越有精神。心的神明為神,腎的神明為精。心腎相交就是讓心火下去,沉下去,讓腎水上來。子午功借助天地一陽生和天地一陰生的時候練功,有點像盜天機。
    心腎相交,多么令我向往的一種狀態(tài)啊。平時總睡不沉,鍛煉累了,玩累了,有時會好一點。如果很累了,反而睡不著了,連睡覺的力氣也沒有了。
    3.為什么要午睡。我們不練功的人,只有在此時睡覺。睡得死死的,那個時候就是指心腎相交。睡得不死,就是心腎不交。午間要有一點小隙,至關(guān)重要,哪怕閉眼養(yǎng)養(yǎng)神。達到心腎相交還有一些土辦法,比如暈針,暈的一瞬間心腎相交,這種人病好治。如果沒有對電視節(jié)目的依賴,中午會休息的好一些。
    4.午“馬”的涵義。午時屬馬。有一味藥阿膠,山東的黑驢皮和阿井的水熬制才可以。馬屬火性,驢屬于水性。馬的性子很烈,給馬一鞭子,它會跑到死。有點像心經(jīng)一樣,心永遠跳個不停。所以午時心經(jīng)當令。驢不一樣,越抽它,它越不動,再抽就蹽蹶子。對驢要哄,要騙。用馬皮做阿膠,是主散的,達不到用驢皮那種主斂的效果。藥不能亂來。只要是戰(zhàn)馬一定要讓它跑。血是紅色的,主散,吃阿膠增加血的收斂性,不是補血。


未時(下午1315點)小腸經(jīng)當令。
    1.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是主吸收的。腐熟的東西的精華被小腸吸收,然后拿出來供給各個臟器。
    2.午飯要吃好。午飯要營養(yǎng)和口味相對很高,易于吸收。如果不吸收,就會形成垃圾,反而要調(diào)動元氣化掉它,身體更虛弱。要針對自己的消化能力去吃。非常有道理,不能吃得累著了呀。
    3.心與小腸相表里。表為陽,內(nèi)為陰。心為君主之官,不受邪,主散。心臟的病最初有可能表現(xiàn)在小腸經(jīng)上。有病人檢查心臟沒問題,但每日下午2點多都會胸悶心慌,小腸屬陽,這就是說,外邊很敏感的東西已經(jīng)知道里面即心,出問題了。這個時間段如果出現(xiàn)心臟不好受,要格外注意對心臟的保護。
    已經(jīng)定義為夫妻了,就不能稱為鄰居了。沒太注意,是不是互為表里的,都是鄰居呢。


申時(下午1517點)膀胱經(jīng)當令。
    1.朝而受業(yè),夕而習復。當小趾出問題,有可能是膀胱經(jīng)的毛病。是可以走到腦部的一條經(jīng)脈。這個時間段記憶力好,頭腦靈活。古代叫朝而受業(yè),夕而習復。早晨學習的東西,到這個時間段,好好復習,增強記憶。此時辦事效率高,陽氣正好都是通過上腦。對一日的起居、學習、工作安排有幫助。
    頭疼要分清是兩邊痛,還是前額痛;是后腦痛,還是里面的中空痛。這是完全不同的毛病。兩邊痛,膽經(jīng)的問題。左邊偏頭痛,有可能是肝血問題。右邊偏頭痛,有可能是肺氣問題。用藥都可能有所不同。前額痛,像帶個帽子,是胃經(jīng)的問題。后腦痛是太陽經(jīng),膀胱經(jīng)的問題。里面的中空痛,是肝經(jīng)問題。第一次聽說呢,知道了是哪條經(jīng)的問題,循經(jīng)按摩止痛吧。
    2.膀胱與腎相表里。男人撒不出尿時,往前彎腰,是陽出不來的時候,靠腎的力量往外頂。當撒尿出問題時,一般是腎出問題了。
行走坐臥都是養(yǎng)生,包括大便小解也是養(yǎng)生。小便要咬住后槽牙,牙齒是腎經(jīng)的外現(xiàn)。骨頭是最密固的,腎和骨頭是一回事,腎主骨。牙齒好不好,是腎氣的問題。咬法是腎齒兩枚如咬物,好像咬物,實際上是憋住氣咬,沒咬牙。還有就是別說話,說話上氣,在上面泄掉了。
    我的牙從小不堅固,姐姐們插隊時,瓜子都是用手提包往回拎,我嗑瓜子磕的2顆門牙齒各有一個小豁口。先天腎氣不足。但愿骨頭不要疏松,牙齒能夠保持住現(xiàn)狀。
    3.存儲津液,氣化則能出焉。膀胱經(jīng)是最長的一條經(jīng)脈,申猴酉雞,它像猴子一樣上竄下跳。它主存儲津液,氣化則能出焉。有些干燥癥,要記住嘴里的唾為腎所主,膀胱經(jīng)如果氣化功能好的話,能夠把腎水帶上來,就可以滿口唾液。如果氣化不好,陽氣不足,腎水也上不來,就口唇干燥。
活,舌下有水。那個鼓舌可能有道理。壓腿、抻筋據(jù)說是在練膀胱經(jīng),沒事試一試。


酉時(下午17-19)腎經(jīng)當令。
    1.腎主藏精。"精"是什么? "精"就像錢,可以買,可以變現(xiàn)。缺這個細胞了,可以生出來。精是可以變現(xiàn)的,也就是支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一個物質(zhì)。
    2.腎神為志。腎表現(xiàn)的是一種志向的東西,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遠。
    3.酉“雞”的內(nèi)涵。 雞在所有的動物里,它最下,雞是火性。什么是能藏在水里的火,真陽。雷電與之類似。中醫(yī)把腎里藏的一點點火,叫做龍雷之火。這點火是人生的一個最基本的一個,可以生發(fā)的那個東西的源泉。
    雞只能燉,它屬于火性,放在水里燉。鴨子屬于寒性,要烤。這樣吃東西,才符合物質(zhì)本身的性質(zhì)。雞養(yǎng)人,為發(fā)物,即能夠把熱散出來,它藏著一點點真陽。
    4.酉時發(fā)低燒是腎氣大傷。 發(fā)高燒比發(fā)低燒好。發(fā)高燒是氣血足的一個象。小孩子動不動就發(fā)高燒, 40度。發(fā)低燒是氣血水平已經(jīng)很低的一個象。一般到了晚上5~7點的時候發(fā)低燒。就是腎氣大傷。哪些人容易表現(xiàn)出來呢?
     一個是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手淫過度,就會腎氣大傷,酉時發(fā)低熱。應該讓孩子多讀圣賢書,讓孩子對身體的關(guān)注度轉(zhuǎn)移出來,轉(zhuǎn)移到對靈魂的關(guān)注,不應該是生理衛(wèi)生。中醫(yī)講,欲不可早。女子性生活過早,傷血;男子傷精。將來對身體的危害是沒有窮盡的。 還有一種是新婚夫婦,如果性生活過度,也會發(fā)低燒。
    第一點,腎精是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黃帝內(nèi)經(jīng)說它可以技巧出焉。技巧表面意思是心靈手巧,是腎精足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力最強在我們?nèi)松砩系谋憩F(xiàn),是生育一個孩子。
    第二點,人活一口氣,涉及到元氣的問題。元氣是先天帶來的那點東西。人的氣機是少陽,是小火,是溫曛。<易經(jīng)>里的話叫氤氳,是很潤澤的東西。元氣藏在腎里。五臟就像五個兄弟一樣,元氣就是父母,一般居住在老大家里。腎在五臟里相當于老大。
    每天正常的工作學習是在調(diào)動腎經(jīng)??渴裁凑{(diào)動腎精和元氣?鹽。中醫(yī)講咸味是入腎的。要清淡,不要太濃。元氣虛,口味會變得喜歡濃味的、咸味的、辣味的東西。這個像反映出我們元氣已經(jīng)大傷。靠沖竄的東西調(diào)動元氣。
    鹽是礦物質(zhì),中醫(yī)認為鹽可以重鎮(zhèn)安神。真正安神是腎精足,往上調(diào)的時候,才能把神定住。
    中國人喜歡補腎。人活著每天都有創(chuàng)造和消耗,消耗最厲害的是腎精的外泄。 小孩沒有房事,情志上哀而不傷,經(jīng)脈通暢,成長速度最快。中年人有房事,情緒上容易受到打擊和傷害,哀而傷者,經(jīng)脈容易不通暢,就會出現(xiàn)老化,機體的老化。變老的原因就是消耗大于吸收。
    腎精涉及到色欲的問題。真正的色欲是釜底抽薪,對身體損害很大。如果情緒經(jīng)常不通暢的話,郁悶,或者意淫,叫暗耗腎精,比明耗腎精更加損害身體。如果耗得太厲害了,人中就會慢慢變平。人中狀態(tài)是可以養(yǎng)的,好好養(yǎng)生,好好吃飯睡覺,人中慢慢會變成長寬深。身體好的時候,房事是可以激發(fā)生機的。身體不好時,會損耗身體。


戌時(晚上19—21)心包經(jīng)當令。
    1.“心包”解。什么是心包呢,心為君主之官,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誰來受邪呢 心包來代邪受過。假如中指麻木,是心包的病。心臟有病,首先發(fā)在心包上,中醫(yī)叫心澹擔大動。 
    2.陰氣正盛,陽氣將盡。
    3.膻中者,喜樂出焉。心包經(jīng)有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就是叫膻中穴,主高興的,如果堵了,對身體很不利。要經(jīng)常按摩。相當于西醫(yī)里的胸腺。胸腺是很大的免疫系統(tǒng),小孩子出生前很大的,出生后慢慢退化。按摩此穴,就是刺激胸腺的整個的振動。
    這個時辰是娛樂時期,古時是嘮嗑,為亥時性生活做準備。做愛的最佳時間是夜里22點,現(xiàn)在先保持一個心的舒暢。人有2個重要的10分鐘。每天和自己的身體交流10分鐘,比如拍打心包經(jīng),最低標準閉目養(yǎng)神10分鐘。和自己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人交流10分鐘。社會和諧,首先家庭和諧。
    4.敲打"心包經(jīng)"的好處。很重要的解郁的方法。每天睡前撥兩邊極泉穴十來遍,撥完后敲打前臂中線。經(jīng)常通過這種鍛煉方式,讓郁悶、心包積液都可以出去。對身體非常有好處。手心出汗是心包經(jīng)不斂。雙手合十,中間空一些,實際上是收斂心包,掌根處正對膻中。眼自然會閉上,因為心收斂了,神就知道收斂了,眼是神的外散,是肝魂。
    下跪是一種身心修煉,只有放下自我,才能重現(xiàn)人生的另一面,不是隨便在什么人面前都下跪的,在特定的人前。中醫(yī)講“以行領(lǐng)氣”,通過你的形,你的身體,來保障你氣的運行。


亥時(晚上21-23點)三焦經(jīng)當令。
    1.“三焦”解。解釋一下“三焦”,“焦”字上面代表小鳥,下面的四點水代表什么呢?一定要記住,凡是四點水中國文化里面都是代表火。那么我現(xiàn)在再問這個火,應該是大火還是小火?因為上面是小鳥,所以應該是小火,屬于少陽。太陽是大火,人的體表是太陽。
    哪里是“三焦”?關(guān)于“三焦”有很多的解釋。一種認為,“三焦”就是人體的上面的大腔子。上焦是心和肺,中焦是脾和胃,下焦是肝和腎。按位置來規(guī)定。
有的人思春,下巴長滿紅疙瘩。同樣是痤瘡,長在額頭上和臉上是胃經(jīng)的問題,胃寒;長在下巴上,是肝腎火動,而且動的是真火。
    我個人的理解,什么叫“三焦”?我們的心肝脾胃腎,五臟六腑,它中間都有一個聯(lián)系的系掛。我認為這個系掛是三焦,比如膜、筋、脂肪、連綴物這些東西。
三焦一定保持通暢,人體才是健康的。三焦都病了,人就很危險了。
    2.“亥”字解。三焦又為亥時?!昂ァ弊趾芴厥猓墩f文解字》以“一”始,“亥”終。道以一貫之。古文中的“亥”是代表什么? 上面一長一短代表一陰一陽,下面是一個女人懷孕了,后面是一個男人摟著這個女人在睡覺。
    3.做愛最佳時機。西方認為22點是做愛最佳時期,從生物鐘上講。前面有心包經(jīng),喜樂出焉,下面是肉體,身心不二,進入男女陰陽和合的時期。字面上意思女人還懷孕了,是說到這個時期人就應該睡覺了。是生命開始進入新的一輪,新的輪回,開始養(yǎng)真正的東西。亥的本意是生命到了亥時的時候,又要從最后到重新開始。所有生發(fā)的象,都放在東這一類,木里面。
 
 

黃帝內(nèi)經(jīng)之“四季養(yǎng)生”--春


    《四氣調(diào)神大論》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第二篇文章。春天怎么養(yǎng)生,夏天怎么養(yǎng)長,秋天怎么養(yǎng)收,冬天怎么養(yǎng)藏?順應四時為養(yǎng)生第一條,是四氣而不是四季,調(diào)的是神。氣,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候,是物候,是樹木等事物的表現(xiàn)。事物五天會出現(xiàn)一個變化,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氣就會出現(xiàn)一個轉(zhuǎn)換。養(yǎng)生要能跟上氣的變化,不然就會得病,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個表現(xiàn)。
    古代時講氣,更多指節(jié)氣,即24節(jié)氣。一年四季,一季有6個節(jié)氣。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氣是不斷地在發(fā)生變化,人的情志要跟上這個變化,就能養(yǎng)生。生長收藏都是四季里氣的表現(xiàn)?;?,是指四季全包括,見群龍無首吉。四合院,東南西北生長收藏全有,門朝南開,門主散,出入之所。東邊的房子主生發(fā),孩子們住;老人住西邊,壯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養(yǎng)生?春三月,此為發(fā)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fā)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yǎng)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實寒變,奉長者少。春三月,春天的生發(fā)之機,是一點點起來的,是分步驟的。此為發(fā)陳,陳就是陳舊,是從冬這起來的。春天的毛病是冬天作下的,發(fā)的是積聚在冬天的東西。非典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壯年。老人和孩子比較注重養(yǎng)生,按時睡覺。
   天地俱生,天為陽,地為陰,陰陽都可以生發(fā),也就是子時,一陽、二陽、三陽這樣生起來。萬物以榮,萬物都開始來發(fā)育生長。如何養(yǎng)生,列舉三個例子。一個是夜臥早起,晚睡早起,晚不過子時。廣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慢慢走,走很遠。一個是被發(fā)緩形,以使志生,披發(fā),不要約束生機,生發(fā),應該放松心情;緩形,放松腰帶穿寬松的衣服。調(diào)神,神最重要。志是腎經(jīng),腎的神。使腎精能夠一點點生起來。還有一個是生而勿殺,此時只懷一個欣欣向榮的心思,不要起一點殺心。春天不能起殺心,春天折一枝花,秋天少收一個果。此時如壓抑自己,你就會得病,要愉悅。這叫生而勿殺,予而勿奪,不要壓抑萬物和自己。春可以對應肝;也可對應人一生中的少年。小孩子不要壓抑他。賞而勿罰,獎賞他,不要懲罰他。此春氣之應,養(yǎng)生之道也
,對應春氣的反應,這是養(yǎng)生的道,規(guī)律。講養(yǎng)生,都是在講養(yǎng)東方。
   逆之則傷肝,違背養(yǎng)生之道,就會損害肝氣的生發(fā)之機。發(fā)生的傷害春天可能看不出來,夏為實寒變,到夏天才能看出結(jié)果,出現(xiàn)問題。如腹瀉、心臟都會出問題。在五行里,木生火,如果春天木沒有生發(fā)好,夏天火就不旺,火又對應人的心,所以人的心氣也就不旺。奉長者少,春天沒養(yǎng)好,給夏天可供生長的東西就太少了。


 


談到養(yǎng)生,飲食最關(guān)鍵。



    1.食物為什么最重要?毒藥攻邪,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富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益精氣《素問*藏氣法時論》。藥補不如食補,古代的藥都叫做毒,毒字,草生得特別濃密。是藥三分毒,毒指的是偏性,食物和藥相比,用其平和之氣。中藥的采摘時間很重要,偏性是用它的氣,菊花茶是秋天和冬天生長的花,是金、水二氣,補肺和腎。它敗火,敗的是肺火和腎水的火。大撥種植的藥,不按節(jié)氣采摘,藥效就會有問題。藥是用來賑災的,不能天天吃,救急不救貧,當有了病,即出現(xiàn)了陰陽偏盛的問題,藥臨時來幫一把。
   
食物是天天可以吃的,人體可以吸收的。身體要健康,一定天天要吃飯,健康是一個積精累氣的過程。氣、精要一點點攢起來,才可以補益身體。人體有十二正經(jīng)和奇經(jīng)八脈,奇經(jīng)八脈都是藏元氣的地方。所有中藥書中都一句話,叫做沒有一個藥入奇經(jīng)八脈,沒有一個藥可以補元氣,只有食物可以補益元氣。
    五谷為養(yǎng)
,谷指的是糧食,大豆、小豆、小米、米和面五種,這是養(yǎng)生最好的食物,高級醫(yī)師應該是食醫(yī)。春天,養(yǎng)生食物應該注重糧食,因為春天并不產(chǎn)生新的糧食,主要糧食是頭一年的種子,而種子都是講究生發(fā)之機的。夏天,古代在《周禮天官》第十章提到,應該吃羹劑。因為夏天陽氣全都伏若在外,五臟里最為空虛,任何漬鹽的、味道比較重的東西,脾胃難以消化。哪怕吃肉,都要切成很碎的末來吃,煮成羹來吃。秋天,古代比較注重醬劑。醬都是發(fā)酵的東西,它可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可以吃一些厚重的東西。冬天,注重飲劑。比如淡酒,一方面可以通經(jīng)脈;另一方面可以取暖。中國古代的酒類似現(xiàn)在的醪糟,都是糧食發(fā)酵而成的,很淡。
    2.中國人的飲食習性。中國人的飲食習性以纖維性食物為主,所以使用筷子,也體現(xiàn)一陰一陽,動為陽,不動為陰。道日用而不知
,可以不懂,但不能背道而行。西方人用刀叉,肉食為主。魚生火,肉生痰,所以喜歡喝大量冷水,來去胃中的燥火。慢慢在身體中形成一種濕氣,容易壯大和肥胖。
   
中國人飲食講究和諧圓融,吃飯用圓桌,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不分貴賤尊卑。
    中國文化中喜社稷
,在古代,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傳統(tǒng)文化中不是鼓勵喝牛奶,而是喝小米粥。小米雖粒小,但它是種子,是可以發(fā)芽的,中國古代文化注重食物的生發(fā)性。
    3.孔子的飲食觀念。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殪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語
。
   食不厭精,不一定非吃很精美的食物。膾不厭細,膾是把肉切成很細的絲。古代認為牛羊肉等五畜類食物營養(yǎng)價值很高,對人體是補益的,補精血。這種脂肪類的東西,老人60歲以后可以吃一些。把肉切得很細,有益于消化。食殪而餲,魚餒而肉敗,腐爛的食物一般不允許吃。色惡不食,食物的顏色不對的也不要吃。臭惡不食,臭是味道不好的意思,味道不好的也不能吃。失飪不食,烹調(diào)手法不對的不吃。雞是火性的,如果烤,就是失飪。不時不食,不按季節(jié),不按節(jié)氣去吃的東西不要吃。比如冬天吃西瓜,古代認為史不守時令。要吃應季食物。食物有兩個方面:氣和味。按照時節(jié)去吃,守住其氣。割不正不食,烹飪時切割不對都不要吃。廚師如果連切割都做不好,烹飪的其他事情也可能做錯。做事要嚴謹。不得其醬不食
,不同季節(jié)要配不同的醬,配伍不當也不可以食用。中藥的配伍很大程度上源于食物的配伍。寫過中藥書的伊尹,就是殷王的廚師。第一本關(guān)于飲食的書,也是一本關(guān)于中藥的書。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吃再多的肉,不可以超過主食。古代認為主食是養(yǎng)生很重要的東西,五谷為養(yǎng)。吃菜不能代替主食,五菜為充。
    唯酒無量,不及亂,酒可以多喝,這個酒類似于古代的醪糟。醪糟可以多吃,有一個原則就是不及亂,不要讓自己喝醉了。沽酒市脯不食
,買的酒不喝,市場上買回來的肉脯也不吃。
    不撤姜食,古代鼓勵吃姜,冬吃蘿卜夏吃姜。上床蘿卜下床姜
,晚飯應吃蘿卜順氣,利于消化吸收;早飯吃姜,姜助陽氣助生發(fā),使陽氣更加振奮。
    不多食,吃多了增加脾胃負擔,奪心的氣,火生土,心為火,火就會生脾胃,如果胃的負擔特別重了,就會子盜母氣,要心火之氣。吃得多,會導致心臟的不舒服。過節(jié)暴飲暴食很危險。老人過節(jié)見到兒女高興,喜則氣緩,已經(jīng)耗了心氣,再暴飲暴食,子盜母氣,心就會怦怦跳,心跳加速,出現(xiàn)危險。暴飲暴食表面損的是脾胃,實際上損的是心,心肺。食不語
,吃飯時說話,小孩子有可能會噎住,不安全。
   
孔子認為,人要慎重的,一個是齋,齋戒,也有吃飯的意思;祭祀時要懂禮,寧可不說話,也不要胡說話。還有一個是戰(zhàn),認為戰(zhàn)爭會造成人心、人民生活的動蕩。再有一個是疾病,疾病要很慎重,孔子是不亂服藥的。藥不見得是治百病的,自己的健康自己來做主。任何疾病和人的身和心是密切相關(guān)的,得病不僅是生理上的反應,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反應。
    有幾個重要的節(jié)氣是講究進補的。
冬至:冬至相當于子時,是一陽生,一派主張吃當歸生姜羊肉湯;一派主張吃鴨子,鴨子氣是平的,以平陽氣。冬至前(午飯),要補陽,吃當歸生姜羊肉湯;冬至后(晚飯),吃清淡的鴨湯。冬天可以進補,因為熱全在身體里,可以把一些不容易消化掉的東西都可以消化掉。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一共9天,買艾條熏神闕穴,肚臍周圍。臘八:喝臘八粥,幾乎五谷全在里面,冬天時令對應腎,而豆類的東西是入腎的。喝臘八粥是補精髓的。立春:吃春餅。韭菜、豆芽、雞蛋這些東西全是助春天的生發(fā)之機的。
    4.食物也有偏性。豆令人重,榆令人眠,合歡蠲忿,萱草忘憂。酸走筋,辛走氣,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
。酸走筋,走肝。辛走氣,走肺。吃辣的有時會打噴嚏??嘧哐?,走心。吃苦瓜,心火不要太外散。咸走骨,走腎。鹽入腎,元氣藏在腎內(nèi),吃鹽最容易調(diào)動元氣。現(xiàn)在大家愛吃味道濃的東西,是在調(diào)動元氣,是脾胃虛弱的象。甘走肉,走脾胃。
    病在筋,肝病,要無食酸,少吃一些酸類的東西,不要讓它太收斂。病在氣,肺病,要無食辛,少吃一些辛類的東西。病在骨,腎病,要無食咸,少吃一些咸類的東西,不要過分調(diào)元氣,養(yǎng)住骨,養(yǎng)住腎。病在血,心臟病,要無食苦,少吃一些苦類的東西,讓心可以生發(fā)一下,心血可以散一下。病在脾,脾胃病,要無食甘,少吃一些甘類食品,不要吃很滋膩的,因為這類東西會增加脾胃的代謝,使脾更加疲勞,脾主運化。


    5.五味過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fā)落,此五味之所傷也!----《素問 五藏生成篇》。
   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
,脈指血,多吃咸的,就會抑制血的生發(fā),是的慢慢血脈凝聚,面色變黑。
   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
,肺主皮毛,多吃苦的東西,苦主降,肺氣不容易宣發(fā),肺氣調(diào)不上來,皮膚不滋潤,出現(xiàn)干枯萎縮。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多吃辛的東西,燥干了筋的彈性,肝在變動為握,如果經(jīng)脈的彈性差,是肝病的問題,要少吃辣。
   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
,吃酸的多了,抑制了血的生發(fā),嘴唇都可以變厚,嘴上老起皮。
   多食甘,則骨痛而發(fā)落
,甘類的東西是緩的,是散的。腎是主收斂的,頭發(fā)跟收斂的氣息有關(guān),跟腎的收斂有關(guān)。頭發(fā)是否滋潤,跟血有關(guān),頭發(fā)黑不黑,長得好不好與骨頭有關(guān)。多吃甜的會造成頭發(fā)脫落,因為收斂的氣息減弱了。
   

    在中藥里五味的配使,中藥講究君臣佐使,類似于五谷為養(yǎng)那段話。君為主藥,臣為輔藥,佐進一步輔助?!?/B>傷寒論》里第一個藥方,叫群方之首,桂枝湯。當感冒發(fā)燒,頭項強痛而惡寒,頭痛、脖子僵硬、怕冷、發(fā)燒,身上有一點微微出汗,就要喝這個湯藥。
桂枝湯由五味藥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棗。
   
這也是伊尹《湯液》里的小陽旦湯,針對太陽病初起,感冒初起的方子。桂枝是君藥,張仲景在桂枝上方加小字注:去皮。中藥也遵循取象比類的原則,感冒發(fā)燒初起,病在表,桂枝樹梢是陽氣生發(fā)最旺的地方,用的是嫩桂枝,起解表作用,散剛剛受到的那點寒。中藥里,皮,都是包裹的,都是主收斂。既然要取其生發(fā)之意,所以要把它收斂的特性去掉。對病得很重,萎靡不振的人,用鹿茸也是取其生發(fā)之機,鹿每年春天才長那個角,那是它生發(fā)之機最旺的時候。大棗在中藥里都要劈開用。白芍是根莖,中藥里凡是根莖的東西都主里,固住根本,里邊足了,把邪氣往外趕。中醫(yī)認為得病就是有了邪氣,趕出去就行了。甘草主中焦,甘味入脾。散表、固里之后,固攝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如不固住,表寒容易入里。生姜主散,助陽,幫助桂枝,為佐使。
    大棗入脾胃,幫助甘草,也是佐使。囫圇吞棗,吃棗多了,牙齒就會壞,這叫土克水
。水是腎,土是脾,牙是腎的外現(xiàn),它怕甘類的東西。最密固,它是最收斂的東西,怕散。棗肉是黃色的,黃色東西入脾,脾主肌肉,大棗劈開,用的是大棗肉的濡潤之性。
   
開中藥為什么叫開方子,方子里有理。藥字,里面是音樂的樂,上面是草,藥主和諧。中藥方子講究和諧,就是講究配伍。
   
中醫(yī)可以治急癥,關(guān)鍵是辯證準確。如果是太陽經(jīng)脈的發(fā)燒,表受寒,微微有汗就用桂枝湯,沒有汗就用麻黃湯。如果是少陰的發(fā)燒,就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完全根據(jù)它的理來走。
   
《傷寒論》中張仲景很有慈悲心,講了感冒初起吃了藥后,馬上要進被窩發(fā)汗,如果汗發(fā)不出來,啜熱粥一碗,助他發(fā)汗,又補脾胃,發(fā)出汗來去掉病邪,馬上停藥,再好的藥也不能多吃。如果出汗太過,啜涼粥一碗,主收斂,也不傷脾胃。同時還指出吃這個藥的時候,飲食上要注意,凡是腥的、臭的和味濃的都不要吃。因為吃這些食物會調(diào)動元氣。本來病在表層,如果它一往下走,元氣調(diào)上來,使得外邊的病也往里走。感冒發(fā)燒忌諱多吃,忌諱吃味濃的食物,餓兩頓都沒事。
    什么是醫(yī)?古代醫(yī)
字的組成:醫(yī)字的外框是方,懂醫(yī)第一要懂醫(yī)理,醫(yī)理要方正。矢是箭,指針灸。殳,也是一種武器,有人認為是水下摸東西,代表按摩。按摩在中醫(yī)里是最基本的,同時又是最高層面的東西,手到病除。
    用藥如用兵。體表的病,用按摩;深一層(經(jīng)絡(luò)),用針刺;再深(五臟),用藥;病入膏肓,用灸法。
字,成就的意思,酉也代表秋天,秋天萬物成就了,五味俱全了,用這些東西釀酒,酒,醪糟,叫醪里,是古代最原始的藥。巫,古代醫(yī)學有一種祝由的方法,是巫術(shù)。藏傳佛教醫(yī)學里認為,人體生病,就像水變成了冰,是把病剌掉,還是化掉,讓它重新變成水,這可以引導對醫(yī)學的重新思考。人體內(nèi)正氣、邪氣都有,邪氣是正氣變現(xiàn)來的。所謂邪氣就是過度之氣。
    什么是藥?藥就是和諧,要包含醫(yī)者的慈悲心。


 


 


 黃帝內(nèi)經(jīng)之四季養(yǎng)生---夏、秋、冬 

 


    春天怎么養(yǎng)生已經(jīng)講過,現(xiàn)在講夏天怎么養(yǎng)長。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yǎng)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疾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三月,此謂蕃秀,蕃是萬物茂盛的樣子,秀是指谷物抽穗。天地氣交,天地代表陰陽,天為陽,地為陰。夏至相當于午時一陰生,天地陰陽之氣都交匯在一起。萬物華實,華是花的意思,萬物開花結(jié)果。有陽氣,萬物才可以開花;有陰氣,萬物才可以結(jié)果。
   
男人只是能有子,有這個陽,是前提條件,孩子要長大,要靠陰血的滋養(yǎng)。女子任脈主胞胎,血要足。夜臥早起,晚睡早起。
   
無厭于日,厭是滿足的意思。夏天不要拍熱,不要怕陽光,就應該外散的。使用空調(diào),汗毛孔遇冷收縮,預熱張開,頻繁閉合,擾亂了陰陽的氣機。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就要出汗。陽氣很足,不會很怕熱,如小孩。使志無怒,讓志向,神明,情志上不要過分壓抑自己。使華英成秀,華英指花朵,美麗的花朵才能夠抽穗,結(jié)果。
   
使氣得泄,讓人體的氣得以疏泄。如果淤滯在身體里的氣不出去,什么都補不進來。針灸,針無補法。真正的補,是按摩。這種按摩一定要因循人體的氣機去按。人體是一個精品,要很輕柔地去對待。針法是在調(diào)經(jīng)脈上的元氣。夏天散出身體的淤滯氣,秋天才能收斂進東西來,冬天才能進補。如果經(jīng)脈不通,吃什么東西都補不進來,只能形成垃圾。逆之則傷心,如果違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就會傷心。心主火,火為散。
   
秋為疾瘧,到了秋天,就會咳瘧,或感冒,或痢疾。奉收者少,夏天沒養(yǎng)好,奉獻給秋天的東西就很少。夏天沒有充分宣泄,拔節(jié)。睡眠為什么重要,看天地萬物,植物拔節(jié)一定是在夜里,也就是寅時,肺氣開始輸布全身氣血的時候。此時一定要靠深度睡眠來完成,再熬夜也不要熬到三點。一定要晚上10點30分前睡覺,這是養(yǎng)生的基本準則。
    冬至重病,冬天沒有好東西可藏,就得重病了。這個冬也指老年,如果青壯年時期沒養(yǎng)好,老年無物可收,容易衰老。


    秋天怎么養(yǎng)收?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yǎng)收之道也。逆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秋三月,此謂容平,秋天養(yǎng)收,對應西方。容平就是開始收,收斂,特別壯大,盛極的意思。天氣以急,天上的氣只能為燥氣了。燥氣是正氣,是從火的。衣服在秋天易干,這個干,是燥氣的收斂功能發(fā)生作用。如果生病,再出現(xiàn)煩躁的癥,是很嚴重的病。煩,是虛火上頭,虛火斂不住,頭疼,頭暈,是心病,心經(jīng),心血的問題。躁,從足字邊,亂動,煩躁不安,屬于腎病,精不足的病。有一種老人快臨終時就是循衣摸縫,天天在那里捻衣服扣子,不知手往哪里放,這是腎精大虧的象。抖腿,也是精不足,相書上說,男抖窮。腎精不足,他就沒法不上腦,腦子思維就有問題,做事就會有問題,不順,就會窮。地氣以明,地也就跟著明亮透徹,就像金屬一樣,所以西方屬金。肺氣也是,肺為嬌臟,也要非常地清澈。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睡早起,和雞叫一起起來。五點到七點,天門開,人的氣也應該開了。使志安寧,志是腎神的表現(xiàn),要收斂了,不能再發(fā)散。性生活也要收斂了。動物交配有節(jié)律,有季節(jié),人好像隨時隨地都可以,其實在秋天也應該有所收斂。動物在冬天冬眠養(yǎng)精,人在這時候也應該收斂然后養(yǎng)精。人雖然擺脫了季節(jié)性,但也要按照天地自然的順序去做,否則也會生大病和重病。以緩秋刑,舒緩秋天的肅殺之氣。秋后問斬。收斂神氣,使秋氣平,把神收回來,使秋氣平,讓秋氣不那么肅殺。無外其志,使肺氣清,不要再往外擴散了,這樣就能夠使肺氣比較清肅。此秋氣之應,這是秋天時正常的人和自然的對應。
   
養(yǎng)收之道也,養(yǎng)收斂,秋天就是酉時,酉時主氣味的味。大蒜和辣椒氣味最厚,但不入藥。古人認為大蒜入氣分,凡是入氣分的藥,都走清竅,如人體的眼睛,小便。大蒜氣味厚重,吃后會流眼淚,小便有味。中藥雖取其偏性,但也是因人而定。大蒜、辣椒每人承受量不一樣,能吃多少吃多少。辣椒走味道,入味就是入血分,血、味道都屬于陰。入血分的藥走人的濁竅,如口,大便。辣椒吃多了,會生口瘡,肛門疼痛。秋天就是味厚,果實,所謂五谷,要取其味,味入血分,萬物收獲,要吃入血分的層面。逆則傷肺,如果忤逆了它,就會傷肺,因為肺對應秋天。
冬為飧泄,飧是夕食,晚飯,飧泄是食谷不化,吃的東西沒有消化就拉出來了。肺與大腸成表里,如果肺氣虛弱,大便成形能力就會很差。這些毛病冬天就會顯出來。
    奉藏者少,收斂氣沒收住,奉獻給冬天的東西很少,藏不住。



    冬天怎么養(yǎng)藏?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yǎng)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瘺厥,奉生者少。冬三月,此謂閉藏,這是冬季養(yǎng)生主旨的一句話。要關(guān)閉所有的開泄的氣機,要收藏住。水冰地坼,水是散的,都結(jié)冰了,發(fā)揮收藏之性。好東西藏在里面,整個的地都凍開了。無擾乎陽,此時不要打攪陽氣。冬天打雷,就叫做擾乎陽。禽流感前一年,出現(xiàn)了冬日打雷,冬天的陽氣它都不藏了。天地會造成一定的瘟疫。人如果不養(yǎng)藏,也會造成疾病。冬日打雷,十欄九空。動物一定會遭殃,遭到撲殺。雞流感,不是鴨流感。雞為火性,天地火性不藏了,雞的火性也不藏了。人也要少洗澡。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陽升起再起。
   
使志若伏若匿,志就是情志,就是腎精,若,好像。腎精好像起來了,又好像藏進去了。冬三月,有一個過程,讓它保持在起于不起之間。若有私意,若己有得,自己美滋滋地享受,養(yǎng),又不可以把它發(fā)泄出來。冬天就講究養(yǎng)字,一定要養(yǎng)。
去寒就溫,躲避寒冷,保持身體的溫暖。冬天陽氣都藏在丹田處,四肢會發(fā)冷,要去寒就溫。可以吃點味厚的、滋補的東西,要靠飲劑,如醪糟酒,化掉味厚的東西。日本料理生魚片配清酒和芥末,清酒化開,芥末辛散宣開。
   
無泄皮膚,肺主皮毛,中醫(yī)稱人為倮蟲,皮主收斂,毛主宣散。人體皮多于毛,收斂大于開泄。滿面紅光,小孩子并不是這樣,老人如果粉粉的滿面紅光,是一個危險的像,虛陽外越。小孩身上有一層細細的毛,很潤澤地把陽氣收在里面,涵在里面。
   
肺有兩個特性,一個是肅降為主,一個是宣發(fā)為輔。人的體表,特別是后背,都為太陽,不要經(jīng)常開泄。中國人提倡洗腳,西方人特別喜歡洗澡。西方人吃大魚大肉,體味重,所以要經(jīng)常洗澡。中國人以吃纖維類食物為主,體味清淡。冬天一星期洗一、二次澡就可以了。古代強調(diào)洗腳,腳上有60多個穴位,三陰經(jīng)和三陽經(jīng)都走腳。小腳趾外側(cè)是膀胱經(jīng),腳面是胃經(jīng),足大趾外側(cè)屬于脾經(jīng),足二趾、三趾跟肝經(jīng)有關(guān),足底有涌泉穴,屬腎經(jīng)。如果春夏秋冬洗腳,都會得到益處。春天,增加生機;夏天,去熱解暑;秋冬,溫曛丹田,使小腹溫暖。洗腳要泡,20分鐘左右,腳的穴位是分井熒輸經(jīng)合,應該泡到腳腕以上。腳關(guān)節(jié)很重要,人體幾大重要部位:咽喉要道,所有氣血經(jīng)過頸部上頭,上部的病看咽喉頸椎;下部的病看腰椎,腰是樞紐;人是兩腳站立、能思考的動物,腳腕要支撐身體,所有經(jīng)脈通過。
   
冬天要藏,不要泄。使氣亟奪,亟有2個讀音,讀qi表示多次;讀ji表示急。不要使氣多次或很快地流失掉。如果過分開泄皮膚,里邊的氣就可以快速跑掉。此冬氣之應,養(yǎng)藏之道也,這就是冬天的養(yǎng)生之道。逆之則傷腎,如果忤逆了它,沒有藏住最終傷害的是你的腎經(jīng),傷害你的收藏功能。腎經(jīng)不只是2個腰子,氣走的線路是腎經(jīng),是一條很長的線路,它生命的方式是收斂。
   
春為痿厥,痿,凡是筋病,如腿沒有勁,或者抽筋、半身不遂等都是痿癥,全屬于木即肝經(jīng)的病。冬天腎水沒有藏住,春天就會出現(xiàn)痿癥,出現(xiàn)肝病,筋脈松弛的病。厥,四肢厥冷,如果冬天藏精不夠,到了春天,還是手腳冰涼。春天的病從冬天來。
    奉生者少,如果冬天沒有養(yǎng)好,給春天生發(fā)的力量就不夠。


    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陰陽是萬物的根本,四時就是四季。所以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春夏養(yǎng)生發(fā)生長,秋冬養(yǎng)收斂收藏。
   
以從其根,要依從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根本。天地就是這樣運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和萬物一起,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如果違背了這個根本,就伐掉了你的根本。真,人體的本性。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疴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四時意為四季,終始,終指冬天。
   
春天就是蠢,萬物蠢蠢欲動,生發(fā)之機;夏,都解助起來,都解,假也,夏是假借,借過來,特別散的意思;秋是收斂,就,成就的意思,成就萬物的意思。冬是終,春是始,有終才能有始。買房子要買坐北朝南的,北代表腎精。腎精足了才可以往外散,南方主散。
   
死生之本也,先死而后生,死生的根本。逆之則災害生,如果你忤逆它,災害就會生出來,包括病。從之則疴疾不起,是謂得道,疴是小病,疾也是病。順從四季,小病不生。病,人生病了就要歇著,躺在床上。疾是箭,受了點外傷,疾是小病。病,疾加也,疾加重了。疾是小病,病是重病。有一種解釋,病字是床里有個丙字,丙在中國的天干地支中,把丙丁看作是火癥,南方丙丁火,五臟里心從火,病是心病。心病難醫(yī)。疔瘡,也屬于火癥。沒有不可以治的病,只有不可以治的人。脂肪有點像人藏元氣的地方的概念。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道,是圣人按照它去做的。佩通背,違背的背,愚笨的人就是違背了道的規(guī)律去行動的人。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經(jīng)生病的那個部位,而治未病部位。有一種說法,中醫(yī)是預防科學,在你沒生病之前,就把問題解決了。另一種說法是,不治已經(jīng)生病的臟器,而治還沒有生病的臟器。得了肝病,先不治肝,水生木,把水給固攝住,腎精足了,肝病自然就好。
   
木克土,肝病會往脾上轉(zhuǎn)。如郁悶時,肝氣淤滯有人是兩肋疼痛,尤其左邊;有人是吃不下飯,肝氣的淤汁把脾胃的氣傷害了。治病時,如果肝病往脾胃上轉(zhuǎn),一定是加重了。假如是肺癌,治著治著肺癌好了,轉(zhuǎn)成了大腸癌了,肺與大腸相為表里,有時咳嗽不光是肺的毛病,有可能是大腸的淤毒。夫妻有時會得同樣的病,因為生活方式、情志相同點多。肺為里,大腸為表,病由里出表,從里癥變成了表征,從陰癥變成了陽癥。大腸為陽明,肺為太陰,這是把病治好了的象。
   
得了肝病,腎也受到傷害了,這時不治肝病,固住脾胃,不讓病往下走,脾胃又是生精血的地方,把脾胃養(yǎng)好,反過來也會對肝腎好。
   
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把沒有亂的地方好好治一下,別讓它再往下繼續(xù)影響,這就是圣人以上所說的一切。夫病已成而后藥之,如果已經(jīng)生病了,而后給你用藥。亂已成而后治之,如果災難已經(jīng)形成了,而后再治。譬猶渴而穿井,就像渴了以后再去挖井。斗而鑄錐,馬上就要打仗了,才去造兵器。不亦晚乎,太晚了,來不及了。一定要在病還沒有成形的階段,及時控制住。中醫(yī)在這方面很占有優(yōu)勢。如果一看人嘴歪成那樣,就知道他的胃病很重,他比較壓抑,比較郁悶,另外比較好面子。領(lǐng)導說他也憋著,在家里也受氣,先要給這種人在情志上宣開。
   
古代有精神病的人很少,頂多是花癡。醫(yī)學和道德有關(guān),古人有兩套系統(tǒng)避免這樣的精神崩潰,儒道互補?,F(xiàn)在一般說儒學是根本,它是積極進取,入世的一門學問;道家思想基本講出世的?,F(xiàn)在的教育,不做做人的培養(yǎng),就是學習學習,小孩子現(xiàn)在都郁悶,經(jīng)脈不通?,F(xiàn)在的人向外追求的太多了,古人是向內(nèi)追求,修內(nèi)?,F(xiàn)在的人都重身外之事,古人重視內(nèi)在的修為?,F(xiàn)在的人無法控制的事太多了,人和人之間都有點防范的心理,這也是很多人養(yǎng)寵物的原因,只愿意和聽自己話的在一起,這是現(xiàn)代人煩惱的一個原因。
    還有一個就是注重科技,不重視文化,一定要加強文化的修養(yǎng)。文化才是調(diào)節(jié)情緒的一個良方。治療孤獨、網(wǎng)癮,應該往文化方面引導,多讀圣賢書。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