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腹軍艦鳥屬于大型的海洋性鳥類,體長將近1米,雌鳥的體形一般比雄鳥還要大,藍(lán)灰色的嘴峰很長,尖端彎曲成鉤狀,喉部有紅色的喉囊,可以用來暫時存儲捕到的食物。兩翼狹窄,下臂的掌骨和指骨特別延長,兩翼展開時可達(dá)2米。 白腹軍艦鳥是不折不扣的飛行高手。它們的飛行速度很快,捕食時的飛行時速可以達(dá)到400千米,是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鳥類之一。另外,它們的耐久力也很強(qiáng),是非常出色的遠(yuǎn)距離“飛行家”,飛行高度可達(dá)1200米左右,還經(jīng)??梢燥w到1600千米之外尋找食物,最遠(yuǎn)可達(dá)4000千米。 ![]() ![]() ![]() 每年的4~6月間是白腹軍艦鳥的繁殖季節(jié),這時雄鳥和雌鳥各自折起雙翅,合攏尾羽,紛紛來到岸邊或島嶼上,集群在一起繁殖后代。已經(jīng)達(dá)到性成熟的雄性軍艦鳥,喉部的喉囊灌入空氣后膨脹成一個很大的半透 明的半球狀袋狀物,色彩鮮紅,十分艷麗, 組成配偶之后,雄鳥就與雌鳥一起開始筑巢。它們的巢建在大樹的頂部或巖石峭壁的灌叢上,利用樹枝等編織而成,巢壁比較簡陋,巢內(nèi)鋪墊纖細(xì)的樹枝及海草等柔軟物質(zhì)。它們雖然共同筑巢,但也有不同的分工,雄鳥主要負(fù)責(zé)銜來巢材,遞給雌鳥,雌鳥再于樹上或灌木上筑巢。新巢建成以后,雌鳥便在其中產(chǎn)卵,每次只產(chǎn)1~2枚白色的卵, 軍艦鳥的雛鳥屬于晚成鳥,剛出殼的時候,渾身上下赤裸無羽,連眼睛也不能睜開。雄雌親鳥外出捕到食物后,先在自己的胃中進(jìn)行半消化,然后再吐出來喂養(yǎng)雛鳥。這時如果有天敵來侵犯,親鳥們就在巢的附近與對方拼個你死我活,以便保護(hù)雛鳥。 ![]() ![]() 白腹軍艦鳥沒有亞種分化,主要分布于印度洋,繁殖在圣誕島和科科斯基林島等地。繁殖期后常游蕩到北至我國的廣東沿海及島嶼,南達(dá)馬六甲海峽和爪哇,以及澳大利亞等地。[2] ![]() ![]() 它不僅是中國的I級保護(hù)動物,還被列入國際鳥類保護(hù)委員會的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 2006年5月2日,在福州的閩侯十八重溪發(fā)現(xiàn)一只死亡鳥,經(jīng)鑒定,該鳥為白腹軍艦鳥(Fregata andrewsi),幼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