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曾被認(rèn)為是短尾貓家族的一個亞種。這個“家族”包括短尾貓(Bobcat)、加拿大猞猁(Canadian Lynx)和伊比利亞猞猁(Iberian lynx)。如今大部分動物學(xué)家都認(rèn)為這四種短尾貓科動物各自屬于獨(dú)立物種,其中這種“歐亞”猞猁的體形最大,

達(dá)90-130cm。從長相上看它們和其他2種猞猁兄弟有幾分類似,都是短尾巴、耳尖上長著長長的深色叢毛(長達(dá)4-5cm)的大耳朵、兩頰下還長著些宛如小圍脖似的長毛。它們背部的毛色真是色彩繁多,

有灰黃、紅棕、土黃褐、灰草黃、淺灰褐及赤黃等各種色型,腹部的毛色則成白色。它們背部的毛發(fā)最厚,身上或深或淺點(diǎn)綴著深色斑點(diǎn)或者小條紋。越往北部的猞猁毛色相對它們的南方親戚顏色更加偏灰,斑點(diǎn)也比較少。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人們把長有斑點(diǎn)的猞猁稱為“貓猞猁”,而那些沒斑點(diǎn)的家伙們則被稱為“狼猞猁”。一般來說,夏天的時候,猞猁身上的斑點(diǎn)最為清晰可見,而到了冬天,就沒那么明顯了。

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體重40千克左右,體長90-130厘米。身體粗壯,四肢較長,尾極短粗,尾尖呈鈍圓。耳尖上有明顯的叢毛,兩頰有下垂的長毛,腹毛也很長。脊背的顏色較深,全身都布滿略微像豹一樣的斑點(diǎn),這些斑點(diǎn)有利于它的隱蔽和覓食。

毛色變異較大,有乳灰、棕褐、土黃褐、灰草黃褐及淺灰褐等多種色型,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只直立的耳朵的尖端都生長著聳立的黑色筆毛,約有4厘米長,其中還夾雜著幾根白毛,很象戲劇中武將頭盔上的翎子,

為其增添了幾分威嚴(yán)的氣勢。耳殼和筆毛能夠隨時迎向聲源方向運(yùn)動,有收集音波的作用,如果失去筆毛就會影響它的聽力。有些部位的色調(diào)是比較恒定的,如上唇暗褐色或黑色,下唇污白色至暗褐色,頜兩側(cè)各有一塊褐黑色斑,

尾端一般純黑色或褐色,四肢前面、外側(cè)均具斑紋,胸、腹、鼠鼷為一致的污白色或乳白色。猞猁體形略小于獅、虎、豹等大型猛獸,但比小型的貓類大得多,大耳朵、兩頰下還長著些宛如小圍脖似的長毛。它們背部的毛色色彩繁多,因此屬于中型的猛獸。

其冬毛長而密,背部呈紅棕色,中部毛色深;腹部淡呈黃白色;眼周毛色發(fā)白,兩頰具有2-3列明顯的棕黑色縱紋。 猞猁的兩性特征區(qū)別不大,僅在身材和體重上有所表現(xiàn):雄性猞猁比雌性猞猁身材稍微大一點(diǎn),體重也稍微重一點(diǎn)(1-2千克)?!?img doc360img-src='http://image55.360doc.com/DownloadImg/2012/10/1018/27442776_12.jpg' style="WIDTH: 480px; HEIGHT: 284px; TOP: 104px; LEFT: 77px" alt="國家重點(diǎn)保護(hù)野生動物——猞猁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width="480" height="284" __1349865151187__="ev_5897059505" __loaded="true" __scrollbinded="true" firstheight="284px" firstwidth="480px" firstrate="1" middlex="77px" middley="104.5px" zoomrate="1" srcheight="284" srcwidth="480"> 猞猁生活在森林灌叢地帶,密林及山巖上。喜歡獨(dú)居,擅于攀爬及游泳,耐饑性強(qiáng)??稍谝惶庫o臥幾日,不畏嚴(yán)寒,喜歡捕殺狍子等中大型獸類。晨昏活動頻繁,活動范圍視食物豐富程度而定,有占區(qū)行為和固定的排泄地點(diǎn)。

猞猁是一種離群獨(dú)居、孤身活躍在廣闊空間里的野生動物,是無固定窩巢的夜間獵手。白天,它可躺在巖石上曬太陽,或者為了避風(fēng)雨,靜靜地躲在大樹下。它既可以再數(shù)公頃的地域里孤身蟄居幾天不動,也可以連續(xù)跑出十幾千米而不停歇。

猞猁的棲息環(huán)境較寬,可可西里的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荒漠和高寒草甸等都有猞猁的足跡,棲居于巖洞、石縫之中,夜行性,活動隱蔽,聽、視覺發(fā)達(dá),捕食各種鼠類、旱獺、兔、鼠兔和一些鳥類,有時也獵食體型較小的幼齡巖羊等中型動物,還會游泳。

猞猁基本上屬于北溫帶寒冷地區(qū)的產(chǎn)物,即使在北緯30 度以南,也是棲居在寒冷的高山地帶,是分布得最北的一種貓科動物。它們曾在歐亞大陸由東至西的大部分森林、灌叢和巖石地帶快樂生活,可如今已比原來少多了。

在歐洲,只有部分北方國家、希臘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區(qū)才能再次見到它們的身影。德國、瑞士、法國和奧地利后來都將猞猁重新引入他們的國家,以幫助恢復(fù)它們的數(shù)量。在我國,猞猁分布在東北、山西、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地?!?img doc360img-src='http://image55.360doc.com/DownloadImg/2012/10/1018/27442776_17.jpg' style="WIDTH: 199px; HEIGHT: 220px; TOP: 136px; LEFT: 220px" alt="國家重點(diǎn)保護(hù)野生動物——猞猁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__1349865151187__="ev_4407111629" __scrollbinded="true" firstheight="220px" firstwidth="199px" firstrate="1" zoomrate="1" srcheight="220" srcwidth="199.68152866242"> 猞猁的性情狡猾而又謹(jǐn)慎,遇到危險時會迅速逃到樹上躲蔽起來,有時還會躺倒在地,假裝死去,從而躲過敵人的攻擊和傷害。在自然界中,虎、豹、雪豹、熊等大型猛獸都是猞猁的天敵,如果遭遇到狼群,也會被緊緊追趕、包圍而喪命,一般都難以逃脫。它一般不會主動傷人,只有被逼急時,才會進(jìn)行反擊。

猞猁的主要食物是雪兔等各種野兔,所以在很多地方猞猁的種群數(shù)量也會隨著野兔數(shù)量的增減而上下波動,大致上每間隔9一10年出現(xiàn)一個高峰。除了野兔外,它獵食的對象還有很多,包括各種松鼠、野鼠、旅鼠、旱獺和雷鳥、鵪鶉、野鴿和雉類等各種鳥類,

有時還襲擊麝、狍子、鹿,以及豬、羊等家畜。我國大興安嶺的猞猁在冬季捕獲狍子后,會將吃剩的肉埋在積雪下“冷藏”,待饑餓時取食。[1]在捕捉獵物時,常借助于草叢、灌叢、石頭、大樹等做掩體,

埋伏在獵物經(jīng)常路過的地方等候著,兩眼警惕地注視著四周的動靜。它的忍耐性極好,能在一個地方靜靜地臥上幾個晝夜,待獵物走近時,才出其不意地沖出來,捕獲獵物,毫不費(fèi)力地享受一頓“美餐”。如果一躍捕空,突擊沒有成功,使獵物溜走了,也不會窮追獵物,

而是再回到原處,耐心地等待下一次機(jī)會。有時它也悄悄地漫游,看到獵物正在專心致志地取食,便躡手躡腳地潛近,再潛近,冷不防地猛撲過去,使獵物莫名其妙地束手就擒。猞猁也善于游泳,但不輕易下水。它還是個出色的攀緣能手,爬樹的本領(lǐng)也很高,

甚至可以從一棵樹縱跳到另一棵樹上,所以能捕食樹上的鳥類,尤其是在夜間,當(dāng)林中一片寂靜、棲居在樹上的鳥類都進(jìn)入了夢鄉(xiāng)的時候,便伸出利爪得心應(yīng)手地獵取食物。事實(shí)上,通過猞猁等食肉動物這種迅速而有效的方式而捕殺的個體,

野生動物的自然死亡的生命的一部分,也構(gòu)成了自然界平衡發(fā)展的一部分?! ♀︶谖覈步旭R猞猁或者猞猁猻。它們曾在歐亞大陸由東至西的大部分森林、灌叢和巖石地帶快樂生活,可如今已比原來少多了。

在歐洲,只有部分北方國家、希臘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區(qū)才能再次見到它們的身影。德國、瑞士、法國和奧地利后來都將猞猁重新引入他們的國家,以幫助恢復(fù)它們的數(shù)量。在我國,猞猁分布在東北、山西、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地?!?img doc360img-src='http://image55.360doc.com/DownloadImg/2012/10/1018/27442776_25.jpg' style="WIDTH: 532px; HEIGHT: 498px; TOP: -2px; LEFT: 51px" alt="國家重點(diǎn)保護(hù)野生動物——猞猁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width="777" height="726" __1349865151187__="ev_9498638548" __loaded="true" __scrollbinded="true" firstheight="498px" firstwidth="532px" firstrate="0.685950413223141" middlex="51px" middley="-2.5px" zoomrate="0.685950413223141" srcheight="726" srcwidth="777"> 每年3-4月份交配,妊娠期2個月左右,每胎2-4仔。壽命達(dá)12-15年。 猞猁的戀愛季節(jié)一般在每年的晚冬和早春,即2、3月份左右,經(jīng)過67-74天的妊娠期,母貓會生下2-4只猞猁寶寶。寶寶們在大約1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吃固體食物了。

不過它們一般會到第二年戀愛季節(jié)到來的時候才會離開媽媽。離開媽媽的小猞猁們?yōu)榱松嬗袝r會繼續(xù)在一起過一段日子,比如幾周甚至幾個月,然后就各奔前程了。野外猞猁的壽命大約12-15年。不過在圈養(yǎng)狀態(tài)下能活24年?! ynx lynx lynx:北歐、中歐、東歐以及西伯利亞西部

Lynx lynx dinniki:高加索山脈 Lynx lynx isabellinus:中亞地區(qū) Lynx lynx koslowi:西伯利亞中部 Lynx lynx sardiniae:撒丁島,已絕滅 Lynx lynx stroganovi:俄羅斯遠(yuǎn)東地區(qū) Lynx lynx wrangelli:西伯利亞東部 Lynx lynx martinoi:巴爾干半島

在國內(nèi),猞猁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而在國際上,它們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二(CITES Appendix II)。 猞猁數(shù)量的減少還得歸因于人類。在中世紀(jì)以后的一段黑暗年代里,猞猁被當(dāng)作害獸被歐洲的人類廣泛捕殺。那時候除了認(rèn)為它們威脅家畜以外,竟然還被擅長變態(tài)臆想的人類認(rèn)為是魔鬼的象征,

就因?yàn)樗鼈兌渖系哪谴閰裁?。于是兇險的陷阱、卑劣的下毒等等不一而足地派上了用場。倒霉的猞猁雖然實(shí)際上是很膽小的動物,而它們?yōu)榱硕惚苋祟愵^腦發(fā)熱、突如其來的莫名清剿而不斷躲藏到更高的山和更深的密林中,不過這難道能躲開瘋狂的人類么!

到了19世紀(jì),猞猁已經(jīng)在歐洲許多國家被徹底趕盡殺絕了。直到20世紀(jì)70年代,人類的頭腦才傾向于開始恢復(fù)正常,于是才有了猞猁引入計(jì)劃注。

城市化的逐漸加劇導(dǎo)致它們的棲息地越來越少,獵物也不如過去豐富。棲息地和人類居住區(qū)的重疊導(dǎo)致它們有時不得不對人類飼養(yǎng)的牲畜下手,于是它們也常成為牧場主人們的犧牲品。另外,對猞猁的飼養(yǎng)也在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