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班的地方在繁華的市中心,每天上下班的時候,要穿過好幾條街道,走過熙熙攘攘的人群。
每次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我都有一種迷失了自己的感覺,好像擁擠的人群里,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早已被淹沒。每每在這個時候,都會覺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覺得自己的存在對于這個世界已經(jīng)毫無意義。
很多時候,覺得生活在一個大都市,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悲哀。幸運的是,可以有品味、有情調(diào)、與時尚同步而行地活著,悲哀的是,早已在萬千人群中找不到了自己。
夏天,和朋友一起去鄉(xiāng)下看五月的麥田。鄉(xiāng)下的夏天是多彩的,綠色的柳,藍色的天,黃色的麥穗,到處都濃溢豐收的喜悅,到處都飄著麥香的味道。戴著草帽的農(nóng)人在自家的麥地里收割著莊稼,淌著汗珠的臉上漾著微笑。我坐在田壟上看他們勞作,和他們聊天,聽他們唱歌。這時候,感覺世界很大,很寬闊,而我就是站在世界某一個角落的一個完整的人,我融入在自然里,我的身上有著陽光的色彩,我的心里也有了對成熟的季節(jié)與生命的熱愛。
鄉(xiāng)下人們的生活并不富裕,他們對生活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每一次豐收,都會給他們帶來一次喜悅。年復(fù)一年,他們將自己的生命和土地融入在一起,于是,他們便有了最簡單的幸福與快樂。
生命原本是一種簡單的重復(fù),它有著最簡單的傷痛與喜悅。而當(dāng)我們賦予了它更多的意義時,生命便開始變得迷茫而失去了方向。
從鄉(xiāng)下回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再計較那些瑣碎的得失,我深感生命之中有些東西是生存必須不可或缺的,而有些不過只是生命之外的一些浮塵與灰跡。
人走到哪里,帶在身上的并不是生命之外的一些贅物,而是一顆最普通的心。而心是不是只有在最遼闊的自然之中才不會遺失?
城市的悲哀,大概就在于人們,總會在辛苦忙碌與燈紅酒綠中丟失自己。
我常常在想,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之外有沒有另一處風(fēng)景呢?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城里人,開始在周末的時候選擇暫時的離開城市,去郊區(qū)找一處僻靜的地方,聽鳥語,聞花香,遠離喧囂,遠離浮躁。似乎很多人都厭倦了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堡之中,忙碌的生活,無謂的應(yīng)酬,真的讓人感覺倒了城市的壓抑。
當(dāng)我獨處的時候,我往往會很深刻地體會到自身的存在,這個時候,我經(jīng)常會問自己:我是誰?我為什么會來到這個世界?我生存的價值?我活著的意義?
其實,很多事情是沒有答案的,我活著的每一天,都是我存在的意義,不管意義的深淺,人一定要活的清醒與明白。一個人對別人來說永遠是抽象的存在,而對于自己來說,我們就是永遠。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我們一定要讓自己清醒的悲傷與快樂。
文明改變了人類生存的方式,而人類崇尚自然的品性沒有改變,人類尋找自我的心也沒有改變。
如果在嘈雜的凡塵中,無法找到一個安靜的去處,那么能不能在心里為自己裝飾一處風(fēng)景呢?真正的寧靜,應(yīng)該不在曠野和郊外,而在自己的內(nèi)心。聆聽一座山,聆聽一片海,和在深夜里聆聽自己的心聲,是一樣的重要。什么時候能站在人群之中而心無旁騖,才是我們應(yīng)該達到的境界。
既然無法逃離紅塵,那么就在心里為自己設(shè)一處風(fēng)景吧。
另一處風(fēng)景,也可以讓生命開花……
碑林/08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