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的桂花開得遲,10 月3日初花,這幾天正是第一批花的旺花期,桂花香里,迎來
戊子年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下午,到閘北公園尋訪宋墓。

位于閘北區(qū)共和新路、洛川東路口的閘北公園,面積不大,但古木參天,頗具幽深玲瓏之美。

民國2年(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滬遇刺,22日不治身亡。3月23日移柩至湖南會館,6月26日葬于閘北象儀巷。國民黨在此辟地百余畝,其中用于墓園43畝,宋墓在園中央,一紅磚筑成長方形,高約2米,四周植樹,習(xí)稱宋公園。民國18年9月,上海特別市政府132次市政會議決議撥款修理宋園,并作為公園開放。民國35年6月5日更名為教仁公園,經(jīng)全面整修后于11月18日重新開放。1950年5月28日易名閘北公園。
宋教仁,字遁初,號漁父,湖南桃源人,1882年生,1904年與黃興、陳天華等在長沙組織華興會,策動起義未遂,流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參加同盟會,任《民報》撰述。
1910年至1911年在上海任《民主報》主筆,7月與譚人鳳等組織中部同盟會,策動以長江流域為中心的武裝起義。辛亥革命后,參與籌建臨時政府。1912年擔(dān)任南京臨時政府法制院院長,參與南北議和,5月在北京出任農(nóng)林總長。8月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任代理理事長。主張“責(zé)任內(nèi)閣”和政黨政治,反對袁世凱專權(quán)。1913年2月4日,參、眾兩院復(fù)選結(jié)果,國民黨獲392席,占絕對多數(shù)。宋教仁希望以多數(shù)黨的地位,成立責(zé)任內(nèi)閣,約束袁世凱專權(quán)。在正式國會開會之前,他親到長江流域各省宣傳演說,為建立責(zé)任內(nèi)閣,實現(xiàn)民主政治大造輿論。
1913年3月20日,國會召開前夕,袁世凱指使趙秉鈞派人跟蹤到上?;疖囌?,在月臺上伺機暗殺宋教仁,兩天后身亡,時年僅32歲?!?/strong>宋教仁案”揭露后,舉國譴責(zé),孫中山從日本回到上海,主張立即“武力討袁”,進行二次革命。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為烈士石象題詞,一代英烈,浩氣長存!
建國后,公園進一步擴建。一度計劃建成茶文化園,特大茶壺“壺王”,矗立在園門口。

進入公園,茶圣陸羽的塑象迎面而立。

公園已成了人們休閑游樂的好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