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首都博物館

 榆城古風 2012-09-28

 

首都博物館(一)《收獲·十年》 2010年7月23日 21P

2010年7-8月間去俄羅斯旅游前,于7月23日下午前往下榻的唐拉雅秀賓館對面的首都博物館逛了逛,大開眼界,嘆為觀止。因為看得比較細,當時只欣賞了很少的幾個展廳,決定今后有時間一定再去。

2010年12月16日北京出差期間,又忙里偷閑抽空兒花了下午幾小時去首都博物館,這次也只欣賞了幾個展廳,直到閉館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下次去北京時一定會再次前往參觀。

下述首都博物館相關資訊摘自網(wǎng)絡及館內(nèi)發(fā)放的資料,稍加整理,供童鞋們參考。

首都博物館于1953年開始籌備,1981年正式對外開放,原館址是“北京孔廟”。首都博物館新館于2001年12月正式奠基興建,2005年12月試運行,2006年5月18日正式開館,亮相于中華第一街--長安街西延長線上,位于西城區(qū)白云路西側(cè)(復興門外大街16號)。

首都博物館新館是一座擁有最先進設施的現(xiàn)代化綜合性博物館。新館的展覽陳列以首都博物館歷年收藏和北京地區(qū)的出土文物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究成果,形成獨具北京特色的現(xiàn)代化展陳。首都博物館以其宏大的建筑、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成為一座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稱的大型現(xiàn)代化博物館,并躋身于“國內(nèi)一流,國際先進”的博物館行列。

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設有三個臨時展廳、一個多功能會議廳及與參觀者互動的“七彩坊”、“陶藝坊”;一層設有一個臨時展廳與一個數(shù)字放映廳及多媒體互動區(qū);二層設有《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展廳及一個書畫展廳;三層設有《北京文物精品展》展廳及一個書畫展廳;四層設有《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佛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戲樓)》等四個展廳;五層設《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與《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等兩個展廳;六層設有《書房珍玩精品展》展廳。

首都博物館的建筑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為社會服務”,強調(diào)“過去與未來、歷史與現(xiàn)代、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首都博物館是當代建筑大師崔愷的精彩作品。其設計源于“博物館是聯(lián)系歷史、現(xiàn)代和未來的場所”的理念,將傳統(tǒng)的材料與現(xiàn)代的材料并置,表達對歷史與未來的描繪。傾斜的青銅體破墻而出,生出文物發(fā)掘的意象;懸挑的大屋頂影射中國傳統(tǒng)的出檐,而懸掛式框架磚墻模糊了古代城墻與現(xiàn)代幕墻的界線;廣場的起坡取材于皇家宮殿高臺建筑的手法,烘托出宏偉的巨構(gòu)。簡潔的矩形平面與北京的城市格局相互協(xié)調(diào),非對稱的形體呼應街道轉(zhuǎn)角空間。青銅、木材、磚石等傳統(tǒng)材料代表北京悠久的歷史。不銹鋼頂棚、玻璃幕墻和先進的建造技術表現(xiàn)新北京的現(xiàn)代。陽光大廳,四季竹院,將景觀空間引入了博物館,室外下沉竹園延伸至室內(nèi),打破了傳統(tǒng)博物館空間封閉、沉悶的感覺,營造出開放型的、溫馨的、明亮的文化休閑環(huán)境。園林與文物展廳之間的時空交錯,表現(xiàn)出特有的東方藝術魅力。

首都博物館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下午四點停止發(fā)、售票,周一閉館。常設展館免費參觀,特殊展覽票價以現(xiàn)場公告為準。

免費參觀提前預約,領票參觀。網(wǎng)上全天24小時預約,電話預約時間為每日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每日中午十二點停止預約當日參觀門票。

個人參觀者可通過登錄首都博物館官網(wǎng)或撥打預約電話進行預約,每人每次預約免費參觀券不超過五張,參觀當日憑預約號或預約時使用的有效證件領票參觀。俺當時沒有預約,直接從北門入館交驗身份證拿到預約券檢票參觀,嘿嘿!根據(jù)館方規(guī)定,老年人、殘疾人和軍人無需預約,憑本人有效證件直接入館參觀。

首都博物館官網(wǎng)www.,個人預約電話010-63393339,咨詢電話010-63370491/63370492,投訴電話010-63370490。

前往首都博物館交通:地鐵一號線木樨地站,1/4/52/728路工會大樓站,26/114/308/319/650/708/717/727/37路白云路站,特1/802路木樨地東站。

定時免費講解時間:9:15、9:30、10:00、10:15、13:15、13:30、14:00及14:15。每場講解開始前,講解員于禮儀大廳景德街牌樓下等候觀眾。
首都博物館(一)
從北門入口進入首都博物館--照片左邊是數(shù)字放映廳,右邊是景德街牌樓。
首都博物館(一)
數(shù)字放映廳前的塑像--《收獲·十年》臨展的展品之一
首都博物館(一)
首都博物館(一)
銅獅子(清代 1644年-1911年)--地下一層中展品。該銅獅子為寺廟用品,是文殊菩薩的坐騎。文殊菩薩在眾菩薩中辯才第一,故專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號,被推為眾菩薩之首。獅子是萬獸之王,文殊菩薩以獅子為坐騎也同其身份一致。
首都博物館(一)
柯林斯柱(Stone pillar of Corinthian style)--清代 1644年-1911年,此石柱為圓明園遺物,源于古希臘建筑中的柯林斯柱柱式。
首都博物館(一)
汲水獸(Animal statue of flood-protection)--藏于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一)
鐵獅子(清 康熙 1661年-1722年)--為寺廟用品,應為雌雄一對,置于大門兩側(cè),兼具裝飾及辟邪作用。其頸下有銘文表明為康熙年間鑄造。
首都博物館(一)
該臨展時間為2010年5月18日--2010年8月1日,位于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臨時展廳,免費參觀--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屬于自己的故事,都有它曾經(jīng)的制作者、使用者、所有者的生活印跡。無論是價值不菲的古代珍品,還是一張普通票證,都記錄著人類文明的一段歷程。
首都博物館(一)
彩繪仕女陶俑(唐代 臺灣收藏家徐政夫捐贈)
首都博物館(一)
磚雕宴飲圖(遼 征集)
首都博物館(一)
銀嵌金云龍紋盔(明 征集)--此件頭盔為北方少數(shù)民族軍事首領所佩戴,整體為銀質(zhì),上嵌金云龍、護法神等圖案。整體工藝精美,保存完好。
首都博物館(一)
黃楊木人物擺件(清 征集)--此件黃楊木雕人物以書生和書童為題,形象生動,刀法細膩,背面有“乾隆丙子七月初九子時三佛堂翰列公鄭宅生嘉慶戊辰金山縣澈亭記”款。
首都博物館(一)
木桶式冰淇淋機(民國 征集)
首都博物館(一)
牛皮靰鞡鞋(清 征集)--“有大有小,東北之寶。皮里沒肉,肚里有草。臉上有褶,耳朵不少。放下不動,綁上就跑?!边@個謎語的謎底就是靰鞡鞋。靰鞡鞋是中國民間古老的鞋子,是滿族先人的創(chuàng)造。東北苦寒,這種皮制的鞋子,里面再填以關東三寶之一的靰鞡草,穿起來極為暖和,成為過去人們主要的御寒用具之一。
首都博物館(一)
想起了那個年代~~
首都博物館(一)
抗擊非典相關文物--關于市場物價的告示
首都博物館(一)
地下一層中的展品
首都博物館(一)
首都博物館(一)
首都博物館(一)
另一個臨展--免費參觀
首都博物館(一)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2010年7月23日  29P

    應該是下午四點鐘,在一層的數(shù)字放映廳觀看了介紹北京歷史與現(xiàn)在的影片《輝煌的北京》,影片大氣,令參觀者很長知識。

    看看時間不早,趕快前往二層參觀《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展廳。

    中華民族幾千年輝煌文化,在北京得到集中且典型的反映。北京以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使多民族的文化得以交流與融通,造就了特征鮮明的歷史文化。

    《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展廳以北京文化為視角,表現(xiàn)了北京從原始聚落,經(jīng)過封建王朝,走向民主共和的歷程。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馬蹄金(西漢  206 BC--25 AD  懷柔區(qū)崎峰茶出土)--北京地區(qū)出土的馬蹄金很少,可用作稱量,也可剪切使用。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銅坐龍(唐  618--907  豐臺區(qū)林家墳史思明墓出土)--唐王朝在沿邊設十個鎮(zhèn)節(jié)度使,幽州為諸鎮(zhèn)之冠,兵力最強。公元759年,史思明繼安祿山后再次叛唐,自稱大燕皇帝,改幽州為燕京。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鎏金銅造像(唐  618--907  宣武區(qū)出土)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銅飛天(Bronze flying deva)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契丹漁獵木立傭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石刻十二辰像(龍、蛇、羊、雞)--唐  618--907  宣武區(qū)姚家井薛府君墓出土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灰陶契丹族男立傭(昌平區(qū)陳莊出土)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綠釉刻花馬鐙扁壺(宣武區(qū)出土)與醬黃釉馬鐙壺(通州區(qū)侉店出土)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雞冠壺演變示意圖--雞冠壺又稱馬鐙壺,由皮囊轉(zhuǎn)化而來,保留了契丹族馬上生活的痕跡。遼雞冠壺在北京地區(qū)屢有發(fā)現(xiàn),多呈黃、綠、白三色,有的加褐色,系仿唐三彩色調(diào)而來,因此又稱遼三彩。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金鏨花葵瓣形盤--盤內(nèi)外壁及底分別鏨刻卷草紋和忍冬花,內(nèi)底中心刻三連牡丹花,空白處為魚子紋,紋飾細密均勻。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七星鐵劍--造型別致,制作精良,劍體鑲嵌金銀裝飾,用X光透 視,可見北斗七星。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銅坐龍(房山區(qū)金陵遺址出土)--又名“銅辟邪”。辟邪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一種驅(qū)邪的神獸。此件辟邪應是用于氈帳頂部的裝飾物。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銅鎏金金剛持像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銅鎏金度母像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銅鎏金四臂觀音菩薩像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銅鎏金不動佛像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銅鎏金寶生佛像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正統(tǒng)款象牙圓牌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永樂款銅鎏金八臂坐佛像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藏文碰鈴(海淀區(qū)青龍橋出土)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永樂款金剛鈴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金翼善冠(復制品)與烏紗翼善冠(復制品  原物均為定陵出土)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嵌紅寶石金簪(海淀區(qū)青龍橋出土)與金鏨花飾件(豐臺區(qū)右安門外出土)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西藏政教領袖五世達賴喇嘛銅像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織錦夾金五佛冠(Cap of monk)--西城區(qū)白塔寺出土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銅十字金剛杵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金鏨蓮瓣紋帽飾(石景山區(qū)模式口出土)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金鳳與累絲嵌玉雙龍戲珠項圈(均為朝陽區(qū)高碑店榮祿墓出土)
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著洋裝的載澤夫人與著旗裝的洋人婦女合影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2010年12月16日 32P

2010年12月中旬出差北京,再次下榻唐拉雅秀賓館,16日下午又忙里偷閑抽空兒花了幾小時去首都博物館參觀,這次也只欣賞了幾個展廳,直到閉館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沒有預約,直接從北門入館,看到有賣特展通票的,順手買了一張,30元。趕去地下一層臨時展廳參觀《首屆世界華人典藏大展》。

《首屆世界華人典藏大展》展出時間為2010年9月28日--2011年1月9日,匯聚了海內(nèi)外華人收藏家的一百件套精美藝術品。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可能是由于收費的緣故,參觀者不多。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恍惚間,參觀者仿佛時光穿梭,徘徊于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精美的古董透著靈氣,訴說著一個個故事。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雍正款海水龍紋長頸銅瓶--此瓶為銅質(zhì)仿瓷器造型,以瓷器仿古代銅器是瓷器藝術中常見的現(xiàn)象,而銅器仿瓷器的現(xiàn)象則極為少見。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樹樁造型陰沉木與蛇紋石玉(金香玉)--地下一層中展品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離開地下一層,來到一層,這里的臨時展廳正在展出《百工千慧--中國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成果展》,該臨展的時間為2010年12月14日--2011年1月14日。參觀之后,大開眼界,嘖嘖稱奇。

中國古人將所有物質(zhì)分為金木水火土五行,這五類物質(zhì)也是古代所有文物的基本材質(zhì)。文物保護的主要任務就是根據(jù)不同文物的不同材質(zhì)盡可能地延長其壽命。

文物主要分為可移動和不可移動兩大類,不可移動文物包括古建筑、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等。兩者均有相當部分遭受不同程度的腐蝕和病害,形勢相當嚴峻。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李倕公主冠飾--唐 陜西省西安市西安理工大學曲江新校區(qū)發(fā)掘工地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修復后的李倕公主冠飾,由480余件金、銀、銅、鐵、珍珠、綠松石等不同材質(zhì)的構(gòu)件組成,制作工藝包括鑄造、捶打、金珠、掐絲、鑲嵌等,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藝術與加工工藝水平。李倕公主冠飾的修復充分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科技的完美結(jié)合。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李倕公主冠飾出土時的照片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彩繪跪射傭--秦 秦兵馬俑二號陪葬坑出土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秦俑在制作完成之時,均為通體彩繪。彩繪的施色方法是先在陶俑、陶馬身上平涂一層生漆做底,然后再繪彩。涂生漆做底的目的,在于使俑體表面的滑澀相宜,吸水適度,便于施色;另外也可增強顏色的附著力。其顏色厚薄不一,面、手、足部的顏色較厚,施色為兩層;其余部分施色為一層,顏色較薄。在陶器的表面先涂生漆做底,然后再繪彩的工藝可能始于秦,盛于漢,漢代以后比較少見。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具體可參見博客
《西北行(4)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錯金銀馬絡頭飾件--遼 鐵質(zhì)錯金銀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遼駙馬贈衛(wèi)國王墓出土 內(nèi)蒙古博物院藏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鐵包銀剪刀--唐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韋曲鎮(zhèn)北塬南里王村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與此錯銀鐵剪刀一同出土的還有一件錯銀鐵鑷子和一件類似刻刀的器具。出土時三件器物銹蝕嚴重,相互粘合在一起,經(jīng)過除銹等保護修復處理后,顯示出精美的錯銀紋樣。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陶馬--西漢 山東省青州市譚坊香山漢墓出土 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藏

針對陶制彩繪文物殘斷或碎裂病害發(fā)生的現(xiàn)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青州市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研發(fā)了彩繪陶俑陶器的修復技術,應用于山東省青州市譚坊香山漢墓陪葬坑出土彩繪陶俑陶器的保護修復中。所修復的馬傭體型健壯,造型穩(wěn)重。雕塑比例勻稱,栩栩如生。陶馬周身飾彩繪,披掛于馬背上的彩繪馬具紋飾精美異常。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彩繪傭頭--秦 秦兵馬俑二號陪葬坑出土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秦俑傭頭的面部一般底層為雙層或厚層漆皮,然后涂施雙層或厚層顏料層,多為朱砂和骨白顏料混合而成的粉紅色調(diào),模擬人類粉紅的皮膚膚色;眼睛中的眼白、棕紅色瞳孔和褐色瞳仁均用顏料表現(xiàn);發(fā)髻在塑造時就用箅子或其他工具以象形,后用生漆涂刷以象色;有時還用紅色的發(fā)帶,十分醒目。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彩繪傭頭--秦 秦兵馬俑一號陪葬坑出土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考古資料表明,所有的兵馬俑在秦代制作時都是通體彩繪。然而出土時,大多數(shù)陶俑表面的彩繪已損失殆盡,僅有少數(shù)殘存彩繪。殘存的彩繪保存現(xiàn)狀也不好,彩繪層和外部土壤的黏附力大于其與陶俑的黏附力,稍不留意就會被土壤黏掉。出土后溫濕度的變化,導致有機層因失水而收縮,引起龜裂、起翹、卷曲,造成大片彩繪出現(xiàn)病變。針對現(xiàn)場彩繪陶俑的保護,采用了抗皺縮劑(PEG200,聚乙烯醇)和加固劑(PU,聚氨酯乳液)聯(lián)合處理的保護方法。首先,使用抗皺劑置換生漆層中的水分,并留在生漆層中,達到抗皺縮的目的,然后使用加固劑加固。處理方法有噴涂、點涂和浸漬涂敷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灣漳北朝墓壁畫--河北省磁縣灣漳北朝墓出土 河北省考古研究院藏

灣漳北朝壁畫墓墓道儀仗隊列分東西兩列。儀仗隊列呈現(xiàn)自墓內(nèi)向墓外徐徐前行狀,有的人物表現(xiàn)了回頭凝望的瞬間。墓道東西兩壁儀仗隊列共繪有106個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敦煌壁畫剖面示意圖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脫鹽現(xiàn)場模擬--照片當中為脫鹽板 敦煌研究院提供

脫鹽板內(nèi)有負載高吸水、高吸鹽性的脫鹽材料,同時在脫鹽過程中對壁畫起保護作用,也起到防止壁畫變形的作用。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錨固灌漿加固技術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石甲胄--秦 秦陵K9801號陪葬坑出土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秦陵K9801號陪葬坑已發(fā)現(xiàn)石胄(即頭盔,也稱兜)50頂,是模仿秦代皮胄而制的陪葬品。石胄的發(fā)現(xiàn)改變了長期以來人們對秦軍裝備的認識。史書記載秦軍作戰(zhàn)勇猛,重進攻而輕防御,因而不戴頭盔;而出土的兵馬俑中也確實沒有戴頭盔的,所以“秦軍無胄”幾乎成為定論。但這些出土的石胄不但證明了頭盔是秦軍的常規(guī)防護裝備,只露出眼鼻之間的一小塊空間,而且石胄下擺與鎧甲領部配合緊密,對頭部的防護非常周全。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石鎧甲--秦 秦陵K9801號陪葬坑出土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石鎧甲出土于秦始皇陵園東南角內(nèi)外城之間的石鎧甲坑內(nèi),1996年9月發(fā)現(xiàn),出土時破損嚴重。修復時,對于變形的甲片,進行了必要的矯形,對酥解的甲片采用選好的加固劑用毛筆或滴管點滴到發(fā)酥處加固,對于破碎的甲片,選擇可逆性粘接劑逐片粘接,然后對文物缺損部分進行了補全、做舊、表面封護。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石甲胄與石鎧甲綜合使用效果照片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荒帷遺跡--西周 山西省絳縣橫北倗國墓地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針對山西橫水西周倗國墓出土的荒帷,進行了荒帷遺跡紡織材料的鑒定技術研究。采用蠶絲腐蝕殘留物分析技術,發(fā)現(xiàn)該荒帷的蛋白質(zhì)為桑蠶絲蛋白質(zhì),證明了古代文獻關于荒帷是絲織品的記載。

荒帷是當時的棺罩,其形狀模擬住屋,頂部為荒,四垂稱帷,罩于棺上?;尼∈钱敃r諸侯入葬時的一種禮儀用品,先秦史籍《周禮》、《禮記》等書上對不同等級所用的荒帷都有明確記載。迄今為止,考古發(fā)現(xiàn)的大量周代墓葬中極少量發(fā)現(xiàn)過類似痕跡。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帶字甲骨--西周 陜西岐山鳳凰山遺址出土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

陜西岐山鳳凰山遺址自2003年至今,出土了大量周人卜甲卜骨,被評為2008年全國考古十大發(fā)現(xiàn)。這些甲骨刻辭內(nèi)容涉及周初的方國,以及文王、王季、周公、毛叔鄭等西周早期重要人物,是探討西周早期歷史的珍貴資料。此外,刻辭還涉及祭祀、戰(zhàn)爭、紀年歷法、占夢、筮法等重要內(nèi)容。以上種種,對于確定這一遺址的性質(zhì)、以及周原與關中西部地區(qū)在西周早期的歷史地位起著關鍵的作用,對于歷史考古研究以及西周甲骨學的建立也非常重要。由鳳凰山甲骨表面的刻劃、刮削、鉆鑿等痕跡,亦可一窺西周早期的甲骨制作工藝。

鳳凰山甲骨出土時非常破碎,出土后又發(fā)現(xiàn)有變色、酥粉、開裂、腐蝕、表面沉積、霉變、泛鹽等病害,亟需綴合以便釋讀。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青銅天鵝--秦 青銅 秦陵K0007號陪葬坑出土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青銅天鵝通體造型優(yōu)美自然,制作手法細膩生動,其高度寫實與個性凸顯的藝術風格,堪稱秦代藝術的巔峰之作。

秦始皇陵園陪葬坑出土的46件原大的青銅鶴、天鵝、鳧雁,整齊地排列于坑底兩側(cè)的平臺上,真實地模擬出水禽棲水而居的生活狀態(tài),形象地再現(xiàn)了秦代苑囿中珍禽于河邊覓食、閑步、小憩的生活場景,應是秦始皇陵園“事死如事生”喪葬觀念的模擬和再現(xiàn)。

離開《百工千慧》臨展展廳,又去二層的《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展廳快速瀏覽了一圈,因為已經(jīng)是第二次參觀這個展廳了,具體內(nèi)容可參見博客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在《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展廳隨手拍了幾張有趣的照片~~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但愿俺們的人民幣不要變成這樣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1950年世界格局圖--其中粉紅色部分是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現(xiàn)在還剩下多少呢~~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一個美國水兵在時代廣場擁吻一位過路的護士--他們肯定不曾想到自己的舉動成為了歷史的象征并將永存。

離開《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展廳,趕往三層的《北京文物精品展》展廳~~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2010年12月16日 40P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北京作為千年帝都的歷史文化名城,凝聚著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的文化藝術結(jié)晶。首都博物館三層的《北京文物精品展》薈萃最具藝術觀賞價值、最富北京文化特色、最能體現(xiàn)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風貌的藝術精品,展示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北京歷史文化,呈現(xiàn)出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

《北京文物精品展》大致分為瓷器藝術、佛教造像藝術、玉器藝術、金銀器藝術、傳統(tǒng)工藝、文房珍玩、竹木牙角、紡織品、書畫藝術、家具藝術等諸多大類進行展陳,令參觀者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大呼過癮。

展品眾多,根本無法細看,俺只能選取了部分精美的佛像及其他展品拍攝留念,當然,閃光燈是絕對不能用的~~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元 (1279-1368年) 西城區(qū)定阜大街西口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此尊觀音菩薩像姿勢自然優(yōu)美,呈觀水中月姿勢,故稱水月觀音。相傳水月觀音形象最早由唐代畫家周昉根據(jù)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的觀自在菩薩的描述所創(chuàng)造,之后廣泛流傳,宋代較為流行并逐漸世俗化。菩薩像頭戴寶冠,寶冠上有小化佛,已殘。額頭寬闊,雙目微閉,端莊慈祥,氣質(zhì)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態(tài)優(yōu)美。觀音上身穿袈裟,下身著長裙,胸前及衣裙上飾聯(lián)珠瓔珞,手腕戴臂釧,全身裝飾十分繁縟。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質(zhì)潔白細膩。觀音的制作采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種裝飾手法,將觀音菩薩自在安詳?shù)淖诮虤赓|(zhì)和內(nèi)涵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體現(xiàn)了元代景德鎮(zhèn)高超的瓷塑水平。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釋迦牟尼佛像--北魏 (386-534年) 延慶區(qū)張山營鎮(zhèn)黃柏寺村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造像頭像健陀羅式渦旋狀發(fā)型,身著右開左合式袈裟,胸前衣領折帶紋,與云岡大佛飾紋相同。面頰豐腴,神態(tài)威嚴,跏趺端坐,右手結(jié)施無畏印,左手作環(huán)抱姿,意蘊無窮。佛座為四足座床式,刻有飛鳥、蔓葉、卷云及胡人裝束的供養(yǎng)人。造像造型完美,工藝精細,體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藝術風貌。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觀音菩薩像--明 嘉靖 (1521-1566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壽山石羅漢--清 (1644-1911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金漆菩薩立像--清 (1644-1911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普賢菩薩像--明 嘉靖 (1521-1566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黃檀木觀音像--清 (1644-1911年) 西城區(qū)妙應寺白塔塔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青白釉加漆描金如來坐佛--元 (1271年-1368年)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釋迦摩尼佛像--明 (1368-1644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旃檀佛像--清 (1644-1911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釋迦摩尼佛(左)與阿彌陀佛(右)--明 景泰元年 (1450年) 均為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左:金剛薩埵--明 永樂 (1402-1424年) 右:般若佛母--明 (1368-1644年) 均為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六臂文殊菩薩像--明 (1368-1644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綠度母(Green Tara)--明 永樂 (1402-1424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摩利支佛母像--元 (1279-1368年) 首都博物館藏

摩利支是印度梵語音譯,意譯“陽焰”。原是古印度神話傳說中的天神,神通廣大,能在日天(太陽)前行走,她能看見日天,日天卻看不見她。后被佛教吸收,藏密尊奉為佛母。其形象與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或頭上長一豬頭,或以豬為坐騎,或駕一輛七頭豬拉的車。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金剛薩埵像--吐蕃分治時期 (公元10-12世紀)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銅鎏金宣德款釋迦像--明 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文殊菩薩像(左)與觀音菩薩像(右)--明 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均為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菩薩像--清 (1644-1911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金剛薩埵像--元 (1279-1368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八大菩薩像之一--清 (1644-1911年) 均為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釋迦摩尼佛像--明 (1368-1644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大日如來像--元 (1279-1368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彌勒菩薩像--明 (1368-1644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祖師像--明 (公元1368-1644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青玉山子--清 (1644年-1911年)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山子青白玉質(zhì)。器物呈山型狀,山峰高低錯落有序,造型雖小但乖巧別致,玉質(zhì)瑩潤潔凈,打磨圓潤光亮。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翡翠八棱碗--清 (1644年-1911年)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此碗以整塊翠料制成。敞口,圈足為八邊形,腹上起八道棱。碗造型規(guī)整,拋光極好。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清 (公元1644年-1911年) 首都博物館藏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此玉碗壁薄不足1毫米,重45克,飾兩層紋飾,外壁琢卷草紋和五瓣花,腹部琢外凸內(nèi)凹的細瓣番蓮紋。整器輕薄剔透如蛋殼,紋飾繁密柔美,琢刻技藝高超,拋光技術堪稱一絕,是清代宮廷造辦處仿痕都斯坦薄胎玉器中的代表作。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趙孟罘ㄊ欏洞蟪嗣罘ňぞ砦濉啡氬厥錐疾┪錒萏乇鷲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齊白石蘋果圖軸--現(xiàn)代 齊白石 (1864年-1957年)

此圖水墨設色繪畫技法,是白石老人擅長的大寫意瓜果蔬菜,中部繪籃內(nèi)四個飽滿蘋果,三紅一清,垂涎欲滴,墨色支架左下角一株紅色櫻桃探出頭來,頗顯俏皮。畫幅右上角為白石老人行書題,下角鈐朱文方印一枚。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沉香木雕八仙祝壽紋如意--清 (1644年-1911年)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如意木質(zhì)黑褐色,如意頭與如意柄由兩塊木材分別雕刻后,以榫卯結(jié)構(gòu)連接在一起。頭的中央為手捧如意端坐于仙鶴之上的壽星,兩側(cè)是鐵拐李和鐘離權。周圍刻有山石、古樹和云紋。如意的柄部,松柏、梧桐、山石之中,六仙姿態(tài)各異,手拿法器分成兩組上下排列,其題材為八仙祝壽。如意背面滿布松枝和山石。整個如意以高浮雕為主,但刀痕顯露,磨工欠精。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犀角松下人物杯--民國 (1912年-1949年)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凸花海水江牙魚龍獻壽金盤--明 (公元1368-1644年) 豐臺區(qū)右安門外東莊萬貴墓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盤圓形,唇邊。以范鑄、鏨花與捶打工藝制成,盤沿為二方連續(xù)回紋一周,盤心為一雙鉤篆書“壽”字。盤心與盤沿間為半浮雕式海水江崖瑞獸紋,水中有若隱若現(xiàn)的馬、龍、獅、象、魚等瑞獸。該盤在制作上突出整體的效果,不拘泥于細部的刻畫,呈現(xiàn)出渾厚、粗樸的風格。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鎏金銀面具--遼 (公元907-1125年) 房山區(qū)周口店龍口村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俗稱蓋臉,是契丹貴族的葬具,意在保護死者的面容。據(jù)記載,契丹貴族有“用金銀做面具,銅絲絡其手足”的葬俗。面具有金、銀之分,用以區(qū)分死者的身份、年齡和性別。此器用銀片捶鏨而成,保存完整,面部輪廓清晰,頭發(fā)后梳,眉骨突出,雙目閉合,雙唇緊閉,神態(tài)安詳。耳下及鬢兩側(cè)有孔,可系結(jié)。與此相類似的覆面在內(nèi)蒙古、遼寧的遼代墓葬中均有發(fā)現(xiàn)。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金絲冠(附鳳鳥紋玉飾件)--金 (公元1115-1234年) 房山區(qū)金陵遺址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金絲冠,金陵遺址九龍山主峰大寶頂前豎穴壙墓出土。初步判定此墓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睿陵。金絲冠質(zhì)地純正,編制技藝精湛,花紋裝飾精美,展現(xiàn)出金代的帝王風范和金質(zhì)藝術品高超的制作技藝。鳳鳥紋玉飾件與金絲冠同一出土點,三枚玉飾即在金絲冠旁。玉飾呈鳳鳥展翅回旋之狀,玉質(zhì)細膩,雕工精美,與金絲冠交相輝映,充盈著尊貴、高雅的藝術氣息。
首都博物館(四)《北京文物精品展》
左:鏤空云鳳紋金香薰--明 永樂 (1402年-1424年) 右:鳳紋金簪 弘治 (1488年-1505年) 均為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鏤空云鳳紋金香薰呈心形,兩面皆鏤刻云鳳紋,邊緣雕錦紋。別子雕卷草紋,背面陰刻楷書“銀作局永樂貳拾年拾月內(nèi)造玖成色金壹兩玖成重”銘文,永樂十年,為公元1411年。造型整齊規(guī)矩,紋飾精致典雅,采用拉絲、鏨刻、焊接及鑲嵌等工藝制成,工藝精湛,制作考究。

鳳紋金簪整體作飛鳳狀,簪條用掐絲、縲絲、鏨刻、焊接等工藝制成。鳳身中空,鳳首上有高冠,羽毛細密,伸展雙翅,尾部羽毛上翹,似在飛翔。身下有祥云。祥云下是先彎曲后直的長柄。柄上陰刻楷書“銀作局弘治拾年七月內(nèi)造八成色金七厘五分重”銘文。弘治十年,為公元1487年。

離開《北京文物精品展》,已是下午四點半左右,離閉館只有半小時不到。趕快跑去四層的《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匆匆瀏覽一圈,過癮!過癮!比《北京文物精品展》中的佛像更集中、更全面。只是沒有時間拍攝留念了,下次吧,爭取把每個佛像都拍下來,當然,還有解說牌~~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