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 2010年12月16日 32P
2010年12月中旬出差北京,再次下榻唐拉雅秀賓館,16日下午又忙里偷閑抽空兒花了幾小時去首都博物館參觀,這次也只欣賞了幾個展廳,直到閉館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沒有預約,直接從北門入館,看到有賣特展通票的,順手買了一張,30元。趕去地下一層臨時展廳參觀《首屆世界華人典藏大展》。
《首屆世界華人典藏大展》展出時間為2010年9月28日--2011年1月9日,匯聚了海內(nèi)外華人收藏家的一百件套精美藝術品。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可能是由于收費的緣故,參觀者不多。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恍惚間,參觀者仿佛時光穿梭,徘徊于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精美的古董透著靈氣,訴說著一個個故事。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雍正款海水龍紋長頸銅瓶--此瓶為銅質(zhì)仿瓷器造型,以瓷器仿古代銅器是瓷器藝術中常見的現(xiàn)象,而銅器仿瓷器的現(xiàn)象則極為少見。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樹樁造型陰沉木與蛇紋石玉(金香玉)--地下一層中展品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離開地下一層,來到一層,這里的臨時展廳正在展出《百工千慧--中國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成果展》,該臨展的時間為2010年12月14日--2011年1月14日。參觀之后,大開眼界,嘖嘖稱奇。
中國古人將所有物質(zhì)分為金木水火土五行,這五類物質(zhì)也是古代所有文物的基本材質(zhì)。文物保護的主要任務就是根據(jù)不同文物的不同材質(zhì)盡可能地延長其壽命。
文物主要分為可移動和不可移動兩大類,不可移動文物包括古建筑、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等。兩者均有相當部分遭受不同程度的腐蝕和病害,形勢相當嚴峻。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李倕公主冠飾--唐 陜西省西安市西安理工大學曲江新校區(qū)發(fā)掘工地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修復后的李倕公主冠飾,由480余件金、銀、銅、鐵、珍珠、綠松石等不同材質(zhì)的構(gòu)件組成,制作工藝包括鑄造、捶打、金珠、掐絲、鑲嵌等,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藝術與加工工藝水平。李倕公主冠飾的修復充分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科技的完美結(jié)合。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李倕公主冠飾出土時的照片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彩繪跪射傭--秦 陶 秦兵馬俑二號陪葬坑出土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秦俑在制作完成之時,均為通體彩繪。彩繪的施色方法是先在陶俑、陶馬身上平涂一層生漆做底,然后再繪彩。涂生漆做底的目的,在于使俑體表面的滑澀相宜,吸水適度,便于施色;另外也可增強顏色的附著力。其顏色厚薄不一,面、手、足部的顏色較厚,施色為兩層;其余部分施色為一層,顏色較薄。在陶器的表面先涂生漆做底,然后再繪彩的工藝可能始于秦,盛于漢,漢代以后比較少見。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具體可參見博客《西北行(4)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錯金銀馬絡頭飾件--遼 鐵質(zhì)錯金銀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遼駙馬贈衛(wèi)國王墓出土 內(nèi)蒙古博物院藏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鐵包銀剪刀--唐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韋曲鎮(zhèn)北塬南里王村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與此錯銀鐵剪刀一同出土的還有一件錯銀鐵鑷子和一件類似刻刀的器具。出土時三件器物銹蝕嚴重,相互粘合在一起,經(jīng)過除銹等保護修復處理后,顯示出精美的錯銀紋樣。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陶馬--西漢 陶 山東省青州市譚坊香山漢墓出土 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藏
針對陶制彩繪文物殘斷或碎裂病害發(fā)生的現(xiàn)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青州市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研發(fā)了彩繪陶俑陶器的修復技術,應用于山東省青州市譚坊香山漢墓陪葬坑出土彩繪陶俑陶器的保護修復中。所修復的馬傭體型健壯,造型穩(wěn)重。雕塑比例勻稱,栩栩如生。陶馬周身飾彩繪,披掛于馬背上的彩繪馬具紋飾精美異常。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彩繪傭頭--秦 陶 秦兵馬俑二號陪葬坑出土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秦俑傭頭的面部一般底層為雙層或厚層漆皮,然后涂施雙層或厚層顏料層,多為朱砂和骨白顏料混合而成的粉紅色調(diào),模擬人類粉紅的皮膚膚色;眼睛中的眼白、棕紅色瞳孔和褐色瞳仁均用顏料表現(xiàn);發(fā)髻在塑造時就用箅子或其他工具以象形,后用生漆涂刷以象色;有時還用紅色的發(fā)帶,十分醒目。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彩繪傭頭--秦 陶 秦兵馬俑一號陪葬坑出土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考古資料表明,所有的兵馬俑在秦代制作時都是通體彩繪。然而出土時,大多數(shù)陶俑表面的彩繪已損失殆盡,僅有少數(shù)殘存彩繪。殘存的彩繪保存現(xiàn)狀也不好,彩繪層和外部土壤的黏附力大于其與陶俑的黏附力,稍不留意就會被土壤黏掉。出土后溫濕度的變化,導致有機層因失水而收縮,引起龜裂、起翹、卷曲,造成大片彩繪出現(xiàn)病變。針對現(xiàn)場彩繪陶俑的保護,采用了抗皺縮劑(PEG200,聚乙烯醇)和加固劑(PU,聚氨酯乳液)聯(lián)合處理的保護方法。首先,使用抗皺劑置換生漆層中的水分,并留在生漆層中,達到抗皺縮的目的,然后使用加固劑加固。處理方法有噴涂、點涂和浸漬涂敷等。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灣漳北朝墓壁畫--河北省磁縣灣漳北朝墓出土 河北省考古研究院藏
灣漳北朝壁畫墓墓道儀仗隊列分東西兩列。儀仗隊列呈現(xiàn)自墓內(nèi)向墓外徐徐前行狀,有的人物表現(xiàn)了回頭凝望的瞬間。墓道東西兩壁儀仗隊列共繪有106個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敦煌壁畫剖面示意圖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脫鹽現(xiàn)場模擬--照片當中為脫鹽板 敦煌研究院提供
脫鹽板內(nèi)有負載高吸水、高吸鹽性的脫鹽材料,同時在脫鹽過程中對壁畫起保護作用,也起到防止壁畫變形的作用。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錨固灌漿加固技術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石甲胄--秦 石 秦陵K9801號陪葬坑出土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秦陵K9801號陪葬坑已發(fā)現(xiàn)石胄(即頭盔,也稱兜鍪)50頂,是模仿秦代皮胄而制的陪葬品。石胄的發(fā)現(xiàn)改變了長期以來人們對秦軍裝備的認識。史書記載秦軍作戰(zhàn)勇猛,重進攻而輕防御,因而不戴頭盔;而出土的兵馬俑中也確實沒有戴頭盔的,所以“秦軍無胄”幾乎成為定論。但這些出土的石胄不但證明了頭盔是秦軍的常規(guī)防護裝備,只露出眼鼻之間的一小塊空間,而且石胄下擺與鎧甲領部配合緊密,對頭部的防護非常周全。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石鎧甲--秦 石 秦陵K9801號陪葬坑出土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石鎧甲出土于秦始皇陵園東南角內(nèi)外城之間的石鎧甲坑內(nèi),1996年9月發(fā)現(xiàn),出土時破損嚴重。修復時,對于變形的甲片,進行了必要的矯形,對酥解的甲片采用選好的加固劑用毛筆或滴管點滴到發(fā)酥處加固,對于破碎的甲片,選擇可逆性粘接劑逐片粘接,然后對文物缺損部分進行了補全、做舊、表面封護。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石甲胄與石鎧甲綜合使用效果照片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荒帷遺跡--西周 山西省絳縣橫北倗國墓地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針對山西橫水西周倗國墓出土的荒帷,進行了荒帷遺跡紡織材料的鑒定技術研究。采用蠶絲腐蝕殘留物分析技術,發(fā)現(xiàn)該荒帷的蛋白質(zhì)為桑蠶絲蛋白質(zhì),證明了古代文獻關于荒帷是絲織品的記載。
荒帷是當時的棺罩,其形狀模擬住屋,頂部為荒,四垂稱帷,罩于棺上?;尼∈钱敃r諸侯入葬時的一種禮儀用品,先秦史籍《周禮》、《禮記》等書上對不同等級所用的荒帷都有明確記載。迄今為止,考古發(fā)現(xiàn)的大量周代墓葬中極少量發(fā)現(xiàn)過類似痕跡。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帶字甲骨--西周 骨 陜西岐山鳳凰山遺址出土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
陜西岐山鳳凰山遺址自2003年至今,出土了大量周人卜甲卜骨,被評為2008年全國考古十大發(fā)現(xiàn)。這些甲骨刻辭內(nèi)容涉及周初的方國,以及文王、王季、周公、毛叔鄭等西周早期重要人物,是探討西周早期歷史的珍貴資料。此外,刻辭還涉及祭祀、戰(zhàn)爭、紀年歷法、占夢、筮法等重要內(nèi)容。以上種種,對于確定這一遺址的性質(zhì)、以及周原與關中西部地區(qū)在西周早期的歷史地位起著關鍵的作用,對于歷史考古研究以及西周甲骨學的建立也非常重要。由鳳凰山甲骨表面的刻劃、刮削、鉆鑿等痕跡,亦可一窺西周早期的甲骨制作工藝。
鳳凰山甲骨出土時非常破碎,出土后又發(fā)現(xiàn)有變色、酥粉、開裂、腐蝕、表面沉積、霉變、泛鹽等病害,亟需綴合以便釋讀。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青銅天鵝--秦 青銅 秦陵K0007號陪葬坑出土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青銅天鵝通體造型優(yōu)美自然,制作手法細膩生動,其高度寫實與個性凸顯的藝術風格,堪稱秦代藝術的巔峰之作。
秦始皇陵園陪葬坑出土的46件原大的青銅鶴、天鵝、鳧雁,整齊地排列于坑底兩側(cè)的平臺上,真實地模擬出水禽棲水而居的生活狀態(tài),形象地再現(xiàn)了秦代苑囿中珍禽于河邊覓食、閑步、小憩的生活場景,應是秦始皇陵園“事死如事生”喪葬觀念的模擬和再現(xiàn)。
離開《百工千慧》臨展展廳,又去二層的《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展廳快速瀏覽了一圈,因為已經(jīng)是第二次參觀這個展廳了,具體內(nèi)容可參見博客首都博物館(二)《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在《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展廳隨手拍了幾張有趣的照片~~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但愿俺們的人民幣不要變成這樣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1950年世界格局圖--其中粉紅色部分是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現(xiàn)在還剩下多少呢~~
![[轉(zhuǎn)載]首都博物館三 首都博物館(三)《百工千慧》](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一個美國水兵在時代廣場擁吻一位過路的護士--他們肯定不曾想到自己的舉動成為了歷史的象征并將永存。
離開《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展廳,趕往三層的《北京文物精品展》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