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北宋名相呂端與宋太宗、真宗

 昵稱503199 2012-09-25

北宋名相呂端與宋太宗、真宗

(2012-08-24 11:43:21)
標簽:

雜談

北宋名相呂端與宋太宗、真宗
 
作者:廊坊政協(xié) 日期:2010年02月03日 來源:廊坊政協(xié)網(wǎng)瀏覽:次

 

呂端(935——1000)北宋大臣。幽州安次(今屬河北)人。后晉時以父蔭補官。入宋,歷知成都府、蔡州,升為樞密學士。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繼呂蒙正為相。北宋開國元勛趙普贊揚他:“吾觀呂公奏事,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真臺輔之器也!”宋太宗想以端為相,有人卻貶抑他,說他“為人糊涂”,太宗當即反駁說:“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眳味藶橄啵种刈R大體,以清簡為務。在朝奏廷議中,呂端往往在緊要關(guān)頭深謀遠慮,頗得太宗贊許。太宗去世,內(nèi)侍王繼恩暗中串通參知政事李昌齡等陰謀廢太子另立,呂端及時察覺,不憚當面回駁皇后,堅持奉真宗即位。真宗立,垂簾引見群臣,呂端不拜,要求卷簾升殿審視。待見確是真宗,才降階率群臣下拜。因而受到真宗敬重。

 

 



一代名相

    在距今1000年前北宋時期,宋太宗、真宗皇帝當朝年代里,為臣兩代呂端,從一名州縣地方官吏,逐步升至樞密直學士,朝中宰相和參知政事,官居天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呂端這個人儀表俊秀,處事寬厚忠恕,善交朋友,講義氣,輕錢才,好舍施。
    呂端處事理政才華出眾,逐漸為宋太宗所喜愛和重用。早在呂蒙正為相之時,太宗就有重用呂端想法。在太宗與別人商量,打算任用呂端為相對,有人反對重用呂端,其理由是呂端這個人“糊涂”。太宗根據(jù)自己多年體察,立即說:“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逼鋵嵾@個時候已堅定了任用呂端為相決心。當心,太宗還作過一首釣魚詩,其中有兩句是這樣寫:欲鉺金鉤深未達,磻溪須部釣魚人。這詩中意思是說,對于任用呂端當宰相事,已無可爭議,宰相這個職位非呂端莫屬。過后數(shù)日,太宗就讓呂蒙正改任參知政事,讓呂端當了宰相。
    呂端任宰相后,辦事持重穩(wěn)當,公道而廉潔,深得朝中朝外各方面好評。使太宗聽到違章多是褒獎之辭,對呂端印象當然就更好了。
    呂端當宰相那一年是道元年(公元995年),是由參知政事官位上改任宰相,可當時呂端已經(jīng)是60歲老人了。太宗曾后悔自己對呂端作用太晚了。
    即使這樣,太宗也曾有過顧慮,為了平衡各方面關(guān)系,特別是對寇準使用,恐有呂端官居相位以后在寇準之上,使寇準心中不平,就采取了一個臨時過渡辦法,作為權(quán)宜之訐。太宗讓時任參知政事寇準與宰相呂端“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币簿褪钦f,讓呂端和寇準隔日輪流執(zhí)掌相府大計,他倆平起平坐,太宗則從旁加以觀察。
    當時送到朝中奏折很多,而朝中也有各種各樣意見,但是眾說紛云,沒有個統(tǒng)一決斷性意見,“惟端罕所建明?!苯?jīng)過一段觀察之后,宮內(nèi)付出太宗親手戒諭:“自今中公事必經(jīng)呂端詳,乃得聞奏”。這一道諭旨,無疑是太宗對呂端更大信任和重用。呂端感到事已至此,再謙讓也就不妥當了,于是他未加推辭欣然從命,履行公事。實際上這時呂端才真正成了名符其實、有職有權(quán)當朝宰相。以致數(shù)年后呂端名聲遠揚,而且傳至后代,被稱為一代名相。

    “大事不糊涂”

    這句話,本是太宗多手體察呂端處事為人一種無可辯駁評價,而且也確實反映了呂端人口和才干真實情況。從歷史書籍中能找到,能說明呂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事例有以下兩件事:
    其一,太宗曾向呂端問過計策,說自從漢唐以來,有過封乳母為夫人事情,要呂端拿個主意,如今該怎么辦才好呢?呂端回答說:以前漢唐朝代跟現(xiàn)在不同,那個時候或者是因國大,或者是因為名聲好,才那樣做,都是事出有因。可以這么說吧,法無定法,禮無定制。呂端這番話使得太宗大開心竅。
    其二,呂端在相位上也就是幾年時間,他就主動奏請圣上將相位讓給了寇準,由寇準接任宰相,呂端自己又做了參知政事那個有相職無權(quán)謀事官職。后來寇準也做了參知政事,按理說呂端在前,寇準在后,其名次排列是沒有什么爭議??墒菂味酥ш犉嗝魇ド弦蟀炎约毫性诳軠手?,并得到了恩準。呂端不計名利地位,遇事顧全大局,處事以清廉簡潔為原則,在當時傳為佳話。
    有這樣事實,加之平時呂端臨朝很少發(fā)表高談闊論,就有些人誤認為呂端是個糊涂人,然而宋太宗卻認為這都是一些小事,呂端只不過是“小事糊涂”罷了,遇有“大事不糊涂”
    太宗話是言出有據(jù)。宋時,天下戰(zhàn)事此伏彼起,內(nèi)部也不夠統(tǒng)一。西夏李繼遷造反,攪得西部邊境不安,宋出兵攻夏。宋保安年逮住了李繼遷母親,宋太宗本來想把她殺了。為此,宋太宗單獨召見寇準,詢問他有何意見。當時,寇準沒有不同意見拿出來獻上。在寇準退朝時候,被呂端瞧見。呂端猜得朝中一定是有重大事情在謀劃當中。就讓寇準留步問個究竟。呂端問寇準:“太宗是不是提到找我呂端商量事情意思?”寇準說:“沒有!”
    呂端心想口出:“邊關(guān)上平常事情,不必讓我知道,若是有軍國大事,商量大計策,我呂端身為當朝宰相,就不可不知道?!笨軠事犃藚味诉@番話,覺得這件事確實重大,就將方才太宗召見他是為了處置李繼遷之母事情如實地告訴了呂端。呂端問寇準:“圣上打算怎么處置呢?”寇準回答:“圣上意思是把她在保安軍北門外斬首示眾,打算用這種 處置方法來鎮(zhèn)戒那些造反或叛逆人們。”呂端聽到這個地方忙說:“若是這么處置了,可不是什么好辦法?!庇谑菂味擞钟H自上朝動本,提出不要斬殺李繼遷母親意見。他為了說服太宗,還用秦、漢項司欲殺邦之父故事相勸說,他說:“李繼遷是個反叛之人,今天殺了他母親,明天能逮住李繼遷本人嗎?如果不能話,不就結(jié)下了更大冤仇了,不就更加堅定了他反抗之心了嗎?”太宗聽了呂端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問道:照你這么說,對李繼遷母親該當如何處置呢?
    呂端見太宗有了活話,便把自己想法講了出來,他說:“以本人想到不算高明辦法,請圣上想想,是否把她放到延州那個地方去,派人好好護養(yǎng)著她,以此招睞李繼遷回心轉(zhuǎn)意,不再造反。這樣話,雖說李繼遷不可能馬上就降宋,但是,我們終究可以用他母親在宋來拴住他心。至于他母親生死大權(quán),還不是掌握在我們手里”。
    太宗聽了呂端這種深謀遠慮想法,心里想?yún)味苏媸锹斆鬟^人。想我朝中有這么多大臣,沒有人提出過呂端這樣高明意見,差一點誤了我大事。于是,就采納了呂端意見,將李繼遷母親放在延州,并派專人侍奉起來,直到病死延州。后來李繼遷也死了。李繼遷兒子德明念在宋朝對侍他奶奶情份上,就歸順了宋朝。宋朝待他也不差,讓他當了宋朝下傳侍郎兼兵部尚書官職,終于使夏歸宋。
    還有更重大事件,就是在擁立太子真宗繼位問題上,發(fā)生擁護和反對斗爭。那還是宋增宗在世時候,太宗身體有病,就安排了后事,立真宗為太子,以備將來由他繼位,掃掌宋朝天下,并且讓呂端負責太子學習和生活起居等項事宜。太宗病情嚴重時候,朝中有一些內(nèi)侍和大臣,對太宗死后由誰來繼位發(fā)生分歧,甚至演變成一場宮庭斗爭。
    朝中有個內(nèi)侍叫王繼恩,他嫉妒太子過人,怕太子繼位后對他不利。他就起了歹心邪意,聯(lián)絡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勛、知制誥胡旦等人告謀另立太子,以便讓他們認為合適人繼承王位。
    太宗病不治而終。太宗駕崩了,但朝中不可一日無主?;屎竺?b style="BACKGroUnD-CoLor: #a0ffff; CoLor: black">王繼恩召見呂端。呂端覺察到可能有什么變故,就叫手下把王繼恩鎖在自己府中,派人加以看管,不許他出入。然后自己急奔朝庭。呂端被召到朝庭以后,皇后對他說,現(xiàn)在皇上不在世了,按說立太子就是為了讓他繼承王位,這也是合乎情理,順理成章事情,看看現(xiàn)在應該怎么辦才好呢?呂端聽罷皇后話,就毫不猶豫地說:“先帝立太子就是為了今天,現(xiàn)在先帝棄天下而走了,我們怎么做違背先帝之命事情呢,對于這么事關(guān)國家前途命運大事,不能有什么異議后?!被屎舐犃藚味?b style="BACKGroUnD-CoLor: #ff9999; CoLor: black">的話,讓太子到福寧庭中坐上了王位。
    太子真宗繼位后,第一次登殿時,垂簾接見朝群臣。當呂端率眾臣前來殿中晉見時,一看是這個樣子,寧是站在殿下不拜。當時皇后問呂端因何不拜?呂端尋思了一下說:“請把簾子卷起來,讓太子坐在正位上,讓我們看清楚了再拜?!边@時皇后讓真宗照呂端所說卷了簾坐上了正位。呂端看清楚了皇位坐確實是太子無誤后,才率群臣跪拜,并且三呼萬歲。
    接著真宗對陰謀另立太子那幾個奸侫,一一做了處置;貶李繼勛為使臣,到潯州;貶王昌齡為忠司馬;貶王繼恩為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在均州安置;一下子把這些人都從朝中除了名,流放到潯州,連帶家眷同出京城。兩年后王繼恩就死在了貶所。真宗地位更加穩(wěn)固了。
    真宗繼位后,每次接見朝中大臣,都對呂端很恭敬,肅然拱揖,不呼其名;因為呂端長得體大肥胖,宮庭臺階稍高一點,真宗都特別關(guān)照有人扶他上去。遇有奉召到殿中商討軍國大事時間長了議論不休時候,呂端卻能說出輕重緩急,并且條理分明,條條是道。呂端意見每次都被真宗所采納。

    “宰相肚里能撐船”

    歷史上有“宰相肚里能撐船”典故,也是來源于對呂端氣量一種贊譽。據(jù)傳呂端在相位時候,曾遭奸臣陷害,被消官還鄉(xiāng)為民。呂端得旨后二話沒說,便和書章背上行囊,挑上書籍,離開京城上路向家鄉(xiāng)走去了。
    呂端在路上行走數(shù)日,回到自家門口時,見家中正在設宴擺席大辦喜事,原來是為老弟結(jié)婚設宴,有不少當?shù)毓倮艉秃兰潊⒓痈把?。這些人見呂相爺回來了,又是大禮參拜,又是重上厚禮,只弄得呂端哭笑不得。他見此情景只好當眾言明真相:“我呂端現(xiàn)在已被革職還鄉(xiāng)為民了!”誰曾想到,呂端實言出口,竟使得那些勢力眼官吏和豪紳們個個百色突變,有目瞪口呆,有斜眼相視,有甚至拿起所送禮品離坐而走了。
    真是無巧不成書。正在這個時候,村外傳來了馬蹄聲聲,鞭聲脆震長空。原來是皇上派御史來給呂端下旨。那御史騎馬直到呂端家門口,下馬便大聲喊道:“中端接旨!”只見呂端急率全家老細,跪在地上靜聽“旨意”。大家心蹦蹦地跳著,有各種各樣猜想。唯有呂端本人心中有數(shù),猜出十之八九。只聽那御史宣旨道:“呂端回朝復任宰相,欽此!”全家人聽后三呼萬歲。
    方才散去那些和豪紳,聞聽呂端又官復原職了,個個面紅耳赤,張目結(jié)舌,心中著實難堪。只好重新相聚,拉下臉皮,回到呂府重新送禮賀喜,支吾其詞,聽不清說了何等言語。呂端對于這些勢力眼們行為表面上無動于衷,可心中暗笑。
    在那些官吏當中,自然少不了本縣那位七品知縣。他坐著轎子走后復返,忙跪在呂端面前,一邊像搗蒜棰子似給呂叩頭,一邊自己打自己嘴巴:“相父,我不是人,大人不怪小人過?!眳味?b style="BACKGroUnD-CoLor: #ff9999; CoLor: black">的書童很是生氣,上前揪住那知縣說:“大膽狗官,竟敢戲弄我家相爺,摘去你烏紗帽!”
    書童此舉,嚇壞了那個知縣,他便雙手緊捂頭上烏紗帽。呂端這時才上前拉隹書童道:“不要這樣!”收童很生氣地說:“相爺,像他這樣勢力眼,不能饒??!”
    “小弟呀,此言差矣!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我們就應高興,不必懲罰他了。我們何必強迫別人做他自己不想做事情呢?”呂端說過這些話,感動得那位知縣非常內(nèi)疚,忙說:“相爺呀!相爺,你可真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哪!來,相爺,兄弟喜事咱們重新操辦,我給新娘抬轎子。”
    呂端聞聽此言,心想,我倒看看知縣做何游戲。誰知那知縣真讓新娘坐上花轎,他和三班衙役們抬著轎子,吹吹打打地沿村轉(zhuǎn)了一圈,弄得呂端只是大笑,笑這些勢力眼們所做所為。可是從此“宰相肚里能撐船”這句話就傳開了,一直傳至千年后當今。

 

 

 

 

 


 

呂端(935——1000)北宋大臣。幽州安次(今屬河北)人。后晉時以父蔭補官。入宋,歷知成都府、蔡州,升為樞密學士。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繼呂蒙正為相。北宋開國元勛趙普贊揚他:“吾觀呂公奏事,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真臺輔之器也!”宋太宗想以端為相,有人卻貶抑他,說他“為人糊涂”,太宗當即反駁說:“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眳味藶橄?,持重識大體,以清簡為務。在朝奏廷議中,呂端往往在緊要關(guān)頭深謀遠慮,頗得太宗贊許。太宗去世,內(nèi)侍王繼恩暗中串通參知政事李昌齡等陰謀廢太子另立,呂端及時察覺,不憚當面回駁皇后,堅持奉真宗即位。真宗立,垂簾引見群臣,呂端不拜,要求卷簾升殿審視。待見確是真宗,才降階率群臣下拜。因而受到真宗敬重。

一代名相

    在距今1000年前北宋時期,宋太宗、真宗皇帝當朝年代里,為臣兩代呂端,從一名州縣地方官吏,逐步升至樞密直學士,朝中宰相和參知政事,官居天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呂端這個人儀表俊秀,處事寬厚忠恕,善交朋友,講義氣,輕錢才,好舍施。
    呂端處事理政才華出眾,逐漸為宋太宗所喜愛和重用。早在呂蒙正為相之時,太宗就有重用呂端想法。在太宗與別人商量,打算任用呂端為相對,有人反對重用呂端,其理由是呂端這個人“糊涂”。太宗根據(jù)自己多年體察,立即說:“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逼鋵嵾@個時候已堅定了任用呂端為相決心。當心,太宗還作過一首釣魚詩,其中有兩句是這樣寫:欲鉺金鉤深未達,磻溪須部釣魚人。這詩中意思是說,對于任用呂端當宰相事,已無可爭議,宰相這個職位非呂端莫屬。過后數(shù)日,太宗就讓呂蒙正改任參知政事,讓呂端當了宰相。
    呂端任宰相后,辦事持重穩(wěn)當,公道而廉潔,深得朝中朝外各方面好評。使太宗聽到違章多是褒獎之辭,對呂端印象當然就更好了。
    呂端當宰相那一年是道元年(公元995年),是由參知政事官位上改任宰相,可當時呂端已經(jīng)是60歲老人了。太宗曾后悔自己對呂端作用太晚了。
    即使這樣,太宗也曾有過顧慮,為了平衡各方面關(guān)系,特別是對寇準使用,恐有呂端官居相位以后在寇準之上,使寇準心中不平,就采取了一個臨時過渡辦法,作為權(quán)宜之訐。太宗讓時任參知政事寇準與宰相呂端“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币簿褪钦f,讓呂端和寇準隔日輪流執(zhí)掌相府大計,他倆平起平坐,太宗則從旁加以觀察。
    當時送到朝中奏折很多,而朝中也有各種各樣意見,但是眾說紛云,沒有個統(tǒng)一決斷性意見,“惟端罕所建明?!苯?jīng)過一段觀察之后,宮內(nèi)付出太宗親手戒諭:“自今中公事必經(jīng)呂端詳,乃得聞奏”。這一道諭旨,無疑是太宗對呂端更大信任和重用。呂端感到事已至此,再謙讓也就不妥當了,于是他未加推辭欣然從命,履行公事。實際上這時呂端才真正成了名符其實、有職有權(quán)當朝宰相。以致數(shù)年后呂端名聲遠揚,而且傳至后代,被稱為一代名相。

    “大事不糊涂”

    這句話,本是太宗多手體察呂端處事為人一種無可辯駁評價,而且也確實反映了呂端人口和才干真實情況。從歷史書籍中能找到,能說明呂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事例有以下兩件事:
    其一,太宗曾向呂端問過計策,說自從漢唐以來,有過封乳母為夫人事情,要呂端拿個主意,如今該怎么辦才好呢?呂端回答說:以前漢唐朝代跟現(xiàn)在不同,那個時候或者是因國大,或者是因為名聲好,才那樣做,都是事出有因??梢赃@么說吧,法無定法,禮無定制。呂端這番話使得太宗大開心竅。
    其二,呂端在相位上也就是幾年時間,他就主動奏請圣上將相位讓給了寇準,由寇準接任宰相,呂端自己又做了參知政事那個有相職無權(quán)謀事官職。后來寇準也做了參知政事,按理說呂端在前,寇準在后,其名次排列是沒有什么爭議??墒菂味酥ш犉嗝魇ド弦蟀炎约毫性诳軠手螅⒌玫搅硕鳒?。呂端不計名利地位,遇事顧全大局,處事以清廉簡潔為原則,在當時傳為佳話。
    有這樣事實,加之平時呂端臨朝很少發(fā)表高談闊論,就有些人誤認為呂端是個糊涂人,然而宋太宗卻認為這都是一些小事,呂端只不過是“小事糊涂”罷了,遇有“大事不糊涂”
    太宗話是言出有據(jù)。宋時,天下戰(zhàn)事此伏彼起,內(nèi)部也不夠統(tǒng)一。西夏李繼遷造反,攪得西部邊境不安,宋出兵攻夏。宋保安年逮住了李繼遷母親,宋太宗本來想把她殺了。為此,宋太宗單獨召見寇準,詢問他有何意見。當時,寇準沒有不同意見拿出來獻上。在寇準退朝時候,被呂端瞧見。呂端猜得朝中一定是有重大事情在謀劃當中。就讓寇準留步問個究竟。呂端問寇準:“太宗是不是提到找我呂端商量事情意思?”寇準說:“沒有!”
    呂端心想口出:“邊關(guān)上平常事情,不必讓我知道,若是有軍國大事,商量大計策,我呂端身為當朝宰相,就不可不知道?!笨軠事犃藚味诉@番話,覺得這件事確實重大,就將方才太宗召見他是為了處置李繼遷之母事情如實地告訴了呂端。呂端問寇準:“圣上打算怎么處置呢?”寇準回答:“圣上意思是把她在保安軍北門外斬首示眾,打算用這種 處置方法來鎮(zhèn)戒那些造反或叛逆人們。”呂端聽到這個地方忙說:“若是這么處置了,可不是什么好辦法。”于是呂端又親自上朝動本,提出不要斬殺李繼遷母親意見。他為了說服太宗,還用秦、漢項司欲殺邦之父故事相勸說,他說:“李繼遷是個反叛之人,今天殺了他母親,明天能逮住李繼遷本人嗎?如果不能話,不就結(jié)下了更大冤仇了,不就更加堅定了他反抗之心了嗎?”太宗聽了呂端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問道:照你這么說,對李繼遷母親該當如何處置呢?
    呂端見太宗有了活話,便把自己想法講了出來,他說:“以本人想到不算高明辦法,請圣上想想,是否把她放到延州那個地方去,派人好好護養(yǎng)著她,以此招睞李繼遷回心轉(zhuǎn)意,不再造反。這樣話,雖說李繼遷不可能馬上就降宋,但是,我們終究可以用他母親在宋來拴住他心。至于他母親生死大權(quán),還不是掌握在我們手里”。
    太宗聽了呂端這種深謀遠慮想法,心里想?yún)味苏媸锹斆鬟^人。想我朝中有這么多大臣,沒有人提出過呂端這樣高明意見,差一點誤了我大事。于是,就采納了呂端意見,將李繼遷母親放在延州,并派專人侍奉起來,直到病死延州。后來李繼遷也死了。李繼遷兒子德明念在宋朝對侍他奶奶情份上,就歸順了宋朝。宋朝待他也不差,讓他當了宋朝下傳侍郎兼兵部尚書官職,終于使夏歸宋。
    還有更重大事件,就是在擁立太子真宗繼位問題上,發(fā)生擁護和反對斗爭。那還是宋增宗在世時候,太宗身體有病,就安排了后事,立真宗為太子,以備將來由他繼位,掃掌宋朝天下,并且讓呂端負責太子學習和生活起居等項事宜。太宗病情嚴重時候,朝中有一些內(nèi)侍和大臣,對太宗死后由誰來繼位發(fā)生分歧,甚至演變成一場宮庭斗爭。
    朝中有個內(nèi)侍叫王繼恩,他嫉妒太子過人,怕太子繼位后對他不利。他就起了歹心邪意,聯(lián)絡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勛、知制誥胡旦等人告謀另立太子,以便讓他們認為合適人繼承王位。
    太宗病不治而終。太宗駕崩了,但朝中不可一日無主。皇后命王繼恩召見呂端。呂端覺察到可能有什么變故,就叫手下把王繼恩鎖在自己府中,派人加以看管,不許他出入。然后自己急奔朝庭。呂端被召到朝庭以后,皇后對他說,現(xiàn)在皇上不在世了,按說立太子就是為了讓他繼承王位,這也是合乎情理,順理成章事情,看看現(xiàn)在應該怎么辦才好呢?呂端聽罷皇后話,就毫不猶豫地說:“先帝立太子就是為了今天,現(xiàn)在先帝棄天下而走了,我們怎么做違背先帝之命事情呢,對于這么事關(guān)國家前途命運大事,不能有什么異議后?!被屎舐犃藚味?b style="BACKGroUnD-CoLor: #ff9999; CoLor: black">的話,讓太子到福寧庭中坐上了王位。
    太子真宗繼位后,第一次登殿時,垂簾接見朝群臣。當呂端率眾臣前來殿中晉見時,一看是這個樣子,寧是站在殿下不拜。當時皇后問呂端因何不拜?呂端尋思了一下說:“請把簾子卷起來,讓太子坐在正位上,讓我們看清楚了再拜?!边@時皇后讓真宗照呂端所說卷了簾坐上了正位。呂端看清楚了皇位坐確實是太子無誤后,才率群臣跪拜,并且三呼萬歲。
    接著真宗對陰謀另立太子那幾個奸侫,一一做了處置;貶李繼勛為使臣,到潯州;貶王昌齡為忠司馬;貶王繼恩為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在均州安置;一下子把這些人都從朝中除了名,流放到潯州,連帶家眷同出京城。兩年后王繼恩就死在了貶所。真宗地位更加穩(wěn)固了。
    真宗繼位后,每次接見朝中大臣,都對呂端很恭敬,肅然拱揖,不呼其名;因為呂端長得體大肥胖,宮庭臺階稍高一點,真宗都特別關(guān)照有人扶他上去。遇有奉召到殿中商討軍國大事時間長了議論不休時候,呂端卻能說出輕重緩急,并且條理分明,條條是道。呂端意見每次都被真宗所采納。

    “宰相肚里能撐船”

    歷史上有“宰相肚里能撐船”典故,也是來源于對呂端氣量一種贊譽。據(jù)傳呂端在相位時候,曾遭奸臣陷害,被消官還鄉(xiāng)為民。呂端得旨后二話沒說,便和書章背上行囊,挑上書籍,離開京城上路向家鄉(xiāng)走去了。
    呂端在路上行走數(shù)日,回到自家門口時,見家中正在設宴擺席大辦喜事,原來是為老弟結(jié)婚設宴,有不少當?shù)毓倮艉秃兰潊⒓痈把?。這些人見呂相爺回來了,又是大禮參拜,又是重上厚禮,只弄得呂端哭笑不得。他見此情景只好當眾言明真相:“我呂端現(xiàn)在已被革職還鄉(xiāng)為民了!”誰曾想到,呂端實言出口,竟使得那些勢力眼官吏和豪紳們個個百色突變,有目瞪口呆,有斜眼相視,有甚至拿起所送禮品離坐而走了。
    真是無巧不成書。正在這個時候,村外傳來了馬蹄聲聲,鞭聲脆震長空。原來是皇上派御史來給呂端下旨。那御史騎馬直到呂端家門口,下馬便大聲喊道:“中端接旨!”只見呂端急率全家老細,跪在地上靜聽“旨意”。大家心蹦蹦地跳著,有各種各樣猜想。唯有呂端本人心中有數(shù),猜出十之八九。只聽那御史宣旨道:“呂端回朝復任宰相,欽此!”全家人聽后三呼萬歲。
    方才散去那些和豪紳,聞聽呂端又官復原職了,個個面紅耳赤,張目結(jié)舌,心中著實難堪。只好重新相聚,拉下臉皮,回到呂府重新送禮賀喜,支吾其詞,聽不清說了何等言語。呂端對于這些勢力眼們行為表面上無動于衷,可心中暗笑。
    在那些官吏當中,自然少不了本縣那位七品知縣。他坐著轎子走后復返,忙跪在呂端面前,一邊像搗蒜棰子似給呂叩頭,一邊自己打自己嘴巴:“相父,我不是人,大人不怪小人過?!眳味?b style="BACKGroUnD-CoLor: #ff9999; CoLor: black">的書童很是生氣,上前揪住那知縣說:“大膽狗官,竟敢戲弄我家相爺,摘去你烏紗帽!”
    書童此舉,嚇壞了那個知縣,他便雙手緊捂頭上烏紗帽。呂端這時才上前拉隹書童道:“不要這樣!”收童很生氣地說:“相爺,像他這樣勢力眼,不能饒??!”
    “小弟呀,此言差矣!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我們就應高興,不必懲罰他了。我們何必強迫別人做他自己不想做事情呢?”呂端說過這些話,感動得那位知縣非常內(nèi)疚,忙說:“相爺呀!相爺,你可真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哪!來,相爺,兄弟喜事咱們重新操辦,我給新娘抬轎子?!?br>     呂端聞聽此言,心想,我倒看看知縣做何游戲。誰知那知縣真讓新娘坐上花轎,他和三班衙役們抬著轎子,吹吹打打地沿村轉(zhuǎn)了一圈,弄得呂端只是大笑,笑這些勢力眼們所做所為??墒菑拇恕霸紫喽抢锬軗未边@句話就傳開了,一直傳至千年后當今。

    “難不倒”相爺

    呂端為宮40年,為相4年,不傲不貪,兩袖清風,也不與貪官污吏們來往。深得百姓稱道。因此,那些貪官污吏,屢屢想方設法算計他。
    有一年春天一日,風和日麗。宋太宗在御花園擺酒筵,宴請滿朝群臣。在鼓樂聲中文武百官,個個入席就坐,把酒舉盞。大家興致一時濃烈,奸臣王繼恩趁機在太宗面前捉弄呂端,想給他難堪,便說:“圣上,為助今日酒興,何不出幾個題,叫呂相爺答來?”
    太宗一聽,倒覺合乎本意,便喚過呂端道:“朕來問你,當今何處酒好?”
    “杏花村酒最好?!眳味嗣摽诙鰪娜菪Υ?。
    太宗又問:“何以見得呢?”
    呂端笑答:“有唐詩云: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時酒價每升多少銀兩呢?”太宗追問到這個地方,眾人都為呂端捏著一把汗,惟恐呂相爺答不出來???b style="BACKGroUnD-CoLor: #a0ffff; CoLor: black">王繼恩卻心中暗喜,他想,這回看呂端怎么回稟圣上。可是呂端卻顯得輕松坦然。他先是看了一下眾人,然后不慌不忙地向太宗沉吟道:“這酒價嗎—”他故意頓住了以后話。王繼恩借機接過話茬說:“呂相爺因何不往下說了呢?”
    呂端看了王繼恩一眼,從容地說出:“唐時酒價每升30元錢?!?br>     王繼恩聽后又覺有縫可鉆,就機說道:“啟稟圣上,呂端他分明在欺騙圣上,相隔一百多年酒價他是怎么知道呢?”
    太宗問道:“呂愛卿你且說來?!?br>     呂端很坦然地說:“唐時酒價每升30元錢,絕無差錯,臣記得杜甫有詩:‘速來相見欽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
    太宗大喜道:“杜甫詩真可稱為一代史書也!呂愛卿,你呀,一代奇才呀!”
    眾人聽得呂端如此熟讀唐詩,又如此切題,個個翹起了大拇指??墒?b style="BACKGroUnD-CoLor: #a0ffff; CoLor: black">王繼恩仍不死心,又出花招,想把呂端灌醉,讓他酒后丟丑,好讓圣上加罪于他,便請圣上為呂端換大酒杯飲酒。太宗依了王繼恩,讓呂端換大杯。呂端本來酒已差不多了,卻喚道:“告官家換大杯飲酒!”
    呂端話音剛落,王繼恩又覺有縫可鉆,乘機挑唆道:“萬歲,呂端借酒氣誣蔑圣上為官家,還不問罪?”
    未等太宗問話,呂端對太宗道:“啟稟圣上,為臣沒有醉酒,也沒有犯上,只是引經(jīng)據(jù)典讓圣上心悅一番罷了。”王繼恩又添油加醋地追問呂端:“你稱圣上為官家,還不是犯上?”
    此時,呂端已是怒不可遏,指著王繼恩說道:“你這個人,因何連稱圣上為官家都不知道,還配在朝為官嗎?”
    太宗忙道:“呂愛卿,快給朕講來!”
    呂端便慢條斯理地說:“臣記得在蔣濟萬機里說過‘三后官天下,五帝家天下’。連三皇五帝都稱官家,我稱圣上為官家,并無過錯呀!”
    太宗聽后點頭稱是,眾人也十分嘆服。王繼恩覺得事情不妙,便偷偷溜之乎也。太宗又舉杯與呂端暢飲,眾人也紛紛向呂端敬酒。都說:“真是難不倒呂相爺呀!”
    在真宗為帝之時,實相呂端久病不僡。真宗為了解除呂端勞累,下了一道詔書,免法了呂端每日朝拜禮儀。有事靠書信溝通視事。并授以太子太保,卒后贈司空。呂端在世66年。

 

 

 

北宋名相呂端

 

呂端(935——1000)北宋大臣。幽州安次(今屬河北)人。后晉時以父蔭補官。入宋,歷知成都府、蔡州,升為樞密學士。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繼呂蒙正為相。北宋開國元勛趙普贊揚他:“吾觀呂公奏事,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真臺輔之器也!”宋太宗想以端為相,有人卻貶抑他,說他“為人糊涂”,太宗當即反駁說:“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眳味藶橄啵种刈R大體,以清簡為務。在朝奏廷議中,呂端往往在緊要關(guān)頭深謀遠慮,頗得太宗贊許。太宗去世,內(nèi)侍王繼恩暗中串通參知政事李昌齡等陰謀廢太子另立,呂端及時察覺,不憚當面回駁皇后,堅持奉真宗即位。真宗立,垂簾引見群臣,呂端不拜,要求卷簾升殿審視。待見確是真宗,才降階率群臣下拜。因而受到真宗敬重。

北宋時期,有兩人三次入相,一是趙普,另一個便是身歷兩朝呂蒙正。
  呂蒙正(944-1011),字圣功,河南洛陽(今屬河南?。┤?。生于后晉出帝開運三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丁丑科狀元。
  呂蒙正中狀元后,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升州。太宗征討太原,呂蒙正被授著作郎,入值史館。太平興國五年(980),拜左補闕,知制誥。八年,任參知政事。端拱元年(988年),罷李昉,拜呂蒙正為宰相。呂蒙正為人質(zhì)厚寬簡,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論時政,有不允者,必不強力推行。與開國元老趙普同在相位, 關(guān)系極為融洽。淳化二年(991年),諫官宋沆上疏,忤怒太宗,呂蒙正受牽連,被罷貶為吏部尚書。淳化四年,真相大白,復以本官入相。呂蒙正為官清廉,曾有人獻古鏡,言能照二百里,呂蒙正笑而卻之道:“我臉不過盆子大,安用照二百里!”聞者嘆服。至道元年(995年),太宗再度罷貶呂蒙正,呂蒙正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期間,政尚寬靜,事多委任屬僚,其總裁定奪而已。
  真宗即位(998年),呂蒙正被任命為左仆射,為感先帝之恩,呂蒙正獻家財三百萬助之朝廷。咸平四年(1001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六年,封萊國公,授太子太師。不久,因病辭官,回歸故里。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禪泰山,過洛陽兩次看望呂蒙正,曾問其子中誰可為官。呂蒙正道:“諸子皆不足用,有侄呂夷簡,真乃宰相器也!”
  呂蒙正病逝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享年六十七歲,謚文穆,贈中書令。

  關(guān)于呂蒙正,有極多典故和故事。呂蒙正少時家道敗落,父母雙亡,貧寒交加,風餐露宿,求助親朋舊故無門,淪為乞丐,其凄涼悲慘及至人間極限。所以民間論到誰人窮極,則有“窮過呂蒙正”之喻。有一年過年,呂蒙正見家中空無一物,悲傷之余,寫下一副春聯(lián):上聯(lián)是“二三四五”,下聯(lián)“六七八九”,橫批為“南北”。暗喻“缺衣少食”,“沒有東西”。一時間傳為奇談。
  盡管貧窮,呂蒙正還是少立大志,奮發(fā)苦讀,終于中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丁丑科狀元。之后,皇帝賜予狀元府。于是,親朋故交、士紳舊故、達官貴人、商賈巨富,成百上千,皆攜重禮厚金登門祝賀,一時門庭若市。呂蒙正管家傭人無不雀躍喜極,報知呂蒙正。呂蒙正卻說:“我只有親人一家,何來如許親朋?”管家忙將賀喜禮單送上,曰:“大人親朋故舊遍四海,怎說僅有一家?”呂蒙正笑而不答,只吩咐閉門謝客。三天后,呂蒙正喚來管家說:“我親人已到了。我有一聯(lián),將其張貼于大門,只有挺胸而進者,即為親朋,不得怠慢。”管家忙將對聯(lián)貼上。上聯(lián)為:“舊歲饑荒,柴米無依靠。走出十字街頭,賒不得,借不得,許多內(nèi)親外戚,袖手旁觀,無人雪中送炭;”下聯(lián)為:“今科僥幸,吃穿有指望,奪取五經(jīng)魁首,姓亦揚,名亦揚,不論王五馬六,踵門慶賀,盡來錦上添花?!彼投Y之人看了大為羞愧,紛紛離去。只有一個衣著補丁、手提一串豆腐干五旬老漢昂首而入。呂蒙正聞報喜極,親至前門迎進,并設酒席與老漢盡歡。據(jù)說,呂蒙正以后還多次屈尊老漢家,老漢也成了呂蒙正家中座上???。原來,這老漢及老伴乃以做豆腐為生貧民,當呂蒙正饑寒交加時,老漢為其處境困極而苦讀所感,識之為英才,常以粗茶淡飯、水酒豆腐濟之。

http://wuway.blog.hexun.com/4561796_d.html

呂夷簡(978一1043)字坦夫。先祖萊州人,其祖父龜祥知壽州,子孫遂為壽州人(今壽縣)。舉進士。宋真宗時,屢次奏事,取消農(nóng)具征稅,減輕伐木民工勞役。后以刑部郎中權(quán)知開封府。宋仁宗初年,劉太后臨朝時任宰相,阻止浮費。仁宗親政后,仍任宰相。西夏用兵,契丹遣使索關(guān)南10縣地,都由他籌劃應付。然增加歲幣,增募軍隊,使支出大增。范仲淹建議革新,被他排斥。因此,大為時人不滿。慶歷三年(1043年)授司徒,以太尉致性,封申國公,徙許國公。是年卒,溢文靖。

 

人物風流:禍從口出三次被貶 范仲淹為官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03/18 11:12  

  作者:周熠

  鄧州有個百花洲。百花洲又名花洲書院?;ㄖ迺弘m遠不及岳麓書院、應天府書院等四大書院名氣大、資格老,卻是一千年前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在鄧州為官三年時所親手創(chuàng)設學堂,并因此留有詩文勝跡。更要緊是,他那百代爭誦《岳陽樓記》正是在此時此地所寫。

據(jù)宋史記載,范仲淹少時家境清寒,輾轉(zhuǎn)流離,攻苦食淡?!皠澲喔铨W”典故便出自他刻苦讀書。26歲時考中進士并出仕。前后在地方上干了10多年小官。后經(jīng)少年得志、詩名甚高晏殊力薦才調(diào)至京城任了個朝廷秘閣校理。這是一個??被始覉D書閑職。但不久范仲淹就干了一件石破天驚壯舉,令晏殊都目瞪口呆。這年冬,年輕仁宗皇帝下詔令,說要率領朝中百官為皇太后祝壽,并行跪拜之禮。這本是不合封建時代皇帝事親儀規(guī)。但滿朝文臣武將懾于太后之威,個個面面相覷,卻無不噤聲。倒是位卑言輕范仲淹挺身而出,向皇上上疏直諫,說是君主只應以家人之禮侍親賀壽,不應率著百官一起朝南面來跪拜太后。這有失圣體國威,實不足為法。仁宗以為有理,于是拜壽儀式從簡。這卻讓垂簾聽政皇太后心中忌恨。晏殊深為不安,指責他如此出言無忌,近于沽名釣譽,并會累及他人。范仲淹不服,說他“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他也自知難在朝中立足,但他無怨無悔,不久便被逐出京,做了河中府通判。這是范仲淹因“忠直不撓”而首次遭貶。

  但范仲淹直言敢諫稟性并未改易。在皇太后去世后,仁宗皇帝開始親政,革除太后時腐風弊政,嚴格官員任用制度,朝中因此有了新氣象。而這時仁宗打算廢除郭皇后。郭皇后是仁宗15歲時由太后做主冊封。仁宗實際上寵愛是尚、楊二美人。郭皇后性好嫉妒,又仗著太后,在后宮驕橫不馴,常常為爭寵奪愛與妃嬪鬧得狼煙四起,爭吵不休。仁宗一怒之下欲廢皇后。宰相呂夷簡因曾與郭皇后有隙,故趁機暗中攛掇手下人以皇后九年不育為由上書廢黜之。在呂夷簡慫恿下,仁宗廢后決心更堅定。廢后之事一時風雨滿朝,議論紛紛。范仲淹聞之,立即向仁宗進言直諫。因事情緊迫。范仲淹又去與呂夷簡爭廷論理。幾番唇槍舌劍,呂啞口無言。年輕氣盛仁宗皇帝趙禎卻一意孤行,從速下詔遠調(diào)范仲淹知睦州。這是范仲淹因忠直不撓而第二次遭貶。時年46歲。

  范仲淹第三次被貶仍是禍從口出。景佑二年,范仲淹因在地方治水有功,又調(diào)回汴京升任禮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并做了開封知府。而范仲淹依舊是“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此時呂夷簡羽毛豐滿,把持朝政,任人惟親,提拔官員多出其門。朝內(nèi)多是敢怒而不敢言。范仲淹就下功夫搞了個新聞調(diào)查《百官圖》,晉獻于仁宗皇帝。尖銳地指出哪些人升遷是合格,哪些是有問題,痛責呂以權(quán)謀私??衫现\深算呂夷簡反誣他別有用心,離間君臣關(guān)系,圖謀結(jié)黨營私。仁宗不察,遂罷黜范仲淹京官,將其放逐知饒州。白駒過隙,一晃8年。直到慶歷三年(1043年)春,由歐陽修力薦,“天子以仲淹眾望所歸拔用之”。于是,已屆54歲范仲淹又回京擢升為參知政事(副宰相)。幾經(jīng)貶黜放逐,仍是稟性難易,壯心不已,始終如一。這時,仁宗讓呂夷簡退職養(yǎng)病,讓范仲淹與富弼、韓琦等實主朝政。很快,范仲淹就搞出了一個一攬子改革方案《答手詔條陳十事》,皇上允準,在全國推行。史稱“慶歷新政”。然而不及一年,呂夷簡糾集一批既得利益朝臣猛烈反撲。激烈碰撞下,仁宗退縮,改革告吹,并下詔解除范職。悲憤與無奈之下,范仲淹這才激流勇退去了鄧州做知州。在知鄧州期間,應先被貶謫好友滕子京之約,在花洲書院寫下了名垂千秋《岳陽樓記》,其中“寵辱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經(jīng)典名句,不折不扣是他宦海沉浮數(shù)十年,畢生人格追求和人生境界真實寫照。

  史家贊曰:“自古一代帝王之興,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諸賢,無愧乎此。”金人元好問評價范仲淹“求之千百年間,蓋不見一二”。撫今追昔,令人慨嘆良多。平心而論,范仲淹不懼雷霆之怒、敢說真話骨格人品和造福一方人生境界所達到歷史高度,讓今天一些文化人特別是官場人對鏡而視,肯定會自慚形穢,望塵莫及。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