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讓兒童獲得作文的自由(薛法根)

 HM111 2012-09-25

讓兒童獲得作文的自由(薛法根)

(2012-05-21 19:53:23)

讓兒童獲得作文的自由(薛法根)

讓兒童獲得作文的自由

──基于組塊的作文教學策略

江蘇省吳江市盛澤實驗小學 薛法根

 

1.命題激活

 

五年級期終考試,一位老師在監(jiān)考巡視中發(fā)現(xiàn)一位學生基礎(chǔ)題全是空白,問他:“你怎么沒有做?”孩子甕聲甕氣地說:“不會!”再問:“看拼音寫詞語會嗎?”仍然是甕聲甕氣地回答:“不會!”翻過卷子,卻發(fā)現(xiàn)作文題卻寫得滿滿的。盡管錯別字連篇,但依稀可以看出所寫的大意:其實,我不想讀書。我從一年級開始就讀不出,課文背不出,詞語默不出,數(shù)學算不出,考試也考不出?,F(xiàn)在讀五年級了,在學校里,老師罵,在家里,媽媽罵,爸爸打,連隔壁讀二年級的小朋友都看不起我,說我笨死了。其實我不笨,就是讀不出。我經(jīng)常受罰,罰站(墻)角,罰做值日(衛(wèi)生),罰抄,罰沒飯吃。這樣的日子真的豬狗不如,我受夠了!其實,我真的不想讀書了。……一個連詞語都默不出的孩子,怎么會寫出這么一大段充滿憤怒與無奈的作文呢?秘密在于這次考試的作文題《其實,我不想……》,觸動了孩子內(nèi)心郁積多年的委屈與憤怒,如決堤的洪水傾瀉而下,沒有什么章法,沒有什么技巧,純粹是一種內(nèi)心情感的自然宣泄!一個平時連話都不說一句的孩子,卻在考場上用筆表達了內(nèi)心的痛苦與期望,字字句句都浸透著孩子內(nèi)心的心酸與苦悶,讀來讓人震撼!假如沒有這樣一個作文題,或許,這個孩子就干坐在那兒,一個字都不會寫,就會說:“我不會!”其實,不是他不會,而是孩子不想寫,不愿寫。

 

一直以來,我們總以為學生的生活很單調(diào)、很雷同,學生寫不出作文是因為缺乏生活積累。然而,從這個孩子身上,我們卻看到了這樣一個事實:不是學生缺少生活積累,也不是學生的生活太單調(diào),而是我們的作文題目遠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沒有觸及學生內(nèi)心的生活感受和情感積淀。如:觀察一幅剪紙,寫一篇作文。學生對教科書上的剪紙壓根就不感興趣,缺少審美的眼光和想象的欲望,又怎么能激情澎湃地表達呢?于是,要么胡編亂造、虛情假意,要么東拼西湊、敷衍了事。這樣的作文題目,沒有出到學生的心里去,自然就覺得“難教、難寫”了。再者,我們所命的作文題,往往過于籠統(tǒng)、過于平淡,學生熟視無睹、習以為常,絲毫沒有作文的激情。如寫一段假期生活經(jīng)歷,三年級寫,四年級寫,到了六年級一開學,還要寫,如此這般,學生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審題疲勞”,厭倦了這樣的作文題目,又怎么會有新鮮的作文呢?如果改成《暑假偷著樂》,學生一下子就精神起來:趁著父母外出,偷偷地玩了個痛快,居然沒有穿幫!呵呵,偷著樂!抑或,作了一個小小的惡作劇,看著別人出洋相,居然沒有人懷疑!呵呵,偷著樂!……瞧,這樣一改,不怕學生沒有話寫,不怕學生昏昏欲睡。好的作文題,猶如一個導(dǎo)火索,你點燃了這一頭,就很快會燒到學生的心里,炸開學生記憶的“火藥桶”,不吐不快!與其挖空心思研究怎么教、怎么寫,不如先琢磨一下寫什么、怎么命題、命什么題吧?;蛟S,一個好的作文題目可以讓作文教學事半功倍呢!要想命個好的作文題,你非得成為孩子肚子里的“蛔蟲”不可!不了解孩子,不熟悉孩子,不摸透孩子,就很難會蹦出讓孩子一看就有話可寫的作文題來!

 

2.貼近現(xiàn)場

 

一位六年級的學生早晨抄襲同學的回家作業(yè),被老師逮了個正著,老師責令該生寫一份深刻的檢討。磨蹭了半天,這位學生終于把400多字的檢討書交了上來。只見通篇都是“我以為……我以為……我以為……”,不是檢討自己的過錯,而全然是一副辯解的姿態(tài)。你看這段:“我以為早上來得早,同學們都還沒有來的時候,可以把昨天的回家作業(yè)補做完,所以就向**同學借了個作業(yè)本看看。我以為看看沒什么的,平時做作業(yè)也經(jīng)??赐瑢W的,沒想到今天被老師看見了。我以為老師會批評我沒有完成回家作業(yè)的……”你能從中讀到對自己抄襲行為的深刻認識和反省嗎?或許學生沒有經(jīng)歷過寫檢討書這樣的作文訓練,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也或許學生經(jīng)常寫這樣似是而非的檢討書,老師卻從不當真看,只是當作一種懲罰的手段而已。學生在學校里犯錯是經(jīng)常的,也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學生到了六年級還不知道什么是檢討,該怎么檢討。沒有嚴格的書面檢討訓練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沒有口頭的檢討吧?問題的癥結(jié)就在于,學生的書面檢討、口頭檢討都沒有與表達訓練結(jié)合起來,沒有把這些檢討當作作文教學的內(nèi)容和時機。因為在我們的觀念中,作文是課堂內(nèi)的事,犯錯檢討是生活中的事,兩者沒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于是,作文教學就成了學生“象牙塔”內(nèi)的“高雅游戲”,而沒有成為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一部分。作文的功能在于交際,作文只有在交際過程中才體現(xiàn)出它的價值與意義。學生學習作文,不是為了得個分數(shù)、評個等第,不應(yīng)該成為擺設(shè),而應(yīng)該為他們的生活服務(wù),為了他們能更好地生活。學生犯了錯,他能運用作文寫一個深刻的檢討,既剖析自己錯誤的思想根源,又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經(jīng)歷了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同時得到了老師的諒解,可以更好地繼續(xù)學習。如果他不會運用作文(書面的、口頭的)進行檢討,那就會遇到大麻煩,或許會被老師找去進行長時間的談話,甚至會遭到家長的懲罰??梢?,一旦作文成為學生生活的“必備品”,就會產(chǎn)生無限的學習熱情。需要的,才是重要的;重要的,才會去主動學習。

 

再翻翻那些優(yōu)秀作文選,看到的學生作文大多是文采飛揚,寫得很美,文學味很濃。而看看我們自己班級學生的作文,絕大部分都是文通句順的作文,沒有美妙的修辭,也沒有巧妙的構(gòu)思。能圍繞一個意思寫具體些,有時也很讓人欣慰了。當然,總有幾個文采好的學生,但那往往不是我們教出來的??墒牵覀儏s常常以這幾個不需要教的學生為目標,試圖教出一個個有文采的學生來?!熬唧w、生動、形象”是我們的口頭禪、作文經(jīng),幾乎天天念,似乎要把每一個學生都教成未來的作家、詩人。其實,誰都知道這是不切實際的,卻偏偏都在這樣教學生作文。過于注重作文的文學化,必然拔高了對學生的作文學習要求,也必然會切斷作文與生活的自然聯(lián)系,變得不自然,不親切,不可及。一旦作文成為一種高不可及的東西,就會成為學習的負擔。擺脫作文的文學化傾向,讓作文更貼近生活的現(xiàn)場,才不至于異化作文的本來面目。因為,學生學習作文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相反。

 

3.虛實相生

 

一次,我給學生上《愛之鏈》。讀著讀著,一位學生冷不丁地提了個問題:“如果喬伊以前從沒有人幫助過他,那么,當他看到那位老婦人的時候,還會主動地幫助她修車,而且還不要她的報酬嗎?”的確,文中的喬伊以前在困難的時候也常常得到別人的幫助,所以他從來就認為幫助有困難的人是一件天經(jīng)地義的事,他一直就是這么做的。學生的假設(shè)和疑問不無道理,因為任何事情都有其緣由,這種學習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是極為可貴的。但問題是,這是一篇小說,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件。小說中的人物與事件,是作家刻意安排的,其一環(huán)接著一環(huán)的愛的傳遞故事,以及意外的結(jié)局,都是小說精巧構(gòu)思的必然結(jié)果,而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必然會有這樣巧而又巧的事情。一旦你把小說當作真人真事來閱讀和理解,那么就會產(chǎn)生無數(shù)個無法解答的問題,足以讓你堵得發(fā)慌,無法進入真正的文學閱讀與欣賞。好的文學作品,你明明知道是假的,是作家創(chuàng)作的虛構(gòu)的故事和人物,但你仍然會信以為真,感動得無法自拔、潸然淚下。好作品假得往往比真的還要真,這才稱之為“藝術(shù)”。

 

虛與實,一直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兩極之美,而我們的作文教學,卻走向了兩個極端。在低年級,我們把學生虛構(gòu)的故事、人物當作“珍寶”,那是學生可貴的豐富想象力的體現(xiàn);在高年級,我們把學生虛構(gòu)的事件、虛擬的場景當作“假花”,認為那是學生無病呻吟、胡編亂造的行為,斥之為“說假話、空話、套話、大話”。因為學生拙劣的虛構(gòu)、幼稚的想象,一眼就可以看穿,于是,假的就是假的,假得沒有到真的那樣的境地。不可否認,學作文,學做人,培養(yǎng)學生說真話、寫真實是作文教學的品質(zhì)。但同樣不可否認,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不可或缺的能力,缺乏想象與聯(lián)想,就事記事,就人寫人,是很難“入門”的。作文,就是要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自己的筆如實地寫下來。同樣的真實事件,由于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理解的偏差,觀點的相左,所寫出來的作文就會有很大的差異,其中不乏個人的見解,甚至摻入了個人的想象與虛構(gòu)。但是,只要不違背學生自己的意愿,是發(fā)自他內(nèi)心真實的聲音,同樣是珍貴的。虛構(gòu)事實,是人品問題;而虛構(gòu)故事,則是創(chuàng)作問題。在我們倡導(dǎo)寫真實生活的同時,我們且不可扼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獨特的思想力。我們不能將作文的寫虛與做人的真實混為一談。因為,作文就是作文,虛實相生,才有兩極之美。

 

4.指導(dǎo)具體

 

我們的作文指導(dǎo)幾乎是一個套路:籠而統(tǒng)之。指導(dǎo)記事,寫清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經(jīng)過部分是重點,要寫得具體些,怎么具體呢?就是要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變化寫出來。指導(dǎo)寫人,抓住人物的特點寫,先寫外貌特點,再寫性格品質(zhì)特點;重點要選擇典型的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怎么寫具體?就是要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變化寫出來。從三年級到六年級,一遇到寫人記事,差不多都是這樣幾點似是而非、指導(dǎo)了也沒多大作用的要點,說的基本上是正確的“廢話”。而針對一篇具體的作文,教師鮮有針對性的切實指導(dǎo),沒有就學生寫作中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作令人茅塞頓開的分析講解、修改示范,沒有相機傳授簡明而實用的寫作技巧或原理。學生聽與不聽沒有什么差別,也已經(jīng)習以為常,你說你的,我寫我的。曾有一個六年級的學生拿著自己四年級時寫的同題作文“交差”,語文老師居然在班上作為范文朗讀。這四年級的作文指導(dǎo)和六年級的作文指導(dǎo)有什么差異?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什么質(zhì)的提高?幾乎是一筆糊涂賬。

 

根源在于我們語文教師缺少對作文教學的深入研究,尚未明晰寫作的基本知識,尤其是關(guān)于觀察、選材、謀篇布局及描寫、抒情、對比、襯托、照應(yīng)等諸多具體的寫作方法、策略。對寫作的技能技巧胸有成竹才能在教學時點石成金、游刃有余,而胸無點墨必然會老生常談、捉襟見肘,甚至黔驢技窮。因此,改變我們自己,才能改變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好的語文教師,常常用50種辦法來指導(dǎo)1個孩子,而不是用1種辦法來指導(dǎo)50個孩子。

 

有位老師說,作文指導(dǎo)難在每個孩子所寫的內(nèi)容不一樣。同樣記事,每個孩子記的事件不同,你的作文指導(dǎo)怎么能切中每個孩子的作文問題,滿足每個孩子的作文需要呢?這看似一道難題。但我們要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有一篇課文《莫泊桑拜師》,福樓拜讓莫泊桑站在自家門口觀察路過的馬車,并記錄下來。連續(xù)看了三天,莫泊桑一無所獲,覺得沒什么好寫的,再次請教福樓拜。福樓拜說:“怎么能說沒有什么東西好寫的呢?那富麗堂皇的馬車,跟裝飾簡陋的馬車是一樣的走法嗎?烈日炎炎下的馬車是怎樣走的?狂風暴雨中的馬車是怎樣走的?馬車上坡時,馬怎樣用力?車下坡時,趕車人怎樣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讓莫泊桑恍然大悟,經(jīng)過觀察,獲得了豐富的材料,筆下自然寫出了很有文采的文字。其實,我們何不像福樓拜那樣,針對每個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用提問的方式,一個接著一個地追問,讓學生沿著老師提出的問題逐層深入地思考作文的具體方式、方法。學生在這么多問題的引領(lǐng)下,就會逐漸養(yǎng)成和老師一樣的觀察、思考方式和習慣,就會像老師那樣地去看、去想、去寫?!皢栴}指導(dǎo)”,將作文的具體方法、策略融化在這一系列的問題串中,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習寫作的過程,就是完成從寫不好到寫得好、從不會寫到會寫的發(fā)展過程。

 

我曾經(jīng)借用這個問題指導(dǎo)法,輔導(dǎo)過一個不會寫作的學生,一連提了22個問題。那位學生按照我的問題,回答了22句話,而連起來的22句話,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當學生看到自己完成的作文,感到非常神奇。我告訴她:“作文,其實很簡單,就像回答問題一樣!”從此,這位學生就對自己不斷地提問,作文越寫越好?!皢栴}指導(dǎo)”,實際上教給學生的是正確的作文思維路徑,思維的改變必然帶來作文的飛躍。而針對每個學生的作文,不斷地提出需要思考與修改的問題,我們每個教師都可以做得到。與其把時間花在圈畫學生的錯別字和病句上,不如將精力集中在對學生作文思維路徑的指點上。一個孩子,只要經(jīng)歷那么幾次具體的“問題指導(dǎo)”,他就能從中悟到作文的一些竅門。這比那些作文指導(dǎo)的“花架子”要有益得多!更可能的是,我們將犯有同樣問題的學生歸類指導(dǎo),就能通過研究一個人,把握一類人,從而指導(dǎo)一批人。指導(dǎo),只有為學生所需要,才產(chǎn)生真正的教學意義。

 

5.讀寫結(jié)合

 

有人說,學好語文的唯一秘訣是“多讀多寫”,僅此而已!此話指出了語文的讀寫能力是在讀寫實踐當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但也遮蔽了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獨特之處,與生活中的“讀與寫”的諸多不同。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說:我的書法好,是我在文革中寫大字報寫多了的緣故。那是啟功先生自謙的說法,切不可當作練習書法的唯一秘訣。因為真正要練書法,還得要學習書法課程,學習間架結(jié)構(gòu)、落款章法等書法專業(yè)知識,切不能依葫蘆畫瓢般暗自摸索。盡管多練也能找到一些書法的訣竅,也能寫出一些好的作品來,但那純粹靠自己的悟性,所花的時間就很漫長,而靠專業(yè)的指導(dǎo)、訓練就能快速地入門。假如我們一味地讓學生多讀,而不講讀書的方法、要訣,那么學生很可能讀了很多書,但依然只會注意那些緊張的情節(jié),不會去深入思考更有價值的問題;假如我們只顧讓學生多寫,而不講寫作的方法、要領(lǐng),那么學生哪怕是天天寫,也未必就能寫出好的文章來。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被要求寫日記,只寫了三天,他就覺得沒什么好寫的,也不知道如何去寫,所以每天就寫早上起來干什么;上午上了什么課,下午上了什么課;回家吃飯、作業(yè)和睡覺。每天寫的幾乎是同樣的話,成了流水帳。既失去了日記的意義,又失去了孩子對日記的興趣、對作文的好感。可見,沒有了“法”,多讀、多寫只具學習的形式,而無實質(zhì)的意義。

 

那么,讀與寫的“法”究竟在哪里?就在那些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里,尤其是關(guān)乎怎么寫的問題,都隱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閱讀文章的過程中,不能僅僅關(guān)注寫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關(guān)注文章是怎么寫的?為什么一定要這么寫?假如要我寫,還可以怎么寫?如此,就將閱讀的目光聚焦在“寫”上了。參悟到了文章那點點滴滴的寫作方法和表達規(guī)律,最重要的是要學會遷移、學會運用。比如學習了《月光曲》,作者用獨特的聯(lián)想將琴聲的美妙描繪得具體可感、生動形象,聯(lián)想法可以將無形的事物寫得有形,將靜止的場景寫得有聲有色。而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最多的毛病是不具體、不形象、不生動,選取一兩篇典型的問題作文,讓學生借鑒文中聯(lián)想法進行修改,從中加深對聯(lián)想的體會與運用,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閱讀中的“寫”,具有現(xiàn)場感:一是就文章中的核心內(nèi)容展開深入的思考,寫出自己獨特的感想。如對文章中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針對文章中的觀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沿著文章的事件續(xù)寫……由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觸發(fā)學生更多、更有個性的理解,這是培養(yǎng)學生產(chǎn)生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解決學生寫什么的問題。二是遷移文章中的獨特寫法,進行片段練筆。有簡單的直接模仿,也有運用多種寫法的綜合運用。這樣的寫作練習,由于有具體的范文和清晰的寫法,學生模仿起來比較方便,可以達到一課一得的效果。但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課一得,要注重綜合、內(nèi)化,避免落入套路而走向模式化。這是發(fā)展學生怎么寫的能力問題。

 

總之,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讀”就是“吸收”,“寫”就是“傾吐”,其實,“讀”與“寫”是一個整體,讀讀寫寫,寫寫讀讀,這是一種最自然的讀寫狀態(tài)。讀中的寫,更有方法、更有目標,因而夯實的是學生的作文基本功;寫中的讀,更有目的性,因而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沒有閱讀的作文課與沒有作文的閱讀課一樣,都是不完整的語文課。

 

6.及時反饋

 

游戲總讓游戲者樂此不疲,為什么呢?其中的一個秘密就是及時反饋。游戲者在游戲過程中遭遇到失敗,會馬上得到失敗原因的反饋,知道哪個地方有陷阱,哪個環(huán)節(jié)要加快速度,哪個時機要及時出擊等。于是,他就能在第二次游戲時及時規(guī)避,改變戰(zhàn)術(shù),從而通關(guān)晉級。而我們的作文教學,常常會在反饋上嚴重滯后。周二作文課,學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寫了一篇自以為還不錯的作文,交給了老師;第二天,學生滿懷期望,心想老師會怎么評價我的作文呢?我會得個什么分數(shù)呢?可是老師只字不講,因為老師還沒有開始批改呢;第三天,學生巴望著老師講評他的作文,老師還是沒有講,因為老師還沒有批完呢;第四天,老師仍然沒有講,因為一個班級有幾十篇作文,怎么可能一天就批完呢?第五、第六天,學生度過了一個愉快或不太愉快的周末,過了第七天,學生已經(jīng)把上次作文的事忘得差不多了。突然,老師說“今天我們講評上周的作文……”,這時學生已經(jīng)絲毫沒有什么激情了,草草看一眼分數(shù)或者等第,有的連老師辛辛苦苦寫的評語都沒有認真看一眼,更不用說老師所指出的問題和修改建議了。因為那個時候,學生作文的“火爐”已經(jīng)熄火了,冰涼冰涼的了。于是,老師又重新開始激發(fā)學生的作文熱情,開始了又一次的作文征程……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事物都有一個期待期,過了期待期就失去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好奇與向往,變得熟視無睹、漫不經(jīng)心。學生剛寫完作文,總是最想知道自己的作文成績,最想知道老師的評價。這個時候,如果不及時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期望,就會降低學生的作文熱情。

 

事實上,我們常常以最快的速度在趕批作文,把作文本帶回家批改是語文教師的常事。可是一個班級四、五十篇作文,甚至更多,沒有三、四天時間是批不完的,因為我們還要完成其他的教學任務(wù)。我采取了一個比較簡便的反饋方式,讓學生始終保持對作文的期待與興趣。學生完成作文的第二天,我隨手挑一篇作文,在語文課上念上一段寫得精彩的語句,作幾句點評,然后讓學生猜這是誰寫的佳作。學生紛紛猜測,最后老師念出那個學生的名字,全班鼓掌祝賀一分鐘。那位學生有如此經(jīng)歷,何愁沒有作文的熱情?其他學生期待著下節(jié)課老師念到他的作文,所以整個一天都處在期待之中。第三天,我還是念一兩篇,還是讓學生猜一猜;第四天,還是如此。如此這般,學生一直期待下一次的驚喜,所以對這次作文始終保有一種強烈的期待。等到講評的時候,就分外認真,對老師的評價讀得格外仔細。因為,他們都在相互比較,暗自較勁呢!改變一下評價的方式,保持學生對作文的“適當溫度”,是學生寫好作文的情感支持。經(jīng)常“生爐子”,學生對作文的熱情忽冷忽熱,最終會讓作文遠離孩子期待的視野。

 

7.教師下水

 

一個游泳教練,如果他自己都不會游泳,那么他無論怎么教,都難以教出高水平的游泳健將來。只有自己親自去游泳了,才知道要領(lǐng)與技巧,才會教到點子上。同樣的,語文教師如果自己不讀書、不寫作,就很難準確把握寫作的秘密,很難真切體會寫作的甘甜苦樂,更難理解作文困難學生的特殊心境。有人說,有錢人很難體會窮人的苦處,聰明人很難體會笨人的難處。一個從來不寫作的人,又怎么能體會得到寫作的種種難處與苦處呢?只有你自己去寫了,才知道個中的滋味,才會對學生有一種源自內(nèi)心的理解和同情。當然,你只有自己去寫了,才知道寫作的門徑,才會有寫作時的種種靈感,才會有筆下、口中的精妙語句。在對學生的作文作即興點評時,你才會敏銳地發(fā)現(xiàn)其中精彩美妙的語句、詞匯,也能夠敏銳地發(fā)現(xiàn)需要修改的地方,并能及時作出恰如其分的修改。這樣的功夫沒有長期的堅持寫作和傾聽,是很難練成的。

 

一次,學生練習人物素描:觀察一個人的外貌,用準確的語句描述下來。一位學生這樣描寫我:“我們的語文老師瘦高個、小腦袋、大板牙、長脖子,背有點兒駝,四十多歲的人看起來像五十多歲了?!蔽覇査骸澳阆矚g薛老師嗎?”他說:“喜歡。”我說:“你用疊詞寫老師的特點,看有什么不同?”在我的即興點撥下,那個孩子這樣改:“我們的語文老師個子高高的,身材瘦瘦的;小小的腦袋,智慧多多;一笑就露出兩顆大板牙,傻傻的樣子;長長的脖子,自以為像天鵝那樣高雅;背有點兒駝,自嘲是一匹駱駝。我看也像,工作的辛勞刻在了他的臉上、壓在了他的背上,看起來有點老。但不老的是那顆永遠的童心。”其中的兩個比喻,一個對比,都是我的隨機啟發(fā)。試想,如果我沒有下水寫過自己的外貌,沒有斟酌過疊詞所傳達的特別情意,沒有寫作時的那種靈感,又怎么能指導(dǎo)學生平中出奇、化丑為美呢?

 

我堅持閱讀、寫作,并且將自己發(fā)表的文章經(jīng)常拿給學生看,這不是炫耀,而是一種激勵!不知不覺中,我的威信就比其他任課教師高了。學生上課時更加凝神靜聽,尤其是在作文指導(dǎo)時,我所作的指點、所寫的評語,學生會反復(fù)地看、反復(fù)地想,一副崇拜的模樣。我們反對迷信權(quán)威、盲目崇拜,但是作為語文教師,以自身的寫作魅力贏得學生的尊敬與信賴,進而把學生引上熱愛寫作的康莊大道,實在是一種教學的智慧。這種智慧的名字就叫“影響”!

 

8.限時作文

 

大凡人都有惰性,不是火燒眉毛的事,往往會一拖再拖,不到最后一刻鐘似乎永遠都做不完。學生作文,不嚴格訓練,也容易養(yǎng)成拖拖拉拉的習慣。我們在作文課上,講的時間多,學生獨立寫作的時間少。加上有的學生課前沒有作好充分的材料準備,到了下筆的時候,才臨時抱佛腳冥思苦想,寫寫停停,停停寫寫,猶如擠牙膏一樣。這樣作文又怎么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呢?

 

寫作心理學表明,適度的緊張可以使人集中全部心智,迸發(fā)出最大的潛能,達到最佳的寫作狀態(tài)。而在作文教學中,我采取一松一緊的策略,將學生調(diào)整到最佳的作文狀態(tài)。在準備階段,我和學生在輕松、詼諧的對話情景中,或欣賞、評論老師念的范文,或討論寫好這次作文的要領(lǐng)、訣竅,或交流各自的素材、題目……學生無拘無束,自由發(fā)言,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肯定學生新穎的想法、巧妙的構(gòu)思,通過恰當?shù)狞c評,進一步提煉作文的主題思想、謀篇布局、表達方法等。而到了動筆寫作的時候,我往往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快速完成作文。一開始,學生磨磨蹭蹭,我就用對比激勵法:“快的同學已經(jīng)寫了三行,慢的同學剛寫了個題目!”學生馬上動筆作文;寫到中途,有些學生又開始發(fā)呆,我就及時作提示:“寫不出的字,寫不好的過渡,你就跳過去,寫自己心里想寫的話!”在巡視的過程中,我對有困難的學生作具體的輔導(dǎo),有時甚至可以為學生作點睛之筆;臨近結(jié)束,要提示那些已經(jīng)寫好的同學,及時默讀修改,提示尚未完成的學生抓緊寫作。學生經(jīng)歷這樣的限時作文,常常會驚訝自己居然可以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寫出這么長的作文來!緊張的作文過程,可以讓學生真切地獲得一種“高峰體驗”。而作文的內(nèi)在動力,就源自學生這種積極的寫作體驗。限時作文,不但讓學生習得一種作文的良好習慣,而且獲得一種作文的內(nèi)在動力。

 

準備越充分,動筆時就更順暢。為了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準備作文素材,我學期初就向?qū)W生公布這學期的作文題,并作詳細的材料準備提示。學生可以提前寫自己喜歡的作文題,可以就難寫的作文題請教別人。如此,學生的作文積極性就被激活了,更重要的是,學生心里裝著作文題,就養(yǎng)成了隨時觀察、隨時發(fā)現(xiàn)、隨時記錄的好習慣,有些本以為難寫或者覺得沒什么好寫的作文題,會因特別的事件、特殊的經(jīng)歷得以迎刃而解。解除了一課寫一文的束縛,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了無限的熱情。課外的豐富,成就了課堂的精彩,學生在作文課上自然就能下筆成文,不再苦澀了。

 

9.抱有希望

 

辦公室的一位同事興致勃勃地向大家宣布:“今天放學后我請大家吃飯!”何喜?原來她本科自學考試最后一門功課正好考了60分,順利畢業(yè)了!的確,完成學業(yè)可喜可賀。但如果我們的學生作文考了個60分,說他也要請客,你會向他道喜嗎?在我們眼里,學生考了60分,幾乎等同于“差生”。我們評價學生的標準已經(jīng)不是60分的合格線,而是90分甚至更高的優(yōu)秀檔。“六十分萬歲”是消極頹廢、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標識,所以,在學生的字典里,60分幾乎就是一種失敗與恥辱;而在我們成人的世界里,60分卻成了幸運、有資格的代名詞。

 

其實,對于某些孩子來說,能寫一篇60分的合格作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人的語言表達有天生的差異,語感反應(yīng)遲鈍,或者言語智能弱勢的孩子,要寫同樣一篇合格的作文,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這樣的情形下,60分對于這些孩子來說,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而對于言語智能占優(yōu)勢的孩子來說,或許寫篇90分的優(yōu)秀作文都不是一件難事。我們要看到孩子之間存在的差異,不用一個尺度要求每個孩子,也不用同樣的標準評價每個孩子。我們要堅信:不是孩子不會寫,而是孩子缺少足夠的時間練習寫。假使給予學生足夠的練習時間,他也能達到合格。這猶如我們學開汽車,運動技能強的人三天就會開車了,而運動技能弱的人要學1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勉強會開。但是,無論如何,只要這個人身體、智力正常,只要有足夠的訓練,就一定能達到合格的水平。學生學習作文,也是如此,只要我們耐心地等待,遲開的花一樣鮮艷!對學生,我們要永遠抱有希望。

 

作文教學的方法與策略不勝枚舉,我們不要奢望能用一種或幾種策略就能解決全部問題,也不要奢望窮盡所有的方法與策略,因為任何方法與策略是伴隨新的教學問題而產(chǎn)生的。不管哪一條策略,我們都要切合孩子的作文心理,讓孩子自如地用自己的話語方式進行更規(guī)范地表達,而不是要孩子“邯鄲學步”,患上“失語癥”。讓孩子成為孩子,這應(yīng)是作文教學策略中的策略!

廣大教育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