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3日 18:57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水,“喝水”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兒。隨著我們對健康的追求,越來越多關(guān)于“健康飲水”的說法出現(xiàn),讓我們逐漸無所適從。到底什么說法是對的?什么說法是科學的?讓我們來聽聽專家怎么說。 近年來,有關(guān)人體酸堿性及健康的宣傳一直未停歇,“PH值”更是成為大家耳熟能詳?shù)脑~匯。諸如“酸性體質(zhì)容易引發(fā)疾病”、“食物及飲水能夠改善酸性體質(zhì),讓人遠離疾病”等說法,讓人們恨不得把所有吃到嘴里的東西都分出酸堿性來。但是這種說法是科學嗎? “人體分酸性和堿性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jù)的?!敝袊鵂I養(yǎng)學會名譽理事長葛可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認為,我們?nèi)梭w的PH值是非常穩(wěn)定的,它只能在7.35~7.45之間不能高也不能低。我們身體里面有許多調(diào)解系統(tǒng)來保證我們身體PH值的穩(wěn)定,比如通過呼吸、尿液等方式都可以調(diào)節(jié)PH值的變化。人體分酸性和堿性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jù)的,醫(yī)學上也是沒有這個說法的。 葛可佑同時表示,水和食物有酸堿性,但是它們不能用來調(diào)解我們身體的PH值,所以多吃一些酸性食物,多吃堿性食物,多喝酸性水和堿性水都不會改變身體的酸堿度,不會改變我們身體的酸堿平衡。 “水的酸堿度能改變?nèi)梭w的酸堿度,從理論來說是說不通的?!北本┐髮W公共衛(wèi)生學院李可基教授表示。 事實上,所謂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可稱為成酸食物和成堿食物)是在食物化學研究中應用的名詞。這種研究主要用于評價食物的化學性質(zhì),特別是在食物礦物素含量的測定中使用。判斷食物的酸堿性,并非根據(jù)人們的味覺、也不是根據(jù)食物溶于水中的化學性,而是根據(jù)食物進入人體后所生成的最終代謝物的酸堿性而定。 而對于“食物酸堿平衡論”這一說法,《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曾明確做出澄清:“‘食物酸堿平衡論’稱,谷類、肉類、魚和蛋攝入過多可以導致酸性體質(zhì),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腫瘤等慢性??;蔬菜水果屬于堿性食物,能夠糾正酸性體質(zhì),防治慢性疾病。事實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預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為它們產(chǎn)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維生素、礦物元素、膳食纖維等,而不是堿性的作用?!?/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