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名家 鍾文淵先生講解太極拳摘錄: 練拳時身體要像睡著時一樣的鬆! 運動狀態(tài)的放鬆比靜止狀態(tài)的放鬆要難上千倍,不過功效也要大上千倍,她可以修復在睡眠時無法修復的器官和機能。僅說排毒一事,現(xiàn)在常說到排毒兩字,什麼是毒?對人體來說,不需要的東西就是毒,運動狀態(tài)比靜止狀態(tài)不知要多排走多少毒,能將人的身體打掃得干干靜靜,因此新陳代謝也會轉(zhuǎn)快,各種損壞的器官都能修復好,人就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年輕!這才能稱得上養(yǎng)生! 再說技擊,當人的身體在放鬆狀態(tài)下"邉" ,她的體內(nèi)就開始發(fā)生變化,體內(nèi)的空間就產(chǎn)生了,"鬆" 假定是一個棉花的狀態(tài),那空就是棉花的空隙括大,這只有是在"鬆" 的狀態(tài)下"邉"才能產(chǎn)生的,不動是不會產(chǎn)生的。當空間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時,你就像一個打足氣的球,別人碰到你就會被彈出去,如果你練到這樣的情形出現(xiàn),也可以說是技擊功能的初步顯現(xiàn)!因此太極名家常會用發(fā)勁來向人顯示內(nèi)在的功夫,(可惜的是其中有些名家都不是體內(nèi)的空間將人彈出,而只是一些技巧和力量而已。這是題外話。) 太極拳是一門高深的武術,除了健身的功能外,還有防身及技擊的效果。有些人練一輩子太極拳,不敢推手、體會不到功夫,只好說是「練太極健身拳」,如果練了一輩子太極拳仍體會不到太極的功夫,那可以說此人的太極拳一定有某種程度嚴重的漏洞,這種有漏洞的太極拳其實在健身的效果上是非常有限的。 雖然每一派太極拳都有高手,但平庸者更多。所以比選一個門派更重要的任務是:找一位真正通徹太極拳的老師。 在練拳時要全身一致,推手時也要全身一致。當兩人推手時,對方就是你的老師,因為如果對方技巧高超,那剛好可以讓你學習;如果對方死推、猛推、用力推、突發(fā)奇招那剛好提供你印証是否全身一致的機會,更要心懷感激;如果對方漏洞百出,那剛好讓你有所警惕。不論何種情況,對方都在提供你訓練的機會,心懷感激,你就不會一交手就想急著把對方推出去了。 學太極拳當然並非是就學一套太極拳,它的目的也是很清楚的:為了養(yǎng)生和技擊。起碼古人是為了這個。現(xiàn)代人的目的可能是消磨時間;或自以為是地健身(其實是健不了什麼的,其功效並不好過普普通通的"散步",散步遠比亂七八糟的太極拳健身得多。);或者去拿獎牌。 學太極拳,是借助太極拳這一工具來達到養(yǎng)生和技擊的效果!其目的是: 但這個"不用力" 太難了,如無一套正確的方法,是不可能練到的,尤其是青壯年。 在王宗岳的太極拳論中有一句: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此句說的當然不是推手或揉手,而是"散打" 。但耄耋是什麼年齡的人?是七、八十歲的人,七八十歲的人能和年輕的外家拳散打,這才是太極拳所練出來的武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