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交響曲樂章1:科學定義之曲 關(guān)于“什么是科學”的問題,不僅至今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還涉及非科學和偽科學的問題,以及認知科學、人體科學、復雜性科學的難題。 若給科學以嚴謹準確的定義,或正確回答何謂科學的問題,須對現(xiàn)代科學哲學的主要觀點,作些必要的介紹、說明和評判。 首先我們欣賞一些尚未被公認的“科學的定義”:(1)科學是人類通過理性認識所獲得的知識體系;(2)科學是如實反映客觀事物固有規(guī)律的知識體系;(3)科學是從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事實,通過人們的邏輯推理,所得出的可以驗證的結(jié)論或理論的知識體系;(4)科學是人類活動的領(lǐng)域,其職能是總結(jié)客觀自然世界與人類社會的知識體系,也是它們系統(tǒng)化,所獲得的知識體系。 科學的概念應當包括:人們獲得新知識的活動,以及這類活動的結(jié)果或成果。 (1)科學按其研究對象的不同,可以進一步細分為: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與思維科學。而哲學和數(shù)學,總括并貫穿這三個領(lǐng)域。 (2)按照科學與實踐的不同聯(lián)系,可分為理論科學、技術(shù)科學, 以及應用科學。 科學來源于社會實踐,又服務于社會實踐,科學是推動事物發(fā)展的力量,始終在推動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科學本身的作用和發(fā)展,又與社會條件,以及科學環(huán)境有關(guān)?,F(xiàn)代科學正沿著高度分化,又高度結(jié)合的方向蓬勃發(fā)展。 科學交響曲樂章3-1英國提出新的科學定義之曲 英國科學委員會于2009年,提出一個新的科學定義:“科學是以日常現(xiàn)象為基礎(chǔ),用系統(tǒng)的方法對知識的追求,對大自然的理解, 以及對社會的理解?!?span lang="EN-US"> 為什么要對科學作新的定義呢?該科學委員會的高層迪安娜·卡安哈姆說:“對'科學’的新定義,有利于人們分清什么是真科學, 什么是偽科學?!?span lang="EN-US"> 那么如何理解這個“科學”的定義呢?英國皇家學院科技史教授, 戴維·伊格頓指出兩點:“其一,這個定義說明,科學是追求,也是行動,它與創(chuàng)造新知識有關(guān),但不是創(chuàng)造新知識本身??茖W是一種研究,但科學的定義,還應當談到知識的本質(zhì),而不應只述及創(chuàng)造知識的意義。其二,對'科學’的定義,還應包括歷史研究和新聞學,因為科學是離不開人文科學的?!?span lang="EN-US"> 英國哲學家A·C·格雷琳認為:“因為'科學’涵蓋的領(lǐng)域很廣泛,所以對它的定義也應很寬泛,需要說到自然科學的研究,也要說到社會科學的研究;需要用到'系統(tǒng)’和'現(xiàn)象’這樣的詞語,我覺得這是個下得很好的定義?!?span lang="EN-US"> 應當指出,這個新的科學定義,雖說它看似了無新意,但通過相關(guān)人士的說明,我們的認識比較清醒:這個新的科學定義,提出一個重大問題:即科學應當涵蓋,它所離不開的人文社會學。 這涉及20世紀50年代以來,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爭論。該定義能否結(jié)束這場爭論,兩種文化是否繼續(xù)冷戰(zhàn)。這個定義是否促使“大科學”的出現(xiàn),我們只能拭目以待,慮以及遠,靜觀其變。 科學交響曲樂章3-2:科學哲學之曲 所謂科學哲學,是20世紀興起的一門哲學分支學科,它以科學活動和科學理論為研究對象,它是從哲學角度考察科學的一門學科。 科學哲學主要探討科學的本質(zhì);科學知識的獲得和檢驗;以及科學的邏輯結(jié)構(gòu)等有關(guān)科學認識論與科學方法論方面的基本問題。 最初主要是指邏輯經(jīng)驗主義,或稱邏輯實證主義,主要研究科學的本性:科學理論的結(jié)構(gòu);科學說明;科學檢驗;科學觀察與理論的關(guān)系;科學理論的選擇等等。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石里克,魯?shù)婪颉た柤{普和波普爾[1]等。 現(xiàn)代科學哲學的形成,可以溯源到J·赫爾1833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研究序論》,早期的重要人物有W.休厄爾,及J.S.密爾等人。20世紀20~30年代B·羅索[2]與L·維特根斯坦等人所開創(chuàng)的邏輯實證主義運動,促進了科學哲學的蓬勃振興。 20世紀40年代以后,科學哲學在反對和批評邏輯經(jīng)驗主義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也使有關(guān)科學研究活動,獲得了驚人的發(fā)展。代表人物有H·賴興巴赫和K·波普爾等。 科學交響曲樂章1-3:邏輯經(jīng)驗主義的科學定義之曲 20世紀初,勃蘭特·羅素等提出:以可證實性分析科學理論; 以歸納邏輯來表征科學理論。并以這兩個特征作為科學、非科學, 以及偽科學的唯一界定標準。 例如水有三種存在形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和固態(tài),這與溫度有關(guān)。不論是司空見慣的日?,F(xiàn)象,還是實驗室的科學實驗,都能得到可重復的檢驗。 為了評判現(xiàn)有的科學定義,為了尋求更嚴格準確的科學定義,有必要對現(xiàn)代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作簡要介紹和理解。 科學交響曲樂章1-4:批判理性主義的科學定義之曲 批判理性主義,是奧地利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的哲學體系。 他提出科學的可證偽性標準:認為所有理性知識或科學理論,不必接受證實性或確證性的檢驗,而必須符合可證偽性。這就是檢驗科學知識或理論的證偽性標準。 如何理解證偽性理論的標準呢?這里有一個經(jīng)典的實例:關(guān)于“羊全都是白色的”命題,不論牽來多少只白羊,也不能證明這是正確的命題,而只要牽來一只黑羊,就能證明這是一個錯誤命題。 另一個事例非常有趣:太陽總是隨著雞叫而升起,按照歸納邏輯的推理,不是太陽升起引發(fā)雞叫,便是雞叫引發(fā)太陽升起,若把雞脖子扭斷來證偽,則兩者都不能成立。 因而單憑實證性歸納邏輯,不能保證命題不出差錯,而可證偽性演繹邏輯,卻不會出現(xiàn)諸如此類的問題。 科學交響曲樂章1-5:歷史主義學派的科學定義之曲 20世紀五十年代,陸續(xù)涌現(xiàn)歷史主義學派。它既要求可重復性和可檢驗性;也要求符合歷史的進程,以及科學理論的進步性;還要求比其先驅(qū)理論具有超量的經(jīng)驗和知識內(nèi)容;以及對于未來發(fā)展,具有可預見性,具有先知先覺的功能。 按照這種科學劃界標準,牛頓力學理論是科學,它既滿足可證實和可重復性,又比伽利略和開普勒的理論,具有“超量內(nèi)容”及先進性。 愛因斯坦相對論是科學,因為它滿足可檢驗性和可證實性,又比牛頓理論廣義,并且有先進性。 科學交響曲樂章1-6:“核心理論”學派的科學定義之曲 20世紀80年代前后,關(guān)于科學的可證偽性標準,人們已欣然接受。然而我們必須認清,那是1930年的經(jīng)典理論??茖W哲學自那以后,已有巨大變化且不斷演進。 究竟什么是科學?以及進化是什么理論?必須作進一步加以闡明。 眾所周知,科學理論的特征,趨向于層次結(jié)構(gòu)。較晚且較少的理論,依賴于較早且較為基本理論。拉卡托斯[3]將這種依賴關(guān)系,看成是一種相互依賴關(guān)系。他將基本理論,描述為“核心理論”或“試金石理論”,它們被輔助理論層所保護。 這種稍加修正和輔助的科學理論,所包含的結(jié)構(gòu)模型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解釋了為什么核心理論不能輕易被波普爾標準所證偽,如果實驗結(jié)果與理論預言不符,作為一個科學家,不一定會被迫放棄這個理論。他面臨著兩種選擇:或是放棄理論的核心部分;或是調(diào)整保護帶的輔助理論。 [1] 卡爾·雷蒙德·波普爾爵士,CH,FRS,FBA(Sir Karl Raimund Popper, 波普爾最著名的理論,在于對經(jīng)典的觀測-歸納法的批判,提出“從實驗中證偽的”的評判標準:區(qū)別“科學的”與“非科學的”。 卡爾·波普爾出生于維也納(當時屬于奧匈帝國)的一個猶太裔中產(chǎn)階級家庭,畢業(yè)于維也納大學。1928年,他獲授哲學博士學位。1937年,納粹主義勢力抬頭,奧地利被德國吞并,波普爾因而移民至新西蘭。他在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市(即基督城)的坎特伯雷大學任哲學講師。1946年遷居英國,在倫敦經(jīng)濟學院講解邏輯和科學方法論,1949年獲得教授職銜。1965年,他被女皇伊麗莎白二世封為下級勛位爵士,1976年當選皇家科學院院士。1969年從教壇退休后,他仍活躍于知識界。1982年,波普爾獲頒榮譽侍從勛章。 [2]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第三代羅素伯爵,OM,FRS(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3rd Earl Russell, [3] 伊姆雷·拉卡托斯(Sir Imre Lakatos, |
|
來自: 小袤 > 《科學交響曲(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