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曲是器樂體裁的一種,或者可以說是器樂體裁的一種最高形式。源于意大利歌劇序曲,海頓時定型。基本特點為:四個樂章,第一樂章快速;第二樂章速度徐緩;第三樂章速度中庸,為小步舞曲或詼諧曲;第四樂章又稱“終樂章”,急速。 ![]() 維也納早期的交響曲由17世紀末意大利式歌劇序曲演變而來。序曲的“快—慢—快”的三段形式,為交響曲打下了基礎。18世紀中后期,發(fā)展成獨立的三樂章的器樂體裁。但這時曲式尚未最后確立,交響樂隊的編制也未成形,交響曲仍屬器樂重奏及小型樂隊演奏的作品。經(jīng)海頓、莫扎特在前人基礎上的創(chuàng)作實踐,最后完全確立現(xiàn)在的四個樂章的格局。貝多芬在交響曲創(chuàng)作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同時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交響曲的新紀元。舒伯特以后的交響曲,不論內容、形式及技巧,都有很大改革及創(chuàng)新,形成了一個群芳爭研、繁花似錦的局面。舒伯特、門德爾松、舒曼、柏遼茲、李斯特、布魯克納、勃拉姆斯、馬勒、里姆斯基-科薩科夫、鮑羅丁、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西貝柳斯、圣-桑、丹第等人均在交響曲的創(chuàng)作方面獻上過他們的杰作。 我在這里選擇了不同時代創(chuàng)作的,具有代表性的十三部古典交響曲,都是堪稱“世界著名”之作的(當然在“世界著名”名義下還可以有不少值得推薦的名著,只是限于篇幅,先推薦了這些)。 【世界著名交響曲】總目錄 專輯曲目(總時長9:55:35) 01-04.海頓:G大調第九十四號交響曲(驚愕)(伯恩斯坦)(時長24:54) 05-08.莫扎特:第四十號交響曲(誠然)(伯恩斯坦)(時長30:54) 09-12.莫扎特:第四十一號交響曲(朱庇特)(伯恩斯坦)(時長38:16) 13-16.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卡拉揚)(時長31:20) 17-21.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卡拉揚)(時長26:58) 22-26.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合唱)(卡拉揚)(時長1:06:49) 27-30.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伯姆)(時長48:03) 31-34.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卡拉揚)(時長46:07) 35-38.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伯恩斯坦)(時長50:22) 39-44.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拉斐爾.庫貝利克)(時長1:36:54) 45-48.西貝柳斯:第二交響曲(伯恩斯坦)(時長51:37) 49-52.肖斯塔科維奇:第五交響曲(革命)(伯恩斯坦)(時長49:27) 53-54.舒伯特:第八交響曲(未完成)(西諾波利)(時長25:04) 追加曲目: 柏遼茲:幻想交響曲(時長50:38) 01-04.海頓:G大調第九十四號交響曲(驚愕) ![]() 驚愕交響曲作于1791年,初演于1792年。作品之所以命名為“驚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樂章。據(jù)說海頓寫此曲時,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廂中的對音樂不懂裝懂,而又附庸風雅的貴婦人們,他故意在第二樂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個全樂隊合奏的很強的屬七和弦。實際演出中,當樂隊演奏到那段旋律時,那些貴婦人們果然從睡夢中驚醒,以為發(fā)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劇場,這部交響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給此曲冠以“驚愕”的標題。 這部交響曲是海頓最為著名的交響曲之一,與海頓的其他幾部交響曲被認為是古典交響樂的豐碑,樂曲中充滿了生機盎然的民間歌舞氣息和明快歡樂的情緒。作品共分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序奏為如歌的慢板。樂章始終以第一主題貫穿整體,其清澈的動機連接與圍繞同一主題發(fā)展的結構,可以說是成熟時期海頓的代表性作曲手法。 ![]() Haydn:Symphonie No.88,92,94 01-04.海頓:G大調第九十四號交響曲(驚愕)試聽: 提供以下下載地址: 海頓簡介: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出生于羅勞的車匠家庭,因嗓音甜美,八歲時被維也納圣斯蒂大教堂接納為唱詩班歌童。1791年海頓去倫敦,一年中寫了歌劇1部、交響曲6部和其它作品20部,他的音樂備受歡迎。他出席威斯敏斯特的亨德爾音樂節(jié),成為牛津大學名譽音樂博士。在80年代期間,他的音樂在表現(xiàn)力方面己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在布局和結構方面也獲得和聲與對位因素的平衡,這是古典風格的兩大特點。同時,他保留了他的音樂所獨有的生氣勃勃、熱情和幽默。其交響曲與弦樂四重奏以結構緊密(整個樂章往往由一個單一主題發(fā)展而成)、色彩豐潤以及和聲和節(jié)奏的活力而著稱,是日后所說的古典風格的基礎。海頓不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公開獨奏家;他的主要手段是樂隊,他為樂隊寫作時,靈感涌注,下筆有神。 海頓的主要作品: 交響樂,共104部,被譽為交響樂之父; 其它管弦樂作品有:三部鍵盤協(xié)奏曲、3部小提琴協(xié)奏曲、兩部大提琴協(xié)奏曲、兩部圓號協(xié)奏曲、1部小號協(xié)奏曲、五部為兩架帶管輪擦提琴寫的協(xié)奏曲、為小提琴、大提琴、雙簧管、大管與樂隊而寫的《交響協(xié)奏曲》; 戲劇作品:約18部歌劇和4部木偶歌?。?br/> 清唱劇和教堂音樂有:8部清唱劇和康塔塔、兩部獨唱康塔塔、12首彌撒曲、兩首感恩贊及3首圣母經(jīng)、1首圣母悼歌; 室內樂:84首弦樂四重奏、31首鋼琴三重奏、105首《嬉游曲》(為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約56首弦樂三重奏及為各種樂器寫的嬉游曲、遣興曲、夜曲; 鍵盤音樂有:52首奏鳴曲、5套變奏曲、1首幻想曲; 歌曲:47首歌曲、377首蘇格蘭與威爾士曲調改編曲; 代表作:第四十五、九十四交響曲、F大調弦樂小夜曲、清唱劇《創(chuàng)世紀》。 05-08.莫扎特:第四十號交響曲(誠然)
作品共分四個樂章: 這部作品從旋律與和聲兩方面來看,都達到了最高水平。整個樂曲不用小號和鼓,大概在這種帶有強烈宿命色彩、幾乎是厭世的作品中小號和鼓確實沒有地位吧。盡管如此,音樂卻絲毫不使人感到沮喪,四個樂章洋洋灑灑,旋律發(fā)人深思,每聽一次都能得到新的體會。 這里我選擇的是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的版本。來源:Mozart:Symphonies 41,40。 ![]() 05-08.莫扎特:第四十號交響曲(誠然)試聽: 由于播放器中的下載地址只支持廣東地區(qū),為此提供以下下載地址: 莫扎特簡介: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自幼就表現(xiàn)出超常的音樂天賦。3歲練琴,5歲作曲,1762年起其父安排去歐洲各國宮廷表演,1763年起作更廣泛的旅行演出,在路易十五的凡爾賽宮逗留了兩周。1764年到達倫敦,受喬治三世接見,在倫敦曾師從阿貝爾與J.C.巴赫,創(chuàng)作了最早的3部交響曲。1766年莫扎特全家返回薩爾茨堡。1767年與1768年兩次再訪維也納,創(chuàng)作了早期的兩部歌劇。1769年底,其父又帶他到意大利,其后不久又兩次訪意。莫扎特的早期創(chuàng)作基本都是在其父母帶他到歐洲各國巡回演出中的創(chuàng)作習作,這期間他廣采各家之所作,鍛煉了極強的適應各種創(chuàng)作的能力。在莫扎特的早期創(chuàng)作,主要受J.c.巴赫創(chuàng)作的影響。1778年,莫扎特到巴黎,7月其母去世,其時法國人已對作為神童的莫扎特不感興趣,莫扎特求宮廷職務不成,只得返回薩爾茨堡,擔任宮廷與教堂的管風琴師,因與大主教不和終于辭職去維也納。1782年起莫扎特的創(chuàng)作開始進入成熟期,1782年8月,他創(chuàng)作了《后官誘逃》,然后與康斯坦策·韋伯結婚。這段時間,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最有光彩,也最具他特色的作品。在維也納宮廷擔任樂師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為宮廷服務的舞曲、嬉游曲、小夜曲;他和迪特斯多夫和海頓一起拉弦樂四重奏,擔任中提琴手,創(chuàng)作了非常重要的《海頓四重奏》,另還有各種類型最優(yōu)秀的協(xié)奏曲與室內樂。1788年后可看作莫扎特的第三階段,也就是晚期。這一階段一方面他創(chuàng)作出巔峰作品,比如最后的3部交響曲、歌劇《女人心》與《魔笛》;另一方面,他的創(chuàng)作中也開始出現(xiàn)了較激烈的沖突,在晚期的室內樂作品、宗教作品中,這種沖突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 莫扎特一生共創(chuàng)作600多首作品,對各類音樂體裁的創(chuàng)作都能輕松自如。他的創(chuàng)作特色,其一是靠其天才而體現(xiàn)出的優(yōu)秀的即興性,莫扎特大量的創(chuàng)作都是即興靈感發(fā)揮的產(chǎn)物,他的優(yōu)秀的即興感覺能力無人能與比擬。其二是他的音樂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即興的單純的美,因為不是精雕細琢的產(chǎn)物,所以呈現(xiàn)著一種自然的單純;因為保持著孩子般的單純,其音樂中似乎沒有雜質。其三是非凡的平衡能力,莫扎特音樂基本承襲了從巴赫到海頓那種創(chuàng)作是體現(xiàn)音樂中各種因素的平衡的能力,莫扎特的長處是善于在豐富的音樂靈感的表現(xiàn)中自然地達到出色的平衡。其四就是把宮廷藝術的優(yōu)雅發(fā)展到了頂峰,莫扎特的音樂植根于薩爾茨堡和維也納文化之中,莫扎特的音樂是最單純、最自然、最優(yōu)雅、最寧靜的音樂。莫扎特最大的貢獻是教會了樂器歌唱,莫扎特把過去時代偉大聲樂藝術中的抒情性,注入他的精美的器樂形式中。莫扎特既沒有從民歌也沒有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他的音樂嚴格說是室內的音樂。 在莫扎特的音樂中,他創(chuàng)作的歌劇豐富了德國歌劇的形式,也推動了其形式的發(fā)展。在歌劇創(chuàng)作中,較全面地體現(xiàn)了他在生活中的歡樂、憂傷及他個性多方面的沖動。給莫扎特撰寫了3部歌劇的達·龐特稱,莫扎特的歌劇是“忠實地用全部色彩描繪各種激情?!? 09-12.莫扎特:第四十一號交響曲(朱庇特)
作品共分四個樂章: 這里我選擇的是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的版本。來源:Mozart:Symphonies 41,40。 Mozart:Symphonies 41,40 提供以下下載地址: http://cid-b3c7a3c89f466937.skydrive./home.aspx 在<目錄及文件清單>目錄下可以下載清單。全部曲目是[320K/MP3]格式,有簡要的介紹,可以下載。 本專輯在【\古典音樂\世界著名交響曲】目錄。 13-16.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卡拉揚) ![]() 該曲作于1804-1808,編號 Op.67。正如羅曼·羅蘭指出,貝多芬的音樂“所顧及的與其說是讓人喜歡,不如說是為了確切地傳達感情”,因而他的風格是樸實而不夾雜任何虛飾,貝多芬從達浩繁的音樂表現(xiàn)手段的武器庫中只選擇了為直接表現(xiàn)思想情感所必需的手段。這同樣適合于他的旋律,按羅曼·羅蘭的說法,他的旋律線是“從一種思想發(fā)展到另一種思想的最便捷而又寬闊的道路(心靈的大道,全體人民都可以沿著它走過去...。”沒有任何東西能使貝多芬音樂的主導內容脫離開斗爭和勝利的思想,這種思想構成了他的基本動力,一切都是集中地表現(xiàn)一個貫徹始終的思想,貝多芬賦予這種思想以主導的性質,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創(chuàng)作了巨大的多樂章的作品:奏嗚曲、交響曲。 開門見山,整部作品的主題一覽無遺?;蛟S這四個音符給所有人的影響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樂一開場就表現(xiàn)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覺。對于聽眾而言,主角應該是你自己!那么敵人是誰,很明了——命運!每個人都有面對命運考驗的時候。主題在重復著,恐怖的聲音依然在回蕩,似乎斗爭者并沒有征服這個強大的“命運對手”!聽眾在這里會感到一絲精神上的疲乏。 年近40歲的貝多芬,在這時候用他那炙熱的感情以及獨特的個性風范,以其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和音樂天賦,為后人留下了這部永遠不會過時的經(jīng)典?。ㄟ@段文字部分摘自《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一書) 這里我選擇的是卡拉揚指揮的版本,演奏樂團不詳。來源:Karajan:Beethovn Symphonies - CD 3。 ![]() 如果順序不對,“刷新”一次即可。 提供以下下載地址: 17-21.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 ![]() 貝多芬寫第六交響曲時正處在他的一個創(chuàng)作高峰期,幾部大作品同時構思齊頭并進,而這些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很艱辛的。貝多芬有室外創(chuàng)作的習慣,他隨身帶著筆記本和鉛筆,記下心頭涌現(xiàn)的樂思。這樣的筆記樂譜他留下了2500頁之多,使研究貝多芬的人們可以清楚地看見他的創(chuàng)作過程。 《田園》交響曲共分五個樂章,每個樂章各有一個小標題。 從18世紀到19世紀,以維瓦爾第的《四季》為開端,出現(xiàn)了千百首描繪自然或是表現(xiàn)人與自然融合的音樂,其中最為優(yōu)秀的當屬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貝多芬一直到晚年都保持著每天外出散步的習慣,但卻再也沒有寫過《田園交響曲》這樣描繪性的標題音樂。他晚年的漫步越走越遠,幾乎成為行軍,有一次沿著河谷走出太遠,竟迷路回不了家,天黑以后在一個小鎮(zhèn)上東張西望,不知自己身處何方。又累又餓的貝多芬在一家窗戶外向里張望,竟被人當做流浪漢抓住,這是他晚年的一段軼話了。 這里我選擇的是卡拉揚指揮的版本,演奏樂團不詳。來源:Karajan:Beethovn Symphonies - CD 3。 ![]() 提供以下下載地址: http://cid-b3c7a3c89f466937.skydrive./home.aspx 在<目錄及文件清單>目錄下可以下載清單。全部曲目是[320K/MP3]格式,有簡要的介紹,可以下載。 本專輯在【\古典音樂\世界著名交響曲】目錄。 22-26.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 ![]() 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歡樂頌》——歷來為音樂美學家爭論的中心主題之一便是:音樂該不該有意義?它是否必須具備意義?聽過貝多芬第九的人,相信都會同意,這個問題已然得到解答。事實擺在眼前:就是有這樣的音樂,她能夠提升個人乃至群體,使他們謙卑、寬恕。不再孜孜于己利。柏拉圖認為音樂應具備倫理上的功能,貝多芬做到了。而且別忘了,此時的貝多芬已是全聾的“殘疾人”,卻獻給全人類如此無私無我、樂觀奮進的理想國之音! 作品共分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略呈莊嚴的快板,d小調,2/4拍子,奏鳴曲形式。第一主題嚴峻有力,表現(xiàn)了艱苦斗爭的形象,充滿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壯的色彩,這一主題最開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下由弦樂部分奏出,而后逐漸加強,直至整個樂隊奏出威嚴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題。 演奏:柏林愛樂樂團 ![]() 提供以下下載地址: 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貝多芬22歲時(1792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18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前半、第三節(jié)和第四節(jié)的后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意境深邃、氣勢磅礴,其終曲音樂的藝術感染力超過了原詩。但應該指出,席勒的"歡樂頌"本身也是一件藝術作品;它有著嚴整的形式。每行都用四步揚抑格(一重一輕)詩律寫出,非常有規(guī)則的。這樣的節(jié)奏給人以莊嚴和生氣勃勃的感覺。每節(jié)前八行用 a b a b c d c d的交叉韻,后四行合唱部分用 a b b a的套韻。全詩共分八節(jié),各十二行;每一節(jié)又分成兩部分,前半八行,后半是合唱——四行。最后一節(jié)席勒在往后的集子中刪去不收,原因是詩人自己也看出了它藝術上的缺點。全詩到第七節(jié)實際上已達高潮,但熱情奔放的青年詩人,感情象脫韁野馬,收勒不住.還要向前奔跑,故寫出了一些過頭的敗筆。這樣收尾反而減弱了全詩的效果。 附:席勒的“歡樂頌” 1. 歡樂啊,美麗的神奇的火花, 極樂世界的仙姑, 天女啊,我們如醉如狂, 踏進你神圣的天府。 為時尚無情地分割的一切, 你的魔力會把它們重新連結; 只要在你溫柔的羽翼之下, 一切的人們都成為兄弟。 [合唱] 萬民??!擁抱在一處, 和全世界的人接吻! 弟兄們—在上界的天庭, 一定有天父住在那里。 2. 3. 4. 5. 6. 7. 8. 在沉重的痛苦中要拿出勇氣, 對于流淚的無辜者要加以援手, 已經(jīng)發(fā)出的誓言要永遠堅守, 要實事求是地對待敵人和朋友, 在國王的駕前要保持男子的尊嚴,-- 弟兄們,生命財產(chǎn)不足置惜— 讓有功績的人戴上花冠, 讓欺瞞之徒趨于毀滅! [合唱] 我們要鞏固這神圣的團體, 憑著這金色的美酒起誓, 對這盟約要永守忠實, 請對星空的審判者起誓! 27-30.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伯姆) ![]() 和莫扎特、貝多芬、舒曼等人一樣,勃拉姆斯最初是以鋼琴家的身份走上樂壇的。他十幾歲就在碼頭酒肆彈琴謀生,間或教授音樂并為沙龍編配一些小曲,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直到他遇到小提琴家約阿希姆。經(jīng)過約阿希姆的引薦,勃拉姆斯又結識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舒曼夫婦。 勃拉姆斯對于古典主義的迷戀使他具備了完美的作曲技巧和自我批評的精神。但是他那種懷舊的心理和固執(zhí)的性格,卻使他成為了激進主義的敵人。在那個時代,瓦格納、李斯特所代表的新德意志樂派如日中天。而勃拉姆斯幾乎憑著一己之力與之相抗衡。無論是支持他的還是反對他的,都指出了勃拉姆斯的保守。然而,勃拉姆斯誕辰百年之際,勛伯格發(fā)表了《激進派勃拉姆斯》的講演,指出勃拉姆斯的“發(fā)展性變奏”技法的價值,并不亞于瓦格納的半音和聲,從而廓清了人們對于勃拉姆斯固有看法。 如果說貝多芬的音樂是斗爭,馬勒的音樂是宿命,勃拉姆斯的音樂就是人生,每個人生都有痛苦和歡樂,每個人生都有和命運搏擊的過程,所以勃拉姆斯的音樂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親切感人的。勃拉姆斯的性格中沒有像貝多芬般的叛逆和熱情。他的隱忍和堅毅,他的內斂和質樸,他的真誠和重情都在他洗練的音樂中體現(xiàn)無遺。 全曲共分四個樂章: 演奏:維也納愛樂樂團 ![]() 提供以下下載地址: http://cid-b3c7a3c89f466937.skydrive./home.aspx 在<目錄及文件清單>目錄下可以下載清單。全部曲目是[320K/MP3]格式,有簡要的介紹,可以下載。 本專輯在【\古典音樂\世界著名交響曲】目錄。 31-34.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卡拉揚) ![]() b小調第六號交響曲《悲愴》——如果說,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散發(fā)的是生命最純粹的光輝,柴科夫斯基的《悲愴》所揭露的便是死亡最純粹的質地。此曲完成后僅僅一周,老柴便即撒手人世。其實,對于生命即將結束的惶恐并非此曲主旨。中國人稱:"哀莫大于心死"。內心的絕望、孤寂,和落寞才是“悲愴”令聽者莫不為之掬淚。如此深沉的慟,卻又美得如此凄迷!看樣子對于得不到的東西憧憬、渴慕,確然是人類揮之不去的咒詛呢! 創(chuàng)作背景 我們都知道柴可夫斯基具備驚人的旋律創(chuàng)作能力,他作品中的動人旋律每位愛樂者多少都能哼上幾句。但是這位出生於俄羅斯的作曲家,卻受到伊索寓言中的蝙蝠般的兩面性評價,成為一位同時受到俄國與西歐影響的作曲大師。一般人認為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充滿了俄羅斯的情愫,有著西方音樂家所缺乏的豪放能量,但是他的俄羅斯同胞音樂家,卻認為他受到西方風格影響很深,作品“不怎么”俄羅斯。這樣的特質以現(xiàn)今的角度來看,不啻為一項優(yōu)勢,讓他的音樂能具備全球接受的共通性。 寫作技法 第六號交響曲在交響曲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之處不少,除了延續(xù)柴可夫斯基擅長的敘事性內容,此曲一開始他便強調是首標題性的交響曲。第一樂章以慢板開始,而且打破慣例不將慢板樂章擺在第二樂章,而挪到終樂章(第四樂章)成為前所未有創(chuàng)新之舉。此外,他讓終樂章成為此首交響曲中的安魂曲,讓這首作品擁有葬禮般的安靜結束,而不像一般交響曲以強大高潮作結。這樣創(chuàng)新的構想,他還曾一度猶豫打住,所幸藝術家自身的直覺與堅持,才讓我們有機會體驗這首交響曲與眾不同的語匯。 全曲為標準交響曲四樂章形式: 演奏:柏林愛樂樂團 ![]() 提供以下下載地址: http://cid-b3c7a3c89f466937.skydrive./home.aspx 在<目錄及文件清單>目錄下可以下載清單。全部曲目是[320K/MP3]格式,有簡要的介紹,可以下載。 本專輯在【\古典音樂\世界著名交響曲】目錄。 35-38.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 ![]() 1892年,美國紐約國家音樂學院聘請德沃夏克出任該院院長,德沃夏克應邀赴美。這部《第九交響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國停留的將近三年期間內,大約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三年下來,鄉(xiāng)愁小小,譜成了這首質樸、誠懇、優(yōu)美兼粗獷的《自新大陸》交響曲。不過不要被標題誤導了!原文是“From the New World”,而非“The New World”——它并不是描寫美國的寫景音樂,而是一封來自異鄉(xiāng)的濃郁家書!這部交響樂實際上是作者對于美國所在的“新大陸”所產(chǎn)生的印象的體現(xiàn),曲中雖然有類似“黑人靈歌”與美洲“印第安民謠”的旋律出現(xiàn),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動地將這些民謠歌曲作為主題題材,而是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樂思中揉進這些民謠的精神而加以表現(xiàn)。將此交響曲命名“自新大陸”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全曲共分為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序奏,慢板。此序奏部分頗為宏大,其主題與相繼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極其微妙的關系,擔負一種連貫全曲的特殊任務,甚至可稱之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樂章的引子部分由弦樂器、定音鼓和管樂器競相奏出強烈而熱情的節(jié)奏,暗喻了美國那緊張、忙碌的快節(jié)奏生活;樂章的主部主題貫穿全曲的四個樂章,其特性與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亞境內的馬札兒民族固有的民俗音樂具有共通的性質。這一特殊主題靠著巧妙發(fā)展,轉達了不同于以往音樂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強烈的震撼效果。德沃夏克當時背井離鄉(xiāng),鄉(xiāng)愁蘊積,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時期耳熟能詳?shù)拿袼赘枨刭|,以遣思鄉(xiāng)念國情懷。樂章中另一段優(yōu)美的旋律透露出濃濃的鄉(xiāng)愁,恰是作者這種心情的體現(xiàn)。 演奏:以色列愛樂樂團 提供以下下載地址: http://cid-b3c7a3c89f466937.skydrive./home.aspx 在<目錄及文件清單>目錄下可以下載清單。全部曲目是[320K/MP3]格式,有簡要的介紹,可以下載。 本專輯在【\古典音樂\世界著名交響曲】目錄。 39-44.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 第二號交響曲《復活》——馬勒,唉!該怎么說這個人呢?一個擁有無與倫比的意志力的指揮家,一個卯起勁來寫作時六親不認的癡狂作曲家,一個飽覽十九世紀末維也納的墮落、糜爛和虛矯的旁觀者,一個經(jīng)歷許多至親的人死亡的悲傷的人,一個兼矛盾復雜的難以復加的憂心靈魂。 作品共分五個樂章: 演奏: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提供以下下載地址: http://cid-b3c7a3c89f466937.skydrive./home.aspx 在<目錄及文件清單>目錄下可以下載清單。全部曲目是[320K/MP3]格式,有簡要的介紹,可以下載。 本專輯在【\古典音樂\世界著名交響曲】目錄。 45-48.西貝柳斯:第二交響曲(伯恩斯坦) ![]() 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北歐人幾乎都有一種罕見的優(yōu)美特質:安靜、內在沉穩(wěn)、理性而開朗。是否和他們所處的嚴酷自然環(huán)境有關系我不知道,但從社會主義可以在北歐諸國行得通甚且繁榮安定,我們多少可以看出,北歐民族個體的私心是比較少的。西貝柳斯做為芬蘭音樂的代表,作品永遠忠實地呈現(xiàn)他心愛的土地的風貌和他心愛的同胞的內在質地。第二號交響曲是西貝柳斯的作品中除了著名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之外,比較容易切入的。空曠、冷冽、嚴峻固然是基本的氛圍,偶爾滲透進來的溫暖、赤誠、熱情,以及終樂章的磅礡,保證令您招架不??! 全曲共分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稍快板。弦樂器以不很明確的旋律線條,奏出第一主題的伴奏,由單簧管和雙簧管吹出了民謠風格的旋律,樸實無華,洗煉深沉。樂章表現(xiàn)出一種凄愴的田園情緒。 演奏:不詳 提供以下下載地址: http://cid-b3c7a3c89f466937.skydrive./home.aspx 在<目錄及文件清單>目錄下可以下載清單。全部曲目是[320K/MP3]格式,有簡要的介紹,可以下載。 本專輯在【\古典音樂\世界著名交響曲】目錄。 49-52.肖斯塔科維奇:d小調第五交響曲(革命) ![]() 交響曲《革命》創(chuàng)作于1937年,同年11月在列寧格勒首演。肖斯塔科維奇本人稱這部作品是“一個蘇聯(lián)藝術家對于公正批評的實際的、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這是由于1932年以來,隨著蘇聯(lián)加強整頓國內的體制,藝術受到“社會主義寫實”教條路線的指導,結果連早已揚名世界的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亦受到蘇聯(lián)當局的批判。這部作品就是作者在這種情況下所完成的。 全曲共分四個樂章。 演奏:紐約愛樂樂團 提供以下下載地址: http://cid-b3c7a3c89f466937.skydrive./home.aspx 在<目錄及文件清單>目錄下可以下載清單。全部曲目是[320K/MP3]格式,有簡要的介紹,可以下載。 本專輯在【\古典音樂\世界著名交響曲】目錄。 53-54.舒伯特:第八交響曲(未完成) ![]() 繼“米羅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雕像之后,這首樂曲很可能是西方藝術史上最著名的未完成之作。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最初的計劃,無疑是想完成一首四樂章的交響曲,希望能在莫扎特及海頓的模式之外另辟蹊徑,開拓出一片寬廣且高度主觀的表現(xiàn)領域。他一開始所走的方向便與之前六首交響(舒伯特沒有寫第七號交響曲)曲徊異,木管與銅管在交響曲史上,第一次得與弦樂并駕齊軀——為旋律與和聲結構加上了強烈的色調,效果因不尋常的樂器組合而更顯夸張(例如單簧管與雙簧管在第一樂章的主題中齊奏)。貝多芬保留在最高潮時刻才使用的長號,在此曲是一開始便加入樂團,并展現(xiàn)卓越技巧,使樂團聲音更雄渾,爆發(fā)更具威力。 演奏: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 提供以下下載地址: 朱塞佩·西諾波里(Giuseppe Sinopoli)(1946-2001) ![]() 意大利指揮家。在當今世界樂壇上的聲譽,如日中天,聞名遐邇。他一棒兩揮,既指揮歌劇,又指揮交響樂,其精湛的技藝久得口碑,他錄制的大量精彩唱片亦聲播四海,贏得全球無數(shù)音樂愛好者青睞。同時,他還是一位醫(yī)學博士和考古學專家。遺憾的是,2001年4月21日,在德國柏林歌劇院指揮威爾第歌劇《阿依達》時,他因心臟病突發(fā)而卒死指揮臺上,終年54歲。幾個星期后,意大利政府為他舉行隆重國葬。 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 ![]() 歷史對于交響樂團來說也許并不意味著藝術質量,但能歷盡風雨460多年屹立不倒不僅僅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西方古典音樂歷久彌新的標志。對于這支在中國明代嘉靖二十七年就誕生的樂團來說,他們見證了西方古典音樂從文藝復興晚期到巴洛克、古典、民族學派、浪漫到現(xiàn)代的所有重要發(fā)展階段和流派,可謂古典音樂歷史長河中“活著的文物”。 無論處于哪個時代,樂團始終在古典音樂界獨領風騷,并且在超過四個半世紀的時間里始終保持著自己那份獨特韻味。這支老牌勁旅有著諸多珍貴的音樂遺產(chǎn),2007年,他們成為第一個被授予“歐洲文化基金會世界音樂遺產(chǎn)保護獎”的樂團,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夠擁有這一殊榮的交響樂團。 悠久歷史的另一個過人之處便是樂團能與常人無法想象的音樂家合作,或者由作曲家現(xiàn)身說法親自指揮自己的作品,從而使整個樂團有如居高臨下的“御林軍”一般。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的歷任指揮及演奏家可謂是星光璀璨,包括有許茨、韋伯、瓦格納和理查?施特勞斯等大作曲家,此外指揮大師弗里茨?萊納、卡爾?伯姆也對樂團情有獨鐘。近幾年來,樂團最著名的首席指揮莫過于意大利指揮家朱塞佩?西諾波利,從他1992年上任到其2001年逝世,樂團始終保持在一個頂尖水平。在之后的2002年到2004年,伯納德?海丁克接過樂團首席指揮一職。而在樂團2007/2008音樂季的演出中,法比奧?路易斯被任命為樂團的新任首席指揮及音樂總監(jiān),這一連串閃耀著鉆石光彩的名字,都使很多樂團難以望其項背。 柏遼茲:幻想交響曲 ![]() 柏遼茲沒有把他的交響曲編號。他的交響曲叫作《幻想》、《哈羅德在意大利》、《羅密歐與朱麗葉》。熱情迸發(fā)的《幻想》交響曲(作曲家稱之為“巨大交響曲”)是1830年他26歲時的作品,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幻想交響曲》的陰森故事來自他對英國一個莎士比亞戲劇女演員史密森(Henrietta Smiihson)的愛未得到回報而產(chǎn)生的失望。有謠傳說她已訂婚,這使他狂怒不已并修改了交響曲,以象征她的背叛。這里有個小問題,那就是他并非她的情人。柏遼茲于1827年在巴黎看見她飾演奧菲麗亞后立即愛上了她。他們語言不通。他每天去捧她的場,寫了無數(shù)情書給她,但毫無作用,反而使她感到害怕。他最后甚至舉行了一場自己作品的專門音樂會,想以此舉打動她。并且因此他受的打擊那么大,以至于他不知道她根本不曉得舉行過這次音樂會。 《幻想交響曲》(副標題為《一個藝術家生涯的插曲》)。它的5個樂章分別為: 作曲:??送小ぐ剡|茲 鄭明勛與巴士底樂團似乎將《幻想交響曲》的幻想氣氛渲染到濃得化不開的程度,他把那位年輕作曲家的幾近神經(jīng)質的靈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柏遼茲樂曲中歇斯底里式的惡夢被演繹得別具新意:變化多端的色彩組合多于交響曲式的壯麗宏偉,更凸現(xiàn)出原創(chuàng)意的離奇詭譎。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很容易流于自我放縱,然而指揮和樂團之間如水乳交融般的密切關系使得演奏出來的音樂帶有渾然天成的法國味兒。速度傾向于兩極化,但不論快慢、藝術張力始終如一。這是一場極有特色的演出,錄音也非常棒。(摘自“The Berlioz Experience”專輯介紹) 《幻想交響曲》 提供以下下載地址: ??送小ぐ剡|茲(Hector Berlioz,1803-1869) 柏遼茲是法國最偉大的作曲家、最優(yōu)美的法國交響曲作曲家、第一個真正的法國浪漫派、也是浪漫主義激進派的一個獨立領袖。他也是現(xiàn)代管弦樂的教父,浪漫派音樂-文學的典范,是標題音樂(講故事的音樂)的早期王子。除此之外,他還自封為貝多芬的繼承人,也是超群的指揮者。最重要的,他還是個脾氣暴躁的打破陳規(guī)者和革新家。 柏遼茲生于伊澤爾,這是日內瓦西南法國的一個山區(qū)。他的父親是一個殷實的醫(yī)生,多少也算是個學者,教柏遼茲拉丁文,使他對《埃涅阿斯紀》(Aeneid)的作者維吉爾(Virgil)發(fā)生興趣。他父親給了他一支長笛,一把吉他,上鋼琴課。青年柏遼茲喜歡長笛而且吹奏得相當熟練,但鋼琴卻彈得不太好,這對于一個浪漫主義作曲家來說有些出人意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