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走出題海:“地形”錯誤辨析與試題研究

 華夏蛐蛐 2012-09-08
“地形”錯誤辨析與試題研究

一、師生糾錯

1.核心概念理解

地形、地貌與地勢

?。?)地形是指地勢高低起伏的變化,即地表的形態(tài)。一般從高低起伏、開闊閉塞、地貌組合等因素綜合起來進行分類。常見陸地地形有五種,每種地形都有自己的海拔范圍,如平原在200米以下,而高原多在1000米以上。

  (2)地貌指地表起伏的形態(tài),側重于從成因上來劃分種類。主要有流水地貌、風力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等大類。每大類還可以細分,如流水地貌包括侵蝕地貌、沉積地貌(注意沒有搬運地貌)。每種地貌都有其特定的地表特征 、演變規(guī)律。

  (3)地勢是地表形態(tài)高低起伏、險峻的總體態(tài)勢,包括地表形態(tài)的海拔、相對高差及坡度的陡緩等。

丹霞地貌與雅丹地貌

 從成因看,二者都是外力侵蝕地貌;從名稱看,一字之差,極易混淆。但是二者形成的背景不同:丹霞地貌分布在濕潤地區(qū),屬流水侵蝕地貌。其形成過程是:沉積的紅色砂礫巖、屑巖隨地殼抬升后,被流水切割侵蝕,山坡崩塌后退,保留下來的紅色巖層山塊形成了丹霞地貌。而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區(qū),屬風力侵蝕地貌。其形成過程是:早期沙漠里的基巖平臺高地,基巖內(nèi)有節(jié)理或裂隙發(fā)育,晝夜溫差和偶爾的暴雨促進了風化。由于風的長期磨蝕作用,上部松散的巖層垮塌而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走出題海:鈥湹匭吳澊砦蟊嫖鲇朧蘊庋芯地質(zhì)構造與構造地貌

    地殼變動引起巖層傾斜、彎曲、斷裂、錯開,叫地質(zhì)構造。由此形成的地貌叫構造地貌。地質(zhì)構造是地殼運動的痕跡在地層中的保留,構造地貌是巖層運動后的地表形態(tài)。如巖層彎曲后形成 褶皺構造,構造地貌上表現(xiàn)為褶皺山;巖層斷開并錯位形成的地質(zhì)構造叫斷層,地表上的構造地貌常為溝谷、洼地。

2.思維誤區(qū)分析

【問題1】下圖為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簡述該地區(qū)的地形特點。走出題海:鈥湹匭吳澊砦蟊嫖鲇朧蘊庋芯

誤區(qū):地形特點與地勢特點的描述相同。

矯正  地形特點指該區(qū)域中的地 形種 類、分布、海拔 、地勢起伏、地貌類型等 ;地勢特點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總體 態(tài)勢 ,屬于地形特點范疇 。該題的答案是 :低山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地勢中、東部高,西部低。

拓展:描述地形特征有四個部分:

(1)地勢特點(海拔高度、地勢高低起伏);

    2)地形類型構成(由哪些地形組成、哪幾種為主);

(3)主要地形類型的分布;

(4)有特色或典型的地貌形態(tài)。如我國的地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形態(tài)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山脈縱橫,定向排列明顯。而我國的地勢特征: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

【問題2】對右圖中的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走出題海:鈥湹匭吳澊砦蟊嫖鲇朧蘊庋芯.P處巖層受擠壓隆起成山  

.Q處 巖層因巖漿活動拱起

C.④處巖石的年代比Q處老

D.②巖石的形成屬外力作用

   誤區(qū):判斷地質(zhì)構造只看 地貌形態(tài)而不看巖層分布狀態(tài)。

   矯正:判斷地質(zhì)構造類型的關鍵是巖層分布狀態(tài)。圖中P處是外力侵蝕后的向斜山,Q處是巖層受擠壓彎曲形成的背斜。由巖漿的侵入可判斷④處巖石的年代比Q處新。②巖石所屬類型是沉積巖,是由早期的外力作用形成的。所以答案為D。

   拓展已被侵蝕的地貌, 可根據(jù)地層“中間老,兩翼新”的是背斜,“中間新,兩翼老”的是向斜來判斷。油、氣與水常在同一沉積層,油、氣比重輕,常聚集在背斜頂部,水則聚集在向斜槽部。

3.教學診斷研究

  (1)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課改區(qū)直接考查初中地理知識的試題很少,但初中是高中的基礎。地圖、各大洲地形、地勢及地質(zhì)成因,主要國家地形概況等知識是掌握本部分內(nèi)容的基礎。

  (2)概念不清,答題犯暈。本專題中的專業(yè)地理名詞較多,但因高考一般不直接考查概念,導致平時教學中教師重視不夠,概念容易混淆,理解有偏差,經(jīng)常答非所問。如地形與地貌、地形與地勢的區(qū)別等。

  (3)轉換不熟悉,圖物兩張皮。等高線圖是本專題部分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各地高考的重點,但平時教學時沒有訓練學生將等高線圖與實際地形、地物熟練地進行轉化。

 

二、專題講解

1.高考分析

2011年高考中有關地形部分考查分布統(tǒng)計:

試卷

考點

分值

全國大綱

地質(zhì)循環(huán)、地形分布

12

北京文綜

外力作用、地質(zhì)災害

8

廣東卷

地質(zhì)構造、內(nèi)外力作用

12

海南卷

地質(zhì)災害

7

上海卷

地質(zhì)災害、流水作用、地質(zhì)循環(huán)

16

江蘇卷

地質(zhì)構造、等高線地形圖

9

天津文綜

地質(zhì)災害

8

山東文綜

水土流失及防治、內(nèi)力作用

8

高考對地形部分的考查范 圍較廣,各地試卷均涉及到,所占分值也較大,命題的方向主要有:

  (1)以地形、地貌的景觀圖片為情景材料,考查地形分布、地貌種類、地貌形成原因、地質(zhì)循環(huán)、地球圈層構造等內(nèi)容。

  (2)通過等高線圖判讀地貌類型、小區(qū)域氣候特點、農(nóng)業(yè)布局、工程建設、景點情況、陡崖高度等。此類問題要結合地圖和其它地理 的相關知識才能很好解

  (3)以經(jīng)緯網(wǎng)圖或區(qū)域輪廓圖為背景,隱含考查區(qū)域內(nèi)的地形分布,以此為背景,進而考查其它地理知識。如地形對氣候、河流、交通、旅游等的影響,包括水能開發(fā)、流域整治、可持續(xù)發(fā)展等。

  (4)以某一地質(zhì)災害為背景,考查地質(zhì)作用、災害的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及災害防治。如日本福島海嘯、火山爆發(fā)等。

2.內(nèi)容整合

(1)等高線特點

    等高線的數(shù)值特點:①同線等高,相鄰兩 條等高線的高差為一個等 高 距 或 為 。②曲線閉合。等高線無論怎樣迂回曲折,終必環(huán)繞成圈。但因圖幅所限,一幅圖上的外圍等高線不一定閉合。③大 于 大 的 , 小于小的。如圖,P區(qū)域中各處海拔低于400米;Q區(qū)域內(nèi)各處海拔高于600米。④除陡崖外,等高線不相交。因為同一地點不可能有兩個高度。⑤0米線表示海岸線;4000米以上反映青藏高原或高山的特征。走出題海:鈥湹匭吳澊砦蟊嫖鲇朧蘊庋芯   等高線形狀與地形的關系:①高凸為谷。 等高線穿過山谷線時,向上游彎曲成倒V字形,中部海拔較兩側低,此處為集水區(qū),易發(fā)育成河流。②低凸為脊。等高線穿過山脊線時,向低處凸,呈V字型,中部海拔較兩側高,此處為分水嶺。③由一對表示山谷與一對表示山脊的等高線組成的地形部位為鞍部。鞍部兩側等高線閉合,數(shù)值對稱,也叫山的埡口。④幾條等高線相交處為陡崖。

(2)等高線地形圖與區(qū)位選擇

   ①選“點”:水庫的壩址應建在等高線密 集的河流峽谷或盆地、洼地的出口處(工程量?。?,且要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安全);氣象站應建在坡度適中,地面較開闊的地方;療養(yǎng)地應建在地勢坡度較緩、氣候適宜、空氣清新的地方;港口碼頭的位置應選在等深線較密(港闊水深)且避風的海灣,避開含沙量大、航道易淤塞的河流。

   ②選“線”:  山區(qū)建公路要利用地形地勢,盡量與等高線平行,以減少坡度,翻山時應選擇緩坡,并通過鞍部;充分考慮路線的長度、坡度、少過河建橋;避免通過斷崖、沙漠、沼澤、凍土及地下溶洞區(qū)等。引水線路應遵循從地勢高處向地勢低處的原則。輸油管道的選擇,路線盡可能短,盡量避免通過山脈、大河等。

   ③選“面”:水庫庫區(qū)宜選在河 谷、山谷地區(qū)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這些地區(qū)不僅庫容大,而且有較大的集水區(qū)域,來水量大;開辟梯田應選擇在坡度平緩,不易被淹沒的地區(qū);居民區(qū)應建在向陽坡,上風向,河的上游;浴場多選擇在海濱緩坡沙岸。

(3)依據(jù)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地理事物

   ①判斷河流水文:由山谷的分布 ,判斷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由等高線的疏密判斷落差、流速和水能蘊藏量。

   ②判斷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根據(jù)等高線地 形圖反映出來的地形類型、地勢起伏、坡度緩急等,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可以判斷農(nóng)林牧漁業(yè)布局是否合理。如平原地區(qū)發(fā)展耕作業(yè),山地、丘陵地區(qū)發(fā)展林業(yè)、畜牧業(yè)。

4巖石圈與板塊活動

   巖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板塊漂 浮在軟流層上相對運動,構成了全球的基本面貌。 板塊內(nèi)部地殼較穩(wěn)定,交界處地殼活動。板塊邊緣有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兩種。

   ①板塊生長邊界:板塊間張裂,形成裂谷(如東非大裂谷)、海洋(如紅海、大西洋、印度洋)、海嶺(大洋中脊)等。

   ②板塊消亡邊界:板塊間相互擠 壓。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形成海溝(如馬里亞納海溝)、島弧鏈(如西太平洋島弧鏈)、海岸山脈(如科迪勒拉山系);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如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全球消亡邊界主要有兩條:環(huán)太平洋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帶,全球高大山脈基本上位于此地。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兩大地震帶,火山、地熱集中,海嘯多發(fā)。

(5)部分特殊地形單元的成因

    剛果盆地(四川盆地)原是內(nèi)陸湖,后經(jīng)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 成;死 海(貝加爾 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是因內(nèi)力作用導致斷裂陷落;北美五大淡水湖和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是冰川作用的結果;廬山、華山、泰山屬于斷塊山;東歐平原是冰川堆積的結果,所以地表呈波浪狀,并且土壤不肥沃;南極大陸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qū)埋藏了豐富的石油,說明南、北極地區(qū)曾經(jīng)位于溫暖濕潤的地區(qū),森林茂密,后經(jīng)大陸漂移至此,這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有力佐證。

(6)河流地貌的分布

   ①河流侵蝕地貌

沉積地貌

分布 

形成原因 

地貌特點

沖積扇

山前

水流出谷口,地勢平緩,流速放慢,搬運的物質(zhì)堆積,形成洪積扇。

以谷口為頂點呈扇形。

 

沖積平原 

中下游

 

水速減慢,泥沙沉積成河漫灘 , 或洪水沉積 成洪積平原。

地勢平坦寬廣。

 

三角洲

入??谔?/span>

河流入海口,流速減慢,加上海潮頂托,泥沙堆積形成三角洲。

地勢低洼 ,河網(wǎng)稠密。

3.方法點拔

(1)地形類型判讀

第一步看等高線形狀。等高線平直,則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線閉合,則可能是丘陵、山地

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線的注記,平直等高線注記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為平原,500米以上的可能為高原;

閉合等高線注記內(nèi)低外高的地 形為盆地或洼地;外低內(nèi)高,等高線較密集,且在200~500米之間的地形為丘

陵,500米以上,等高線較密集的地形為山地。在剖面圖中判讀地形類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狀和對應的海拔高

度,可參照上述方法判斷。

(2)山脊、山谷的判斷

山脊線與山谷線是等高線 地形圖上很重要且易弄錯的信息,它是進一步解答題目的基礎。有兩種方法【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注】可以進行區(qū)別: 走出題海:鈥湹匭吳澊砦蟊嫖鲇朧蘊庋芯

    ①山脊部位等高線向低處 凸出(低凸為脊),山谷部位等高線向高處凸出(高凸為谷)。 【縱向比較——注】

②內(nèi)部等高線海拔高,外圍海拔低,即“內(nèi)高外 低”為山脊;外圍等高線海拔高,內(nèi)部海拔低,即“外高內(nèi)低”為山谷。【橫向比較——注】

3判別兩點間可否通視

   ①等高線“上密下疏”為 凹形坡,可通視;等高線“上疏下密”為凸形坡,不可通視。

   ②由觀察點向目標點劃直線,直線沒有被任何地物(如山脊、山頂、房屋等)所切斷,表示通視良好,否則不能。但要注意題中要求,分析 圖中要求是仰視還是俯視,注意陡坡下方附近的地點可能不能通視。

(4)前因后果聯(lián)系法 走出題海:鈥湹匭吳澊砦蟊嫖鲇朧蘊庋芯

    比如:沉積地貌的上游必 然有侵蝕地貌,兩者的關系在下圖中得到體現(xiàn)。圖中a為風力侵蝕,b為風力搬運,c為流水搬運,d為流水沉積作用。 

(5)地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的判讀   如何快速 、準確地判斷出圖中的巖石種類和巖漿的位置? 走出題海:鈥湹匭吳澊砦蟊嫖鲇朧蘊庋芯

   方法是:先找出巖漿,后確定巖漿巖,最后確定其它類巖石。這類示意圖無論怎樣復雜或簡化,只有一個箭頭向外的位置必是巖漿,而巖漿所指向的必然是巖漿巖。很明顯,圖中d為巖漿,b為巖漿巖。

(6)蝴蝶法求陡崖高度

   走出題海:鈥湹匭吳澊砦蟊嫖鲇朧蘊庋芯    陡崖相對高度的通用公式為 (N- 1)d≤ H<(N+ 1)d(N為通過陡崖 的等高 線條數(shù) ,d為等高距)。但其取值范圍會隨情況不同而縮小,增加了使用的難度 , 用“蝴蝶”法可化繁為簡。如圖,根據(jù)等高線圖的基本知識,可知A、B兩點的海拔范圍。然后在數(shù)字上畫“蝴蝶”,交叉相減,得出陡崖相對高度的范圍。但要記住其最小值中總有等號。

 

三、試題研究

考點1:地殼物質(zhì)循環(huán)及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nèi)、外力因素

【2011年大綱全國文綜卷,1~2】  讀下圖,完成1~2題。走出題海:鈥湹匭吳澊砦蟊嫖鲇朧蘊庋芯.組成該山體巖石的礦物直接來自

A.地表   B.地殼上部  C.地殼下部     D.地幔

   2.在巖石圈物質(zhì)循環(huán)過程中,該山體巖石在地球表層可轉換成

A.噴出巖    B.侵入巖

C.沉積巖    D.變質(zhì)巖

【誤區(qū)分析】:第1題中巖漿來自于軟流層,軟流層的位置不清楚,加上前3個選項均是地殼部分,對學生干

擾較大。第2題誤選A,沒有抓住“在地球表層”。

【解題思路】:第1題著重考查巖漿來源。組成該山體巖石的礦物直接來自火山噴發(fā)中的巖漿冷凝,而巖漿來

自于上地幔頂部的軟流層,因此巖漿仍屬地幔部分。第2題,該山體的巖石的確為噴出巖,但在地表經(jīng)外力作

用后,可轉化為沉積巖。

【參考答案】:D C 

考點2:各大洲地形、地勢概況、主要國家地理概況

【2011年 四川文綜卷,3】下圖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3題。

走出題海:鈥湹匭吳澊砦蟊嫖鲇朧蘊庋芯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剖面穿過的地形以山地為主

B.乙地所在國家工業(yè)集中分布在該國西部

C.該剖面走向為西北—東南向

D.乙地所在國農(nóng)業(yè)集中分布在該國北部

誤區(qū)分析

隨著新課程對空間定位和區(qū)域 地理知識的要求有所降低,各大洲地形、地勢及主要國家的地理概況學生也不太清楚。

解題思路

     該題用南美洲地形剖面圖考查 區(qū)域地理特征的判斷、推理及巴西的工業(yè)、農(nóng)業(yè)等。該剖面在南美洲自北向南依次經(jīng)過了奧里諾科平原、圭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穿過的地形區(qū)高原、平原相間分布。巴西的工業(yè)集中東南沿海,熱帶經(jīng)濟作物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東南,糧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熱帶草原區(qū)。

答案 

考點3:等高線地形圖、地圖

【2011年新課標全國卷文綜卷,6~8】讀下圖,回答4~6題。 走出題海:鈥湹匭吳澊砦蟊嫖鲇朧蘊庋芯

4.圖示區(qū)域內(nèi)最大高差可能為

A.50m B.55m C.60m D.65m

5.圖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在圖示區(qū)域內(nèi)擬建一座小型水庫,設計壩高約13 m。若僅考慮地形因素,最適宜建壩處的壩頂長度約

A.15m    B.40m  C.90m    D.65m

誤區(qū)分析

   第4題將等高線與河流、交通線等線形地物混淆,數(shù)不清等高線的條數(shù),也就判斷不出最高和最低海拔數(shù)值。第6題確定不了建壩位置或找不出另一條50米等高線。

解題思路

   第4題,圖中最高處海拔在80—85米之間,最低處海拔20—25米,所以最大高差接近65米,但未到65米。第5題,圖中四處,③(而非②)處等高線最密集,高差最大,流速最快。第6題,題干要求壩高13米,僅從地形因素考慮,大壩頂端最高與50米等高線持平,不能超過50米等高線,由圖例比例尺可知壩頂長約40米。

答案C C B 

 

四、漏洞掃描

1.下圖中A處代表的地形名稱是走出題海:鈥湹匭吳澊砦蟊嫖鲇朧蘊庋芯  A.喀斯特溶洞        B.沖積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口地貌

【解析】從圖中能看出A處為山前一扇面地形,再根據(jù)兩側的河流及西北部較陡的山地,可判斷A為沖積扇。沖積扇主要是峽谷中的河流沖積泥沙在山前緩坡堆積的結果。
【答案】B

  (2011津卷  以下兩幅圖中,左圖為兩種地質(zhì)現(xiàn)象示意圖,右圖為華北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結合圖文材料,回答2~3題。走出題海:鈥湹匭吳澊砦蟊嫖鲇朧蘊庋芯2.發(fā)生左圖所示兩種地質(zhì)現(xiàn)象共同的必要條件是

A.突發(fā)地震       B.坡度較大的山地   C.連降暴雨       D.地表堆積物較多

3.右圖所示的四處房屋,陽光入射時間最長,且受左圖所示地質(zhì)災害威脅最小的是

  A.a(chǎn)      B.b     C.c     D.d

4.有關圖中三地的植被、巖層、地質(zhì)構造及所受的外力作用的判斷,正確的是走出題海:鈥湹匭吳澊砦蟊嫖鲇朧蘊庋芯   A.植被:植被不同主要體現(xiàn)了降水的差異

B.巖層:河床以下的基巖均為沉積巖

C.地質(zhì)構造:分別是斷層、背斜和向斜

D.所受外力:分別是冰川侵蝕、流水侵蝕、流水堆積

答案:B

5.如果對該條河流流域進行開發(fā),敘述正確的是

    A.A處地勢高,可以修建大型水庫以開發(fā)水能資源

    B.B 處是儲油構造,一定能夠開發(fā)出油氣資源

    C.C 處以下河段流量較大,可考慮開發(fā)水能資源

    D.流域的自然背景決定了其開發(fā)方向和利用方式

答案:D

  下圖是沿106.5°E的地形剖面及相關氣候資料圖,據(jù)圖判斷6~8題。

走出題海:鈥湹匭吳澊砦蟊嫖鲇朧蘊庋芯6.圖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處位于

  A.山頂2900米處        B.南坡海拔2200米處    

  C.南坡海拔2600米處    D.北坡海拔2100米處

答案:B

7.圖中①地的氣溫年較差約為

   A.10℃      B.20℃    C.30℃    D.40℃ 

答案:C

8.一月,④地氣溫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緯度因素外,主要是因為④地

   A.海拔較低    B.受夏季風影響較大     C.森林覆蓋率高    D.受冬季風影響較小
答案:D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