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陶俑是怎么制作的?右下角的照片是制作身體的模具,右上角看到的是陶俑的拼裝過程。

漢朝時使用的鍋碗瓢勺,與現(xiàn)在用的無異。

看完博物館,到帝陵外藏坑遺址保護展示廳去。外藏坑是帝陵陵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帝陵封土四周共有81座。帝陵外藏坑遺址保護展示廳是在帝陵封土東北10條外藏坑上構建而成的全地下建筑,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先進的文物保護技術建成的全地下遺址博物館。最值得一看!

這是世界一流的文物保護技術和展示方式!用玻璃幕墻和通道將文物和游客分隔在兩個截然不同的溫濕度環(huán)境中,既最大限度保護了文物,也使游客可以近距離、多角度欣賞大量的文物遺存。

穿著鞋套走在厚厚的透明玻璃地板上,腳下就是墓坑。有恐高癥的朋友恐怕還會腿軟,比如俺~

透過玻璃框拍到的

展廳燈光比較昏暗,拍不很清楚。因為大廳要控制溫度,所以燈光都是冷光源。

這些俑都是在精心制作以后整齊排列,上面覆蓋上木板以后封存的,也有的裝在木箱子里存放的,木板腐爛垮塌以后,下面的俑就被砸壓得七零八落了。

但這一片因為有地下水夾雜著泥的沖擊,居然把它們固定站立了。



陽陵兵馬俑的身材雖不及秦始皇的高大,但無論從做工還是規(guī)模數(shù)量都與秦兵馬俑不相上下?,F(xiàn)在帝陵外的從葬坑只開放了一小部分,據(jù)說全部發(fā)掘還要150年。

看完地宮,可以看看立體幻影成像電影,進口設備做的,滿好玩的,沒看過。本來空空的臺子,能變換著很多立體場景,講的是西漢皇帝豐富多彩的宮廷生活中事兒。

出了地宮,走不遠可以去看陽陵巨大的封土冢和南闕門。

“保護革命文物,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

轉過去看,1981年咸陽市政府立的碑,很有時代特色。俺猜想,漢陽陵不屬于西安,而歸咸陽管。


漢景帝的陽陵,可以爬上陵頂看風景。巨大封土堆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李白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