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用要方 薄荷 香薷 連翹(各一錢(qián)) 紫樸 金銀花 木通(各七分) 水二鐘,煎七分,稍冷服。 紫蘇濃樸湯 痧有暑脹不已者,此方主之。 紫蘇 香薷 紫樸 枳殼 紅花 青皮 陳皮 卜子 山楂(等分) 水二鐘,煎七分,冷服。 防風(fēng)勝金湯 痧有因于食積血滯者,此方主之。 防風(fēng) 烏藥 玄胡索 桔梗 枳殼(各七分) 卜子(二錢(qián)) 檳榔 金銀花 山楂 連翹 赤芍(各一錢(qián)) 水二鐘,煎七分,稍冷服。 必勝湯 痧有因于血實(shí)者,此方主之。 紅花 香附(各四分) 桃仁(去皮尖) 大黃 貝母 山楂 赤芍 青皮 五靈脂(各一錢(qián)) 水二鐘,煎七分,微溫服。 紫樸湯 痧有食氣壅盛者,此方主之。 紫樸 山楂 卜子 山棱 蓬術(shù) 枳實(shí) 連翹 青皮 陳皮 細(xì)辛(等分) 水二鐘,煎七分,稍冷服。 獨(dú)活紅花湯 痧有因于血郁者,此方主之。 獨(dú)活 紅花 桃仁(去皮尖) 薄黃 玄胡索 白蒺藜(炒,為末) 烏藥(各一錢(qián)) 香附(三分) 枳殼(七分) 水二鐘,煎七分,微溫服。 射干兜鈴湯 治痧似傷風(fēng)咳嗽。 射干 桑皮 兜鈴 桔梗 薄荷 玄參 花粉 貝母 枳殼 甘菊 金銀花(等分) 水二鐘,煎七分,稍冷服??壬跽呒油泔?。 當(dāng)歸枳殼湯 此養(yǎng)血和中之劑。 歸身 山楂 枳殼 紅花 赤芍 青皮 茜草 連翹 丹參 續(xù)斷(各一錢(qián)) 水二鐘,煎七分,微溫服。 荊芥銀花湯 此治血滯之劑。 荊芥 紅花 茜草 丹皮 金銀花 赤芍(各一錢(qián)) 香附(三分) 烏藥(五分) 白蒺藜(去刺,搗末,八分) 水二鐘,煎七分,微溫服。 桃仁紅花湯 此治血結(jié)不散之劑。 桃仁(去皮尖) 紅花 蘇木(各一錢(qián)) 青皮(八分) 烏藥(四分) 獨(dú)活(六分) 白蒺藜(去刺,搗末,一錢(qián)二分) 水二鐘,煎七分,微溫服。 清涼至寶飲 此清痧熱之劑。 薄荷 地骨皮 丹皮 黑山梔 玄參 花粉(等分) 細(xì)辛(倍加) 水二鐘,煎七分,稍冷服。 紅花湯 此治血痰之劑。 紅花 蒲黃 青皮(各一錢(qián)) 香附(四分) 貝母(二分) 枳殼(六分) 水二鐘,煎七分,微溫服。 如圣散 治痧咽喉腫痛,此方主之。 牛蒡子 蘇梗 薄荷 甘菊 金銀花 川貝母 連翹 枳殼(各一錢(qián)) 桔梗(五分) 烏藥(四分) 水煎,微溫,加童便沖服。 寶花散 此治痧之仙劑。 郁金(一錢(qián),凡方中用此味后有痧方,余議當(dāng)閱) 細(xì)辛(三兩) 降香(三錢(qián)) 荊芥(四錢(qián)) 共為細(xì)末,每服三匙,清茶稍冷服。 沉香郁金散 此治痧氣寒凝之劑。 沉香 木香 郁金(各一錢(qián)) 烏藥(三錢(qián)) 降香(二錢(qián)) 細(xì)辛(五錢(qián)) 共為細(xì)末,每服三分,砂仁湯稍冷服。 圓紅散 治血郁不散。 沒(méi)藥(置箬內(nèi)放瓦上,炭火炙去油,為末,三錢(qián)) 細(xì)辛(四錢(qián)) 降香(三錢(qián)) 桃仁(去皮尖) 玄胡索 白蒺藜(搗,去刺,各一兩) 共為末,每服一錢(qián),紫荊皮湯溫服。 化毒丹 治痧痰氣壅盛。 金銀花 薄荷(各一兩) 細(xì)辛 枳殼(各五錢(qián)) 川貝母(二兩) 共為細(xì)末,每服六分,細(xì)茶稍冷下。 三香散 治過(guò)飲冷水,痧不愈者。 木香 沉香 檀香(等分) 共為細(xì)末,每服五分,砂仁湯微冷下。 三香散 治過(guò)服冷水痞悶者。 木香 沉香 檀香(各五錢(qián)) 砂仁 卜子(各八錢(qián)) 五靈脂(六錢(qián)) 共末,水發(fā)為丸,微溫白湯下。 救苦丹 此治痧氣郁悶之劑。 枳實(shí) 卜子(各一兩) 郁金(二錢(qián)) 烏藥 連翹(各八錢(qián)) 共末,清茶稍冷下。 冰硼散 治痧咽喉腫痛。 硼砂 天竹黃(各二錢(qián)) 朱砂(二分) 玄明粉(八厘) 冰片(一分) 共末,吹入喉中。 牛黃丸 治痰涎喘急。 膽星 天竹黃(各三錢(qián)) 雄黃(五分) 朱砂(五分) 牛黃 麝香(各四分) 共末,甘草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淡生姜湯稍冷下。 細(xì)辛大黃丸 治痧大便干結(jié),氣血不通,煩悶壅盛昏沉者。 細(xì)辛 大黃 枳實(shí) 紫樸 麻仁 青皮 桃仁(去皮尖,等分) 共末,水發(fā)為丸,每服一錢(qián)。重者,二錢(qián)。再重者,三錢(qián)。淡姜湯下,稍冷服之。 和脾宣化飲 治痧氣食結(jié),胸中飽悶,腹內(nèi)絞痛,此湯主之。 廣皮 卜子 細(xì)辛 前胡 大腹皮(去黑翳,黑豆湯泡洗) 麥芽(各二錢(qián)) 山楂(二兩,煎湯代水) 先濃煎山楂湯,煎六味稍冷凍飲料之。 消疳解毒散 治痧后牙疳。 人中白(三錢(qián)) 兒茶 天花粉 官硼 青黛(水澄,各一錢(qián)) 薄荷 甘草 黃連(各五分) 冰片 牛黃 珠 子(各一分) 雨前茶(五分) 研細(xì),以無(wú)聲為度。先用濃茶拭凈,去其腐肉,吹之。 牛黃八寶丹 善化痧后諸般惡毒、惡瘡,此丹有靈氣。 雄黃(透明者) 玄參(各五錢(qián),瓦上焙) 羌活(炒) 川黃連(土炒) 羚羊角 犀角 川貝母(炒凈) 乳香(出汗盡) 沒(méi)藥(各三錢(qián)) 琥珀 青黛(水登,各二錢(qián)) 珍珠(四分) 劈砂(木飛,五錢(qián)) 牛黃 冰片(各二分) 上十五味,如法制為細(xì)末聽(tīng)用,外將揀凈金銀花二兩,甘菊一兩,甘草五錢(qián),胡桃肉二兩,紫花地丁二兩,長(zhǎng)流水五碗砂鍋內(nèi)慢火煎至及半取汁,將渣絞干,以綿濾清,桑柴火熬膏,入煉熟老蜜盞許,再熬至粘筋。將前末和丸,每丸三分。年幼者,一丸;年長(zhǎng)者,二丸。每日蜜調(diào)服。 活絡(luò)透毒飲 治痧后熱毒流連,余毒在所不免,卻不易來(lái)者,以此湯預(yù)活之。 羌活 紅花 荊芥 牛蒡子 木通 當(dāng)歸 牛膝 蟬蛻 青皮 連翹(等分) 水煎溫服。 忍冬解毒湯 治痧后余毒竅發(fā)者,以此消之。 金銀花 土貝母 甘菊 荊芥穗 牛蒡子 紅花 甘草 木通 連翹 紫花地?。ǖ确郑?/span> 胡桃肉(二枝) 水煎溫服。 撥云散 治痧后余毒在肝,兩目通紅,甚至起 生翳者,以此散主之。 生地 黃連 木通 荊芥穗 谷精草 甘草 赤芍 羚羊角 大黃(二分至六分) 木賊草 甘菊 羌活 金銀花 望月砂 加燈心,白芙蓉葉,水煎溫服。 賽金化毒散 治痧后熱毒流連,疼痛不已,發(fā)癰發(fā)疔者。 乳香 沒(méi)藥(各出汗) 川貝母(去心,炒) 雄黃 黃連 天花粉(各一錢(qián),生用) 大黃(二錢(qián)半,炒半曬) 甘草(七分,生) 赤芍(二錢(qián),炒) 牛黃(二分) 冰片(分半) 珠子(四分,研細(xì)無(wú)聲為度) 共為極細(xì)末,用蜜湯調(diào)服。 加味活命飲 治一切痧后留滯熱毒,發(fā)為腫毒疔疽,以此方消之。 穿山甲(土炒) 金銀花 大黃(各二錢(qián)) 歸尾 陳皮(各一錢(qián)五分) 花粉 薄荷 赤芍 甘草節(jié) 生地 白芷 防風(fēng) 貝母 乳香(各一錢(qián)) 皂角刺(五分) 沒(méi)藥(五分) 毒在背加皂刺一錢(qián)五分;毒在面加白芷一錢(qián)五分;毒在胸加栝蔞仁二錢(qián);毒在頭面手足加金銀花三錢(qián)。 水二大鐘,煎八分,空心溫服。忌醋并諸毒物,大人切禁房事。 參歸化毒湯 治痧后余毒流連,氣血虛,不能即潰,以此化毒托出之。 人參 當(dāng)歸 黃 甘草 金銀花 牛膝 貝母 紅花 山楂 皂角刺 白芷(等分) 水二鐘,加胡桃肉一個(gè)煎七分,空心溫服。 奏凱和解飲 痧退之后調(diào)理和解者,此湯主之。 金銀花 土貝母 牛蒡子 山藥 白扁豆 山楂 荊芥 當(dāng)歸(各一錢(qián)) 人參(四分) 甘草(三分) 水二鐘,加核桃肉一個(gè),蓮肉六粒,煎七分,空心溫服。 參苓歸術(shù)散 痧退之后痧氣已絕,氣血虛弱者,以此補(bǔ)之。 人參 白茯苓 當(dāng)歸 白術(shù) 白芍藥 陳皮 黃 川芎 熟地黃 甘草 水煎空心溫服。 沉香丸 治痧氣急,胸腹脹痛,迷悶昏沉。 沉香 檳榔(各五錢(qián)) 枳實(shí) 濃樸(各七錢(qián)) 山棱 蓬術(shù) 廣皮 天仙子(即朱蓼子,各六錢(qián)) 白豆仁 烏藥(各四錢(qián)) 木香(三錢(qián)) 姜黃(五錢(qián)) 水發(fā)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砂仁湯稍冷下。 沉香阿魏丸 治痧氣壅、血阻、昏迷不醒,遍身沉重,不能轉(zhuǎn)側(cè)。 錢(qián)) 降香 沉香(各三錢(qián)) 阿魏(二錢(qián)) 香附(四錢(qián)) 卜子(一兩) 水發(fā)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砂仁湯稍冷下。 蒺藜散 治食積、瘀血、痧毒凝滯成塊日久不愈者。 白蒺藜(搗,去刺,二兩) 澤蘭 姜黃 卜子 楂肉 茜草 土貝母(凈,各一兩) 玄胡索 五靈脂(各一兩 五錢(qián)) 檳榔(七錢(qián)) 金銀花(八錢(qián)) 烏藥 青皮(各六錢(qián)) 桃仁(去皮尖,一兩二錢(qián)) 共末,每服一錢(qián),溫酒下。 探吐法 用鹽湯或礬湯稍冷服,令吐去新食以解痧毒所阻,必須多飲則吐。 當(dāng)歸枳殼湯 消食順氣和血之劑。 當(dāng)歸尾 枳殼 赤芍(各一錢(qián)) 山楂 卜子(各二錢(qián)) 紫樸(八分) 水煎微冷服。 清氣化痰飲 治痧痰氣壅塞之劑。 蒲黃飲 治痧毒,散瘀,引火下行之劑。 牛膝(三錢(qián)) 獨(dú)活 枳殼 連翹 桃仁(去皮尖) 澤蘭 赤芍 山楂 姜黃 蒲黃(各一錢(qián)) 水煎微冷服。 烏藥順氣湯 治痧氣內(nèi)攻之劑。 降香桃花散 治痧毒中腎之劑。 降香(五錢(qián)) 牛膝(二兩) 桃花 紅花 大紅鳳仙花(各七錢(qián)) 白蒺藜(一兩) 共末,黑砂糖調(diào)童便沖服。 木通湯 治痧毒結(jié)于膀胱之劑。 牛膝(三錢(qián)) 丹皮 細(xì)辛 連翹 金銀花 澤蘭 白芨 蒲黃 木通 玄胡索(各一錢(qián)) 水煎,加童便微溫服。 枳實(shí)大黃湯 治痧毒結(jié)于大腸之劑。 赤芍 青皮 枳實(shí) 桃仁(去皮尖) 金銀花 槐花 黃芩(酒炒) 大麻仁 連翹(各一錢(qián)) 大黃(三錢(qián)) 水煎微溫服。 荊芥薄荷湯 治痧氣血阻塞之劑。 白蒺藜(搗,去刺,為末) 荊芥(炒黑) 赤芍 薄荷 青皮 陳皮(等分) 水煎微冷服。 連翹簿菏飲 治痧食積氣阻之劑。 香附 卜子 檳榔 山楂 陳皮 連翹 薄荷(等分) 木香(二分,磨沖) 水煎,加砂仁五分,稍冷服。 失笑散 治痧后毒瓦斯退盡,尚留瘀血在胸膈間,積血作痛。 蒲黃 五靈脂(等分) 共為末,每服二錢(qián),溫酒下。 便用七方 一方 用井水、河水各一半同服,治痧痛。 一方 用泥漿水服之,治痧痛。 一方 用白砂糖攪梅水服,治痧痛。 一方 用細(xì)辛為末,同砂仁湯冷服,洽痧痛。 一方 用晚蠶沙為末,白滾湯冷服,治痧痛。 以上五方治痧癥,無(wú)食積阻滯者。 一方 用明礬四分,白湯一碗,冷服,治痧痛。 |
|
來(lái)自: 昵稱(chēng)804252 > 《自用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