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成就者,必能忍耐常人難忍之苦痛
忍耐,就是把委屈痛苦或不滿情緒抑制住,不表現(xiàn)出來。 忍耐的境界,是內(nèi)在修養(yǎng)——自我克制、大度寬容、顧全大局的具體表現(xiàn)。 一位英國作家曾說:富者能忍保家,貧者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義篤,朋友能忍情長,夫婦能忍和睦。 可見,忍耐是治家處世的一種良方,一種人生智慧,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是啊,大凡人生有所成就者,必要忍耐常人難忍之苦,必能忍耐常人難忍之痛! 在忍耐中,心智成熟;在忍耐中,本領(lǐng)增強;在忍耐中,等待命運轉(zhuǎn)機…… 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踐,被迫當人質(zhì),臥薪嘗膽,忍常人所不能忍,越國才重新從失敗中崛起,遂稱霸于諸侯。 西漢開國功臣韓信,曾忍受從一個流氓胯下爬過,才有后來的機遇,成就蓋世功業(yè),譽為千古佳話。 西漢太史公司馬遷,為李陵辯護慘遭宮刑,仍為完成先輩使命,忍辱負重,才成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清代大儒顧炎武,忍耐寂寞,忍受家難、國難,甚至遭受牢獄之災(zāi),仍能讀萬卷書,潛心鉆研,以“博學(xué)于文、行己有恥、治學(xué)經(jīng)世為一”開創(chuàng)清初實學(xué)新風(fēng),被譽為清代學(xué)術(shù)開山之祖。 自古“忍士”皆不凡!正是一次次的忍耐,造就了他們在歷史長卷中留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阿拉伯有句諺語:為了玫瑰,也要給刺兒澆水。 是的,為了讓自己的人生開出艷麗的花朵,就必須忍耐! ——忍耐那些扎在心頭的刺兒,即使心在流血,也努力克制自己,平心靜氣,用汗水澆灌! 我從小忍耐失去母親之痛,學(xué)會了自立;結(jié)婚成家,忍耐清貧之苦,學(xué)會了勤勉節(jié)儉;忍耐在大家庭中默默付出的家務(wù)勞動之累,學(xué)會了吃虧大度;接近知天命之年,忍耐丈夫蒙冤受審,自己發(fā)展受阻之窘境,學(xué)會了堅強;忍耐由于家庭變故,周圍人性勢利的劣根性之苦澀,學(xué)會了笑對人生…… “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道出了忍耐的真諦! 是的,人的一生很難事事盡如人意,怨天尤人于事無補,唯有忍耐,直面挫折,迎接挑戰(zhàn)! 忍耐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必須忍耐!忍耐的人,正視現(xiàn)實,巧避鋒芒,使自己的人生更具張力;忍耐的人,如潛龍在淵,蓄勢待飛,不飛則已,一飛驚人。 智者說:人給明虧吃,天在暗處補。 我要說:學(xué)會忍耐,苦盡甘來! 美國第34任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年輕時打牌,曾因抓到很差的牌大發(fā)脾氣。為此,母親嚴厲批評他:既然要打牌,你就必須用手中的牌打下去,不管牌是好是壞。好運氣不可能總讓你碰上!并意味深長地引導(dǎo)他: 人生就和打牌一樣,發(fā)牌的是上帝,不管你名下的牌是好是壞,都必須拿著,都必須面對!你能做的,就是讓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然后認真對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力爭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樣打牌,這樣對待人生才有意義! 此后,艾森豪威爾一直牢記母親的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惡劣逆境,他都能忍耐,勇敢面對,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向前邁進——成為中校、盟軍統(tǒng)帥,后來登上美國總統(tǒng)之位。年輕氣盛的總統(tǒng),遇事尚且易偏激沖動,何況氣盛年輕的普通人! 我受了十年的罵,從來不怨恨罵我的人。有時他們罵得不中肯,我反替他們著急。有時他們罵得過火,反而損害罵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們不安。如果罵我而使罵者有益,便是我間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愿挨罵。 可見,先生的忍耐程度達到了一定境界! 星云法師講,忍,有三個層次:生忍、法忍、無生法忍。 生忍——遭遇逆境,心生反感,為生存,必須克制自己,承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筆者拙見,此為第一境界:忍耐,心存怨氣。 在此境界,忍耐是一種痛苦,遲早有忍不下去的那一天……如博友所言:我覺得不必過得太隱忍,咽不下的氣吐出去,有利身心健康。 法忍——遭遇逆境,心生反感,隨即理解寬容,明白因由,自我疏通。 此為第二境界:忍耐,心中怨氣化解,但留有怨的痕跡。 如上, 無生法忍——覺悟,一切隨緣,一切皆空,無所謂順逆境,自然就是如此。 此為第三境界:無忍可忍,心凈空靈,這是忍的最高境界。 有人說,達到“無生法忍”的,只有佛陀吧? 佛陀曰: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筆者不才,對博大精深的佛教了解不多,連略知一二都算不上,可歷經(jīng)滄桑懂得: 諸事隨心不可能,忍耐苦心是常境。 自凈其心明事理,篤守善心快樂生。 哦,說到底,人生在世,不過是一顆“心”的感受:心好,一切都好——境可隨心轉(zhuǎn)。 心好,才是真得好——幸福之源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