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燒錢”過后雅典殘局難收
萬眾矚目的奧運會,是全球最大規(guī)模的綜合體育盛會,同時,也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燒錢”大會。如今,想要舉辦一屆奧運會,舉辦城市的花費動輒數(shù)十億上百億美元,單是場館設(shè)施建設(shè)維護(hù)一項就花銷巨大。很多奧運場館建造之時,設(shè)計師們將它們塑造成為了當(dāng)?shù)氐膴W運地標(biāo)建筑。當(dāng)奧運會開幕,這些場館便成為了全世界關(guān)注的焦點。但是,在圣火熄滅后,這些場館恐怕會很快失去光輝,甚至遭到遺棄。
奧運“燒錢”過后,到底又留下些什么呢?或許,舉辦了2008年奧運會的北京,和舉辦了2004年奧運會的雅典會給出答案。
2008年北京奧運會投資上百億美元,然而時至今日,建筑“鳥巢”所花費的4.71億美元需要30年才能付清。另外,“鳥巢”每年的營運開支高達(dá)1.5億元人民幣,單靠承辦體育賽事及旅游門票收入,根本難以維持正常運作。為求生存,“鳥巢”擬出售冠名權(quán)。而“水立方”即使有公共財政援助,又建造了一座水上公園,去年還是損失了約100萬美元。
這些只是現(xiàn)在仍在利用的體育設(shè)施,除了“鳥巢”和“水立方”兩處地標(biāo)建筑,北京還剩下一堆利用價值微乎其微的閑置體育設(shè)施。如皮劃艇比賽場館、沙灘排球場、自行車越野賽場地、棒球場等,自2008年以后一直無人問津。而指示牌及各種奧運景觀,自閉幕式以來更是無人維護(hù)。今年年初,路透社攝影師大衛(wèi)·格雷(David Gray)拍攝了北京奧運設(shè)施的現(xiàn)狀。
其實,在北京奧運會之前已有前車之鑒,2004年,奧運會的發(fā)源地希臘雅典債臺高筑借錢辦奧運,最后陷入經(jīng)濟(jì)危機(jī)。當(dāng)年那些全球矚目的比賽場館,到如今,22個場館僅有3個還在向公眾提供服務(wù),其他幾乎全部被廢棄。攝影師杰米·麥格雷戈·史密斯(Jamie McGregor Smith)在時隔8年后,重返那些曾經(jīng)造就人類體育精神輝煌的地方,拍攝了一個名為“借貸、建造與遺棄”(Borrow Build Abandon)的專題,記錄了雅典奧運會如今的殘局。
而剛剛結(jié)束的倫敦奧運會同樣花銷巨大,如何善后,不重蹈北京和雅典的覆轍,也同樣成為擺著倫敦眼前的一大難題。
攝影師杰米·麥格雷戈·史密斯時隔8年后,拍攝了雅典奧運會如今的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