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王朝的歷史中,像肅順這樣超越民族界限,大膽使用漢人的滿族權(quán)臣確實是不多的。正是肅順智救了左宗棠,之后又力薦左宗棠,才使得左宗棠并列“湘中三杰”。因此,在談到清王朝的名臣時,對肅順不可不大書一筆。
清朝咸豐年間,肅順官至協(xié)辦大學士,授命贊襄政務(wù),輔佐幼帝,權(quán)高位重;左宗棠也曾授協(xié)辦大學士,光緒年間位及軍機大臣。這兩位晚清重臣,都為維護清王朝統(tǒng)治立下了汗馬功勞。而關(guān)于兩位中堂“神交”、肅順智救左宗棠的故事,則為人罕知。
肅順(1816—1861)是滿洲鑲藍旗人,愛新覺羅氏,字雨亭。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之侄濟爾哈朗的七世孫,其兄端華襲鄭親王爵位。在兄弟中排行第六,人稱“肅老六”。肅順其母為其父的側(cè)媵,正因為庶出,他成為了閑散宗室,早年多閑散無事,整日游蕩街頭,“好為狹邪游,惟酒食鷹犬是務(wù)”。嚴冬時節(jié),肅順盤辮于脖頸,反披羊皮褂,牽狗漫步街頭。肅順早年的這種市井經(jīng)歷,使他能夠熟習京師五城街坊的利弊情形。加上他記性很好,見人一面,終生都能“道其形貌;治一案牘,經(jīng)年能舉其詞。”步軍統(tǒng)領(lǐng)額恒倭、墨裕等人都慧眼識才,認為肅順將來必成國家棟梁。
肅順既然是宗室后裔,作為“天潢貴胄”,就享有了清王朝的各種政治特權(quán)和優(yōu)厚待遇。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病死,咸豐帝即位。七月肅順授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咸豐四年三月賞御前侍衛(wèi),接受皇帝直接管理,由此與咸豐帝接觸頻繁,以后幾月連得升遷?!懊C公才識開朗,文宗信任之”。據(jù)傳,肅順初次被咸豐帝召見時,力請“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皆當上意,遂獲心簡”,“入贊密勿,所言蔑不見聽”。于是大受咸豐帝賞識,一再破格擢用。到咸豐七年正月時,肅順授都察院左都副御史,七月授正紅旗漢軍都統(tǒng),八月晉理藩院尚書,九月遷禮部尚書管理理藩院事務(wù)。隨著肅順、載垣、端華相互盤結(jié),及軍機大臣祁寯藻、文慶、柏葰、彭蘊章等相繼罷職或病死,肅順權(quán)勢炙手可熱,盛極一時,人稱“肅中堂”。到咸豐九年時基本形成了以他為核心包括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和軍機大臣穆蔭、杜翰、焦佑瀛、匡源及尚書陳孚恩等在內(nèi)的政治集團。
面對內(nèi)憂外患的局面,肅順力主破除滿漢觀念,重用漢人,并施以對內(nèi)重典治國、對外強硬等政策,使清王朝暫度危局。而極力營救左宗棠一事,曾在晚清時局中傳為佳話。
湖南名士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陰人。咸豐年間在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府供職時,掌握實權(quán),包括刑名、錢谷、征兵、練勇與厘金、捐輸?shù)仁拢疾贾玫镁行?,洞中機要。他大力整頓湖南一地的吏治和財政,增加了賦稅收入,并使湖南成為供應(yīng)湘軍糧草兵員的重要基地,所以有人稱湖南巡撫駱秉章之功就是左宗棠之功。咸豐五年,御史宗稷辰曾上奏咸豐帝,稱左宗棠能通權(quán)達變,為疆吏所倚重,若使獨當一面,必不下于胡林翼、羅澤南。后來郭嵩燾、胡林翼、曾國藩也都向咸豐帝極力推薦,稱贊左宗棠是難得人才。咸豐六年曾國藩克復武昌,為左宗棠請功稱他有濟師、濟餉之功,咸豐帝遂下詔以兵部郎中起用,不久加授四品卿官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