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名菜第一道:小雞燉榛蘑
特色:雞肉鮮嫩,口感滑嫩鮮美! 小雞燉榛蘑是什么菜,其實就是大家耳朵里經(jīng)常被灌輸?shù)男‰u燉蘑菇,因為能夠買到榛蘑的機會不多,再加上價格昂貴,因此大多數(shù)人都會用蘑菇來代替榛蘑。榛蘑是一種比較珍貴的山菌,據(jù)說現(xiàn)在依然無法人工培育,是以東北第四寶的美譽成為東北山貨里的珍貴品種,現(xiàn)在網(wǎng)上也有大包出售的干榛蘑,真假難辨。 一小把干榛蘑泡發(fā),加上粉條和正宗三黃雞放在一起長時間燉煮,出鍋之后香氣四溢,色澤誘人,口感上榛蘑韌勁十足,粉條鮮嫩爽滑,三黃雞吸收了榛蘑獨有的香味之后更是油香四溢,是一道絕對地道的東北大菜。 這道菜其實不需要什么技巧,也不需要太多調(diào)料,所有材料準備好之后全部投入鍋中,蓋上鍋蓋小火慢燉就可以,只要耐得住性子等,一頓美味的東北小雞燉榛蘑就會出現(xiàn)在你的餐桌上了。 以下為菜品范例,僅供各位參考實踐。 點擊圖片進入做法鏈接 東北名菜第二道:尖椒干豆腐 特色:綠黃相間,香辣適宜。 這道菜很多人都認為是菜館里最糊弄人的一道家常菜,孰不知這是一道正宗的東北風味菜。周圍很多東北朋友都非常推崇這道菜,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東北風味。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慣,尖椒干豆腐既可以做成葷菜,也可以做成素菜。做成葷菜的,一種是直接將肉片肉絲炒進去,另一種就是用已經(jīng)燒好的小塊紅燒肉來調(diào)劑味道。 干豆腐就是豆腐皮,南方地區(qū)通常較千張,尖椒和干豆腐炒了之后會有一種融合的味道,東北人把這道菜既作為下飯菜又作為下酒菜,可見對這道菜的鐘愛程度。 這道菜的做法非常簡單,就是一個普通的家常菜炒法,但是為了能把這道菜做好,有人總結(jié)出來幾個對食材的特殊處理方法:1、干豆腐要切成菱形的塊,這樣容易翻炒入味,并且干豆腐不容易片片粘接在一起;2、干豆腐要提前用水輕焯一下,這樣豆腐的豆腥味會被焯走,味道更純凈、柔軟好吃;3、出鍋前要用水淀粉勾芡并大火收汁。記住以上三點,您在做這道菜的時候不妨試試。 以下為菜品范例,僅供各位參考實踐。 點擊圖片進入做法鏈接 東北名菜第三道:地三鮮 特色:味道濃郁,咸甜適口。 地三鮮雖然大名鼎鼎,但是它所選用的食材卻是再普通不過的尖椒、土豆和茄子。這地上地下最普通的三種蔬菜,成就了這道美味的家常風味菜。 地三鮮的做法大致分這么兩種,一種是裹淀粉全過油的,也就是把土豆、茄子和尖椒塊先用水淀粉裹上,然后統(tǒng)統(tǒng)過油,撈出后再燒,另外一種是土豆塊過油炸成金黃,茄子炸蔫,尖椒從油里撈一次就起鍋,然后再燒。這兩種做法的區(qū)別在于,前一種食材保持柔軟鮮嫩的特點,食材本身不會有油炸的口感,酥脆的口感只是外面裹著的淀粉,后一種就會對食材本身有油炸的影響,因個人喜好不同,做法也大同小異。 以下為菜品范例,僅供各位參考實踐。 點擊圖片進入做法鏈接 東北名菜第四道:東北亂燉 特色:一個字“鮮”! 一個鍋里攪馬勺,也叫“一鍋攪馬勺子”,是一句地地道道的東北方言??匆娝徒形蚁肫饢|北的燉菜來。燉菜是東北菜肴中最常見最多的一種烹調(diào)方式,這大約和東北的天氣有關(guān)。東北冬季地處嚴寒,有這么一鍋騰騰冒著熱氣的大鍋燉菜端上來,寒氣頓消啊。 東北亂燉素有“大雜燴”之意,即將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木耳等10多種蔬菜一起和排骨燉至熟即成,非常符合食物多樣化的營養(yǎng)學要求。而且,紅色的西紅柿、藍紫色的茄子、橙黃色的南瓜、綠色的青椒和扁豆、白色的圓白菜和土豆、黑色的蘑菇等食物,也很符合每天吃5—7種顏色食物的健康營養(yǎng)理念。東北亂燉簡單易煮,有葷有素,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香噴噴,是一道常見的東北家常菜,也是東北人過年時最愛吃的年菜之一。 以下為菜品范例,僅供各位參考實踐。 點擊圖片進入做法鏈接 東北名菜第五道:豬肉燉粉條 特色:湯汁鮮美,粉帶肉香,豬肉香嫩不膩。 豬肉燉粉條,往年東北人過年的殺豬菜,把豬肉大塊大塊地切下來,有親友來訪,便和粉條一起下鍋燉之。粉條也都是用東北特產(chǎn)土豆淀粉軋制而成的,大火咕嘟一陣后,香氣四溢,聞一聞鼻子就能幸福得昏過去。盛一碗米飯,把豬肉燉粉條連湯帶水扒拉到碗里,大伙圍在一起吃。豬肉的濃郁加上湯汁的鮮美也不失為一道開年豐收菜! 這也算是很家常的家常菜,各家有各家的做法,嘗試著往里面添加幾個香菇和少許筍片,味道會很不一樣,你可以試試看。做這道菜,香料的用量不要太多,每樣放一點兒就可以,免得遮蓋了肉本身的香味。 粉條,在市場上有很多種,正宗的豬肉燉粉條用的是土豆粉,我個人比較偏愛紅薯粉。粉條使用之前,將粉絲洗凈,不必泡軟,更不要煮,以便粉條放入鍋中可以更多吸收湯汁的味道。下鍋后,煮15-20分鐘至粉條軟爛即可,時間不要太久,否則容易散碎在鍋中。 以下為菜品范例,僅供各位參考實踐。 點擊圖片進入做法鏈接 東北名菜第六道:醬扒茄子 特色:濃郁醬香味,超級下飯菜! 在東北菜里,醬扒茄子也算是一道經(jīng)典的素菜了,很有東北菜喜歡用大醬做菜的特點,雖然沒有地三鮮那樣在全國的名氣,但是好吃程度卻和地三鮮(請點擊地三鮮的做法)有一拼,用來佐飯,那可真是米飯的殺手,所以正在減肥已經(jīng)戒掉米飯的朋友就不要看了,免得重新端起飯碗,毀了剛剛見到的減肥成果。 茄子是比較吃油的菜,地三鮮、燒茄子、扒茄子等不放肉的茄子菜,只有經(jīng)過油炸后才好吃,油少了不好吃,所以那些用水煮等五花八門的茄子省油做法,只能打著健康的旗號,味道肯定是不能和傳統(tǒng)的油炸后再做的相提并論,所以做醬扒茄子我還是喜歡傳統(tǒng)的做法。 以下為菜品范例,僅供各位參考實踐。 點擊圖片進入做法鏈接 東北名菜第七道:軟炸里脊 特色:皮軟肉香、色澤金黃。 軟炸里脊系黑龍江地區(qū)傳統(tǒng)菜,黑龍江人喜食油香,里脊口味清淡軟嫩,不耐火力,北方常用的燉煮方法,不能產(chǎn)生令人愉悅的口感和滋味。通常制作里脊類原料時,多采用炒,熘的方法,菜肴口味多以清淡為主,不能滿足黑龍江人的口味習慣。因此,黑龍江廚師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探索,最后形成了軟炸里脊這道菜肴,此菜經(jīng)過炸制后,可以配上不同的蘸料,使菜品不但油香濃郁,而且口味多變,成為黑龍江極具特色的傳統(tǒng)菜。 軟炸里脊也可謂是風靡東北數(shù)十載的經(jīng)典美食。其特點在于:皮軟肉香、色澤金黃。另外,由于軟炸里脊是“軟炸系”的代表菜,所以學會這道菜后自然通曉“軟炸系”其他菜的做法。 以下為菜品范例,僅供各位參考實踐。 點擊圖片進入做法鏈接 東北名菜第八道:鍋包肉 特色: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酸甜可口。 鍋包肉是著名的東北菜,一般菜肴都講究色、香、味、型,惟此菜還要加個“聲”,即咀嚼時,應發(fā)出類似吃苞米花時的那種聲音,這是酥脆的標志。這是哈爾濱道臺府菜創(chuàng)始人、濱江道署首任道臺杜學瀛首席廚師的鄭興文當年為適應外國來賓的口味,就把原來咸鮮口味的“焦燒肉塊”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這一改使哈爾濱出現(xiàn)首創(chuàng)的菜肴。鄭興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稱它為“鍋爆肉”,可能是洋人在點菜的時候發(fā)音有問題,到現(xiàn)在就被叫成“鍋包肉”了。鍋包肉流傳至今已經(jīng)是四代傳人了,它不僅是一種美食,也是一種文化,并以其自身經(jīng)歷見證著哈爾濱的百年歷史。 鍋包肉的做法也不復雜,即將豬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漿下鍋炸至金黃色撈起,再下鍋拌炒勾芡即成。成菜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酸甜可口,加上吃多不油膩的特點,很適合夏天食用以達到開胃增食欲的目的。 以下為菜品范例,僅供各位參考實踐。 點擊圖片進入做法鏈接 東北名菜第九道:東北大拉皮 特色:色澤晶瑩透亮,綿軟滑爽、口感勁道,質(zhì)感細膩。 東北大拉皮是東北的名小吃,又稱拉皮、東北拉皮、水拉皮等。在東北很有群眾基礎(chǔ),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做法簡單,搭配合理,好吃爽快,感覺有點類似于韓國拌雜菜。 東北拉皮原以馬鈴薯淀粉或綠豆淀粉制作。但近年來多以木薯淀粉為原料制作。東北拉皮以其色澤晶瑩透亮,綿軟滑爽、口感勁道,質(zhì)感細膩而著稱,是東北涼菜(也叫東北涼拌菜)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東北大拉皮的外觀和粉皮差不多,彈性可比粉皮強多了,雖然很薄,但卻韌性十足,烹飪前一定要泡發(fā)的完全透明,如果是在沒有找到,那就只能用粉皮來代替了,但口感上卻會差很多。 以下為菜品范例,僅供各位參考實踐。 點擊圖片進入做法鏈接 東北名菜第十道:溜肉段 特色:肉質(zhì)滑嫩咸香。 一提起東北菜,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鍋包肉和溜肉段,這兩道菜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只能在東北才能吃到了,全國各地都有東北菜館,甚至是本土特色的飯店里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可謂是風靡全國了。 溜肉段的特點是滑嫩咸香,肉要經(jīng)過油炸后溜炒,所以在肉的腌制掛糊炸制上都是有講究的,做得不好,肉就會發(fā)硬發(fā)柴咬不動。每次炸肉段的時候可以多炸一些,晾涼后放入冰箱中凍起來,用來和蔬菜一起做燴菜也是非常好吃的。 溜肉段網(wǎng)上有4種做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看。方法不一,口味也大同小異。 以下為菜品范例,僅供各位參考實踐。 點擊圖片進入做法鏈接 以上10道菜油多鹽多、味道濃郁、重口味東北菜是否勾起了你乏味的食欲了呢。都說夏季最好要以清淡為主,過于清淡的后果就導致了胃口的潰乏單一。必要的時候還是要來點重口味來打開我們封閉的味蕾的。怎么樣,您有興趣試試么?
|
|
來自: ***壁虎漫步*** > 《美食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