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正學書筆記] 《谷朗碑》
(2011-09-14 20:55:19)
發(fā)表于《書法導報》2004年3月3日
《谷朗碑》和《幕府君碑》同為東吳歷史轉(zhuǎn)型時期由隸入楷的書法代表作。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贊《谷朗碑》曰:“吾愛古碑,莫如《谷朗》。”他還說:“其由隸變楷,足考源流也。”并稱《谷朗碑》為“上為漢分之別子,下為真書之鼻祖”。 《谷朗碑》似隸非隸,似楷非楷,以雄健寬博,高秀蒼渾,遒峻深厚取勝。用筆古厚圓凝,取橫衍之勢,亦方亦圓,亦隸亦楷。其碑通篇有隸書的體勢,有楷書的端莊,集隸、楷之長于一體。取隸橫衍之勢變楷豎縱之態(tài),隸楷結(jié)合得十分巧妙含蓄。 對于書法愛好者學習《谷朗碑》,要深深領(lǐng)悟其碑獨具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技巧。線條由方變圓,結(jié)字攲正合度。
谷朗碑內(nèi)容介紹
此碑全稱《吳九真太守谷朗碑》。三國吳鳳凰元年(二七二)立。碑縱一百七十六厘米,橫七十二厘米,字體在隸楷之間,十八行,行二十四字,碑額正書一行十一字。碑原在湖南耒陽城東谷府君祠內(nèi),清時移置縣城杜甫祠中,后遷至蔡侯祠內(nèi)保存。碑主谷朗,字義先,桂陽郡耒陽人。三世仕吳為牧守,累官長沙瀏陽令、立忠都尉尚書郎、廣州督軍校尉等,吳建衡三年(二七一)遷九真太守。鳳凰元年四月乙未卒,終年三十有四。其墓在今耒陽馬水鄉(xiāng)木村虎形山,嗣孫谷起鳳、谷尚志等為之立碑。碑之兩側(cè)原有谷氏后裔題名,清初尚存。此碑后經(jīng)剜改,原書風貌已失。《谷朗碑》書法結(jié)體方整,筆畫圓勁,書風渾樸古雅,與同時之曹魏諸刻風格稍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