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彼得懂事、記得事起,他就知道父親是個賭徒,母親是個酒鬼。拳打腳踢中,他漸漸地長大了,好在那條街上的孩子大都與他一樣,成天不是挨打就是挨罵。
像周圍大多數(shù)的孩子一樣,跌跌撞撞上到高中時,他便輟學了。接下來,街頭打混的日子讓他備感無聊,他一次次地問自己:這樣下去,不是和父母一樣了嗎?難道自己一輩子就在別人的白眼中度過嗎? 他長時間地思索著。從政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進大企業(yè)去發(fā)展,學歷與文憑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經(jīng)商,本錢在哪里……。最后,他想到了去當演員,這一行既不需要學歷、也不需要資本,對他來說,實在是條不錯的出路。可他哪里又有當演員的條件呢?相貌平平,又無天賦,再說,他也沒接受過什么專業(yè)訓練??! 然而,決心已下,他相信自己能吃時間所有的苦而永不放棄。 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演員之路」。他來到了電影公司,找明星、找導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為演員的人懇求:“給我一個機會吧,我一定會演好的!”很不幸的,他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絕了,但他并不氣餒。他知道,失敗一定是有原因的,每被拒絕一次,他就認真反省、檢討、學習一次……,然后再度出發(fā),尋找新的機會……,為了維持生活,他在電影公司打工,干些笨重的零活。 他嘗試著「迂廻前進」:先寫劇本,待劇本被導演看中后,再要求當演員。他大膽地動筆。一年后,劇本寫了出來,他又拿著劇本遍訪哥哥導演:“這個劇本怎么樣?讓我當主角吧!”劇本還可以,至於讓他這樣一個無名之輩做主角,那簡直就是天大的玩笑。不用說,他再次被拒之門外。 面對拒絕,他不斷地鼓勵自己:“不要緊,也許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在他遭到第一千三百次拒絕后,一位曾拒絕了他二十多次的導演對他說:“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演好,但你的精神讓我感動,我可以給你一個機會,就讓你當男主角,但看看效果再說。如果效果不好,你從此便斷了當演員這個念頭吧!” 為了這一刻,他做了三年多的準備,機會是如此寶貴,他怎能不全力以赴!三年多的懇求、三年多的磨難、三年多的潛心學習,讓他將生命融入了自己的第一個角色中。幸運女神就在那時對他露出了笑臉。他成功了! 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是頂尖的巨星。他的導演哥倫布曾經(jīng)做出如此的評價:“他的意志、恒心與持久力都令人驚嘆。他是一個行動家。他從來不呆坐著等待事情發(fā)生——他主動令事情發(fā)生?!?BR> 麥加菲箴言:不要等待機會,要創(chuàng)造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