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人有句俗話,“出門不吃雞”。為什么?
因為新泰的“名吃”就是雞,雞做的好吃,什么雞都有,什么吃法都有。也差不多隔三差五吃只雞,要是再到外面去吃雞,讓親朋友好友,同事戰(zhàn)友,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知道了,笑話死了。如果出差,領(lǐng)導(dǎo)知道你在外面點雞吃,都不愿意給你報銷。
新泰以吃雞聞名,能吃富一縣,能吃遍周邊四省。
不信?那就聽我道道:
新泰人自古重視禮節(jié),離曲阜近,離孔子近,孔子多次來新泰。一次孔子經(jīng)過新泰石萊某地,口渴,想喝水。走到一處井前,看井水幽深,寒氣襲人,于是問:這井叫什么名?當(dāng)?shù)厝舜穑罕I泉。據(jù)說喝之能生盜心。于是孔子拒飲,口干去之。
我聽說后,到希望孔子能喝之,因為魔由心生,依孔子的定力,自然無事。豈不是以身示教?我想,孔子不飲盜泉之水,其實也非怕自己定力不夠,而是“禮法”,“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然近孔子而多識禮法??鬃佑惺巢粎捑?,新泰人有無雞不成席。
逢年過節(jié),殺雞求“吉”,親朋往來,殺雞待客。上菜也有順序:一雞二魚三丸子,有朋自遠(yuǎn)方來,焉能無雞?
雞吃得多了,自然吃出水平。
“柴火莪子雞”,莪子,就是松蘑,當(dāng)?shù)氐纳缴系桶乃蓸漭^多,雨季里,草叢中,淡黃色的,指頭肚大小,常十幾棵幾十棵密密地擠在一起,人們采后曬干,燉雞時放上幾棵,一種自然的清香,飄逸在餐桌之間,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雞自然是農(nóng)家散養(yǎng)的大紅公雞,大的有八、九斤,吃糧吃菜吃蟲子,肉實,味正,營養(yǎng)足。
雞都是現(xiàn)吃現(xiàn)殺,大人們總是讓家里的孩子抓,孩子們攆得一身汗,雞又是跳墻又是轉(zhuǎn)彎,逃得也是一身汗。最后是喘著大氣,冒著大汗的孩子把喘著大氣冒著大汗的雞擒了回來。其實,很多人可能不懂,這類似于“虐生”,雞在奔跑中血液加速,精華滲入肉中,這時把雞殺了,雞肉最嫩,肉味十足,最香。
做雞沒有什么大學(xué)問,農(nóng)戶們家家都會做,而他們的特別之處,就是用木柴來煮。修剪下了的蘋果枝,曬干之后垛在一起,用來燉雞,更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
后來有人研究過,大概有這樣幾個特殊的原因,使燉的雞與城里飯店的有所不同:一是柴火的火猛,熱的快,雞肉下鍋后用新鮮的花生油炒一下,熱鍋使肉產(chǎn)生焦糊香,這是蛋白質(zhì)特有的香味。二是蘋果枝在點燃過程中有一股香味, 農(nóng)戶們的鍋蓋基本上是用高粱秸桿集成,透風(fēng)撒氣,香味潛入鍋內(nèi),更是天然香料。
雞沒上桌,香味已使人直咽口水,上桌后可想而知了。
“粘糊雞”,也是用散養(yǎng)大紅公雞,新泰人稱之為“草雞”,與莪子雞不同的是,“粘糊雞”一是用部分大油,即煉的豬油與花生油摻在一起炒雞,另一個就是秘不外傳的中藥配方,二十幾味中藥,補(bǔ)調(diào)得益。出鍋時,大泥盆盛來,濃香四溢,特有味道。過去,陳家最為有名,后杏山坡史家發(fā)現(xiàn)到鼎盛。外縣不遠(yuǎn)百里來吃粘糊雞的大有人在,每到中午,成百上千輛的車停在城北,家家桌桌滿滿,屋里院外,小桌板凳,三個一伙,五個一群,酒杯頻舉者、高談闊論者、埋頭苦吃者、大喊痛快者。如果不是滿院子的車,人們仿佛回到了水滸傳里梁山泊好漢在聚義堂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場面。
新泰人的吃法,吃出了山東人的性格。
“光棍雞”,正宗的發(fā)原地是蒙陰,卻是新泰人給吃出名的。
據(jù)說,“光棍雞”有兩層意思,一是最早開店的,里外都是光棍,另一個就是用“雛雞”,一年的小雞,毛重不足二斤,現(xiàn)吃現(xiàn)殺,三五分鐘殺完,五六分鐘炒完,花椒、大姜、辣椒、大蒜,油爆嫩肉,甜將醬調(diào)味,又是一番盛吃景象。
后來,新泰人吃不過癮,改革開放,引進(jìn)技術(shù)、引進(jìn)人才,把蒙陰“光棍雞”引入新泰,令其發(fā)揚(yáng)光大。于是大街小巷“光棍雞”分店四處開花,已形成履蓋魯中地區(qū)之勢。
吃得蒙陰酒店菜價飛漲,據(jù)說有的結(jié)婚的在當(dāng)?shù)亟Y(jié)不起了,只好租車到費縣去擺酒席。是不是真的?我也只是聽說而已。
“長壽雞”、“玉蘭雞”、“醬雞”、“花生雞”、“藕塊雞”、“爆炒辣子雞”、“狗逮雞”、“牛鞭雞”、“蛤蚧雞”、“回鍋雞”、“火鍋雞”、“南瓜雞煲”、“香椿雞”、“山藥雞”、“人參燉烏雞”、“地鍋雞”、“魏家燒雞”,“風(fēng)干雞”,其它外來如叫花雞、白斬雞、扒雞、炸雞,更是品種繁多。
吃雞的人多,雞源就緊張了。販雞的人開始在周圍販,后來越走越遠(yuǎn),有個販雞的朋友說河南河北安徽的雞差不多收光了,現(xiàn)在只好跑去山西去收了。
我有一個青島的朋友,聽我說新泰雞好吃之后,約家人同來,吃得大呼“好,好”,并想回家開個“粘糊雞”店,他在飯店沒事就往廚房跑,也偷學(xué)了不少技術(shù)。臨走時非得讓我給他買點料,我找了一個開飯店的朋友要了不少的料。
他回去之后,店是開了,剛開始客人也不少,但吃過“粘糊雞”的人都說不正宗,他也說,為什么就不如新泰人做的好吃?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粘糊雞”一出新泰就不好吃?
新泰人也想著出去開連鎖店,都沒成功!
沒辦法,要想吃雞飽口福,還得上新泰來。
這只是雞的吃法,牛肚丸子、鰱魚頭、八頂八大宴,燉全羊、熱狗肉,保你吃過之后回味三天。
解饞之地,新泰!這絕非謠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