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之地方官制
西漢之地方官制
一、郡太守及都尉
漢之地方官,最要者為太守?!?百官表》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垂,秩皆六百石。常得召見,或賜璽書。朝廷于太守極尊禮,太守祿位略當(dāng)九卿。漢廷宰相,亦往往歷試郡事。如宣帝察蕭望之材任為相,欲詳試其政事,復(fù)以為馮翎,自少府左遷。王駿為少府,成帝欲大用之,復(fù)出為京兆尹,是也??な刂诔?,堂陛之間不甚闊絕。而太守在郡,亦得自申其意為治。得自辟椽屬,一也。得專花政事,二也。得主理財政,三也。得給軍權(quán),四也。上二者其例不勝舉。即如
文翁為蜀郡守,見蜀地僻陋,有蠻夷風(fēng)。乃選郡縣小吏開敏有材者十余人,遣詣京師,受業(yè)博士?;?qū)W律令。減省少府用度,買刀布蜀物,資計吏以遺博士。數(shù)歲,蜀生皆成就,2 膽
還歸,文翁以為右職。用次察舉,有至郡守刺吏者。(循吏傳)。
則當(dāng)時郡太守得專行其意,教化一方氣也。漢中央財政,有大司農(nóng)少府之別。疑郡邑財計,亦仿中央。文翁減省少府用度,師古日:
少府,郡掌財物之府,以供太守者也。
是郡太守亦自有少府,其用度固宜得專主矣。望爵袋防嗽," ,馮唐告孝文帝,魏尚為云中守,
蓋寬饒劫奏長信少府植長
軍市租盡以給士卒,出私養(yǎng)錢,五日壹?xì)⑴#责嬞e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yuǎn)避,不近云中之塞。(馮唐傳》。
漢制,山川園池市井租稅之人,自天子至于封君湯沐邑,皆為私奉,不領(lǐng)于天下之經(jīng)費(fèi)。疑郡邑財計,亦分公私。故魏尚得盡以軍市租給士卒,猶之文翁之得減少府用度供諸生也。韓延壽在東郡,放散官錢千余萬,蕭望之問其事,延壽即案校望之在馮翎時,凜犧官錢放散百余萬,此等官錢,郡守為興利便民,固得主用也?!栋俟俦怼?:
2 卯
_ _第六章西漢一代之政制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職甲卒。級比二千石。有垂,秩皆鑫下二景帝更名都封,那太守缺,都封行事。光
/ \口舊。武建武六年,省諸郡都封,并職大守。
而太守實(shí)總給之。
韓延壽為穎川太守,傳中述其都試講武甚備。翟義為東郡太守,以九月都試日,勒車騎材官士起事?!?淮南王安傳》,安欲發(fā)兵反,先令人作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梢娛匚净フ票鴻?quán)也。又尹翁歸為東海太守,于定國稱日此賢將。孫寶為京兆尹,吏侯文亦稱寶為將。嚴(yán)延年為泳郡太守,椽鑫吾趙繡稱延年為新將。注:新為郡將也。謂守為將,以其兼領(lǐng)武事。(十七史商榷)o
又西漢太守都尉,各有治所,不同一地。如東郡太守治,大率在首縣璞陽,而都尉治在東阿。見(地理志》 。兵權(quán)掌于都尉,都試之事亦都尉掌之。故翟義起兵,必待九月都試日。黔念繡o ’是漢郡兵民分治,而都尉又上受郡守節(jié)制也。
故漢之郡守,實(shí)兼得辟官花政理財治軍之四權(quán)。于其所守,可以自建白。大抵漢之太守,猶有古者諸侯封國自專之遺意,惟不得世襲耳。
291
二、縣之令與長
太守下為縣令長??h令長之于太守,雖稱屬吏,亦往往得
自行其意,不為上官所奪。如
蕭育為茂陵令,會課育第六。中下。而漆令郭舜殿,見責(zé)問。育為之請,扶風(fēng)怒日:君課第六,裁自脫,何暇為左右言。及罷出,傳召茂陵令詣后曹,以職事對。育徑出曹,書佐隨牽育。育案佩刀日:蕭育,杜陵男子,何詣曹也。遂趨出,欲去官。明旦,詔召入,拜為司隸校尉。此在后世,即同列所難堪,而當(dāng)時以行之上官。漢時長吏之能自樹立,可見于此矣?!度罩洝?卷九。
又漢時縣令,多取郡吏尤異者選補(bǔ),故于吏事皆通曉。而其他郡縣吏,亦頗極人才之選。良以在上之守令,既留意于辟進(jìn)椽屬,而朝廷大臣亦多由吏道進(jìn)身,故賢者不以為卑恥也。參看上章所舉。
三、少吏
《 百官表》 :2 咒
第六童互絲二魚立絲絲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為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垂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科,是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xiāng),鄉(xiāng)有三老,有秩,音夫,游傲。三老掌教化,音夫職聽訟,收賦稅,游傲,掌循禁賊盜??h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則減,稀則曠,皆秦制也。
所謂亭者,有居舍,如今之公署。霸陵尉止李廣宿亭下,張禹奏請平陵肥牛亭部處,上以賜禹,徙亭他所。而《漢書》 注云:亭有兩卒,一為亭父,掌開閉掃除。一為求盜,掌逐捕盜賊,是也。又有城池,如今之村堡,韓非子吳起為西河守,秦有小亭臨境,起攻亭一朝而拔之,《 匈奴傳》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乃攻亭,是也。又有人民,如今之鎮(zhèn)集,漢封功臣有亭侯,是也。《 日知錄》 卷
二十二。
漢少吏亦以次遷。《 漢官儀》 云:“就田里民應(yīng)令選為亭長。”《 史記· 田叔列傳》 ,褚先生云:“任安為求盜亭父,后為亭長,后為三老,舉為三老,舉為親民,出為三百石長治民?!薄稘h書· 朱博傳》 ,以亭長為功曹?!?朱邑傳》 ,以音夫?yàn)樘刈涫贰!?張敞傳》 ,以鄉(xiāng)有秩補(bǔ)太守卒史。其階由里魁亭父而亭長。亭長或?yàn)楣Σ?,或?yàn)橛位?。由游徽而音夫鄉(xiāng)三老。由音夫鄉(xiāng)三2 男
老而縣三老?;?yàn)榭h門下游徽,或?yàn)榭ぬ刈涫?。郡太守卒史百石。鄉(xiāng)三老惟郡署者百石,《趙廣漢傳》 ,“奏請長安游徽秩百石”,他游徽不百石也。重瑟盜矜攫碧角群翁》 ’:奔雪縫橇磊(林靠,乍磷敘轆霉』 炸波著煞巍好少吏之職,舉其要者,約有四。其一用以征調(diào)軍旅,其一用以知戶口賦稅,其一以察奸餌盜,其一用為官役。望琴炙氏‘少而少吏之間,亦多賢才。如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為義帝發(fā)喪,壺關(guān)三老茂,上書明庚太子冤,皆見稱史冊。竇馨慫紙望睿冀o ’妻茲漆噢認(rèn)黔文帝詔三老,各率其意以道民。則朝廷之于鄉(xiāng)少吏,禮意亦甚優(yōu)異矣。三老音夫,治行尤著者,可累摧至大官。而朱邑自舒桐鄉(xiāng)音夫官至大司農(nóng),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故為桐鄉(xiāng)吏,其民愛我,必葬我桐鄉(xiāng)。后世子孫奉嘗蒸嘗之嘗也。我,不如桐鄉(xiāng)民?!奔八?,其子葬之桐鄉(xiāng)西郭外,民共為起家立祠,歲時祠祭不絕。即此可見漢時地方風(fēng)俗之醇,吏治之美。蓋由其時政制,猶未全脫古人封建時代之遺意,轉(zhuǎn)使地方有自由自治之權(quán),不必一一關(guān)其上。故在上者得以無為為治,與民休息,而民間亦以少受在上者政治之侵?jǐn)_,而得自力于其切其利弊之興革。而賢才長者,亦往往雜出于其間。不如后世中央之政權(quán)日大,地方政權(quán)日削。一國之俊杰人才,相率趨于朝廷,而地方之吏治日壞。亦以地方自由自治之權(quán)既小,雖294
第六幸西漢一代之政制
有長才,亦無所施,而朝廷長官,遂亦惟可徒勞于文書簿籍之間。循至于舍征租督役之外,乃無地方政務(wù)可言也。
四、西漢之刺史
漢代地方行政之權(quán),全在一郡之太守,無異于往古封建之諸侯。而中央朝廷,則特設(shè)官以監(jiān)察之。其制亦始于秦?!栋俟俦怼?:
監(jiān)御史,秦官,掌監(jiān)郡,漢省。垂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招條察州。
師古引《 漢官典職儀》 云:
刺史班宣,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默階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非條所問即不省。一條,強(qiáng)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qiáng)凌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奸。三條,二千石不恤疑獄,風(fēng)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輕賞,煩擾刻暴,剝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認(rèn)詳訛言。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茍阿所愛,蔽賢寵頑。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恬榮勢,請托所監(jiān)。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qiáng),通行貨賂,割損正令。29s
其間第一條,察豪宗強(qiáng)右,下五條,皆察二千石。鮑宣為豫州牧,以聽訟所察過詔條,被幼。見本傳。翟方進(jìn)為朔方刺史,居官不煩苛,所察應(yīng)條,輒舉。見本傳。是刺史惟以六條察郡國,其他守令事,刺史不當(dāng)與也。
然考當(dāng)時居此官者,頗以督察藩國為事。如:
《 高五王傳》 ,青州刺史奏淄川王終古罪。《文三王傳》 ,冀州刺史林奏代王年罪?!?武五子傳》 ,青州刺史雋不疑知齊孝王孫劉澤等反謀,收捕以聞。亦見《 不疑傳》 。又昌邑王賀封?;韬?,揚(yáng)州刺史柯奏其罪?!稄埑▊鳌?,拜冀州刺史,既到部,而廣川王國群輩不道,賊發(fā)不得,敞圍王宮搜得之。捕格斷頭,懸王宮門外。因勤奏廣川王,削其戶。蓋自賈誼在文帝時,已慮諸國難制。吳楚反后,防禁益嚴(yán)。部刺史總率一州,故以此為要務(wù)。重爵粼少七
從知武帝分部設(shè)刺史之初旨,亦欲裁抑封建余勢,以謀中央政權(quán)之廣大?!稘h儀》 云云,自據(jù)后事言之,部刺史之初設(shè),用意或不盡在此也。
刺史統(tǒng)轄一州,其所轄州中郡國守相,皆為屬官,得彈劫。女口
2 卯
第六幸西漢一代之政制《 魏相傳》 ,相為楊州刺史,考案郡國守相多所貶退?!?何武傳》 ,武為刺史,所舉奏二千石長吏,必先露章。服罪者,虧除免之。不服,極章奏之,抵罪或至死?!锻跫蝹鳌?云,司隸部刺史,察過悉勤。二千石益輕。或持其微過,言于刺史司隸。眾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則離畔,以郡相威權(quán)素奪也?!?京房傳》 ,房奏考功課吏法,元帝以房為魏郡太守,得以考功法治郡。房自請愿無屬刺史??梢娛叵辔反淌啡绱恕!吨觳﹤鳌?,為冀州刺史行部,吏民數(shù)百人遮道自言,博使從事勒告,吏民欲言縣垂尉者,刺史不察黃緩,番霎盆;,各自詣郡。欲言二千石墨緩長吏者,使者行部還,詣治所。利史所止理事處。其所彈勤如是。而所舉薦,則如《王褒傳》 ,王襄為益州刺史,使褒作中和樂職宣布詩,奏褒有軼才?!?王莽傳》 ,莽風(fēng)公卿奏言州郡所舉茂才異等吏,率多不稱。是刺史有舉揚(yáng)人才之任。亦可見其權(quán)重矣。
歲漢。夕、飛刀即引儀古舊師官
王鳴盛《 十七
史商榷》 。
然刺史秩僅六百石?!?百官表》 。每歲以秋分行部,
盡,詣京都奏事。蟋裂傳,依故事,居部九歲,乃得遷相?!吨觳﹤鳌?。
黃霸、陳咸、張敞、王尊、馬宮,皆由刺史為太守?!?馮奉世297
傳》 ,子參,由渭陵寢中郎超遷代郡太守。中郎出為太守云超遷,而刺史則多有以卑秩得之者。故京房請以中郎補(bǔ)是職?!犊坠鈧鳌?云,博士選高第為尚書,次乃為刺史。而滿宣由渴者為冀州刺史。見《 賈梢之傳》 。張敞由太仆垂出為豫州刺史。見本傳。皆以朝臣卑者充之。其內(nèi)遷,則如翟方進(jìn),何武,僅得為垂相司直,特垂相之門下屬官耳。王尊為椰令,遷益州刺史,見本傳。令可以徑遷刺史,亦由秩卑故也?!妒呤飞倘丁?。理方進(jìn)為垂相,更里州軟,欣真二千石,位次
九御。九御缺,以高第補(bǔ)。哀帝時朱博奏罷之.1 剎史如故。
蓋秩卑則其人激昂,權(quán)重則能行志?!?劉元城語錄》。然刺史雖權(quán)重,又內(nèi)隸于御史中垂?!?百官志》 :
御史中垂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nèi)領(lǐng)
侍御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勤按章。
是也。此其內(nèi)外相維小大相制之意,可謂甚美。凡此皆漢代官制之大略可論者也。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