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謎是我國一項傳統(tǒng)的益智娛樂活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清末民初時,謎事活動十分興旺,謎社林立,謎人輩出,我縣先賢黎六禾便是謎人中的佼佼者。
黎六禾(1872年(清·同治10年)——1924年(農(nóng)歷甲子年),享年52歲)名國廉,字季裴,六禾是其號,廣東順德人,出生于書香世代,其父兆棠曾任福建船政大臣、光祿寺卿,家有藏書萬卷。六禾自幼聰慧過人,才思敏捷,早登科第,曾任福建興泉永道道員,后稱疾歸居鄉(xiāng)里。為人任俠好義。1905年,湘、鄂、粵、川四省人民展開“回收利權(quán),自辦鐵路”的愛國斗爭,六禾因聲望卓著,被廣東各界推選為代表,赴武昌與湖北總督張之洞議定廣東路段為商辦,當時廣東總督岑春煊借筑路為名以聚 民財,六禾據(jù)理力爭,因而被捕入獄。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廣東民政長官,不久稱病辭職。
六禾生平以文學自娛,喜填詞,尤其嗜好燈謎,老而彌篤。1927年(農(nóng)歷丁卯年),當時寓居北平的黎六禾與兩廣籍謎人杜鹿笙、林策六等發(fā)起成立“丁卯謎社”,后來一些外省籍謎人如顧震福、張郁庭等也相繼加入,社友多達四十余人,都是能詩善謎的文士。他們每周雅集一次,輪流主壇,邊飲酒邊猜謎,謎社活動時間長達十年之久,先后匯集佳作數(shù)萬則,出版謎刊七集。江蘇謎家顧震福有一首詩,題為《謎社社友六禾、策六、蟹鱸、鹿笙、郁庭、子潛、公埠、心樸諸先生來寓集飲,即席有贈》,寫他們聚飲猜謎的雅興:
掛壁彈燈事久虛,古歡重話聚蓬廬;
到門只稱題凡鳥,入座何妨說大魚;
小合分酥慚菲薄,熱鐺煎餅笑生疏;
知君借箸成新詠,定勝前賢舊隱書。
詩中一連用了五個猜謎的典故。
每年夏季,六禾總要回廣東探親,中秋前夕,又風塵仆仆地回到北平,往返萬里,不辭勞苦。由于他的南來北往,傳遞了兩地謎人的佳作,使南北謎藝得以交流,因而被謎友譽為“謎國雁臣”。顧震福在《送社友黎六禾返粵》一詩中稱贊他:
翩翩粵鳥返深林,幕燕巢鷦感不禁;
三載未蜚曾詭諫,萬方多難獨悲吟。
六禾學識淵博,風姿清偉,儀表雍容,待人推心置腹,為謎界同仁所推崇。一生制謎數(shù)萬則,有《玉橤樓春燈錄》(又稱《六禾謎稿》)四卷傳世,收謎作八千余則。并將“謎圣”張起南的《橐園春燈錄》,起南之兄超南的《素園春燈錄》,以及六禾自己的《玉橤樓春燈錄》合輯成《張黎合選春燈錄》于1940年在廣州出版。因此,謎界人士又稱之為《謎中亞圣》。1957年廣東圖書館將該書錄列為廣東文獻之一。
六禾又是一位詞人,著有《玉橤樓詞集》五卷。丁卯謎社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時,六禾填《江南好》詞四十三首,分詠社中同仁,一時傳為佳話。
六禾謎作大都以詩詞或古文句為面,自謂“無一字無來歷”,顯得渾成自然,典雅大方,扣合貼切,手法多變,別解巧妙,謎味雋永?,F(xiàn)選錄其謎作一束,并略加詮釋,以飱謎友。
(1)大家子(紅樓人) 昭兒
謎面的“大家”別解作曹大家,即繼成《漢書》的班昭
(2)下視其轍(卷簾格)(古女) 蘇小小
謎面出自《左傳·曹劌論戰(zhàn)》,“轍”別解作宋代文學家蘇轍。蘇轍和其兄蘇軾,世稱大蘇、小蘇。謎底依格讀作“小小蘇”,第一個“小”字作“小看”解。
(3)落葉添新仰古槐(泊人連號) 小旋風柴進。
謎面出自唐元禛悼亡詩《遣悲懷》三首中的第一首,寫元禛之妻韋叢因家貧掃落葉作柴火。
(4)于是河南程氏兩夫子出(書名) 生理學
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兄弟,世稱二程,是理學的奠基者。
(5)偶語者棄市,誹謗者族(書名) 極限論
謎面為秦始皇時定下的法律,公開議論《詩》、《書》的要處死刑,誹謗當局的要滅九族。謎底解作對言論的極端限制。
(6)巧妻常伴拙夫眠(用物) 活字版
“巧”自然靈活,“拙”必定板滯。古時女子許嫁稱“字”
(7)昭陽殿里第一人(《諫逐客書》一句) 趙女不立于側(cè)也
謎面出自杜甫《哀江頭》。謎底“趙女”別解作趙飛燕,體輕善舞,漢成帝曾立為正宮,反扣“不立于側(cè)”。
(8)朕皇考曰伯庸(五唐一句) 敘此平生親
謎面為屈原《離騷》句。屈原名平,謎底解作講述屈平的生身父親。
(9)王者無私(字) 至
謎面應頓讀作“王者無/私”,“至”字拆開去掉“王”字,剩下的是“厶”字,“厶”,古“私”字。
(10)柳絮高才(草名) 卑鹽
典出《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傳》:“又嘗內(nèi)集,俄而雪驟下。(謝)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悅。”后稱女子有詩才者為“柳絮才”,把下雪比作撒鹽的自然相形見絀。(載于《廣東民俗》創(chuàng)刊號、《順德鄉(xiāng)音》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