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個月沒有上網了, 今天看了《老師,請盡好您的義務,好嗎》一文心里很是不快.作者我欲飛翔A顯然是一位學校主管教學的領導.他在<老師,請盡好您的義務,好嗎?>文中提出了三個問題:(一):一個語文老師的作文,本學期僅僅布置了三次,也自然就批改了三次。按照我們的要求,一學期的作文批改時必須在八次的,詳批詳改不能少于四次。 (二):幾個老師本學期,沒有成為聽課的任務,就聽了一節(jié)課,還是假的,弄了一本教案,照著抄了一些東西。省教學常規(guī)以及我們學校自己的要求,也是必須聽15節(jié)課的。而這些老師卻硬是沒有完成。(三):多媒體上課節(jié)數沒有足夠數的,最多的,也就是9節(jié),距離學校的要求還差一節(jié)。而且能夠主動在多媒體上課的老師,依舊很少,在所有專任教師中,僅占三分之一。 從作者提出的三個問題看,這位校長/主任,當然也包括很多學校的主管領導,把自己的教學管理工作僅僅是當成檢查老師的作業(yè)批改量,把教研工作也僅僅是當成檢查老師的聽課記錄了.這是多么的荒謬!!我們不得不說一句: 校長主任,你以為你是誰?。?! 作為一個最基層的一線的語文老師,我們是非常清楚的,語文課本每個單元測試,還有期中期末考試都是有作文的,加起來就完全超過八次.當然,我們也不覺得作業(yè)批改的數量能代表什么意義.因為學生練習作文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有日記,周記,有課堂口頭作文等.作文的批改也有多種形式,如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非要規(guī)定一個量只能是方便領導檢查.我們以為,領導應該檢查的是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否得到培養(yǎng),寫作水平是否有所提高,而不是語文老師批改了幾次作文. 要說聽課記錄就更沒譜了.我們學校也一樣規(guī)定每個老師必須聽15節(jié)課的.實際上大家都是造假的,以至現在大家連造假都懶得做了.為什么會這樣??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學科的老師就那么幾個,你聽我的,我聽你的,每個學期都一樣,還有什么意思呢?問題還不是在這里,而是學校領導僅僅是規(guī)定每個老師必須聽15節(jié)課的任務,也僅僅是知道期末要檢查老師們的聽課記錄,自己平時卻根本沒有組織和開展相關的教研活動.更讓一般老師氣憤的是,每次出去學習培訓(公費旅游吧?)總是你們領導或者所謂的骨干教師.再說了,你們旅游回來了也不跟大家講一講外面的景點是怎樣的漂亮.本來是可以二次學習的,可現在大家連這樣的機會都沒有.其實,大多數老師還是非常愿意學習的,實際上,大家為了備課或者寫論文每天都在上網學習啊.當然,我們也會在網上看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實錄的視頻.這不是比老師抄所謂的聽課記錄更有意義嗎?! 文章《老師,請盡好您的義務,好嗎?》還提到,很多老師多媒體上課節(jié)數沒有夠數.我們學校在農村,條件限制,沒有這樣的規(guī)定.但是,我們應該知道, 多媒體僅僅是教學手段,不是教學的目的.要是強行規(guī)定老師必須多媒體上課則更可以讓老師偷懶.不是嗎?網上下載課件,給學生播放幾個電影片段之類的,于學生的學科學習又有何益呢?我們始終認為,一個老師的課上得好不好,不是看她的形式和表面,而是學生在課堂里能否學到知識和學習的方法,同時,我們要看學生是否樂于學,是否輕松愉悅地學.學生是否有繼續(xù)學習的**.規(guī)定老師多媒體上課的節(jié)數到底有什么意義呢?這不明擺著是主管領導的官僚主義作風嘛. 無論是作業(yè)的批改次數還是聽課的記錄,這都不是我們日常教學的本質工作.也真不明白,為什么主管教學的領導要么就是以學生考試分數高低論英雄,要么就是以老師表面的工作量定稱職與否.如果這樣當學校領導的話,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都可以當校長主任了!還有誰誰不會當學校領導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