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泵珎鳎骸板e,石也,可以琢玉。舉賢用滯,則可以治國?!编嵭{:“它山喻異國?!庇郑骸八街?,可以攻玉?!泵珎鳎骸肮?,錯也?!北局^別國的賢才也可用為本國的輔佐,正如別的山上的石頭也可為礪石,用來琢磨玉器。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幫助自己改正錯誤缺點或提供借鑒的外力。 【沓來踵至】紛紛到來。 【沓來麕至】同“沓來踵至”。 【踏故習(xí)?!恐^因襲守舊,安于現(xiàn)狀。 【踏破鐵鞋】比喻為找到某樣?xùn)|西歷盡困難,花費極大的力氣。 【遝岡復(fù)嶺】謂岡巒重沓。 【駘背鶴發(fā)】鮐背白發(fā)。形容年老高壽。 【太山北斗】太山為五岳之首,北斗為眾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眾所崇仰的人。 【太公釣魚,原者上鉤】《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fù)命者上釣來!’”后以“太公釣魚,原者上鉤”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太平盛世】社會安寧昌盛的時代。 【太平無象】謂太平盛世并無一定標(biāo)志?!顿Y治通鑒·唐文宗太和六年》:“會上御延英,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dāng)太平,卿等亦有意於此乎?’僧孺對曰:‘太平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無象”諷刺反動統(tǒng)治者粉飾升平。 【太阿倒持】《漢書·梅福傳》:“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漢驅(qū)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碧┌⒓刺?,古劍名。后以“太阿倒持”比喻授人權(quán)柄,自受其害。 【太倉一粟】猶太倉稊米。 【太倉稊米】大谷倉中一粒小米,喻極渺小。語出《莊子·秋水》:“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太歲頭上動土】舊時迷信謂在太歲出現(xiàn)的方向動土興建,會招來災(zāi)禍。因以“太歲頭上動土”比喻觸犯兇惡強(qiáng)暴的人,將會招致禍殃。 【汰劣留良】謂淘汰掉低劣的而留下精良的。 【泰山北斗】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為人們所尊重敬仰的人。 【泰山其頹】《禮記·檀弓上》:“孔子蚤作,負(fù)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孔子將死時作此歌,自稱“哲人”,把自己的死比作泰山崩塌。后用來比喻眾所仰望的人去世。多用作悼辭。 【泰山磐石】比喻安定穩(wěn)固。 【泰山壓卵】比喻以絕對優(yōu)勢輕而易舉地壓倒對方。語出《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功易於太山破雞子,輕於四馬載鴻毛,此湯武兵也?!?BR>【泰然自若】不以為意,神情如常。形容臨事從容鎮(zhèn)定。 【泰然處之】見“處之泰然”。 【泰然居之】見“處之泰然”。 【貪小失大】《呂氏春秋·權(quán)勛》:“達(dá)子又帥其余卒,以軍於秦周,無以賞,使人請金於齊王,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zhàn),大敗,達(dá)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於美唐甚多。此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焙笠浴柏澬∈Т蟆敝敢蜇潏D小便宜而失掉更大的利益。 【貪天之功】本謂以自然成功之事為己功。后多指攘奪他人的功勞。 【貪夫徇財】貪財?shù)娜藶樨斃兔?BR>【貪夫狥利】同“貪夫徇財”。 【貪夫狥財】見“貪夫徇財”。 【貪夫殉利】見“貪夫狥利”。 【貪心不足】貪得之心永不滿足。 【貪功起釁】貪求事功而挑起爭端。 【貪生怕死】見“貪生畏死”。 【貪生畏死】貪戀生存,害怕死亡。 【貪生惡死】見“貪生畏死”。 【貪吃懶做】謂又饞又懶。 【貪多務(wù)得】貪求多而志在必得。 【貪汙狼藉】謂貪財納賄,行為不檢,聲名敗壞。 【貪污腐化】利用職權(quán)侵吞國家財物或接受賄賂,過糜爛墮落的生活。 【貪求無已】見“貪求無厭”。 【貪求無厭】貪圖利益,無滿足的時候。 【貪位慕祿】貪戀權(quán)位,羨慕俸祿。 【貪官污吏】貪財納賄的官吏。 【貪財好色】貪圖財貨,喜好女色。 【貪婪無厭】同“貪得無厭”。 【貪得無厭】對財物權(quán)益孜孜以求,沒有滿足的時候。 【貪欲無厭】猶言貪得無厭。 【貪惏無饜】同“貪得無厭”。 【貪猥無厭】同“貪得無厭”。 【貪賄無藝】見“貪欲無藝”。 【貪欲無藝】謂貪財?shù)挠麤]有限度。 【貪聲逐色】貪愛歌舞,追求女色。形容生活放蕩。 【貪贓枉法】亦作“貪贓壞法”。謂貪污受賄,破壞法紀(jì)。 【貪贓壞法】見“貪贓枉法”。 【攤書傲百城】北魏李謐博覽群書,無意做官,將家產(chǎn)都花在收羅書籍上。經(jīng)他細(xì)加審訂的書有四千卷之多。他有句名言:“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意即只要有萬卷書,又何必做管轄百城的官。事見《魏書·李謐傳》。后以“攤書傲百城”喻藏書之富或嗜書之深。 【攤書擁百城】見“攤書傲百城”。 【曇花一現(xiàn)】曇花,優(yōu)曇缽花。開花短時即謝?!堕L阿含經(jīng)·游行經(jīng)》:“捍佛呴告諸比丘,汝等當(dāng)觀,如來時時出世,如優(yōu)曇缽花時一現(xiàn)耳?!焙笥靡员扔魇挛镏КF(xiàn)即逝。 【談天說地】漫無邊際地閑談。 【談天論地】談?wù)撎煳牡乩?。形容博學(xué)多識。 【談不容口】猶言贊不絕口。 【談玄說妙】談?wù)撔畹氖吕怼?BR>【談吐生風(fēng)】談話機(jī)敏風(fēng)趣。 【談吐風(fēng)生】見“談吐生風(fēng)”。 【談何容易】本謂在君王面前談?wù)f論議、指陳得失不可輕易從事。何容,豈可,怎能容許。《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先生曰: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張銑注:“再言之者,所以言談之辭,何得輕易而為之?!睗h桓寬《鹽鐵論·箴石》:“賈生有言曰:‘懇言則辭淺而不入,深言則逆耳而失指?!试唬骸労稳菀??!勄也灰?,而況行之乎?此胡建所以不得其死,而吳得幾不免于患也。”馬非百簡注:“談,說話。何容,怎能容許。易,輕易?!焙笠浴叭菀住边B讀,意為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并不那么容易。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十回:“說的,~,他肯由你要回,方才不帶他們?nèi)チ?。?BR>【談言微中】說話隱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談若懸河】猶言口若懸河。 【談虎色變】《二程遺書》卷二上:“真知與常知異。常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於眾。若虎能傷人,雖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嘗真知。真知須如田夫乃是?!痹馐钦f被虎咬過的人才真知虎的厲害。后以“談虎色變”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連臉色都變了。 【談空說幻】謂談?wù)f佛理。 【談空說有】佛教有“空宗”“有宗”二宗。宋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吩姡骸褒埱鹁邮恳嗫蓱z,談空說有夜不眠。”后來泛指閑談;空談。 【談笑自如】見“談笑自若”。 【談笑自若】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形容態(tài)度自然。 【談笑封侯】唐杜甫《復(fù)愁》詩之六:“閭閻聽小子,談笑覓封侯?!焙笠浴罢勑Ψ夂睢毙稳莶┤」γ苋菀?。 【談笑風(fēng)生】形容談話時有說有笑,興致勃勃而有風(fēng)趣。語出宋辛棄疾《念奴嬌·贈夏成玉》詞:“遐想后日蛾眉,兩山橫黛,談笑風(fēng)生頰?!?BR>【談過其實】猶言言過其實。 【談情說愛】談戀愛。 【談圓說通】論說權(quán)變之道。 【談?wù)擄L(fēng)生】言談議論活躍,有風(fēng)趣。 【談霏玉屑】談話時美好的言辭像玉的碎末紛紛灑落一樣。形容言談美妙,滔滔不絕。 【談優(yōu)務(wù)劣】善于空談而治理政務(wù)的能力很差。 【談議風(fēng)生】見“談?wù)擄L(fēng)生”。 【譚天說地】謂所談內(nèi)容極為廣泛。形容談?wù)撜咧R廣博。 【譚言微中】說話隱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檀郎謝女】喻指多才而鐘情的青年男女。檀,潘岳;謝,謝道韞。 【忐上忑下】謂心神不定,恐懼不安。 【忐忑不安】心神不安定。形容膽怯,對事情沒有把握。 【忐忑不定】同“忐忑不安”。 【坦然自若】態(tài)度安詳,一如常態(tài)。 【嘆為觀止】贊嘆所見事物好到極點。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見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焙笠蛞浴皣@為觀止”。指贊嘆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 【嘆老嗟卑】感嘆年已老大而猶未顯達(dá)。 【探口而出】猶言脫口而出。 【探丸借客】《漢書·酷吏傳·尹賞》:“長安中奸猾浸多,閭里少年群輩殺吏,受賕報仇,相與探丸為彈,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喪?!焙笠浴疤酵杞杩汀庇饔蝹b殺人報仇。 【探幽索隱】同“探賾索隱”。 【探竿影草】探竿、影草、都是漁民使魚聚集后下網(wǎng)捕撈之法。佛教禪宗借以喻啟發(fā)性的隨宜施教。 【探湯蹈火】猶言赴湯蹈火。喻不怕任何艱險。 【探頭探腦】不斷伸頭張望。形容小心窺探的樣子。 【探頭縮腦】小心膽怯張望貌。 【探賾索隱】探索幽深隱微的事理。 【探賾鉤深】探索幽隱,求取深意。語本《易·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yuǎn)?!?BR>【探囊取物】伸手到袋里取東西。比喻極易辦到的事。語本《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中國用吾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爾?!?BR>【探囊胠篋】用手摸袋子,撬開小箱子。指偷盜。語本《莊子·胠篋》:“將為胠篋探囊發(fā)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BR>【探驪得珠】傳說古代有個靠編織蒿草簾為生的人,其子入水,得千金之珠。他對兒子說:這種珠生在九重深淵的驪龍頷下。你一定是趁它睡著摘來的,如果驪龍當(dāng)時醒過來,你就沒命了。事見《莊子·列御寇》。后以“探驪得珠”喻應(yīng)試得第或吟詩作文能抓住關(guān)鍵。 【湯去三面】《史記·殷本紀(jì)》:“湯出,見野張網(wǎng)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wǎng)?!瘻唬骸?,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wǎng)?!T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焙笠蛞浴皽ト妗狈貉云帐┤实?。 【湯池鐵城】形容城池牢不可破。亦比喻言談無懈可擊。 【湯燒火熱】謂生病發(fā)高燒。 【堂而皇之】形容公然、大模大樣或有氣派。 【堂哉皇哉】猶堂而皇之。 【堂皇冠冕】形容表面上莊嚴(yán)或正大的樣子。 【堂皇富麗】形容氣象宏偉壯麗。 【堂堂一表】形容身材魁偉,相貌出眾。 【堂堂正正】①形容強(qiáng)大嚴(yán)整。語出《孫子·軍爭》:“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杜佑注:“正正者,整齊也;堂堂者,盛大之貌也?!雹诠饷髡?。 【淘沙取金】淘金。 【淘沙得金】見“淘沙取金”。 【滔滔不絕】見“滔滔不竭”。 【滔滔不竭】比喻像流水一樣連續(xù)不斷。 【滔滔不斷】見“滔滔不竭”。 【滔滔汩汩】水涌流貌。多比喻說話連續(xù)不斷。 【滔滔滾滾】①大水奔流貌。常比喻說話連續(xù)不斷。②喻聲勢浩大。 【韜戈卷甲】收藏起武器鎧甲。指息兵。 【韜戈偃武】收藏兵器,停止武備。謂息兵修文。 【韜光用晦】同“韜光養(yǎng)晦”。 【韜光俟奮】謂掩藏才智,待時奮起。 【韜光晦跡】收斂光芒,隱藏蹤跡。比喻不顯露鋒芒和才能。 【韜光晦跡】見“韜光晦跡”。 【韜光滅跡】謂隱藏自己行跡,不使外人得知。 【韜光養(yǎng)晦】謂隱藏才能,使不外露。 【韜光隱晦】同“韜光養(yǎng)晦”。 【韜光隱跡】同“韜光晦跡”。 【韜光斂彩】收斂光采。比喻隱匿才華,無聲無息。 【韜光斂跡】同“韜光晦跡”。 【韜光韞玉】隱匿光采,韞藏寶玉。比喻隱藏才華,不露光芒。 【韜形滅影】謂藏匿蹤跡,不露于世。 【韜跡隱智】謂藏匿蹤跡,不露才智。 【韜神晦跡】謂隱藏蹤跡。 【韜晦之計】謂收斂鋒芒,隱蔽才華意圖,待時而起的計謀。 【韜晦待時】謂掩藏鋒芒,隱匿蹤跡,等待時機(jī)。 【韜聲匿跡】隱匿音信蹤跡。謂不被人所見聞。 【韜曜含光】掩藏隱匿光明。謂不顯耀名聲。 【饕口饞舌】指貪吃的人。 【饕風(fēng)虐雪】指狂暴肆虐的風(fēng)雪。 【逃之夭夭】《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焙笠颉疤摇薄ⅰ疤印蓖?,故以“逃之夭夭”作詼諧語,形容逃跑得無影無蹤。 【桃之夭夭】①《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泵珎鳎骸疤矣腥A之盛者,夭夭,其少壯也?!焙笠杂魇挛锏姆睒s興盛。②形容逃跑。桃,諧音“逃”。有時含詼諧義。 【桃夭李艷】桃李盛開。泛指春日美景。 【桃夭柳媚】形容女子年青貌美。 【桃花人面】事本唐孟棨《本事詩》。崔護(hù)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訪,物在人去,慨嘆不已,題一絕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fēng)?!焙笏煊谩疤一ㄈ嗣妗毙稳菖用裁?。亦借指意中人。 【桃李之教】指老師的教誨。 【桃李之饋】《詩·大雅·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痹^互贈禮品,后引申指送禮,賄賂。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行,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桃李成蹊】“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省語。 【桃李爭妍】桃花李花競相開放。形容春光艷麗。 【桃李門墻】謂生徒眾多的師門。 【桃李春風(fēng)】比喻學(xué)生受到良師的諄諄教誨。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遍天下】見“桃李滿天下”。 【桃李精神】形容妖艷嬌媚的神態(tài)。 【桃李滿天下】唐狄仁杰門生眾多,累向武則天推薦將相多人,或謂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后因以“桃李滿天下”比喻所培養(yǎng)的優(yōu)秀人才眾多。 【桃來李答】語本《詩·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后以“桃來李答”比喻互相酬贈。 【桃紅柳綠】形容絢麗多彩的春天景色。 【桃羞杏讓】形容女子妝飾華美。讓,避讓。 【桃腮柳眼】形容初開的桃花和新綠的柳葉嫵媚多姿。 【桃腮粉臉】形容女子粉紅色的面頰。 【桃僵李代】同“李代桃僵”。原比喻兄弟友愛相助,后轉(zhuǎn)用為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 【桃蹊柳曲】見“桃蹊柳陌”。 【桃蹊柳陌】亦作“桃蹊柳曲”。指春景艷麗的地方。 【陶情適性】怡悅情性。 【討是尋非】惹是生非,故意挑剔。 【討流溯源】謂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討惡翦暴】征討和剪除兇惡殘暴的勢力。 【討價還價】①指在商品成交過程中,買賣雙方對價格要求的一增一減。②比喻接受任務(wù)或舉行談判時,雙方對所提條件斤斤計較,反復(fù)爭論。 【討類知原】謂通過類比而探知淵源。 【忑忑忐忐】心神不安,膽怯。 【特立獨行】謂志行高潔,不隨波逐流。 【騰達(dá)飛黃】同“飛黃騰達(dá)”。 【騰云駕霧】①謂乘云霧飛行。②形容神志恍惚。 【騰蛟起鳳】喻才華優(yōu)異。 【騰焰飛芒】謂光芒四射。 【騰聲飛實】傳揚名聲與功業(yè)。謂使名實俱得傳揚。 【騰騰兀兀】猶言昏昏沉沉;恍恍惚惚。 【剔透玲瓏】①形容靈巧可愛。②比喻人的聰明伶俐。 【剔蝎撩蜂】喻惹事生非。 【梯山架壑】形容登山涉險歷經(jīng)艱辛。 【梯山航?!康巧蕉珊?。謂長途跋涉。 【梯山棧谷】謂鑿梯、修棧道以度高山深谷。泛指跋涉險阻。 【梯愚入圣】謂啟迪引導(dǎo)凡夫俗子成為圣人。 【提心吊膽】見“提心吊膽”。 【提心在口】心提在口,幾乎要跳出來。形容恐懼。 【提心吊膽】亦作“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dān)心或害怕。 【提心吊膽】見“提心吊膽”。 【提綱挈領(lǐng)】提起魚網(wǎng)的總繩,拎住皮衣的領(lǐng)子?!俄n非子·外儲說右下》:“善張網(wǎng)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后得?!薄盾髯印駥W(xué)》:“若挈裘領(lǐng),拙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shù)也?!焙笠浴疤峋V挈領(lǐng)”比喻抓住事物的關(guān)鍵,或把問題扼要地提示出來。 【提綱振領(lǐng)】同“提綱挈領(lǐng)”。 【提綱舉領(lǐng)】同“提綱挈領(lǐng)”。 【啼天哭地】形容非常悲慘。 【啼笑皆非】既使人難受,又使人發(fā)笑。猶言哭笑不得。 【啼饑號寒】形容貧困之極。語出唐韓愈《進(jìn)學(xué)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 【醍醐灌頂】①佛教以醍醐灌人之頂,喻以智慧灌輸于人,使人徹悟。②喻清涼舒適。 【蹄間三尋】謂馬奔走時,前后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 【蹄閒三尋】見“蹄間三尋”。 【題名道姓】猶言指名道姓。謂對人不尊敬。 【鶗鴂彫卉】《后漢書·張衡傳》:“恃己知而華予兮,鶗鴂鳴而不芳?!崩钯t注:“鶗鴂,鳥名,喻讒人也?!焙笏煲浴谤書_彫卉”比喻讒言傷害正直的人。 【體大思精】規(guī)模宏大,構(gòu)思精密。多指著作、設(shè)計規(guī)劃等。 【體物緣情】謂詩賦的狀物與抒情。語本晉陸機(jī)《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體恤入微】同“體貼入微”。 【體規(guī)畫圓】猶言依樣畫葫蘆。謂墨守成規(guī),一味模仿。 【體國經(jīng)野】分劃國都,丈量田野?!吨芏Y·天官·序官》:“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jīng)野,設(shè)官分職,以為民極?!编嵭ⅲ骸绑w猶分也,經(jīng)謂為之里數(shù)。鄭司農(nóng)云:‘營國方九里,國中九經(jīng)九緯,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野則九夫為井,四井為邑之屬是也?!焙笠嘤靡苑褐竸?chuàng)建國家、治理國家。 【體貼入妙】謂體會領(lǐng)悟深刻細(xì)致,而使描寫或模仿巧妙逼真。 【體貼入微】①同“體貼入妙”。②形容關(guān)懷照顧得十分周到。 【體無完皮】同“體無完膚”。 【體無完膚】①全身沒有一塊完好的皮膚。②比喻被責(zé)罵得很厲害,或被批駁得一無是處。 【倜儻不群】卓異不凡;出眾。 【倜儻不羈】豪爽灑脫而不受約束。 【涕泗滂沲】見“涕泗滂沱”。 【涕泗滂沱】謂涕淚如雨。形容涕淚流得極多。 【逖聽遐視】謂視聽范圍很遠(yuǎn)很廣。 【逷聽遠(yuǎn)聞】“逷”同“逖”。謂視聽范圍很遠(yuǎn)很廣。 【替天行道】①代行上天的意旨。謂按照天意,在人世間做正義的事業(yè)。②借指代行人民群眾的意愿。 【替古人耽憂】謂不必要的憂慮。 【替古人擔(dān)憂】見“替古人耽憂”。 【摘瓜抱蔓】語本唐李賢《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后用以喻一掃而空。 【摘句尋章】摘取、搜尋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摘埴索涂】盲人以杖點地,探索道路。喻盲目的行為。 【摘瑕指瑜】謂揭示優(yōu)缺點。 【殢雨尤云】見“殢云尤雨”。 【殢云尤雨】“殢”念tì。喻男女之間的纏綿歡愛。 【擿奸發(fā)伏】揭露舉發(fā)隱秘的奸人和壞事。 【擿埴索途】見“擿埴索涂”。 【擿埴索涂】謂盲人以杖點地摸索道路。常喻暗中求索。 【擿植索涂】見“擿埴索涂”。 【天人之際】天道與人事相互之間的關(guān)系。 【天工人代】謂天的職司由人代替執(zhí)行。語出《書·皋陶謨》:“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BR>【天下一家】謂天下人如一家人。亦指全國統(tǒng)一。 【天下大亂】謂全國或世界形勢動蕩混亂。 【天下太平】全國或世界局勢安定。亦形容社會秩序好,到處都很安定。 【天下莫敵】見“天下無敵”。 【天下烏鴉一般黑】比喻壞人壞事各地都差不多,到處都是一樣黑暗。 【天下老鴰一般黑】老鴰,“烏鴉”的俗稱。見“天下烏鴉一般黑”。 【天下無敵】亦作“天下莫敵”。謂普天之下沒有對手。形容戰(zhàn)無不勝,不可抵擋。 【天下無雙】世上獨一無二。形容出類拔萃。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謂只要有決心,肯用心思,世上再困難的事也能辦成。 【天下為公】原指君位不為一家私有。后為一種美好的社會政治理想。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謂國家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zé)任。語本清顧炎武《日知錄·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zé)焉耳矣。” 【天上人間】①天上和人間。②比喻境遇懸殊。 【天上麒麟】《南史·徐陵傳》:“(徐陵)年數(shù)歲,家人攜以候沙門釋寶志,寶志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焙笠蛞浴疤焐削梓搿狈Q贊他人之子有文才。 【天之僇民】見“天之戮民”。 【天之戮民】亦作“天之僇民”。受天懲罰的人;罪人。 【天之驕子】①漢時匈奴用以自稱。后亦泛稱強(qiáng)盛的邊地少數(shù)民族或其首領(lǐng)。②比喻有才能、有影響的人。③現(xiàn)有時亦用于譏諷驕氣十足的人。 【天女散花】《維摩經(jīng)·觀眾生品》:“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說法,便現(xiàn)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華,同“花”。本以花是否著身驗證諸菩薩、聲聞的向道之心,聲聞結(jié)習(xí)未盡,花即著身。后多以“天女散花”形容拋灑東西或大雪紛飛的樣子。 【天王老子】比喻至尊至貴、最有權(quán)威的人。 【天公地道】形容極公平合理。引申為理所當(dāng)然。 【天方夜譚】即《一千零一夜》。原為阿拉伯古代民間故事集。古稱阿拉伯國家為天方國。故名。內(nèi)容廣泛,想象豐富,富于神話色彩。因以比喻虛誕夸飾的議論。 【天打雷劈】謂受天罰。多用于發(fā)誓或詛咒。 【天平地成】①謂禹治水成功,地正其勢,天循其時。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夏書》曰‘地平天成’,稱也?!倍蓬A(yù)注:“《夏書》,逸書。地平其化,天成其施,上下相稱為宜?!雹谥^萬事安排妥當(dāng),天下太平。 【天生天化】天然生就。 【天生地設(shè)】猶天造地設(shè)。 【天老地荒】見“天荒地老”。 【天地長久】見“天長地久”。 【天地剖判】猶言開天辟地。 【天地誅滅】猶天誅地滅。比喻為天地所不容。 【天地誅戮】見“天地誅滅”。 【天有不測風(fēng)云】比喻災(zāi)禍難以預(yù)料。 【天成地平】比喻萬事安排妥帖,天下太平。 【天年不遂】謂未享天年。 【天年不測】謂意外的死亡。 【天年不齊】謂命運和流年不相配合,以致運道不好。 【天各一方】謂遠(yuǎn)隔兩地,各在一方。語出漢蘇武《詩》之四:“良友遠(yuǎn)別離,各在天一方?!?BR>【天衣無縫】《太平廣記》卷六八引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稍聞香氣漸氵農(nóng),翰甚怪之,仰視空中,見有人冉冉而下,直至翰前,乃一少女……徐視其衣并無縫。翰問之,謂翰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焙笠蛞浴疤煲聼o縫”喻詩文自然渾成,或事物周密完美,泯然無跡。 【天花亂墜】亦作“天華亂墜”。佛教傳說:佛祖講經(jīng),感動天神,諸天各色香花,紛紛下墜?!斗ㄈA經(jīng)·序品》:“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yǎng)恭敬尊重贊嘆,為諸菩薩說大乘經(jīng)……佛說此經(jīng)已,結(jié)加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焙笠浴疤旎▉y墜”形容言談虛妄、動聽而不切實際。 【天兵天將】神話中指天神的兵將。 【天作之合】《詩·大雅·大明》:“文王初載,天作之合?!泵珎鳎骸昂?,配也?!北局^文王娶大姒為上天所賜。因用作稱頌婚姻美滿之詞。 【天災(zāi)人禍】①詈辭。②自然的災(zāi)害和人為的禍患。 【天災(zāi)地妖】自然界發(fā)生的災(zāi)害怪異。 【天災(zāi)地變】自然界發(fā)生的災(zāi)害變異。 【天長日久】時間長,日子久。 【天長地久】《老子》:“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痹柑斓卮嬖诘木眠h(yuǎn)。后用以形容時間悠久。 【天昏地黑】見“天昏地暗”。 【天昏地暗】亦作“天昏地黑”。①天地一片昏黑。常用以形容風(fēng)霾、雷雨時的自然景象。②指天色晚。③形容異常利害。④喻社會黑暗腐敗。 【天府之國】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的地區(qū)。語本《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田肥美,民殷富,戰(zhàn)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薄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罚骸胺蜿P(guān)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輪。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焙髮S靡悦婪Q四川。語本《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BR>【天空海闊】①謂天地廣闊。②常用以形容宏大寬闊。 【天荊地棘】天地間布滿荊棘,喻世途或處境艱難。 【天荒地老】亦作“天老地荒”。極言歷時久遠(yuǎn)。 【天南地北】①形容距離遙遠(yuǎn)。②指距離遠(yuǎn)的不同地區(qū)。③形容(淡話)漫無邊際。 【天南海北】①形容距離遙遠(yuǎn)的不同地區(qū)。②形容(談話)漫無邊際。 【天香國色】①本為稱贊牡丹之辭,謂其色香俱非他花可比。②稱美麗的女子。 【天保九如】《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边B用九“如”字,祝頌福壽綿長。后遂以“天保九如”為祝壽頌詞。 【天姿國色】形容女子姿色絕美。亦指絕色女子。 【天差地遠(yuǎn)】形容相差極遠(yuǎn)。 【天冠地屨】猶言天壤之別,比喻兩者差別極大。 【天怒人怨】上天震怒,百姓怨恨。形容為害作惡十分嚴(yán)重,引起普遍憤怒。 【天馬行空】①神馬奔馳于太空。比喻才氣橫逸,不受拘束。②形容脫離羈絆,迅猛前進(jìn)。③比喻言大而夸,脫離實際。 【天華亂墜】見“天花亂墜”。 【天真爛漫】亦作“天真爛熳”。①純真自然,不虛偽造作。②形容單純、幼稚。 【天真爛熳】見“天真爛漫”。 【天造地設(shè)】天然生成。 【天造草昧】①謂天地之始,萬物草創(chuàng)于混沌蒙昧之中。②謂草創(chuàng)之時。 【天倫之樂】家庭中親人團(tuán)聚的歡樂。 【天高地下】①比喻尊卑有別。②比喻各種情勢。 【天高地厚】①《詩·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薄盾髯印駥W(xué)》:“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焙蠖嘁浴疤旄叩睾瘛北扔魇挛锏膹?fù)雜和艱巨。②形容恩情極為深厚。 【天高皇帝遠(yuǎn)】舊謂遠(yuǎn)離京城的偏僻地區(qū),王法難以到達(dá)。多用以比喻不聽管束,無法無天。 【天高聽下】謂天子圣明,雖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天高聽卑】①謂天帝高高在上,卻能聽到下面人世間的言語,而察知其善惡。②歌頌帝王圣明。 【天朗氣清】天色明朗,氣候清和。 【天授地設(shè)】謂天然形成。 【天崩地坍】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坼】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災(zāi)難、重大的事變或強(qiáng)烈的聲響。 【天崩地陷】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裂】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塌】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解】同“天崩地坼”。 【天假之年】上天賜給足夠的年壽。謂能享其天年。 【天假其年】同“天假之年”。 【天從人原】謂事情的發(fā)展恰如所望。 【天旋地轉(zhuǎn)】①比喻世局大變。②形容氣勢宏大。③形容暈眩。 【天清日白】猶言光天化日,大白天。 【天涯比鄰】謂遠(yuǎn)在天涯,也象近在身邊。語出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天涯地角】指極邊遠(yuǎn)的地方。 【天涯海角】指極遠(yuǎn)的地方。亦形容彼此相隔極遠(yuǎn)。 【天粟馬角】天雨粟,馬生角。謂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 【天無二日】天上沒有兩個太陽。常用以比喻一國、一地、一族等不可同時有二主。 【天無絕人之路】謂人的處境瀕臨絕望時,上天總會給以出路。 【天道好還】《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天下,其事好還?!焙笠蕴斓姥h(huán)、報應(yīng)不爽為“天道好還”。 【天道無親】謂天道公正,無偏無私。 【天道寧論】謂天道福善懲惡之說難以憑信。 【天淵之別】形容差別懸殊。 【天開地辟】①猶言開天辟地。②謂天然形成。 【天塌地陷】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災(zāi)變。 【天搖地動】謂天地?fù)u晃震動。形容力量或聲響巨大。 【天愁地慘】形容極度悲哀的氣氛或情狀。 【天與人歸】語出《孟子·萬章上》:“‘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曰:‘天與之?!薄斗Y梁傳·莊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歸往也?!焙笠浴疤炫c人歸”謂天命所屬,人心所向。 【天誅地滅】為天地所誅滅。意思是天地所不容。多用于發(fā)誓、詛咒語中。 【天經(jīng)地義】天地間本當(dāng)如此、不可更改的道理。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薄缎⒔?jīng)·三才》:“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 【天經(jīng)地緯】①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jì)、天地之經(jīng)緯也?!敝柑斓亻g理所當(dāng)然、無可非議的道理。②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天奪之年】上天褫奪其年壽。謂不能享其天年。 【天奪之魄】亦作“天奪其魄”。①上天奪走他的魂魄。謂欲其死。②謂天使其神志迷亂。 【天奪其魄】見“天奪之魄”。 【天誘其衷】謂上天開導(dǎo)其心意。 【天潢貴胄】指皇族或其后裔。 【天隨人原】上天順從人的意愿。形容事態(tài)恰如所望。 【天網(wǎng)恢恢】①謂天道如大網(wǎng),籠罩一切。常用以比喻帝王的統(tǒng)治無遠(yuǎn)弗屆。②比喻作惡必受天罰。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謂天道如大網(wǎng),雖稀疏卻無有漏失。比喻作惡者逃不出上天的懲罰。語出《老子》:“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BR>【天覆地載】①《禮記·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載?!焙笠浴疤旄驳剌d”形容范圍至大至廣。②對帝王仁德廣被之贊頌。 【天翻地覆】①形容發(fā)生根本的變化。②形容秩序大亂。 【天羅地網(wǎng)】①天空地面遍張羅網(wǎng)。比喻法禁森嚴(yán),難以脫逃。②比喻上下四方,嚴(yán)密包圍,無法逃脫。 【天壤之別】形容差別極大。 【天壤王郎】晉謝道韞嫁王凝之,不稱意,叔父謝安慰解之。道韞曰:“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后因稱婦女所適丈夫不稱其意為抱“天壤王郎”之恨。 【天懸地隔】謂兩者相差極遠(yuǎn),如天地之懸隔。語出《南齊書·陸厥傳》:“一人之思,遲速天懸;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天驚石破】形容巨響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驚。 【添枝加葉】見“添枝接葉”。 【添枝接葉】增添樹的枝葉。比喻敘述事情或轉(zhuǎn)述別人的話時,加上原來沒有的內(nèi)容,使之走樣。 【添枝增葉】見“添枝接葉”。 【添油加醋】比喻在敘述事情或轉(zhuǎn)述別人的話時,任意增添細(xì)節(jié),夸大或歪曲事實真相。 【添油熾薪】猶言火上加油。比喻人為地激化矛盾,使事態(tài)嚴(yán)重。 【添醋加油】見“添油加醋”。 【添磚加瓦】比喻盡一份微薄的力量。 【添鹽著醋】見“添油加醋”。 【恬不知怪】謂安然處之,不以為怪。語本漢賈誼《治安策》:“至於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BR>【恬不知恥】見“恬不知恥”。 【恬不知恥】安然處之,不以為恥。 【恬不知羞】見“恬不知恥”。 【恬不知愧】見“恬不知恥”。 【恬不為怪】猶言恬不知怪。 【恬不為意】處之泰然,滿不在乎。 【恬言柔舌】猶言甜言蜜語。 【恬淡無為】心境清靜自適而無所營求。語本《莊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zhì)也。” 【恬然自足】謂胸中恬淡,無處不感到滿足。 【甜言美語】①猶言說好聽的話。②指好言好語。 【甜言軟語】①亦作“甜言媚語”。溫柔體貼的話。②指說溫柔體貼的話。③同“甜言蜜語”。 【甜言媚語】見“甜言軟語”。 【甜言蜜語】甜蜜誘人的話。亦指說甜蜜誘人的話。 【甜酸苦辣】指種種不同的味道。常用以比喻生活上的種種遭遇和復(fù)雜感受。 【甜嘴蜜舌】猶甜言蜜語。 【填阬滿谷】塞滿坑谷。后常用以形容充滿;盛多。 【填街塞巷】充塞街巷。極言其多。語出《南齊書·虞玩之傳》:“又生不長發(fā),便謂為道人,填街溢巷,是處皆然?!? 【佻身飛鏃】只身射箭殺敵。形容殺敵英勇,視死如歸。 【挑三撥四】見“挑三豁四”。 【挑三豁四】謂挑撥是非。 【挑茶斡刺】尋事生非。 【挑撥離間】搬弄是非,制造矛盾。 【挑三揀四】謂挑挑揀揀,嫌這嫌那。 【挑三嫌四】見“挑三揀四”。 【挑三檢四】見“挑三揀四”。 【挑么挑六】挑剔,找差錯。 【挑肥揀瘦】謂挑來挑去,下不了決心,拿不定主意。 【挑精揀肥】猶挑肥揀瘦。 【挑牙料脣】搖動嘴脣。謂吵嘴,爭吵。 【挑脣料嘴】見“挑牙料脣”。 【條入葉貫】比喻深入精微,融會貫通。 【條分節(jié)解】謂逐條逐節(jié)進(jìn)行分析。 【條分縷析】①形容分析得細(xì)密而有條理。②謂進(jìn)行細(xì)密而有條理的分析。 【條條框框】謂被視為固定的、不能變通的條例規(guī)定。 【條脩葉貫】枝長葉連。比喻有條理、有系統(tǒng)。 【條貫部分】謂條理貫穿,部位分明。 【條解支劈】謂細(xì)致部析。 【跳梁小丑】形容猖狂搗亂而沒有多大能耐的丑惡之徒。 【鐵中錚錚】比喻才能較為出眾的人。 【鐵心木腸】見“鐵心石腸”。 【鐵心石腸】猶言鐵石心腸。 【鐵打心腸】謂心腸像鐵鑄成的。形容人剛強(qiáng)的秉性。 【鐵石心肝】見“鐵石心腸”。 【鐵石心腸】猶言鐵打心腸。 【鐵杵磨成針】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后即以“鐵杵磨成針”、“鐵棒磨成針”比喻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鐵板一塊】比喻牢不可破的整體。 【鐵板釘釘】①猶言硬碰硬。比喻說話辦事堅決、干脆。②比喻已成定論。 【鐵板歌喉】形容豪邁的演唱。 【鐵板銅弦】形容豪邁激越的文章風(fēng)格。 【鐵板銅琶】見“鐵板銅弦”。 【鐵面無私】形容公正嚴(yán)明,不講情面。 【鐵面鎗牙】比喻堅忍不拔,刻苦自勵。 【鐵馬金戈】①形容威武雄壯的士兵和戰(zhàn)馬。②謂戰(zhàn)事,兵事。 【鐵郭金城】比喻設(shè)防堅固的城池。 【鐵案如山】謂證據(jù)確鑿的案件或結(jié)論,像山一樣不可推翻。 【鐵桶江山】比喻牢固的政權(quán)或地位。 【鐵棒磨成針】見“鐵杵磨成針”。 【鐵硯磨穿】鐵鑄的硯臺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鐵筆無私】謂執(zhí)筆判案不徇私情。 【鐵畫銀鉤】見“鐵畫銀鉤”。 【鐵畫銀鉤】唐歐陽詢《用筆論》:“徘徊俯仰,容與風(fēng)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后用“鐵畫銀鉤”謂書法家運筆,其點畫既剛勁,又柔媚。 【鐵腸石心】比喻剛強(qiáng)而不為感情所動的秉性。 【鐵獄銅籠】形容密閉森嚴(yán)的監(jiān)牢。 【鐵綽銅琶】同“鐵板銅琶”。 【鐵鞋踏破】比喻長途跋涉,到處尋求。 【鐵樹花開】見“鐵樹開花”。 【鐵樹開花】亦作“鐵樹開華”。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xiàn)。鐵樹原產(chǎn)熱帶,不常開花。熱帶,不常開花。 【鐵樹開華】見“鐵樹開花”。 【鐵嘴鋼牙】比喻能言善辯。 【鐵壁銅山】比喻堅強(qiáng)可靠的勢力。 【鐵壁銅墻】猶言銅墻鐵壁。 【鐵證如山】形容證據(jù)確鑿,不可否認(rèn)。 【亭亭玉立】形容花木主干挺拔或美人的身材修長。 【亭臺樓閣】泛指建造在園林庭院中供游憩欣賞的建筑。 【停辛佇苦】謂歷盡艱辛。 【停辛貯苦】見“停辛佇苦”。 【停留長智】謂耽擱得久了,會想出主意來。 【停云落月】晉陶潛《停云詩序》:“停云,思親友也?!碧贫鸥Α秹衾畎住吩娭唬骸奥湓聺M屋梁,猶疑照顏色。”后人因常在書札中用“停云落月”表示對友人的思慕。 【挺而走險】謂被迫走冒險的道路。挺,本作“鋌”。 【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來。 【挺胸凸肚】①形容得意或狂妄自大的樣子。②形容精神飽滿的樣子。 【挺鹿走險】挺而走險。謂事急之時,被迫冒險行事。語本《左傳·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擇音(廕)’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BR>【鋌而走險】指因無路可走而采取冒險行動。 【鋌鹿走險】①見“鋌而走險”。②指因無路可走而采取冒險行動。 【通力合作】共同出力,一起來做。 【通工易事】見“通功易事”。 【通才碩學(xué)】學(xué)識通達(dá)淵博的人。 【通才練識】博學(xué)多才,見識練達(dá)。 【通上徹下】①謂從天到地。②從上到下。指所有的人。 【通天達(dá)地】猶言頂天立地。 【通天徹地】①形容本領(lǐng)十分高強(qiáng)。②從天到地,到處。 【通元識微】通曉玄奧微妙的道理。 【通今博古】通曉古今的學(xué)問。 【通今達(dá)古】同“通今博古”。 【通文達(dá)理】謂有學(xué)問懂道理。 【通文達(dá)禮】謂有學(xué)問懂禮儀。 【通文達(dá)藝】多才多藝,知識淵博。 【通文調(diào)武】謂賣弄文才和武藝。 【通功易事】謂人各有業(yè),互通有無。 【通古博今】同“通今博古”。 【通古達(dá)變】通曉古代的學(xué)問,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行事。 【通共有無】謂互相接濟(jì);互通有無。 【通同一氣】互相串通勾結(jié)。 【通材達(dá)識】指博學(xué)多才、見識練達(dá)的人。 【通邑大都】同“通都大邑”。 【通南徹北】謂貫穿南北。 【通幽洞冥】通曉、洞察幽冥之事。 【通幽洞微】通曉、洞察幽深而細(xì)微的道理。 【通幽洞靈】通曉、洞察幽冥靈異之事。 【通幽動微】見“通幽洞微”。 【通風(fēng)討信】猶言通風(fēng)報信。 【通風(fēng)報信】暗中傳遞消息。 【通風(fēng)報訊】見“通風(fēng)報信”。 【通計熟籌】全面考慮,仔細(xì)籌劃。 【通前至后】見“通前徹后”。 【通前徹后】從開頭到結(jié)尾。全部,整個。 【通前澈后】見“通前徹后”。 【通首至尾】從開始到結(jié)尾。猶言原原本本。 【通都大邑】四通八達(dá)的大城市。 【通都大埠】同“通都大邑”。 【通都巨邑】同“通都大邑”。 【通真達(dá)靈】與神仙交往。 【通時合變】同“通權(quán)達(dá)變”。 【通時達(dá)務(wù)】謂了解客觀形勢。 【通時達(dá)變】同“通權(quán)達(dá)變”。 【通宵達(dá)旦】一夜到天亮。 【通宵徹旦】見“通宵徹晝”。 【通宵徹夜】整夜。 【通書達(dá)禮】謂通詩書,懂禮儀。 【通情達(dá)理】懂得道理,說話做事合情合理。 【通無共有】見“通共有無”。 【通憂共患】共同承擔(dān)憂患。 【通險暢機(jī)】使險要之地暢通無阻。 【通儒達(dá)士】指知識淵博、明智達(dá)理的學(xué)者。 【通儒達(dá)識】見“通儒達(dá)士”。 【通儒碩學(xué)】猶言通儒達(dá)士。 【通權(quán)達(dá)理】通曉權(quán)宜與事理。 【通權(quán)達(dá)變】謂適應(yīng)客觀情況的變化,因時制宜,不拘常規(guī)。 【通變達(dá)權(quán)】同“通權(quán)達(dá)變”。 【通衢大邑】同“通都大邑”。 【通衢廣陌】四通八達(dá)的寬廣大路。 【痌瘝在抱】痌瘝:病痛,比喻疾苦;在抱:在胸懷中。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尚書·康誥》:“恫瘝乃身?!鼻濉酋氯恕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六十回:“前回一個大善士,專誠到揚州動勸捐,做得那種~,愁眉苦目的樣子。” 【同力協(xié)契】猶言同心協(xié)力。 【同工異曲】曲調(diào)雖異,演奏得卻同樣精妙。比喻不同的人的辭章或言論同樣精彩,或做法雖不同而效果卻一樣。 【同日而言】同“同日而論”。 【同日而道】同“同日而論”。 【同日而語】同“同日而論”。 【同日而論】猶言相提并論。 【同仇敵慨】見“同仇敵愾”。 【同仇敵愾】亦作“同仇敵慨”。語本《詩·秦風(fēng)·無衣》:“與子同仇?!薄蹲髠鳌の墓哪辍罚骸爸T侯敵王所愾?!笨追f達(dá)疏:“當(dāng)王所怒,謂往征伐之?!焙笠浴巴饠硱鳌敝溉w一致地痛恨、打擊敵人。 【同文共軌】亦作“同文共規(guī)”?!抖Y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焙笠浴巴墓曹墶北扔鲊医y(tǒng)一。 【同文共規(guī)】見“同文共軌”。 【同心一力】同“同心協(xié)力”。 【同心一意】心志一致。 【同心一德】同“同心同德”。 【同心葉力】同“同心協(xié)力”。 【同心共膽】亦作“同心合膽”。心志一致。 【同心共濟(jì)】亦作“同心協(xié)濟(jì)”。謂齊心協(xié)力,克服困難。 【同心同德】謂思想行動完全一致。 【同心合力】同“同心協(xié)力”。 【同心合意】同“同心一意”。 【同心合德】同“同心同德”。 【同心合膽】見“同心共膽”。 【同心并力】同“同心協(xié)力”。 【同心協(xié)力】齊心合力。謂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 【同心協(xié)德】同“同心同德”。 【同心協(xié)濟(jì)】見“同心共濟(jì)”。 【同心畢力】齊心盡力。 【同心僇力】見“同心戮力”。 【同心竭力】同“同心畢力”。 【同心敵愾】同懷強(qiáng)烈的憤恨以對付敵人。 【同心戮力】齊心合力。 【同心斷金】《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焙笠浴巴臄嘟稹毙稳菪凝R力量大。 【同功一體】功績地位一樣。 【同甘共苦】亦省作“同甘苦”。一同嘗甘苦之味。比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dāng)。常偏指共患難。 【同生共死】生死與共,形容情誼極深。 【同年而?!开q言相提并論。 【同年而語】猶言相提并論。 【同休共戚】亦作“同休等戚”。①謂同歡樂共憂患。形容關(guān)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難。 【同休等戚】見“同休共戚”。 【同舟共命】比喻命運相同,利害一致。 【同舟共濟(jì)】同乘一條船渡水。比喻同心協(xié)力,戰(zhàn)勝困難。 【同舟遇風(fēng)】比喻同遭逆境。 【同利相死】謂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 【同床共枕】謂同床并頭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同床各夢】比喻共同生活或共做一事而各有打算。 【同明相照】謂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賢者揄揚而聲名更顯。 【同垂不朽】一同流傳,永不磨滅。 【同床異夢】同“同床各夢”。 【同胞共氣】喻指親兄弟。 【同音共律】音律相同。比喻關(guān)系密切。 【同美相妒】同是美人,互相妒嫉。比喻有同樣擅長的人不易相處。 【同室操戈】春秋鄭徐吾犯之妹有美色,公孫楚與其從兄公孫黑爭娶之。楚已納聘,黑欲強(qiáng)奪,公孫楚“執(zhí)戈逐之,及沖,擊之以戈”。事見《左傳·昭公元年》。又《后漢書·鄭玄傳》載,何休好《公羊傳》而惡《左傳》、《穀梁傳》,鄭玄乃著論以駁之,“休見而嘆曰:‘康成(玄之字)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后以“同室操戈”比喻兄弟相殘或內(nèi)部紛爭。 【同氣相求】《易·乾》:“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孔穎達(dá)疏:“‘同氣相求’者,若天欲雨,而礎(chǔ)柱潤是也……言天地之間,共相感應(yīng),各從其氣類。”后以比喻志趣相同或氣質(zhì)相類者互相吸引、聚合。 【同氣連枝】喻指同胞兄弟姐妹。 【同條共貫】①事理相通,脈絡(luò)連貫。②謂行事相仿,可以相提并論。 【同病相憐】比喻有同樣不幸的遭遇者相互同情。 【同流合汙】見“同流合污”。 【同流合污】①謂隨俗浮沉。語本《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②指隨同壞人,為非作歹。 【同流合汙】見“同流合污”。 【同船合命】比喻處境相同,利害相關(guān)。 【同符合契】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同敝相濟(jì)】猶同惡相濟(jì)。 【同惡共濟(jì)】見“同惡相濟(jì)”。 【同惡相求】同作惡者,彼此互有需求。 【同惡相助】亦作“同惡相恤”。謂對共同憎惡者,必相互援助以對付之。 【同惡相恤】見“同惡相助”。 【同惡相濟(jì)】亦作“同惡共濟(jì)”。謂惡人互相幫助,狼狽為奸。 【同惡相黨】共為惡者相結(jié)為黨。 【同然一辭】猶異口同聲。 【同業(yè)相仇】猶言同行是冤家。形容同行業(yè)的人不易相處。 【同源共流】有同一源頭、流向。比喻同一,統(tǒng)一。 【同源異派】見“同源異流”。 【同源異流】謂起始、發(fā)端相同而趨向、終結(jié)不同。 【同塵合汙】謂行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濁之世。 【同憂相救】謂憂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同德一心】謂全心全意為共同目標(biāo)努力。 【同德同心】見“同心同德”。 【同德協(xié)力】為同一目標(biāo)而共同盡力。 【同盤而食】同吃一個盤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間骨肉情深。語出《魏書·楊椿傳》:“椿臨行,誡子孫曰:‘……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盤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還,亦有過中不食,忍饑相待?!币嗍∽鳌巴P”。 【同聲一辭】猶言眾口一辭。 【同聲共氣】比喻親密無間,志趣相合。 【同聲同氣】見“同聲共氣”。 【同聲相求】謂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同聲相應(yīng)】①指樂聲相和。②比喻同類事物互相感應(yīng)。③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應(yīng)。 【同歸於盡】一同毀滅或死亡。 【同歸殊途】見“同歸殊涂”。 【同歸殊涂】語出《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原謂天下萬事初雖異,然終究同歸于一。后泛指途徑不同而結(jié)果相同。 【同類相求】謂物之同類者互相聚合。 【同類相妒】形容同類者不易相處。 【同類相從】謂物之同類者互相依從。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yīng)】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殷荊州曾問遠(yuǎn)公:‘《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笤唬骸~山西崩,靈鐘東應(yīng),便是《易》耶?’”劉孝標(biāo)注引《東方朔傳》:“孝武皇帝時,未央宮前殿鐘無故自鳴,三日三夜不止。詔問太史待詔王朔,朔言恐有兵氣。更問東方朔,朔曰:‘臣聞銅者山之子,山者銅之母,以陰陽氣類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鐘先鳴?!兑住吩弧傍Q鶴在陰,其子和之?!本烈?。其應(yīng)在后五日內(nèi)?!尤?,南郡太守上書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后以“銅山西崩,洛鐘東應(yīng)”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響。 【銅山金穴】比喻極其富有。 【銅山鐵壁】見“銅山鐵壁”。 【銅山鐵壁】亦作“銅山鐵壁”。①比喻可以信賴的堅強(qiáng)人物。②形容十分堅固,不易摧毀的事物。 【銅心鐵膽】形容人的意志堅定。 【銅打鐵鑄】形容非常牢靠、穩(wěn)固。 【銅城鐵壁】見“銅墻鐵壁”。 【銅脣鐵舌】比喻雄辯的口才。 【銅圍鐵馬】比喻堅固的陣勢。 【銅筋鐵肋】見“銅筋鐵骨”。 【銅筋鐵骨】形容人的身體十分壯實強(qiáng)健。 【銅駝草莽】同“銅駝荊棘”。 【銅駝荊棘】《晉書·索靖傳》:“靖有先識遠(yuǎn)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后因以“銅駝荊棘”指山河殘破、世族敗落或人事衰頹。 【銅盤重肉】貴重的食器,豐盛的飯菜。引申指特殊恩寵。 【銅澆鐵鑄】形容體格非常強(qiáng)壯。 【銅墻鐵壁】見“銅墻鐵壁”。 【銅頭鐵額】形容異常勇猛強(qiáng)悍,刀槍不入。 【銅頭鐵臂】見“銅頭鐵額”。 【銅墻鐵壁】比喻十分堅固、不可摧毀的事物。 【銅鑄鐵澆】見“銅澆鐵鑄”。 【偷工減料】①不按質(zhì)量要求,偷省工序,暗減用料。②以喻做事貪圖省事,馬虎敷衍。 【偷天換日】比喻用欺騙的手法暗中改變事物的內(nèi)容或事情的性質(zhì)。 【偷合茍從】亦作“偷合取容”。謂茍且迎合以取悅于人。 【偷合茍容】謂茍且迎合以求容身。 【偷香竊玉】謂與女人偷情私通。 【偷梁換柱】比喻用欺騙的手法暗中改變事物的內(nèi)容或事情的性質(zhì)。 【偷寒送暖】①奉承拍馬。②指對人關(guān)切。元曲中多指暗中撮合男女私情。③喻偷情。 【偷閑躲靜】擺脫雜務(wù),得個清靜。 【偷媚取容】巧黠諂媚以取悅于人。 【偷聲細(xì)氣】輕聲輕氣。 【偷雞盜狗】見“偷雞摸狗”。 【偷雞摸狗】亦作“偷雞盜狗”。①指偷竊。②指背著自己的配偶和他人搞男女關(guān)系。 【頭一無二】唯一,只有一個。 【頭上末下】①謂從上到下,從最前頭一個到最末尾一個。②頭一回,第一次。 【頭上安頭】《五燈會元·夾山會禪師法嗣·洛浦元安禪師》:“今有一事問汝等:若道這個是,即頭上安頭;若道不是,即斬頭求活。”意謂禪宗意旨應(yīng)該頓悟,一切思量分辨猶如“頭上安頭”都是累贅重復(fù),多此一舉。后因以比喻累贅多余。 【頭上著頭】猶言頭上安頭。 【頭出頭沒】語本《五燈會元·投子同禪師法嗣·濠州思明禪師》:“問:‘如何是清潔法身?!瘞熢唬骸豪锴鶅?,頭出頭沒?!焙笥靡员扔髯冯S世俗。 【頭足異所】見“頭足異處”。 【頭足異處】謂被斬。 【頭角崢嶸】①比喻青少年氣概或才能不同尋常。②形容激進(jìn)、時興、引人注目的樣子。 【頭昏目?!恳姟邦^昏目暈”。 【頭昏目暈】猶言頭昏眼花。 【頭昏眼花】頭腦昏暈,眼睛發(fā)花。 【頭昏眼暗】猶言頭昏眼花。 【頭昏腦?!恳姟邦^昏腦脹”。 【頭昏腦脹】頭部昏暈,腦子發(fā)脹。 【頭昏腦悶】猶言頭昏腦脹。 【頭面人物】指在社會上有較大勢力和聲望而又經(jīng)常拋頭露面的人物。 【頭重腳輕】①形容因酒醉或犯病等原因而感到頭腦發(fā)脹,腳下無力,身體失去平衡。②形容事物上下或前后不協(xié)調(diào),不均稱,失去平衡。 【頭破血出】同“頭破血流”。 【頭破血流】形容受到嚴(yán)重打擊或遭到慘敗的樣子。 【頭破血淋】見“頭破血流”。 【頭眩目昏】同“頭昏眼花”。 【頭疼腦熱】指小的病痛。亦指小災(zāi)小難。 【頭梢自領(lǐng)】自己扯著頭發(fā)。比喻自討苦吃,自找麻煩。 【頭癢搔跟】頭上發(fā)癢卻抓腳跟。比喻抓不到問題的關(guān)鍵,于事無補(bǔ)。 【頭稍自領(lǐng)】見“頭梢自領(lǐng)”。 【頭焦額爛】形容十分狼狽窘迫。 【頭痛灸頭,腳痛灸腳】謂針對疼痛的部位治療,不追究病根。比喻只解決具體問題,不深究產(chǎn)生問題的根源。 【頭痛治頭,足痛治足】見“頭痛灸頭,腳痛灸腳”。 【頭痛腦熱】見“頭疼腦熱”。 【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比喻做事缺乏通盤計劃,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在表面上忙于應(yīng)付。 【頭痛額熱】見“頭疼腦熱”。 【頭童齒豁】頭禿齒缺。形容衰老。 【頭暈?zāi)垦!款^腦暈亂,眼睛昏花。 【頭會箕賦】見“頭會箕斂”。 【頭會箕斂】按人數(shù)征稅,用畚箕裝取所征的谷物。謂賦稅苛刻繁重。 【頭頭是道】原為佛教語,指處處都存在著道。后用以形容說話或做事有條不紊。語本《續(xù)傳燈錄·慧力洞源禪師》:“方知頭頭方是道,法法本圓成?!?BR>【投山竄?!恐^放逐到荒涼邊遠(yuǎn)地區(qū)。 【投刃皆虛】《莊子·養(yǎng)生主》謂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見皆非全牛,只見其骨節(jié)皆空虛,“彼節(jié)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然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后因以“投刃皆虛”比喻處理事務(wù)得心應(yīng)手。 【投井下石】見“投阱下石”。 【投木報瓊】《詩·衛(wèi)風(fēng)·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痹^男女相愛互贈禮品。后用以指報答他人對待自己的深情厚誼。 【投戈講藝】謂在軍中仍不廢學(xué)。后亦泛謂偃武修文。 【投石下井】見“投阱下石”。 【投石拔距】見“投石超距”。 【投石問路】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yīng),借以探測情況。后用以比喻進(jìn)行試探。 【投石超距】古代軍中的習(xí)武練功活動。 【投阱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BR>【投卵擊石】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敗。 【投其所好】投合對方的愛好。 【投畀豺虎】謂將壞人投飼豺虎。表示深惡痛絕。 【投河奔井】謂投水自殺。 【投桃之報】比喻給對方的報答。 【投桃報李】《詩·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焙笠浴巴短覉罄睢北扔飨嗷ベ洿?,禮尚往來。 【投梭之拒】見“投梭折齒”。 【投梭折齒】《晉書·謝鯤傳》:“鄰家高氏女有美色,鯤嘗挑之,女投梭,折其兩齒?!焙笠浴巴端笳埤X”為女子拒絕調(diào)戲的典故。 【投壺電笑】《神異經(jīng)·東荒經(jīng)》:“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恆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shè)有入不出者,……矯出而脫悮不接者,天為之笑?!睆埲A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炤灼,今天不下雨而有電光是天笑也?!焙笏煲浴巴秹仉娦Α睘殚W電不雨之典。 【投筆從戎】《后漢書·班超傳》:“捍班超呴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dāng)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后立功西域,封定遠(yuǎn)侯。因以“投筆從戎”為棄文就武的典故。 【投閑置散】亦作“投閒置散”。置于閑散職位。謂不被重用。 【投間抵隙】同“投隙抵巇”。 【投閒置散】見“投閑置散”。 【投隙抵罅】見“投隙抵巇”。 【投隙抵巇】謂伺機(jī)鉆營。 【投鼠之忌】見“投鼠忌器”。 【投鼠忌器】比喻欲除害而有所顧忌。語本漢賈誼《治安策》:“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況於貴臣之近主乎!” 【投膏止火】用油去澆滅火,火反而燒得更旺。比喻舉措失當(dāng),適得其反。 【投機(jī)取巧】耍小聰明,利用時機(jī)謀取私利。 【投機(jī)倒把】謂以囤積居奇、買空賣空、攙雜作假、操縱物價等手段攫取暴利。 【投鞭斷流】前秦苻堅將攻東晉,部下石越認(rèn)為晉有長江之險,不可輕動。苻堅說:“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何險之足恃?”見《晉書·苻堅載記下》。后以“投鞭斷流”形容兵眾勢大。 【圖作不軌】圖謀不軌。 【圖財害命】謀人錢財,害人性命。 【圖窮匕見】《戰(zhàn)國策·燕策三》載:戰(zhàn)國時,燕太子丹派荊軻去刺秦王,荊軻以燕督亢地圖卷匕首獻(xiàn)于秦王,展圖將盡,匕首露,軻以匕首刺秦王,不中被殺。后以“圖窮匕見”比喻事情發(fā)展到最后,真相畢露。 【圖謀不軌】陰謀作不法之事,多指進(jìn)行不利于統(tǒng)治者的活動。 【徒子徒孫】徒弟和徒孫。一個祖師沿傳下來的弟子。亦泛指信徒、黨羽,多含貶義。 【徒托空言】謂只說空話而不實行。語出《史記·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R>【徒讬空言】見“徒托空言”。 【徒有其名】見“徒有虛名”。 【徒有虛名】空有其名聲。謂名不符實。 【徒負(fù)虛名】見“徒有虛名”。 【徒讬空言】見“徒托空言”。 【徒擁虛名】見“徒有虛名”。 【途途是道】頭頭是道。說話或做事很有條理。 【途遙日暮】猶言日暮途窮。比喻到了走投無路的或衰亡的境地。語本《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吾日暮途遠(yuǎn),故倒行暴施之。” 【途窮日暮】猶言日暮途窮。 【涂脂抹粉】脂:煙脂。原指婦女用脂粉裝飾打扮。后比喻對丑惡的東西掩飾和美化?!抖膛陌阁@奇》卷一四:“其妻涂脂抹粉,慣賣風(fēng)情,挑逗富家郎君?!鼻濉ち簡⒊秶袷笤獨庹摗お毩⒄摗罚骸皬钠鋼u頸擺尾,涂脂抹粉,以為分所宜然?!眳⒁姟安胫ǚ邸?。 【涂歌里抃】路途的人歌誦,里巷的人抃舞。形容百姓歡欣快樂的升平景象。 【涂歌里詠】同“涂歌邑誦”。 【涂歌邑誦】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誦。形容國泰民安、百姓歡樂的景象。 【涂歌巷舞】同“涂歌里抃”。 【屠門大嚼】比喻欣羨而不能得,聊為已得之狀以自慰。 【土木形骸】形體象土木一樣自然。比喻人不加修飾的本來面目。 【土牛木馬】土制的牛,木造的馬。比喻徒有其名而無實用。 【土生土長】在本地生長。 【土崩瓦解】土倒塌,瓦碎裂。比喻徹底崩潰。 【土崩魚爛】土崩潰,魚腐爛。比喻潰敗不可收拾。 【土偶蒙金】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襲模仿,徒有其表。 【土階茅茨】見“土階茅屋”。 【土階茅屋】亦作“土階茅茨”。以土為階,以茅草蓋屋。謂居住儉樸。 【土豪劣紳】泛指橫行鄉(xiāng)里的地主、惡霸。 【土龍沐猴】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 【土龍芻狗】土做的龍,草扎的狗。比喻名實不相副。 【土雞瓦犬】亦作“土雞瓦狗”。用泥做的雞,用瓦做的狗。形容徒有其表,實則無用。 【土雞瓦狗】見“土雞瓦犬”。 【土壤細(xì)流】語出《史記·李斯列傳》:“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xì)流,故能就其深?!焙笠蛞浴巴寥兰?xì)流”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吐心吐膽】同“吐肝露膽”。 【吐肝露膽】喻赤誠相待,說出心里話。 【吐故納新】①道家養(yǎng)生之術(shù)。謂吐出濁氣,吸納清氣。②人體的呼吸過程,謂呼出二氧化碳,吸進(jìn)新鮮空氣。③比喻揚棄陳舊的,吸收新鮮的。 【吐食握發(fā)】同“吐哺握發(fā)”。 【吐珠於澤,誰能不含】謂明珠出于水澤,則人皆取而含之。比喻君權(quán)旁落,則人皆謀奪之。 【吐哺捉發(fā)】見“吐哺握發(fā)”。 【吐哺握發(fā)】《韓詩外傳》卷三:“成王封伯禽於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zhǔn)俊N嵛耐踔?,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卑?,《史記·魯周公世家》作“一沐三捉發(fā)”。后遂以“吐哺握發(fā)”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 【吐哺輟洗】據(jù)《韓詩外傳》卷三載,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飯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據(jù)《史記·高祖本紀(jì)》載,酈食其求見劉邦,劉邦方踞床洗足。酈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見長者,於是劉邦起而謝之,延上坐。后世遂以“吐哺輟洗”為禮賢下士之典實。 【吐剛?cè)闳帷客鲁鲇驳模韵萝浀?。比喻怕?qiáng)欺弱。語本《詩·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笨追f達(dá)疏:“柔濡者則茹食之,堅剛者則出之,喻……敵寡弱者則侵侮之,強(qiáng)盛者則避畏之?!?BR>【吐氣揚眉】形容受壓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 【吐絲自縛】喻人作了某事反使自己受困。 【吐膽傾心】同“吐肝露膽”。 【兔死犬饑】比喻敵人滅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兔死狐悲】比喻因同類的滅亡感到悲傷。 【兔死狗烹】兔子死后,獵狗被烹食。多比喻統(tǒng)治者殺害功臣。語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兔走烏飛】謂日月運行,光陰流逝。兔,月中玉兔;烏,日中金烏。 【兔走鶻落】見“兔起鶻落”。 【兔角牛翼】兔不生角,牛不長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兔起烏沉】謂月出日落。 【兔起鳧舉】喻行動快速。 【兔起鶻落】謂兔子剛出窩,鶻立即降落捕捉。極言動作敏捷。亦比喻作書畫或?qū)懳恼孪鹿P迅捷。 【兔缺烏沈】猶兔走烏飛。 【兔葵燕麥】形容景象荒涼。 【兔絲燕麥】喻有名無實。 【兔頭麞腦】形容人面貌猥瑣。多形容壞人。 【團(tuán)頭聚面】形容非常親密地相聚在一起。 【摶沙作飯】比喻白費心思。 【摶沙嚼蠟】比喻空虛而無味。 【摶空捕影】猶言捕風(fēng)捉影。 【摶香弄粉】謂與女人廝混。 【摶心揖志】專心一志。 【摶心壹志】見“摶心揖志”。 【剸繁決劇】亦作“剸繁治劇”。謂裁處繁劇的政務(wù)。 【剸繁治劇】見“剸繁決劇”。 【推三阻四】以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推三推四】同“推三阻四”。 【推亡固存】推翻行亡道之國,鞏固行存道之邦。 【推己及人】以己之心度人;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推己及物】同“推己及人”。 【推天搶地】形容亂推亂搡。 【推心致腹】見“推心置腹”。 【推心置腹】謂以至誠待人。語本《東觀漢記·光武帝紀(jì)》:“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推東主西】猶言推三阻四。 【推波助瀾】比喻助長聲勢。 【推枯折腐】猶言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勢力極易打垮。 【推食解衣】《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shù)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后因以“推食解衣”極言恩惠之深。 【推陳出新】見“推陳致新”。 【推陳致新】①排除陳舊的,生出新的來。指肌體內(nèi)的新陳代謝。②泛指排除舊的,創(chuàng)出新的。 【推乾就濕】同“推燥居濕”。 【推梨讓棗】漢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問其故,答道:“我小兒,法當(dāng)取小者?!币姟逗鬂h書·孔融傳》李賢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時,祖母集諸孫侄,散棗栗于床,群兒皆競?cè)?,泰獨不取。問之,答道:“不取,自?dāng)?shù)觅n?!币姟读簳ね跆﹤鳌贰:笠蛞浴巴评孀寳棥敝^兄弟友愛。 【推誠布公】示人以誠,公正無私。 【推誠置腹】同“推心置腹”。 【推輪捧轂】古代帝王任命將帥時的隆重禮遇。 【推賢讓能】推舉賢士,讓位與能人。 【推燥居濕】把干燥處讓給幼兒,自己睡在幼兒便溺后的濕處。極言撫育幼兒的辛勞。 【推襟送抱】比喻推誠相與。襟抱,心意。 【推聾作啞】見“推聾妝啞”。 【推聾妝啞】謂裝作不聞不問,什么都不知道。 【頹垣敗井】猶言頹垣廢井。 【頹垣敗壁】猶言頹垣廢井。 【頹垣廢井】倒塌了的墻,廢棄不用的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頹垣廢址】猶言頹垣廢井。 【頹垣斷塹】猶言頹垣廢井。 【退有后言】謂當(dāng)面順從,背后有異議。 【退食自公】減膳以示節(jié)儉。謂操守廉潔。 【退食從容】謂官吏品行節(jié)儉正直,儀容從容自得,可為楷模。語本《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编嵭{:“退食,謂減膳也。自,從也。從於公,謂正直順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節(jié)儉而順心志定,故可自得也?!敝祆浼瘋鳎骸澳蠂耐踔?,在位皆節(jié)儉正直,故詩人美其衣服有常,而從容自得如此也?!?BR>【退旅進(jìn)旅】一起進(jìn)退。 【退避三舍】春秋晉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禮遇重耳,并問:“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重耳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鄙幔娦腥?。后重耳返國執(zhí)政,晉楚城濮之戰(zhàn),晉軍果“退三舍以辟之”。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后因以“退避三舍”表示退讓,不敢與爭。 【退藏於密】后退隱藏于秘密之處,不露行跡。謂哲理精微深邃,包容萬物。 【吞刀刮腸】喻痛下決心改過自新。 【吞舟之魚】能吞舟的大魚。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吞舟是漏】本謂大魚漏網(wǎng),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遙法外。 【吞舟漏網(wǎng)】見“吞舟是漏”。 【吞吞吐吐】形容有話不直說或說話有顧慮,想說又不敢說的樣子。 【吞言咽理】謂不敢聲張和申辯。 【吞炭漆身】戰(zhàn)國時,豫讓受知于智伯。后,韓、趙、魏三家合力攻殺智伯。豫讓為報知遇之恩,矢志復(fù)仇。于是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改變聲音形貌,伺機(jī)刺殺趙襄子,事敗而死。事見《戰(zhàn)國策·趙策一》、《史記·刺客列傳》。后以為忍辱含垢,矢志復(fù)仇的典實。 【吞風(fēng)飲雨】猶言餐風(fēng)宿露。形容四處奔波,生活艱辛。 【吞紙抱犬】吞紙充饑,抱犬御寒。形容家貧好學(xué)。 【吞符翕景】謂道者吞符箓,服日霞。 【吞云吐霧】《梁書·沈約傳》:“始飡霞而吐霧,終凌虛而倒影。”形容道家的絕谷養(yǎng)氣。后乃以“吞云吐霧”形容吸鴉片或吸煙,多寓譏諷。 【吞聲忍氣】強(qiáng)忍氣憤而不出聲。 【吞聲忍淚】形容強(qiáng)忍悲傷。 【吞聲飲泣】形容不出聲地悲泣。 【吞聲飲恨】謂抱恨無言。語本南朝梁江淹《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BR>【吞聲飲氣】猶吞聲忍氣。 【屯蹶否塞】顛連困厄。 【屯毛不辨】《漢書·溝洫志》“河復(fù)北決於館陶,分為屯氏河”唐顏師古注:“而隋室分析州縣,誤以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焙笠蛞浴巴兔槐妗庇鞑荒芊直嫦嘟蛳嗨频氖挛?。 【屯街塞巷】形容人多擁擠。 【屯積居奇】謂把奇貨儲存起來,待機(jī)高價出售。 【讬于空言】見“讬之空言”。 【讬之空言】謂寄托所懷于文詞議論。 【讬公行私】猶言假公濟(jì)私。 【讬公報私】借公事報私怨。 【讬物引類】謂援引類似的事物寄托己意。 【讬物連類】見“讬物引類”。 【讬物陳喻】借事物設(shè)喻。 【讬物寓感】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讬物寓興】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讬物感懷】假借事物抒發(fā)胸懷。 【讬孤寄命】《論語·泰伯》:“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毙蠒m疏:“可以讬六尺之孤者,謂可委讬以幼少之君也。若周公、霍光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謂君在亮陰,可當(dāng)國攝君之政令也?!焙笠浴白櫣录拿敝甘苓z命托付輔助幼君;或君主居喪時,受命攝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常之重任。 【讬鳳攀龍】猶言攀龍附鳳。比喻依附帝王、權(quán)貴。 【讬諸空言】見“讬之空言”。 【讬驥之蠅】喻指追隨賢能之后而得以顯名的人。 【拖人下水】喻誘人同流合污。 【拖人落水】猶言拖人下水。 【拖天掃地】形容衣服過長。 【拖青紆紫】漢制,諸侯佩帶的印綬為紫色,公卿為青色。因以“拖青紆紫”比喻官位顯貴。 【拖金委紫】佩帶紫綬金印。比喻官高位顯。 【拖泥帶水】①形容在泥濘道路中行走的狀貌。②比喻辦事不干脆利索或語言不簡明扼要。 【拖麻拽布】指戴孝。舊時,長輩喪亡,幼輩要披麻衣系白布。 【脫口而出】不加思索,隨口說出。 【脫口成章】見“出言成章”。 【脫天漏網(wǎng)】謂不受約束地胡作非為。 【脫手彈丸】南朝梁沈約曾用謝朓“好詩圓美流轉(zhuǎn)如彈丸”的話,來評王筠的詩,見《南史·王筠傳》。后因以“脫手彈丸”形容詩作圓轉(zhuǎn)流暢。 【脫白掛綠】脫去白衣,換上綠袍。謂初登仕途。 【脫胎換骨】道教謂修煉得道,脫去凡胎而成圣胎,換易凡骨而為仙骨。后指詩文等取法前人而化為己出,思想上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 【脫袍退位】喻去職。 【脫殼金蟬】比喻用計謀脫身。元·關(guān)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脫殼金蟬這一個謊?!痹斠姟敖鹣s脫殼”。 【脫穎而出】比喻有才能者的才能終能顯露出來。 【脫穎囊錐】喻才能出眾者。 【脫韁之馬】脫掉韁繩的馬。比喻脫離羈絆的人或事物。 【橐甲束兵】同“櫜甲束兵”。 【橐駝之技】指高明的栽培技藝。典出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妥首帖耳】猶言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馴服恭順?!就偈挚扇 客巴偈挚傻谩?。 【唾手可得】比喻極易得到或成功。 【唾地成文】形容文思敏捷。唐馮贄《云仙雜記》有“唾地成文”一目,贊李賀云:“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唾面自乾】《尚書大傳》卷三:“罵女毋嘆,唾女毋乾?!薄缎绿茣鋷煹聜鳌罚骸捌涞苁卮?,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絜之乃已?!瘞煹略唬骸匆病=e之,是違其怒,正使自乾耳?!焙笠浴巴倜孀郧毙稳菽鎭眄樖埽苋瓒挥嬢^、反抗。 【唾壺敲缺】見“唾壺?fù)羧薄薄?BR>【唾壺?fù)羧薄恳嘧鳌巴賶厍萌薄?。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王處仲(王敦)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焙笠浴巴賶?fù)羧薄被颉巴賶厍萌薄毙稳菪那閼n憤或感情激昂。 【跅弛不羈】放蕩不受拘束?!稘h書》: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跅幪不羈】見“跅弛不羈”。 【跅弢不羈】見“跅弛不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