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先把這個壓在你的心上、身上了,然后回過頭來,又讓你看到那些就像水中月霧中花,用這些吸引你,讓你看起來很過癮,使你看起來沒完沒了,跟著它哭,跟著它笑。你心里又隨時提醒自己,這不過是暫時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什么都沒有,什么都留不下。這是很驚人的小說寫作法:先把結(jié)局告訴你,先給你撤了勁兒,給你撤了火,再告訴你“我小火給你再燉一燉”……這一鍋粥怎么往下煲,最后這個火要撤掉,冰涼死寂,一無所有。這里,我們說的“永遠的遺憾”就又上了一層臺階:不僅不為世用是一種遺憾,盛極而衰、興久必亡是一種遺憾,人生本身就具有某種悲劇性。生的開始也就是死的開始,生的過程也就是死的過程,寶玉的享福、尊榮、情愛的過程也就是大荒化、無稽化、靜默化、石頭化的過程。一句話,色的過程就是空的過程,有的結(jié)果是虛無化過程。當然,由此我們也可以反過來體會,生命是多么寶貴,人生是多么值得珍重!無論如何,當你把一個赫赫揚揚的賈府與荒山巨石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你就會是欷歔不已,淚流滿面—鬧了一個夠,剩幾塊大石頭罷了。
他對于石頭的故事又有一個奇怪的處理。曹雪芹好像不滿足于光說一個石頭的故事—這石頭故事就夠吸引人的了,又是石頭又是玉,又是銜玉而生—他不,曹雪芹不滿足于石頭的傳奇,僅僅石頭與玉的象征還不能完全表達他的情感與想象,他還要加一段:這石頭還曾經(jīng)在赤霞宮里當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產(chǎn)生了感情—看見絳珠仙草在路邊沒人管,挺可憐的,就每天舀水澆灌它。
這個人的想象真是好。他想象這是天宮的事情,實際都是人間的經(jīng)驗。如果天上有絳珠仙草,何曾需要你去打水?你水是從哪兒來?天上還有河唄,《天河配》里不是還有河嗎?神瑛侍者從那兒打水澆絳珠仙草。神瑛侍者又化成石頭,變來變?nèi)サ摹鼜氖^變成玉,從玉變成了神瑛侍者,從神瑛侍者變成了玉,含在賈寶玉的嘴里,又變成賈寶玉生出來。而這個絳珠仙草就說:我還沒有還他灌溉之恩……
他給我澆灌了那么多水,維持了我的生命……中國人是最講感恩圖報的。所以神瑛侍者下凡塵,絳珠仙草也要到人間去。它煉來煉去,煉成了一個女體。它沒有煉成男人,在曹雪芹那個時代煉成男人好像比煉成女人在成就上更高一點。當然,賈寶玉不這么看,他認為女人比男人高得多。絳珠仙草下到紅塵,變成林妹妹,跟賈寶玉見了面,然后要用眼淚來還神瑛侍者在前世給它澆的那些水。
這個故事太厲害了,用眼淚還水?。№n信餓了好幾天,遇到洗衣服的老太太。老太太一看這個大個子面有菜色,把本來給自個兒帶的飯給了他。吃完了,韓信說“涓滴之恩當涌泉相報”—你給了我三滴水,將來我給你修一個自來水廠。就是這個意思。涌泉,像噴泉一樣,水咕嘟咕嘟就往外噴,幾百年幾千年,這個水都歸你。林黛玉這是報灌溉之恩,以眼淚相報。她是怎么琢磨的?這是愛情最動人的地方,也是愛情最可悲的地方。愛情伴隨著那么多的眼淚。完全沒有眼淚的愛情,是真的愛情嗎?完全沒有眼淚,倆人氣都不生,都哭不出來,這也不算愛情。所以,他又把這個故事帶進去了。所以《紅樓夢》不是那種一般的寫實小說,更不是那種一般所謂自然主義的寫法—反正有什么事兒我就寫什么事兒,記流水賬一樣—也不是這種小說。它有一種非常悲天憫人的、對人生的想法。
第一,有輪回。從石頭到人,從人又到石頭,從石頭到一個大富之家,然后這大富之家沒落了,它又變成了荒涼的石頭。這是一個輪回,這是一個悲哀。其次還有一個悲哀動人、刻骨銘心的故事:要把眼淚回報給曾經(jīng)給它澆過水的人,演繹悲哀的愛情。一直到后四十回,不管是不是高鶚的續(xù)作,寫林黛玉之死用的章回題目叫“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仍然那么有感情。就這個章回標題,讓人看了都落淚。
所以這個故事非常動人,一上來交代了石頭、玉、神瑛侍者、絳珠仙草,作者跳出來又給加了幾句話,“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二十個字把《紅樓夢》的內(nèi)容,把作者的寫作心態(tài),把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表現(xiàn)了出來,簡直是太精彩了!
“滿紙荒唐言”,為什么它是荒唐言?這里既有現(xiàn)實的東西,又有想象的東西。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到底在什么地方,你哪兒知道?你說得出來嗎?你說不出來。36500塊石頭都派上了用場,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的角色,偏偏剩下這一塊石頭給忘了,落到一邊了,你說得出這是怎么回事嗎?你也說不出來。還有,他沒有按正規(guī)的讀書科舉做官這個路子走,他走的是在封建社會被認為是一個荒唐的路子,所以“滿紙荒唐言”。
荒唐,本來讓你覺得有點可笑、有點搗亂的意思,它底下一句一下子把這個荒唐言就給收拾了,給升華了,給悲情化了,甚至是嚴肅化了—“一把辛酸淚”。你不要以為都是荒唐言,這個荒唐言里頭有辛酸淚,叫做“有斑斑血淚”,令人熱淚盈眶。人生為什么會這樣辛酸?讀者為什么會共鳴于作者的辛酸?為什么堂堂一部大作《紅樓夢》會讓你辛酸不已?哪個答得上來?
“都云作者癡”,“癡”是什么意思?癡不僅僅是傻,而且是作者進入了一種精神生活的巔峰狀態(tài),可不就癡了。他除了這段回憶、這段公案,什么都忘了。這是作者“癡”,癡就是癡心,就是投入,就是一心,就是激情,就是巔峰!
“誰解其中味”—那么多紅學家,那么多關(guān)于《紅樓夢》的電影電視作品,直到今天,我們還愿意與大家共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