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話說紅河》 2011-03-11 10:50:00
河口壯族有儂人、沙人二支系,婚俗各有特點。儂人的婚姻結(jié)締,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辦代替,亦有“背帶親”及“不落夫家”的習(xí)俗。并存“姑舅表婚”現(xiàn)象。這些舊習(xí)俗,解放后逐漸得到改變,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實行自由婚姻。 壯族(儂人)的婚姻實行一夫一妻的氏族外婚,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過去盛行媒妁之言、父母包辦代替。解放后逐漸得到改變,實現(xiàn)婚姻自主。男女青年自由婚姻以對歌談情說愛,常在趕街的路上、節(jié)日、喜事和走親串戚的機會唱情歌,表達愛慕之情,達到雙方自愿。在歌場上,壯族小伙與姑娘們自然分成一群一伍,彼此先對唱一陣山歌,保持適當距離。一對青年男女,通過多次歌場對歌,相互認識,加深了解,甚至私訂終身。男女青年除用情歌表達雙方愛戀外,可同父母商議,父母也不馬上答復(fù),要暗訪對方是否有傳染病,八字是否相合,才請媒人去說親。請媒人說親是婚姻的過程,媒人按男方的旨意行事。媒人拿一包紅糖說親,若女方不退回紅塘,就表示同意,媒人即返回男方家商談禮物。男方家備酒一壺、落英繽紛雞、鴨各一只,糯米粑粑一包(6個),到女方家吃一餐飯,共同商談雙方大事,定出時間去傳檳榔(相當于訂婚儀式)。 去傳檳榔時,男方家準備的禮物有豬一頭(半大),酒一壺,糯米粑粑大包(12個),雞、鴨各一只,訂婚錢(數(shù)量雙方商定)、奶母錢(數(shù)量雙方商定)、女圍腰鏈一條、手鐲一副等定下來以后,男女雙方就籌備結(jié)婚用品。訂婚后,少則幾個月,多則二、三年結(jié)婚。結(jié)婚時,男方辦喜酒三日,女方辦酒席二日。接親時男方家有新郎、陪郎陪娘(要單不要雙)、接親人、嗩吶師組成迎親隊伍,送糯米粑粑一大包(12個)、酒20斤、肉20斤、雞、鴨各一只;請嗩吶一套,馬一匹,馬背上配一套皮韃,供新娘專座。接親之日,女方有水潑新郎的習(xí)俗(意在消災(zāi)免難)。 女方本村的男女青年,用臉盆、水桶盛水于村邊道路兩旁,女方家房前房后都有人準備潑水,大門上還有一桶水等候新郎的到來。新郎可跑步避開,但還是難以逃脫水的天羅地網(wǎng),往往被潑成“落湯雞”。新郎進門拜新娘家的祖宗后,立即上樓找岳父母給他準備的新郎裝更衣。在門外的男女老少接親人,要月亮(糯米粑),分給觀看者每人一塊。吃過晚飯后,女方的男女老少鬧新郎要煙要糖。女方的父母打發(fā)姑娘陪嫁品有一對柜子、一套被子、席子等。新娘還給男方的父母做一套孝敬公婆的長袖衣服。次日,新娘出門時辰到,父母和陪郎把新娘送到門口,新娘穿著裙子,前胸、后背各掛一面鏡子,打一把傘,由哥哥抱新娘上馬,弟弟拉著馬起程。迎親途中如聞鴉聲,認為不吉利,及時唱驅(qū)邪歌。新娘接到男方家時,先“退車馬”(一種辟邪的儀式) , 新娘才能進門。新郎家堂屋正中擺著一桌飯,都是寨里的老人(寨子中有威望的人)專坐。新郎和新娘在堂屋正中拜堂,向老祖宗三鞠躬,寨老人給新郎和新娘取一個名字(家名)。然后男女雙方用對歌來拜謝送來的禮物。第二天晚上鬧洞房,男女老少都來,老的提煙筒,向新娘要“火藥打銅炮槍”(紙煙抽煙筒),少的向新娘要鏡子(水果糖之類)。婚期夫妻不同房居住,新娘在夫家住三日即返回娘家,在娘家有父母監(jiān)督,不得有婚外戀,重要節(jié)日和栽種時節(jié)夫家才去接回。新娘要在娘家住,到了身懷有孕才來夫家坐家。生了孩子以后,男方就辦祝米酒(滿月宴席),本家的親戚朋友送來雞、米、蛋等;后家送來的禮有豬一頭(半大),雞、鴨、蛋、米、背袋、花步片等。 而有的女青年,出于孝敬父母之心,立志留在家里供養(yǎng)父母,便串村走寨,先近后遠,尋找稱心如意的“上門郎”。但他們找尋對象的方式,就沒有男子那樣直爽,常常在農(nóng)忙時節(jié),走村幫工送殷勤,晚上對唱山歌。通過勞動和交往,觀察男子的心愿和表現(xiàn)。一旦看中某個男子,便千方百計找尋機會聊天說情。一經(jīng)男方同意,一年半載之后,則招之“入贅”。另一種是一些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家庭,父母要求招婿上門。凡應(yīng)招“入贅”的男青年,按慣例結(jié)婚時不收禮物,不備“嫁”妝,結(jié)婚所需一切,均由女方準備。男子“出嫁”那天,家中一般都不舉行婚禮,不擺宴席。但女方的婚禮卻很隆重,所有的親戚朋友,都要前來祝賀,必須殺豬、殺雞宰鴨,設(shè)宴招待。當晚,家中還大放燈燭,請族中元老圍桌商議,按本族姓氏和同輩男子的排行,給女婿改姓換名,女兒排為老幾,女婿也排為老幾,日后視為家中之子,同輩和他稱兄道弟。即使他的年紀大于兄長,兄長也只能稱之為弟。絕對禁忌“姐夫”、“妹夫”之稱。以后,子女一律隨母姓。“入贅”的男子,不論在家庭中或在社會上,都受人們的敬重。有能力有威信的,群眾可以推選他為村寨干部,享有和本地男子的同等地位?;楹笕缙拮舆^早去世,其本人有家產(chǎn)的繼承權(quán),并且家人必須給他另娶媳婦。壯族的這種風(fēng)俗,源遠流長,而且打破了“重男輕女”的惡習(xí)。凡在盛行“入贅”的地方,人們不論生男育女,都能傳宗接代。 (責(zé)任編輯:盧秀麗)
|
|
來自: 佛城子毅圖書館 > 《民俗風(fēng)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