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姨母五十五歲,患噎膈證,自覺咽喉間有物擋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氣上沖逆,嘈雜難受,飲食減少,形容憔悴,口吐痰涎約碗許。招余診治,診得胃脈沉實有力,肺脈洪大,此是子母俱實之證。肺主肅殺下降,脾主津液,肺氣不降,則脾之津液不能獨行,津液化為痰涎。究其本源,實因大腸之燥而成,余用大承氣湯服一帖,大解二次,下干糞三十余枚,堅硬如石子,病去二三。又服二帖,燥糞已盡,后見溏便,諸癥十全。此證倘作真噎膈治之不愈,死者無言,醫(yī)者不醒,必歸咎于命。命之一字,乃醫(yī)家藉口,以謝病人,告無過者也。 大承氣湯方見前。 按:上病治下,為反治法一種。此例若取上舍下,陡用化痰降逆開結(jié)之品,不惟咽喉不開,魄門也閉塞不通,必成關(guān)格之證。翟氏善依脈認(rèn)證,此例胃脈沉實有力,肺脈洪大即為立法之準(zhǔn)繩。 |
|
來自: 淄水漁夫 > 《中醫(yī)知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