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2年,當(dāng)大夫文仲舉起這柄原來刺死伍子胥的屬鏤之劍在越王勾踐冷冷地逼視下自刎時,我不知道他的腦海是否飄過好友范蠡給他的忠告“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我清楚的是這一幕給后來歷朝歷代幾乎所有位極人臣的功臣們蒙上了一層深深的心里陰影。為了避免自己步文仲的后塵,這些功臣們想出了許多辦法,接下來我給大家盤點一下比較著名的方法。
辭官歸隱法 代表人物:范蠡 代表事件:泛舟五湖 范蠡助勾踐滅吳國后,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鴟夷子皮攜西施泛舟五湖,期間三次成為巨富。世人贊曰“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實為自保的上上之法。所以被眾多有識之士采納,成為最常用的方法。
自污名節(jié)法 代表人物:蕭何 代表事件:與民爭利 蕭何位列漢初三杰之首,鎮(zhèn)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為劉邦統(tǒng)一天下的事業(yè)做出了無法估計的貢獻。但是劉邦在建立漢朝后還是對蕭何產(chǎn)生了猜忌之心。蕭何無奈之下只得賤價強買民宅來自污名節(jié)。劉邦果然漸漸放下了對蕭何的懷疑。太平公主與和尚爭水碾事件是此法的不同版本。
養(yǎng)寇自重法 代表人物:司馬懿 代表事件:空城計 諸葛亮危機之下巧施空城計,一曲琴音嚇退司馬懿的故事人盡皆知。人人都道司馬懿因多疑錯失消滅諸葛亮良機。但與諸葛亮齊名的司馬懿真就如此愚蠢嗎?這分明是養(yǎng)寇自保。當(dāng)時曹睿對司馬懿處處提防,但司馬懿幾次遭貶謫后仍能復(fù)起。原因就在于只有司馬懿一人能制衡諸葛亮。如果輕易滅掉諸葛亮那么結(jié)果可想而知。所以這一辦法還是很有效的。
胸懷坦蕩法 代表人物:郭子儀 代表事件:開府明志 中唐名將郭子儀,曾平定安史之亂,大破吐蕃,屢建奇功,后封汾陽郡王。汾陽王府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門大開,任由人們進進出出,人們都當(dāng)笑話來講。他的兒子不解。郭子儀微笑道,水滿則溢,月圓則缺,我此生的功業(yè)也到了頂點,如果我閉府門,筑高墻。即使沒什么事,別人也會胡思亂想的。 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為什么郭子儀能做到“權(quán)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
取而代之法 代表人物:趙匡胤 代表事件:黃袍加身 眾說周知趙匡胤原來是后周殿前都點檢,掌握后周兵權(quán)。后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最好的防守是進攻。趙匡胤從飛鳥到藏弓之人的華麗轉(zhuǎn)身,從理論上失去作為功臣被害的可能性。雖然危險性較大,但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假意相爭法 代表人物:曾國藩 代表事件:曾左不和 曾國藩被譽為“晚清第一名臣”。為避免慈禧猜忌,和左宗棠唱了一出雙簧。曾國荃攻陷天津時,左宗棠說曾國荃謊報軍情,一紙奏章告到了慈禧那里。曾國藩知道了也上表彈劾左宗棠。兩個人越吵,慈禧越開心。 其實兩個人的奏表在送交朝廷前,都送給彼此看過。就這樣,安了慈禧的心。
古時候功臣自保的種種方法實屬無奈之舉。現(xiàn)在生活中的有功之人雖然不會被抄家滅族,也容易遭人嫉妒、排擠。但是不論古今,保持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和一顆坦蕩之心永遠是一個用功人員的最大法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