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穴位查詢(人體362穴位詳解 + 高清彩圖)

 老阿更 2012-07-03

穴位查詢、穴位詳解、高清彩圖

——歸然養(yǎng)生文化專用
查穴方法:
       方法一:找到相應的穴位后,直接用鼠標左鍵點擊。
       方法二:按 Ctrl + F 組合鍵(先用左手按住Ctrl鍵不放手,再用右手按一下F鍵),在屏幕左下角調(diào)出查找窗口,在空白框中輸入擬查找的穴位,例如輸入“中脘”,按回車,找到該穴后,用鼠標左鍵點擊。

 

胃經(jīng)
承泣穴 四白穴 巨髎穴 地倉穴 大迎穴 頰車穴 下關穴 頭維穴 人迎穴 水突穴
氣舍穴 缺盆穴 氣戶穴 庫房穴 屋翳穴 膺窗 乳中穴 乳根穴 不容 承滿
梁門穴 關門穴 太乙穴 滑肉門 天樞 外陵穴 大巨穴 水道穴 歸來穴 氣沖穴
髀關穴 伏兔穴 陰市穴 梁丘穴 犢鼻穴  足三里 上巨虛穴 條口穴 下巨虛穴 豐隆穴
解溪穴 沖陽穴 陷谷穴 內(nèi)庭穴 厲兌穴          
 
脾經(jīng)
隱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孫穴 商丘穴 三陰交穴 漏谷穴 地機穴 陰陵泉穴 血海穴
箕門穴 沖門穴 府舍穴 腹結(jié)穴 大橫穴 腹哀穴 食竇穴 天溪穴 胸鄉(xiāng)穴 周榮穴
大包穴                  
 
腎經(jīng)
涌泉穴 然谷穴 太溪穴 大鐘穴 水泉穴 照海穴 復溜穴 交信穴 筑賓穴 陰谷穴
橫骨穴  大赫穴  氣穴  四滿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關穴  陰都穴 腹通谷穴
幽門穴 步廊穴 神封穴 靈墟穴 神藏穴 彧中穴 俞府穴      
 
膀胱經(jīng)
睛明穴 攢竹穴 眉沖穴  曲差穴 五處穴 承光穴 通天穴 絡卻穴 玉枕穴  天柱穴
大杼穴  風門穴  肺俞穴 厥陰俞穴 心俞穴 督俞穴 膈俞穴 肝俞穴  膽俞穴  脾俞穴
胃俞穴 三焦俞穴 腎俞穴 氣海俞穴 大腸俞穴 關元俞穴 小腸俞穴 膀胱俞穴 中膂俞穴 白環(huán)俞穴
上髎穴 次髎穴  中髎穴 下髎穴 會陽穴 承扶穴  殷門穴 浮郄穴 委陽穴 委中穴
附分穴 魄戶穴  膏肓穴 神堂穴 譩譆穴  膈關穴 魂門穴 陽綱穴 意舍穴 胃倉穴
肓門穴 志室穴 胞肓穴 秩邊穴 合陽穴 承筋穴 承山穴 飛揚穴 跗陽穴 昆侖穴
仆參穴 申脈穴 金門穴  京骨穴  束骨穴 足通谷穴 至陰穴      
 
膽經(jīng)
瞳子髎穴 聽會穴 上關穴 頷厭穴  懸顱穴  懸厘穴 曲鬢穴  率谷穴 天沖穴  浮白穴
頭竅陰穴  完骨穴 本神穴 陽白穴  頭臨泣穴 目窗穴 正營穴 承靈穴 腦空穴  風池穴
肩井穴 淵腋穴  輒筋穴 日月穴 京門穴 帶脈穴 五樞穴 維道穴 居髎穴 環(huán)跳穴
風市穴 中瀆穴 膝陽關穴 陽陵泉穴  陽交穴 外丘穴 光明穴 陽輔穴 懸鐘穴 丘墟穴
足臨泣穴  地五會穴 俠溪穴 足竅陰穴            
 
肝經(jīng)
大敦穴 行間穴  太沖穴  中封穴 蠡溝穴 中都穴 膝關穴 曲泉穴 陰包穴  足五里穴
陰廉穴 急脈穴 章門穴 期門穴            
 
大腸經(jīng)
商陽穴 二間穴 三間穴 合谷穴 陽溪穴 偏歷穴  溫溜穴 下廉穴 上廉穴 手三里穴
曲池穴 肘髎穴  手五里穴 臂臑穴 肩髃穴 巨骨穴 天鼎穴  扶突穴 口禾髎穴 迎香穴
 
肺經(jīng)
中府穴 云門穴 天府穴  俠白穴 尺澤穴  孔最穴 列缺穴 經(jīng)渠穴 太淵穴  魚際穴
少商                  
 
小腸經(jīng)
少澤穴  前谷穴  后溪穴  腕骨穴  陽谷穴 養(yǎng)老穴 支正穴 小海穴 肩貞穴 臑俞穴
天宗穴 秉風穴 曲垣穴 肩外俞穴 肩中俞穴 天窗穴 天容穴 顴髎穴 聽宮穴  
 
心經(jīng)
極泉穴 青靈穴  少海穴  靈道 通里  陰郄 神門穴 少府穴 少沖穴  
 
三焦經(jīng)
關沖穴 液門穴 中渚穴 陽池穴  外關穴  支溝穴 會宗穴 三陽絡穴 四瀆穴 天井穴 
清冷淵穴 消濼穴  臑會穴  肩髎穴 天髎穴 天牖穴  翳風穴  瘈脈穴 顱息穴  角孫穴
耳門穴 耳和髎穴 絲竹空穴              
 
心包經(jīng)
天池穴 天泉穴 曲澤穴 郄門 間使 內(nèi)關穴 大陵穴  勞宮 中沖  
 
督脈
長強穴 腰俞穴  腰陽關穴 命門穴 懸樞穴 脊中穴 中樞穴 筋縮穴 至陽穴 靈臺穴
神道穴  身柱穴 陶道穴    大椎穴  啞門穴  風府穴 腦戶穴 強間穴 后頂穴 百會穴 
前頂穴 囟會穴 上星穴 神庭穴 素髎穴  水溝穴 兌端穴 齦交穴    
 
任脈
會陰穴  曲骨穴 中極穴 關元穴 石門穴 氣海穴 陰交穴 神闕穴 水分穴 下脘穴
建里穴 中脘穴 上脘穴  巨闕穴  鳩尾穴 中庭穴  膻中穴 玉堂穴 紫宮穴  華蓋穴
璇璣穴  天突穴 廉泉穴  承漿穴            

 

       

 

男人的穴位 - 非常有戲 - 非常有戲

 看圖說明:按為重播 按為播放 按為暫停  按為動畫說明

一、手太陰肺經(jīng)循行圖  

手太陰肺經(jīng)主治疾病

主治:咳喘、心煩、掌中熱、心里煩躁。

中府:胸骨旁開六寸(脾肺之氣匯集的地方)兼治脾肺兩臟之病,治療氣不足,腹脹,消化不良,水腫、咳等。

天府:橫隔膜下三寸(墨點)。肺開竅于鼻,治療過敏性鼻炎。

尺澤:肘橫紋外側(cè)。是補腎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氣治療高血壓,哮喘。

孔最:掌橫紋7寸。穴位較深,(郗穴是治急性?。┦莻€匯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瘡的要穴,對感冒起發(fā)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療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對凹點。治療小兒遺尿,落枕、偏頭疼,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疼?!邦^項尋列缺”

經(jīng)渠:撓骨頭外面骨頭邊緣。治療咳的要穴(虛寒性的或肺熱)

太淵: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著的穴位。是肺經(jīng)的原穴,補氣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補穴補氣。脈的會穴可治靜脈曲張。(心血管?。?

魚際:火穴。治療熱性病???、喘有效果。心中煩熱,小孩疳積癥、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療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風寒或虛火上升)刺出血來效果最好。

小結(jié):主治呼吸系統(tǒng)疾?。焊鞣N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體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經(jīng)脈所過的關節(jié)屈伸障礙、肌肉疼。

二、手陽明大腸經(jīng)循行圖  

手陽明大腸經(jīng)主治疾病

功效:一防治皮膚病;二增強陽氣或把多余的火氣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間到商陽穴這一段大腸經(jīng) 。

商陽:食指指甲蓋外側(cè),用指甲掐它。調(diào)節(jié)便秘。

合谷:強壯穴??梢灾固郏缑娌康奶弁?,牙痛等。小貼士:右側(cè)牙痛掐左側(cè)合谷穴,左側(cè)痛掐右側(cè)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貼近面頰部位牙痛點,右側(cè)痛掐右側(cè)耳垂,左側(cè)痛恰左側(cè)。

溫溜:人體的陽氣在這聚集。寒涼可以艾灸,燥熱可以刮痧瀉火。是郗穴治急癥是深層的穴位。

曲池:深層肘橫紋端點??山笛獕?,治療皮膚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腸經(jīng)的合穴(合穴治臟腑,治腹部疾患)皮膚病很多都和大腸有關系,曲池是個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個窩。最容易受風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聞不到氣味,鼻出血。

小結(jié):呼吸道疾?。焊忻?、支氣管炎、發(fā)燒、頭疼。頭面部疾??;面神經(jīng)炎、面癱、耳鳴、耳聾。其他:神經(jīng)性皮炎、經(jīng)脈所過的關節(jié)活動障礙。

三、足陽明胃經(jīng)循行圖  

足陽明胃經(jīng)主治疾病

 四白穴:可以治療眼袋、黑眼圈。是給眼睛供血的穴位。

 天樞穴:肚臍眼旁邊2寸。治大腸功能不好,慢性結(jié)腸炎、便秘腹瀉雙向調(diào)節(jié)。

 梁丘穴:在膝蓋上2寸。治急性胃痛。是胃經(jīng)的郗穴,治急和婦科急性乳腺炎。

 足三里(犢鼻穴):膝眼下3寸旁開一橫指。強壯穴及長壽穴。治療慢性胃痛,增強人體免疫力,補虛,也是消氣穴吃的不舒服有脹起要揉足三里。還專治慢性胃痛。小貼士:先揉左腿會對脾胃調(diào)節(jié)更好一點;要是肝膽從右邊好

 上巨墟:足三里往下3指。治療大腸疾病。

 下巨墟:上巨墟下3指。治療小腸疾病,小腹痛。(肚子痛的位置不在胃脘,靠近肚臍眼位置,就揉下巨墟

 豐隆穴:下巨墟旁邊。外踝上8寸旁開一指。(向后)離穴不離經(jīng)。去處高血脂,是一個化痰穴。痰濕重適合??苫行沃岛蜔o形之痰。是非常重要的化痰穴。

 小結(jié):胃腸道疾?。盒焊篂a、胃下垂、胃痛、胃脹。頭面疾患:頭痛、眼痛、牙痛、面神經(jīng)麻癖。其他:白細胞減少癥、中風偏癱后遺癥。

四、足太陽脾經(jīng)循行圖  

足太陽脾經(jīng)主治疾病

脾主運化、脾主統(tǒng)血。頭暈,手麻、手腳冰涼是脾功能差。始于足大趾內(nèi)側(cè)的足陰穴。

足陰穴:通常用艾灸法用香煙代替。鼻出血治、例假不止,艾灸可止血。

太白穴:貼著腳內(nèi)側(cè)骨頭揉,縫里向指間揉。通過脾來補肺的穴。(山藥臆米粥)

公孫穴:大拇指往下滑有個殼頭。重要穴位,連心臟,促進腸子蠕動,對消化不良、憋悶、吃太多了肚脹效果明顯。

  其他脾經(jīng)都小腿內(nèi)側(cè):

三陰交:脛骨的邊緣,地機、陰陵經(jīng)、 脾經(jīng)治痛風。

血海:把掌心放膝蓋上大拇指的位置,敏感的點,氣血聚集的地方。治血癥:出血、貧血、血淤癥。

小結(jié):消化系統(tǒng)疾?。合涣?、便秘、痢疾。婦科?。和唇?jīng)、閉經(jīng)、附件炎、盆腔炎。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關節(jié)炎。

五、手少陰心經(jīng)循行圖  

手少陰心經(jīng)主治疾病

主心理、思慮、神志、睡眠、感情糾葛等。

極泉穴:在腋窩終點。可以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預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調(diào)心律,治療兩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點按極泉穴然后撥動一下小筋,就會有電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預防心梗、心絞痛。

少海穴:肘橫紋邊緣處。是心經(jīng)的合穴。合治內(nèi)腑對心臟的調(diào)節(jié)很好。屬水(水在五行中是屬腎)多夢叫心腎不交,就會造成五心煩熱,踏實不下來??烧{(diào)節(jié)心臟,交通心腎,減緩心律,降低血壓。

靈道穴:腕橫紋下1.5寸貼著骨頭揉:防治心臟早搏,心跳過速、心煩躁上火、慢性心臟病,減緩心律,平靜心神。對慢性心臟病的人非常重要。

陰郗穴:腕橫紋上0.5寸。手腳心發(fā)熱、出汗,中醫(yī)講五心煩熱,睡不踏實、起夜,其實尿也不多(小便頻數(shù))穴位在骨縫當中,點按要往里掐。

神門穴:在掌橫紋上凹陷處。穴位深。可用大拇指指節(jié)擱它。就是安定心神的門戶。增強睡眠。

是原穴:屬土,火(心臟)生土(脾)把心臟煩熱過多的氣血補到脾胃上去。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時也把心火瀉掉了。還可防止老年癡呆。一安定心神增強睡眠,瀉心火。二增強胃動力。三防老年癡呆。四治療暈車。五增強通便能力。

少府:在感情線上攥拳小指尖對的地方少府是心經(jīng)的火穴。因此濕熱癥、火癥可通過少府調(diào)節(jié)??芍苯诱{(diào)節(jié)心臟的穴。主治先天心臟疾病。

少沖:小指內(nèi)側(cè)指甲旁。#穴(急癥熱癥)發(fā)燒、癲狂、昏厥癥。它有開竅醒神的功效。放血、去熱。

小結(jié):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絞痛、心動國緩。神經(jīng)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經(jīng)衰弱。其他:經(jīng)脈所過的肌肉痛。

六、手太陽小腸經(jīng)循行圖   

手太陽小腸經(jīng)主治疾病

屬火。由手走頭,起始于少澤穴、前谷、后溪、小海、肩貞、天宗、肩中俞、天窗、聽宮。

主治:治療肩背、頸椎、臉部、耳朵

少澤穴:井穴(源頭)治療熱癥,通常刺血方法比較好。咽喉痛、發(fā)燒、牙腫點刺,滴一滴血就可緩解。不適合按摩。

后溪穴:掌紋末端凹陷處,往上推,推到骨縫。穴位深。是八脈交會的大穴。一治療后背督脈上的病。二可治療落枕、肩膀疼。

養(yǎng)老穴:手放平手心朝下,食指肚頂著最高點,往外轉(zhuǎn)凹陷下去的位置。治療眼睛昏花、耳聾、耳鳴、高血壓。

支正穴:腕橫紋上5寸,在側(cè)面。是小腸經(jīng)通到心臟的穴位。有個特殊的功效治人體的贅生物猴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濕凝結(jié)、氣淤癥引起)小腸功能增強了就不會有瘤子

小海穴:尺骨鷹嘴與肱骨內(nèi)上之間手一撥動手指就會麻。一。常撥動小海會增強心臟力量。增強消化功能。小海是合穴屬土。(合治臟腑)小腸經(jīng)屬火,火能生土。所以把火散到脾經(jīng)上了,可以增強脾的力量。二??扇ト梭w的燥火。

天宗:小海穴往上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處,天宗是個大穴,防治乳腺問題,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防治肩膀酸疼。

聽宮穴:耳平前1厘米,張口時是凹陷的。治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聾耳鳴聽力下降

小結(jié):五官?。褐卸住⒀弁?、頭痛、扁桃體。其他:失眠、落枕、肩痛、腰扭傷。

七、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行圖   

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主治疾病

功效:是最大的排毒通道。督脈旁開1.5到3寸都是膀胱經(jīng)。

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勞。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頭,利用中指奔手按的頭的方向按穴位。也可以兩邊同時按。

肺俞、厥陰俞、心腧:用點按,哪個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個穴位。按摩,拔罐,針灸,刮痧均可。

厥陰俞:治療胸悶,預防心梗,心絞痛,冠心病。

腎俞:治療腰痛的要穴。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經(jīng)相交的位置。

委中:膝蓋彎曲的中間。右手用大拇指點按,左手拽住腳脖子,往上彎,這樣穴位才敏感。腰背委中求,治療腰背酸痛,腰肌勞損還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療法排除毒素。

承山:腿肚子邊沿的位置??芍委熝韧?,痔疾。

飛揚:承山穴往外旁開三指再往下倆指。治療慢性腰痛。

昆侖:外踝后側(cè)有個凹陷,經(jīng)常撥動可以降低血壓,增強大腸的蠕動,治療便秘。對治療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脈:外踝邊沿。治療胯骨兩邊腰痛效果顯著。

金門:治療急性腰扭傷和急性頭痛的要穴。

至陰:小腳趾外側(cè)指甲旁。艾灸可轉(zhuǎn)胎。

八、足少陰腎經(jīng)循行圖   

足少陰腎經(jīng)主治疾病

功能: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治療人體骨骼方面的疾病。腎開竅于耳,腎之府為腰。

  涌泉:腳底前掌凹陷處,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烧{(diào)節(jié)高血壓。

  一. 按摩時無彈性,體質(zhì)虛寒的人可用艾灸的方法。

  二. 腎火旺,腎陰不足,可多揉涌泉穴。

  太溪:腳內(nèi)踝后側(cè)貼著內(nèi)踝。腎經(jīng)的原穴,補腎的大穴。拔罐、按摩都行,什么體質(zhì)都可以按。對人體非常有補益作用。

  大鐘:太溪穴下面一點。腎經(jīng)的絡穴。治療慢性疾患,本臟以外循經(jīng)走向聯(lián)絡到的其他經(jīng)上的問題都可治療??芍窝屎硗?,失音癥。

  復溜:大溪穴之上緊挨著。貼著骨頭方向去按。治療淤血癥,要防止靜脈曲張一定要多按摩復溜穴??梢酝ㄔ陆?jīng),揉復溜可幫助傷口愈合,特別是在脾經(jīng)上的。滋腎陰,治療干咳,哮喘。

  陰谷:緊挨著委中的一個窩邊沿。腎經(jīng)合穴。治臟腑及腎經(jīng)的主要疾病。通膀胱,利尿,治療女士的陰道搔癢,不孕癥。男士的陰囊濕疹。

  俞府:胸口中線旁開三指。調(diào)動腎經(jīng)的氣血。上邊氣血不足,即腎不納氣,如饑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氣等。按摩俞府穴可得到緩解。同時按摩太溪、復溜。把整個氣血都運轉(zhuǎn)起來。

九、手厥陰心包經(jīng)循行圖  

  手厥陰心包經(jīng)主治疾病

  始于天池,終于中沖,由胸走手。刺激左側(cè)效果最佳。

  天泉:腋下橫紋兩寸。治療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澤:肘橫紋中點。治療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調(diào)節(jié)心血的供應。

  郗門:從腕橫紋到肘橫紋是12寸,郗門穴在離腕橫紋5寸處。急救穴,治療突發(fā)性的心絞痛。按這個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轉(zhuǎn)動,才能揉到。

  內(nèi)關:治療因心理壓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癥狀等,可調(diào)節(jié)心率。

  大凌:在腕橫紋的中間??芍螇毫σ鸬念^痛,預防由于心血管淤阻產(chǎn)生的口臭等。

  勞宮:是一個大補穴。揉這個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沖:中指甲內(nèi)側(cè)。可用指甲掐或用指節(jié)咯。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瘡

  小貼士:推天河水,從腕橫紋到肘橫紋的中點(推時從勞宮起,推300次),對內(nèi)熱性小孩發(fā)燒,不出汗等癥狀有緩解作用。成年人心里煩躁也可以推。虛寒體質(zhì)的小孩不能用。

十、手少陽三焦經(jīng)循行圖  

  手少陽三焦經(jīng)主治疾病

  主內(nèi)分泌失調(diào),主情志,主氣郁。多按摩右側(cè)效果會更好。

  關沖:在無名指外側(cè)指甲旁。要用食指的指節(jié)來咯它。防止暈車,

  液門:小指無名指交界處無名指這一側(cè)骨縫當中。治療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癥狀

  陽池:腕關節(jié)的中點。刺激陽池能激發(fā)人體陽氣,對身體虛寒怕冷有緩解作用。也可艾灸。

  支溝:腕關節(jié)上3寸。治療肋間神經(jīng)痛,氣郁不舒等癥狀,按摩支溝穴還有通便的作用。

  翳風:在耳后根。治療急性耳聾、耳鳴。尤其是急性耳聾、耳鳴有很好的效果。

  絲竹空:防治黃褐斑、魚尾紋的產(chǎn)生。

十一、足少陽膽經(jīng)循行圖  

  足少陽膽經(jīng)主治疾病

  膽主決斷,幫人決斷謀慮,使人心情舒暢。

  童子繚:在魚尾紋旁邊。主治眼疾,對青光眼,眼壓過高,眼睛脹痛有治療作用。

  率谷: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治偏頭痛。

  風池:在發(fā)際邊凹陷處。對眼睛酸澀,頭部眩暈有治療作用。把眼睛閉上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一起按揉風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肩井:大拇指貼在脖子然后把手彎成弓型中指點的肌肉的位置有一個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癥。對頭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緩解作用。

  京門:肋骨邊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點一點就會有一個特別痛的點,這個點就是京門穴。是腎經(jīng)的發(fā)源地。刺激京門穴起到調(diào)節(jié)腎氣的功效。對腎虛、腰痛有緩解作用。

  帶脈:手貼臉部,肘尖下3寸。治療婦女肥胖,預防乳腺增生等婦科疾病。

  風市:站立起來中指點的地方。用拳頭的指節(jié)來敲打它。是一個很敏感的穴位。是治療一切皮膚急癥的要穴。對風癥(如吃海鮮引起的疹子),拘攣有緩解作用。治療一切斑疹,疔瘡,皮膚搔癢等皮膚病。

  陽凌泉:膝蓋外下方有個骨頭,貼著骨頭邊沿。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撥動它。對中風,腦血管后遺癥等筋病有治療作用。能預防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間盤突出,小兒多動癥。

  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經(jīng)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貼著外踝??芍委熀皖A防腿抽筋、經(jīng)常崴腳的癥狀。對治療肢體和腑臟的各種炎癥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發(fā)炎,中耳炎)膽經(jīng)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節(jié)來敲。從上往下敲。

十二、足厥陰肝經(jīng)循行圖  

  足厥陰肝經(jīng)主治疾病

  肝經(jīng)三大功能:

  一.肝主疏泄,抒發(fā)宣泄情志;

  二.肝主藏血,儲藏不用的血;

  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問題。

  太沖:大腳趾和二腳趾指縫之間上面1寸。揉太沖穴可以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有宣泄作用。是肝經(jīng)的原穴。和行間一起按效果最好。

  行間:大腳趾和二腳趾指縫之間。配合太沖穴向行間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臟郁積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斷地供到心臟。

  蠡溝:內(nèi)踝上5寸。一,治療女性陰道搔癢。二,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不調(diào),月經(jīng)濕疹。

  章門:八大要穴之一。肋骨的邊沿,把手貼在臉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門的位置。調(diào)節(jié)五臟協(xié)調(diào),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婦科病,減肥。

十三、督脈循行圖   

十四、任脈循行圖  

十五、沖脈循行圖   

十六、帶脈循行圖  

十七、陰蹺脈循行圖  

十八、陽蹺脈循行圖  

十九、陰維脈循行圖  

二十、陽維脈循行圖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