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問對網(wǎng)關于兒時理想的問題里,提到的申請Police Academy過程,這是一件極其艱辛、過程漫長、熬人心神的工程,在這里有必要寫個續(xù)集跟大家分享。 整個遴選過程將近一年,過程依次是: 一、初選 就是篩選簡歷階段,看候選人從前都是什么學歷,什么工作經(jīng)驗,有多少有份量的推薦信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國內(nèi)的警察學校都是招收應屆畢業(yè)生,而澳洲的情況恰恰相反。警察部門歡迎有各種各樣工作經(jīng)驗的人加盟,他們能夠把對各行各業(yè)的和各個社會階層的人理解帶到這份工作當中。反而是應屆生要進警局相當困難,只占每一屆錄用學員的3%左右,也就是 100多學員中的兩三個而已。 二、體能測試 2008年那個時候的體能測試是2.4公里,12分鐘內(nèi)跑完,是一個耐力的考驗,但其實不是超肥的人,好好鍛煉鍛煉是沒問題的。 三、智力(psychometric)筆試 這個筆試包含了好幾個板塊,整個一個上午,5、6個小時。 首先是記憶力考試,主考在上面讀一串數(shù)字,說開始以后你把數(shù)字到過來寫出來,規(guī)則是不可以倒過來寫,不可以涂改。數(shù)字從三位數(shù)開始,往下來數(shù)字越來越長, 最后好像有10位數(shù)以上了,還有數(shù)字和字母的結合,應該是要考驗未來的警察是否能看一眼車牌(甚至從反光鏡里看到的)就能記下來,說實話我到最后幾個已經(jīng)蒙的暈頭轉向了,因為當你的英語的語感還沒法跟母語的語感比拼的時候,你總會不由自主的翻譯,這個過程把擅長的短期記憶搞得亂七八糟。 接下來是智力的筆試,這個經(jīng)歷過幾次求職的應該都不陌生了,但我很驚訝其中有關情商的問題占有這么大比例,諸如假設你來到一個party,發(fā)現(xiàn)認識的人沒 幾個,你會先弄點東西吃,還是只找認識的聊幾句,或還是主動跟陌生人打招呼破冰開聊?這些問題并不單獨在一個section,而是混亂摻雜在智商問題之中,我開始很納悶。后來聽有些落選的人告訴我,他們得到的反饋是,前后性格問題的回答所體現(xiàn)的性格呈現(xiàn)某種程度的不一致。所以看來這種性格測試的問題一定 要老老實實回答,因為設計者看來機心深重,有辦法探測出任何矛盾與不合理之處。 前面卷子收掉,接下來是閱讀理解部分。量很大,考邏輯,題型就類似下面這種: Eg.小張承諾:如果天不下雨,我一定去聽音樂會。 以下哪項為真,說明小張沒有兌現(xiàn)承諾? I.天沒下雨,小張沒去聽音樂會。 II.天下雨,小張去聽了音樂會。 III.天下雨,小張沒去聽音樂會。 A. 僅I。 B. 僅II。 C. 僅III。 D. 僅I和II。 E. I、II和III。 時間夠的話,這種題對思維邏輯是強項的中國人來說都是小菜,但是時間不夠,題量超大的情況下就夠你忙亂的了。 還沒完,卷子收掉,再來一輪。這回是圖形,有十幾頁,但類型都差不多,一頁上給你十幾個形狀各異的圖形兒,你找出一個或兩個不屬于和其他一類的,或畫出一個系列后邊應該是什么樣的圖。這個我想經(jīng)歷過幾次(包括國內(nèi))正經(jīng)八百招聘筆試的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兒。 四、游泳 這個是進Academy了以后進行的,不記得是400m還是800m的泳池,共往返8趟,游不完的直接淘汰。重點是,要穿著衣服游,你不要以為你會游泳就對這個不屑一顧,穿著衣服游泳和光著游泳完全是兩碼事兒!我第一次就failed了。蹦進去的時候我還以為弄個第一第二的什么的,一進去就發(fā)現(xiàn)我這褲子拼命把我往下拽,然后人就很慌,接著就覺得胳膊上的衣服濕濕的黏在胳膊上讓你的胳膊無法伸展開去劃水,拼著命游兩圈就已經(jīng)筋疲力盡了。平時可以很從容的換氣,但沉重的衣服把你拖低了很多,換氣很就很容易嗆水,嗆水就更慌,當我已經(jīng)開始掙扎的時候,看見教官在用尺旁邊搖頭嘆氣,說“你游到旁邊來,趕緊上來吧,不要逼我跳進去救你”,我這臉羞得紅撲撲的,都可以煎雞蛋了。好在一星期以后的補考一下子就過了。我的經(jīng)驗是:穿絲綢或迪卡類的面料,不吸水不兜水;戴游泳鏡,會讓你從容很多。 五、面試 如果通知你了,那么說明前面都過了。面試是在筆試以后,我最后說是因為面試是我印象最深的,最值得一提的,也是最關鍵的一環(huán)。我記得大部分的面試問題,但希望大家理解恕我不能一一在此羅列。我想重點曬一下我回答失敗的問題。 真是難以啟齒,但要老實交代,在最后成功之前我其實曾面試失敗過一次,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我回答的南轅北轍,而且應該說是HR考察未來警察最核心的問題。順便說一下,所有環(huán)節(jié)的考試,任何一環(huán)通不過,就無法在一年之內(nèi)再次申請,而這個失敗的問題讓我耗費了整整一年,才徹底想通。 面試在Police Headquarter進行,面試官有兩個人,一個是Police Academy的Sergeant, 一個是我不知什么頭銜的civil考官。面試的問題會事先給你看一下,并給你大概20分鐘準備。你甚至可以在紙上打個草稿。你的回答,考官會詳細筆錄。 第一次面試中,我被問到了這樣一道問題:如果你和你的上司一起工作時,上司命令(order)你用武力制服一個不到十歲的未成年人,而你認為這件事不對。你會怎么做? 這個問題換成這些在西方長大的孩子,應該沒什么模棱兩可的地方,但是對我來說,一下子哽住了。因為在社會主義祖國長大的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軍隊和警察是國家機器,對于每一個這個組織國家機器內(nèi)成員而言,它是典型的紀律部隊。紀律部隊的要求就是服從紀律,“order”就是命令,是沒什么討價還價余地的。 我的確是這么認為的,也就老老實實的這么回答了,盡管我心里很掙扎,認為這是兩難的選擇。我記得我回答的大致內(nèi)容是,我會先執(zhí)行命令,然后把我的不同意見向高一層次的管理者報告。我記得考官的樣子略有點吃驚,然后問我,那你認為如果你的上司做的事是違法的呢?這時候其實聰明的中國人就該明白,問題的問題點不是我原來想的那個問題點,就是說不是考察我是否能堅決執(zhí)行命令,而是考察我的是非判斷能力。但我有多stubborn,我遲疑了好半天,仍然堅持說作為警察組織,執(zhí)行命令應該是第一要求,其次才是質疑和糾正。 所有的問題都問完了以后,我記得civil的考官握了我的手說,不管結果怎樣,希望我別放棄,下次再努力。我這時是知道應該是通不過了這次,但尚且不知問 題是出在哪里。但好在我那時還是警方的志愿者,還是常有機會和警察們一起工作,我聊起這個問題,被一幫老警察禮貌的徹底洗了一下腦。我原來的觀點毫無疑問是錯的。即使在警察隊伍里,你完全有權利拒絕執(zhí)行你認為是錯誤的命令。因為:每個人都要為他自己的語言和行動負責任。這就是核心。如果在執(zhí)行一次案件調查工作的時候,你的同伴是比你高階的警官,指揮你窩藏了錢或其他什么貴重物品,應該lodge而沒有,反而帶回警局私分,而你僅僅是執(zhí)行者,那么這件事如果被揭發(fā)了,你是不是可以說我沒辦法,我是受到了命令,我無法選擇,然后籍此脫罪呢?答案是否定的,我要為我的行動負上我自己的責任。就算我僅僅是個警察, 我也不能只要有rank高過我就不負責任的把判斷的責任推給其他人。每個人都要為他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 這道答錯的題也對我后來在警察生涯里的心態(tài)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就是在工作中,我不能只進行簡單思考——不能認為自己只是螺絲釘,而是要把自己首先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思維有判斷力的個體,然后才是一個警察。這跟我在國內(nèi)工作思維是完全不一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