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楊梅
在水果里面,一向喜歡楊梅這名字,覺得它同濕潤的江南很有淵源牽連。后來知道,古時譽稱楊梅為“吳越佳果”,江南確是楊梅的發(fā)源地。
夏至楊梅滿山紅。楊梅,標識了六月的江南。
楊梅紫紅,果肉如絲,呈放射狀包緊果核,看起來就像一顆血丹,煞是誘人。都說余姚、仙居、常熟和蕭山的楊梅最好,又大又紫,拈一顆放入口中,輕輕咬開內(nèi)里紅嫩的果肉,一股酸甜的梅汁,就立即把你包圍了。不要眼饞鮮紅的楊梅,鮮紅的楊梅尚未熟透,你只挑那些烏紫但依然硬扎的往嘴里投,牙齒一叩剔下果肉,捫嘴啜足一口甜味,吐出核,另一果隨之納入,一顆接一顆,不須消停,直到吃倒了牙。“玉盤楊梅為君設(shè),吳鹽如花皎白雪”,這是李白的詩句。多年前,有朋友從上虞給我?guī)硪豢鸲紬蠲?,說是市場上罕見的水晶楊梅。其果大而色白,晶瑩如玉,味清香鮮甜,肉脆爽無渣,果然是聞名遐邇的珍品。難怪當(dāng)年蘇東坡品賞之后要留下“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若二都楊梅”的感慨。
那年梅雨初夏,我?guī)ш狀I(lǐng)著參加省副刊會的一批人去婺源采訪。在婺源城里,看到街邊或蹲或站著許多賣楊梅的男人和女人。那些裝在竹籃里的楊梅,水靈靈紅艷艷的,因過分熟透而飽滿黝黑,散發(fā)出一種嫵媚妖艷的香甜氣息。我們有人饞不過,10元錢買了三斤帶回賓館,用自來水沖洗后,幾個人一氣猛吃,吃得兩手都是紫紅粘稠的果汁,抬眼一看,有人白襯衫上果汁斑斑,暗紅淺絳,活像是從戰(zhàn)場上血拼歸來。更要命的是,因為太甜,吃得多了,舌頭一舔,發(fā)覺牙齒又酸又軟,晚餐怕是連豆腐也咬不動了。
次日上午,小雨初歇。去里坑時,路遇塌方,我們不得不中途下車,轉(zhuǎn)進附近的一個有著一大片典型徽式老舊古宅的山村里觀光。我們都存心想找一點古董,所以就喜歡往人家光線不太亮的廳堂后面跑。我發(fā)覺那些人家室內(nèi)都有一種好聞的水果發(fā)酵的氣味傳出來,先不明究里,直到有一戶男主人自野外歸家,把一只掛在身上的背簍卸下來,倒出一堆沾滿瑩瑩雨水珠的楊梅,里面還雜有不少新鮮樹葉,我才明白了原來那都是楊梅的香甜氣味。斑駁的綠葉反射出晶瑩的光亮,紅紅的楊梅愈加飽滿欲滴。見我們一個個露出向往的神色,熱情的主人便一再邀請我們隨便嘗嘗,說這都是山上摘來的,野生的,又不花本錢。看看那些楊梅,雖是只有指頭大,個頭明顯偏小,但紅艷得近于紫黑,罩著一層山野的清亮光澤,一個個如此生動新鮮又一往情深。我們都是平生第一回見識野生的楊梅,想像著置身于青山綠野、徜徉在滴紅流翠的野生楊梅林間,心里很覺有趣,所以也就沒了太多顧忌,嘗了幾個。初入口,甜中竄出一股酸勁,有點令人齜牙咧嘴 稍后,一股津液自舌下漫出,在唇齒間游走、穿蕩,直入臟腑,方覺得那真是未曾嘗過的甘醇!隨后抓了一把在手,一氣猛啖。
其時,村頭傳來喊聲,是我們的車子重新發(fā)動了。于是我們好說歹說丟下了二十元錢,還有一包作為感情回贈的未拆拆封的牛肉干,將那些楊梅統(tǒng)統(tǒng)扒進一個方便袋里,喜滋滋拎往車上去了。
宅邊的杏子
杏子非江南所獨有,但一句“杏花春雨江南”,卻把杏同江南聯(lián)系在一起。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中有一首:“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痹娭忻枥L出了南宋時江南農(nóng)村優(yōu)美寧靜的情景。江南五月的天氣里,我們和詩人嗅到是一樣的果香,看到的是同一片風(fēng)景呵!
春天,小橋流水邊的杏花,只是白色略帶羞澀的粉紅,到了五月,南風(fēng)初起麥子黃熟,一樹樹的杏子就帶雨黃透了。微涼的清風(fēng)迎面吹來,夾帶著淡淡的雨霧和絲絲甜醇的氣息,這里一樹、那里一樹墜滿枝頭的杏,晶黃得像瑪瑙,讓人望一眼舌下便生出津液。
有些枝條茂盛的老樹就長在房前屋后,推開窗子,果香撲鼻,觸手可及的水靈靈的杏子,黃中透著紅,閃著誘人的光澤,在枝頭微微顫動。周遭的景色也因此而生機勃勃起來,鮮亮的果色映襯的也是一份田園生活的情趣呵。端架梯子上到樹上,隨便想吃哪顆、想吃多少都可以。通常,朝南一面接受陽光多的枝頭上杏子,更大更甜更橘黃溫潤一些,一口咬下去,酸甜的汁水會溢滿唇齒間。若是一大片連綿不盡的杏樹林,在果熟時節(jié),那該有著怎樣繁盛的場面,怕是連空氣里也浸滿了濃得化不開的果香吧!
有一種俗稱“五月黃”的小山杏,比一般杏子都要嬌小可愛,先諸果而熟,繁星一般綴滿枝間,灑灑洋洋,嫵媚而又純樸,誰見了都忍不住誘惑。摘一顆放手里擦擦,撕去果皮,含在嘴中,牙齒輕輕叩開果肉,再以舌尖抿住,剔出小小的果核,清清爽爽的甜,平平緩緩的微酸,在口中漾開,真的是美極了 仿佛就是早年鄰家的小妹妹咬住你的耳朵,吃吃地笑著說俏俏話,那種滋味很難向外人道出。
萬縷叢中點點黃,千般朱唇疑帶津 有時禁不住想,生活在麥黃杏熟的五月江南,一個遍地氤氳著果香的地方,真不啻是一種福氣呵。
若是年成好杏子收得多,一時吃不了,就把杏子對半掰開,攤在陽光里曬成杏干,便是自制的果脯。對于鄉(xiāng)下的孩子來說,杏核也是好東西呢,拿磚頭砸開,取出杏仁,嚼在嘴里,那股略帶苦味的特有的清香,令你一輩子都忘不了。
三潭枇杷
“五月江南碧蒼蒼,蠶老枇杷黃。”五月底,六月初,正是江南名果三潭枇杷滿山遍野黃熟的季節(jié)。這次,我是沾了幾位畫家的光,跟隨他們?nèi)バ掳步剿嬂融s枇杷節(jié)。
我們先從歙縣縣城驅(qū)車趕到深渡,再由深渡棄車登船,逆流而上。深渡的下游筑壩蓄水,千峰競秀的群山變成了著名的千島湖,而在深渡的上游,也就是我們這次去品嘗枇杷的地方,被譽為“中國枇杷之鄉(xiāng)”的三潭,現(xiàn)已成為歙縣旅游勝地。“深潭與淺灘,萬轉(zhuǎn)入新安。”流淌千里的新安江,兩岸青山起伏,連綿數(shù)十里枇杷林層層蒼翠,點點金黃的枇杷浮耀在綠葉之中,如錦云一般煞是好看,映襯著白墻黑瓦的徽民居村落,真的就是一幅幅美妙絕倫的山水畫廊!
“天上王母蟠桃,地上三潭枇杷?!闭奶?、綿潭、瀹潭為三個大而深的水潭,也是三個村名,這里群山環(huán)繞,終年云遮霧繞,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為枇杷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所產(chǎn)枇杷特點是皮薄,肉厚,汁甜,水多,清香爽口,并以早熟優(yōu)質(zhì)而天下聞名。
在一處渡口上了岸,夾在許多挑著籃子提著鉤子的果農(nóng)中前行,立即有人打著手機過來聯(lián)系,將我們領(lǐng)往山上枇杷林。其實,路邊就有連綿不盡的果樹,熟透的枇杷,一叢叢一簇簇掛在枝頭,澄紅晶亮,閃著夢幻般的光彩,看得人垂涎欲滴。我這才明白了為什么國畫家都喜歡畫枇杷,實在是枇杷太漂亮了。聽說這里就是漳潭,沒走多少路,就看到一個建在園中的八角涼亭,里面有茶水、五香蛋、糕點什么的供應(yīng)。顯然這些都是多余的,所有人都左顧右盼,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眼睛,都被那些掛滿枝頭的滿天星一樣的枇杷吸引著。這里的枇杷集中了好幾個品種,有的紅彤彤,有的白粉粉,有的黃燦燦。我們顧不得多說話,鉆進林子深處,見著嫣紅的大個枇杷,攀著枝條就摘下來。
熟透的枇杷皮極好撕,我從枝頭摘下一顆枇杷,扭掉頂頭斜斜的蒂柄,三兩下就剝了出來,塞入口中,牙齒輕輕一叩,吐出滑溜的果核,鮮甜綿軟的果肉被舌頭一裹,捎帶起一種醇酸的味兒立刻滿口彌漫開來。走了十來步路,一氣吃了十多顆,直吃得雙手粘滿糖汁,一個嗝打上來,胃里翻上醇濃的香甜之氣,真的好愜意。有倆老外,索性像猴子那般攀到樹上,坐在較粗的橫枝上,背靠一根枝,雙腳各撐住一根枝,騰出兩手想吃哪果就摘哪果,大啖特啖,還朝下面的我們做鬼臉。林子里,到處可見孩子們歡快的身影,和衣單女人的輕盈身姿。
我見不遠處有幾棵樹上枇杷明顯要白得多,個頭卻都不小,遂伸手摘了一個,剝出果肉也是白色的,水分好像特別多,塞進嘴里,味道好鮮!一直陪在我們身邊的歙縣朋友老汪告訴我這叫白花枇杷。接著,老汪又讓我們見識了名貴品種“大紅袍”和“光榮花”。 “大紅袍”呈橙紅色,果形略長,皮有芝麻斑點,果肉晶紅,軟而厚,入口鮮甜;“光榮花”則因花蒂處長了一個明顯的五角星而命名,其特征是柔軟多汁,甜中孕酸,清香爽口。
其實,杭州的塘棲“白沙”和“紅沙”枇杷也是飲譽天下,但其地名卻不如三潭這樣好聽也好寫。聽說詩人流沙河品嘗了三潭枇杷后,曾以慣有的恢諧寫下:“潯陽琵琶三彈,歙縣三潭枇杷,琵琶三彈涌清波,三潭枇杷掛金霞。琵琶,枇杷,留連難返,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