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節(jié) 翡翠 |
|
一、翡翠的寶石學(xué)特征 |
|
二、翡翠的產(chǎn)狀和資源 |
|
三、翡翠的品質(zhì)要素 |
|
四、翡翠的品種及其意義 |
|
五、翡翠的主要優(yōu)化處理類型和識別 |
|
六、翡翠與主要相似玉石的識別 |
|
|
|
|
|
|
|
|
 |
一. 翡翠(jadeite)
盛產(chǎn)翡翠的緬甸北部與我國云南山水相連,因此云南一直是翡翠的重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翡翠以獨特的品質(zhì)成為“玉石之王”而名揚四海,并與中華文化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1. 基本特征
成份 主要礦物為硬玉,其次有角閃石、長石、鉻鐵礦、鈉鉻輝石、透輝石等礦 物
結(jié)晶狀態(tài) 晶質(zhì)集合體,常呈纖維狀、粒狀、柱狀集合體
|
|
翡翠是硬玉等多種礦物組成的集合體,既具有玉石的特有屬性,又具有寶石的艷麗色彩,并被賦予了“佩之益人生靈,純避邪氣”的觀念,是被受大眾喜愛的玉石,是玉石中最美觀、最昂貴的品種,勘稱“玉石之王”。 翡翠與祖母綠一起為誕生石中的五月誕生石象征著幸福、幸運、長久。
|
顏色 翡翠是多種礦物的集合體,且每種礦物又有多種顏色,因此翡翠的顏色 十分豐富常見的顏色是白色、綠色、紫色、紅色、灰色、黃色、黑色等顏色
翡翠的綠色對其價格影響很大,根據(jù)綠色的色調(diào)、亮度和飽和度,將綠色分為如下幾種:
祖母綠色 綠色純正而鮮艷,透明度好,顏色均一的祖母綠色翡翠屬特 級品
蘋果綠色 鮮綠色,綠中略有帶黃的感覺。透明度好的為上品。
蔥心綠色 色如蔥葉,有黃色色調(diào),透明度好的為上品。
菠菜綠 色暗綠,不鮮明。
油綠 色暗綠稍帶灰色
灰綠 帶灰的綠色
翡翠的質(zhì)地 翡翠的質(zhì)地是指結(jié)構(gòu)和透明度。常見的翡翠質(zhì)地品種有:
玻璃地 結(jié)構(gòu)細膩,無雜質(zhì)、呈半透明狀
蛋清地 較混濁的玻璃地,透明度稍差
油青地 質(zhì)地細膩,色較暗
干地 質(zhì)地粗糙,不透明
光澤 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
密度 3.34 g/cm3
折射率 1.66左石
2. 翡翠的主要鑒定特征:
(1)顏色不均 在白色、藕粉色、油青色、豆綠色的底子上伴有濃淡不同的綠色或黑色。
(2)變斑晶交織結(jié)構(gòu) 硬玉有兩種形態(tài)和排列方式,一種是顆粒稍大的粒狀(斑晶),另一種是在斑晶周圍交織在一起的纖維狀小晶體。
(3)石花 翡翠中有細小團塊狀,透明度差的白色纖維狀晶體交織在一起的石花。
(4)翠性 在反光下,在翡翠成品中,用肉眼借助放大鏡,可見到閃閃發(fā)亮的粒狀或纖維狀硬玉礦物,在寶石界稱這種現(xiàn)象為翠性,又稱蒼蠅翅膀。
(5)密度和折光率
3. 翡翠和相似玉石的區(qū)別
與翡翠相似的玉石有軟玉、岫玉、玉髓、東陵石等,表6-1列出了翡翠與這些玉石的區(qū)別特征。
表6-1 翡翠與相似玉石的區(qū)別
|
顏色
|
近似密度
|
硬度
|
近似折光率
|
外觀特征
|
翡翠
|
艷綠、油綠、白、藕粉色,色不均
|
3.34
|
6.5~7
|
1.66
|
顏色不均,具明顯的變斑晶交織結(jié)構(gòu),光澤強
|
軟玉
|
白、綠、黃、墨
|
2.95
|
6~6.5
|
1.62
|
質(zhì)地細膩,無斑晶,礦物呈細小纖維,交織氈狀結(jié)構(gòu)
|
岫玉
|
黃綠色、均一
|
2.57
|
2.5~5.5
|
1.55
|
顏色均一,纖維狀集合體,有黑點
|
獨山玉
|
白、綠、褐等色
|
2.7~3.18
|
5-6
|
1.56~1.70
|
顏色不均、粒狀結(jié)構(gòu)
|
東陵石
|
白、綠、紅等色
|
2.66
|
7
|
1.54
|
顏色均一、等粒狀結(jié)構(gòu)
|
水沫子
|
白色
|
2.62~2.66
|
6
|
1.52~1.54
|
白色略帶灰藍色色淍,常見石花
|
莫子石(鈉鉻輝石)
|
深綠色、墨綠色、黑色
|
3.5
|
|
1.72~1.75
|
顏色較深、不透明,常含角閃石、蛇紋石、鉻鐵礦等
|
玉髓
|
綠色
|
2.60
|
6~7
|
1.54
|
蘋果綠色、藍綠色、顏色鮮艷均一,質(zhì)地細膩。
|
馬來玉
|
綠色
|
2.64
|
6~7
|
1.54
|
粒狀結(jié)構(gòu)、顏色沿顆粒間及裂隙分布
|
鈣鋁榴石
|
白色、綠色
|
3.61
|
7-7.5
|
1.74
|
顏色不均,綠色呈點粒、粒狀結(jié)構(gòu),
|
水鈣鋁榴石
|
淺黃綠色
|
3.47
|
7
|
1.72
|
顏色均一,粒狀結(jié)構(gòu),有較多黑色斑點和斑塊
|
染色大理巖
|
綠色
|
|
3
|
|
綠色呈網(wǎng)格狀分布,粒狀結(jié)構(gòu)
|
4. B貨翡翠:
一些底色帶灰、深褐或暗黃色的翡翠,經(jīng)人工漂白底色后,再注膠填充處理的翡翠,稱B貨翡翠。B貨翡翠的鑒別是一種難度較大的鑒別,即所謂行家也頭痛的事,就是說肉眼已很難辨別,通過簡單的物理性質(zhì)測試也不能取得準確的答案,只有經(jīng)過多種觀察和儀器測試,綜合分析才可得出結(jié)論。
(1) 認真仔細觀察翡翠的顏色、光澤和結(jié)構(gòu):
顏色:B貨翡翠由于用強酸洗去了翡翠中的鐵質(zhì)等,在翡翠的綠色與地子的白色之間就失去了其應(yīng)有的過渡帶,白是白,綠是綠,兩者截然分明,如果是天然翡翠,綠色與白色地子之間會有一段過渡帶,存在一些過渡性的顏色,如淡黃色、淡灰色和淡黑色,這些是翡翠中鐵和其它物質(zhì)的化合物,如果這些物質(zhì)被強酸洗出,當然也就失了這些過渡帶。
天然翡翠顏色成絲狀、團塊狀,B貨翡翠由于質(zhì)地疏松,綠色的邊緣參差不齊,成絮狀。
B貨顏色不自然、發(fā)邪
光澤:B貨翡翠光澤較弱,常呈蠟狀光澤、樹脂光澤,A貨光澤好,呈玻璃光澤。
表面特征:B貨翡翠表面有起伏感,有魚鱗狀、龜裂、沙眼(見彩圖28)等。這是因為翡翠除硬玉外,還有鉻輝石、云母等其它礦物,這些礦物在酸中的溶解速度不一,這樣被腐蝕的表面出現(xiàn)高低起伏。
結(jié)構(gòu):B貨翡翠的變斑晶纖維交織結(jié)構(gòu)有被熔蝕的現(xiàn)象,結(jié)構(gòu)松散,輕輕敲擊B貨翡翠聲音發(fā)悶而混濁,A貨聲音清脆。
(2) 折光率和密度
B貨翡翠因加入了樹膠其折光率和密度較天然的低,偏低程度視注膠成份的多少而變。
(3)熒光
大部分B貨翡翠在紫外長、短波照射下,有黃綠色熒光;A貨翡翠一般無熒光。
5. C貨翡翠:
C貨是對染色翡翠的通稱,不管是有機染料染色還是無機染料著色,只要顏色是人工加進去的,通稱為C貨。C貨翡翠的鑒定特征:
(1)綠色均勻分布在斑晶周圍的纖維狀細小顆粒之間,綠色呈線狀,無綠色礦物斑點和綠色礦物纖維,裂隙處綠色較濃
(2)濾色鏡下呈現(xiàn)暗棕紅色到棕粉紅色,應(yīng)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的一些C
貨翡翠在濾色鏡下不變色。
(3)在吸收光譜的紅色段出現(xiàn)一條粗黑的吸收線
(4)有較強的熒光,A貨無熒光
6. 翡翠的質(zhì)量評價
翡翠的質(zhì)量評價可以從顏色、結(jié)構(gòu)、透明度、凈度、切工、重量六個方面進行。
顏色 顏色評價是翡翠質(zhì)量評價的關(guān)鍵。翡翠顏色質(zhì)量的評價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純正、濃艷、均勻、協(xié)調(diào)。
純正:高檔翡翠應(yīng)具有純正的綠色或略具黃色色調(diào)的綠色,灰色、褐色、棕色、黑色、藍色等色調(diào)被視為雜色色調(diào),這些雜色色調(diào)越濃,翡翠顏色質(zhì)量越低。
濃艷:高檔翡翠要求顏色濃艷,即要求顏色飽和度和明亮程度的適中搭配,過淺的綠色給人以明亮感但不艷麗,過濃的綠色使樣品透明度降低,給人以沉重感。
均勻、協(xié)調(diào):天然翡翠的顏色多呈絲狀、片狀分布,很難達到均勻,翡翠的顏色達到通綠,視為高檔品,通常翡翠的綠色集中在絲狀、片狀的集合體中,而其周圍為淺色、無色或其它顏色的基調(diào),當翡翠中的綠色與其周圍的基調(diào)顏色能達到一種協(xié)調(diào)和互為映襯的關(guān)系時,顏色的質(zhì)量也將被視為上乘。
結(jié)構(gòu) 高檔翡翠的纖維交織結(jié)構(gòu)極細,組成翡翠的顆粒越粗、結(jié)構(gòu)松散,翡翠的質(zhì)量越低。
透明度 翡翠是多晶質(zhì)礦物集合體,透明者少見,傳統(tǒng)玉器行業(yè)稱透明度為“水” “水頭”,受自身組成礦物粒度大小、結(jié)合方式、裂紋多少、顏色深淺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絕大部分翡翠都是不透明至半透明。翡翠的透明度越好,價值越高。
凈度 翡翠中的裂紋影響翡翠的耐久性和美觀,翡翠中的白色、黑色團塊狀礦物或礦物集合體影響翡翠的顏色和美觀。
切工 好的切工要求突出顏色、切工規(guī)整、拋光優(yōu)良。
重量 翡翠制品的價值不受重量的嚴格限制,但在顏色、質(zhì)地、透明度等質(zhì)量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下,重量大的價值高。
1.翡翠的定義 (1)傳統(tǒng)的定義 具有工藝價值的、以硬玉為主要礦物成分的多晶集合體。 (2)廣義的翡翠定義 具有工藝價值的,以硬玉、或者鈉鉻輝石、或者綠輝石為主要礦物成分的多晶集合體。 (3)廣義的翡翠概念產(chǎn)生的原因 傳統(tǒng)上只把硬玉為主要礦物成分的集合體當作翡翠。近十年來,不斷有以鈉鉻輝石、綠輝石和鈉長石等為主要礦物成分的集合體出現(xiàn), 并以各種名稱出現(xiàn)在翡翠市場上,其中鈉鉻輝石和綠輝石集合體與硬玉集合體具有相近的寶石特性。 新版的寶石名稱國家標準(GB/T-1652-2003)中翡翠還是傳統(tǒng)的定義。所以除非特別說明,本章中的“翡翠”指以硬玉為主要礦物成分的多晶集合體。 |
2.翡翠的組成礦物特征 翡翠除了主要礦物(硬玉或者綠輝石和鈉鉻輝石)外,還可以含有次要礦物成分,按照這些次要礦物的常見性依次為:角閃石、綠輝石、鉻鐵礦、鈉鉻輝石、鈉長石和沸石等。其中鈉鉻輝石、鈉長石和沸石比較少見,并且不易識別。 此外,許多翡翠還含有在地表或者近地表環(huán)境下形成的次生礦物。
 |
圖12-1-1 翡翠中的硬玉呈柱狀的、大小不一的晶體
|
|
(1)硬玉 ①化學(xué)成分特征:NaAlSi2O6,常有微量的Cr、Fe、Mn、Ca、Mg和Ti等雜質(zhì)成分。硬玉微量化學(xué)成分導(dǎo)致硬玉形成不同的顏色。 ②結(jié)晶學(xué)特征:輝石族礦物,單斜晶系,常常形成柱狀晶形(圖12-1-1),具有平行柱面的兩組解理。 ③產(chǎn)狀特征:是翡翠的主要礦物成分。 (2)鈉鉻輝石 ①化學(xué)成分:NaCrSi2O6,常有Fe、Ca和 Mg等雜質(zhì)成分。由于Cr的含量很高,使得鈉鉻輝石的顏色很深,通常呈墨綠色,并且不透明。 ②結(jié)晶學(xué)特征:輝石族礦物, 斜方晶系, 常常形成極小的微晶(圖12-1-2)。 |
③產(chǎn)狀特征:很少作為次要礦物出現(xiàn)在翡翠中, 但能夠形成鈉鉻輝石為主的集合體,俗稱烏雞骨、干青種(圖12-1-3), 具有與翡翠不同的物理性質(zhì)。
 |
圖12-1-2翡翠中的 鈉鉻輝石微晶小團塊
|
 |
圖12-1-3干青種鈉鉻輝 石集合體
|
(3)綠輝石 ①化學(xué)成分特征:較為復(fù)雜,可看成硬玉+透輝石+鈣鐵輝石的固溶體。 ②結(jié)晶學(xué)特征:微晶集合體,呈灰綠色、暗綠色(圖12-1-4)。 ③產(chǎn)狀特征:通常呈不規(guī)則的細脈、團塊狀分布在翡翠中,這種翡翠被稱為飄蘭花中。綠輝石也能形成單礦物的集合體, 市場上稱為墨翠(圖12-1-4)。
 |
圖12-1-4 翡翠中的綠輝石,常呈蘭花葉的形態(tài)
|
墨翠:綠輝石集合體
|
(4)角閃石 角閃石是緬甸翡翠中最常見的次要礦物,最明顯的識別特征是黑色或墨綠色的顏色和大片的解理面。透射光下角閃石常常呈褐黃色。一般地說角閃石對翡翠的品質(zhì)具有不利的影響,并被稱為“黑癬”。圖12-1-5。
 |
翡翠原石中的大塊黑色角閃石
|
翡翠原石中綠色的角閃石
|
大晶體角閃石中的黑色色斑 |
|
(5)次生礦物 由于翡翠遭受風化作用,形成了充填在硬玉顆粒的粒間空隙中鐵的氧化物,如褐鐵礦、磁鐵礦等。以及含有二價鐵的硅酸鹽膠體。這些物質(zhì)充填在翡翠組成礦物的顆粒間隙中、微裂隙中和小裂隙中,顆粒很小,即使在顯微鏡下也分辨不清,但是,對翡翠顏色有很大的影響。 |
3.翡翠的物理性質(zhì) (1)折射率:1.66(點測法)。 (2)光澤:油脂光澤-玻璃光澤。 (3)硬度:摩氏硬度 6.5-7。 (4)相對密度:3.28-3.40,平均 3.32。 (5)紫外熒光:一般沒有熒光。 (6)吸收光譜:白色-淺綠色翡翠常見437nm吸收窄帶,綠色翡翠具有Cr3+的吸收光譜。 4.翡翠的外觀特征 (1)顏色:各種色調(diào)的綠色、墨綠色、淺紫色、白色、褐黃-褐紅色(圖12-1-6)。 (2)顏色分布特征:不規(guī)則條帶狀、浸染狀和均勻狀(圖12-1-6)。
(3)透明度(圖12-1-7) 翡翠的透明度變化很大,從近于透明到不透明。 透明:透過翡翠能夠看較清楚的字跡; 亞透明:模糊的字跡; 半透明以下:極為模糊的字跡。 傳統(tǒng)上用水頭大小來衡量翡翠的透明度。
|
(4)粒狀結(jié)構(gòu) 翡翠由細粒至粗粒的硬玉晶體組成,具有粒狀結(jié)構(gòu)(圖12-1-8),粗粒的硬玉顆粒很容易識別,與很難看出顆粒的白玉有很大的區(qū)別,傳統(tǒng)上稱之為 “豆” ,或者“豆性”。 粒狀結(jié)構(gòu)是識別翡翠的重要特征。 |
(5)桔皮效應(yīng) 由于硬玉顆粒平行解理方向硬度小,垂直解理方向硬度大,在拋光時平行解理出露到表面的顆粒就容易形成凹坑,因此造成了起伏的波浪狀表面。即所謂的桔皮效應(yīng),圖12-1-9。 桔皮效應(yīng)是識別翡翠的重要特征。
 |
|
圖12-1-10 翡翠的翠性
|
(6)翠性 硬玉接近表面的解理面對光線的鏡面反射,形成像昆蟲翅膀似的閃光(圖12-1-10) 。 粒度小的翡翠閃光面較小,像蚊子翅膀,傳統(tǒng)上又稱為沙星;粗粒翡翠的閃光面較大,像蒼蠅翅膀。 翠性是識別翡翠的重要特征。 |
二、翡翠的產(chǎn)狀和資源 [視頻:翡翠形成的地質(zhì)條件]
|
1.緬甸翡翠原生礦床 (1)原生礦床的分布 翡翠的原生礦床發(fā)現(xiàn)于1877年(光緒初年),礦體成脈狀分布在第三紀的蛇紋石化橄欖巖中,位于地處高山的度冒-緬冒一帶,翡翠礦脈甚至可追索到礦區(qū)的最北端的磨西西。翡翠礦脈長度不等,據(jù)Chhibber(1934) [6]的報導(dǎo),4條礦脈礦平行或近于平行產(chǎn)出,延伸全長約6.4公里,其中度冒礦脈北東走向長300米,緬冒礦脈南北走向約2500米,帕冒礦脈北西走向長1500米,南沙冒礦脈可能是帕冒礦脈的延伸,長約2000米。 (2) 礦體的圍巖 含礦橄欖巖體又稱度冒巖體(圖12-1-11中黃色部分),其成北東走向,南北長約50公里,寬約6.5公里,侵入于結(jié)晶片巖之中,巖體已蛇紋石化或部分蛇紋石化,翡翠礦脈的延伸方向與度冒巖體中剪裂帶的方向一致。
 |
 |
|
 |
|
圖12-1-11帕敢翡翠礦區(qū)地質(zhì)圖 綠色和紅色標記是開采翡翠的礦山位置
|
圖12-1-12翡翠的原生礦床的坑道 白色翡翠中的綠色條帶
|
|
(3)礦體的特點 翡翠礦體具有對稱的條帶狀構(gòu)造,條帶由硬玉巖、鈉長巖與角閃石巖組成。礦體的中心部分由單礦物的硬玉巖組成,朝脈壁方向漸變?yōu)殁c長石—硬玉巖和鈉長巖。在過渡帶內(nèi),翡翠顆粒都包有一層碎裂的鈉長石集合體。鈉長石帶的兩側(cè)又各有一個堿性角閃石帶。在堿性角閃石與蛇紋石化橄欖巖的接觸帶被厚度不大的一層綠泥石殼所替代(圖12-1-12)。 礦體的分帶存在差異,有的鈉長石帶被沸石化帶取代,形成沸石脈或者沸石為主的礦物組合帶。 (4)原生礦的開采情況 原生礦床自1877年發(fā)現(xiàn)起至今已有開采了一百多年,產(chǎn)出了所有顏色的翡翠品種,但至今仍然很有活力。度冒礦歷史最為悠久,除了傳統(tǒng)的礦坑外,新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新的礦脈,例如,86年國家緬甸寶石公司發(fā)現(xiàn)的馬薩,。并且從新發(fā)現(xiàn)的礦脈中開采出新的翡翠品種,如“八三花青種”,“鐵龍生”等,這種情況隨著對翡翠資源更為廣泛的探采還會繼續(xù)下去。 2.翡翠次生礦床 (1)次生礦床的分布 次生礦是最早開采的翡翠礦床,最晚在明朝末年,至今已由300多年的開采歷史。幾百年這些次生礦的開采,主要在第三紀的霧露巨礫巖的分布區(qū)內(nèi),即礦區(qū)地質(zhì)圖中藍色的區(qū)域。 (2)霧露巨礫巖的特點 礫巖的厚度可達300米,從剖面上看,礫巖上覆在基巖上,礫巖上又有一層卵石和砂礫層,最頂部為沖積層。礫巖的主要成分是結(jié)晶片巖礫石,蛇紋巖礫石,石英巖礫石,大理巖礫石等。礫巖的分選性差,其中所含的翡翠礫石的大小區(qū)別很大,直徑從幾個厘米到幾米的都有。礫巖靠近地表呈黃色、中間呈紅色、最下呈黑色(圖12-1-13),上部的礫巖也已呈半風化狀態(tài),膠結(jié)物是紅土和砂粒、膠結(jié)不牢,開采較為容易。礫巖的下部未受明顯的風化,膠結(jié)較為緊密,膠結(jié)物是黑色到墨綠色的粘土質(zhì)和沙粒,其中有翡翠礫石(圖12-1-14 )。 (3)次生礦床的類型 次生翡翠礦床又可細分成三種類型:含翡翠巨礫巖礦床(又稱階地沉積礦床),現(xiàn)代河流沖積礦床和殘坡積礦床。圖12-1-11的地質(zhì)圖中藍色部分即為霧露巨礫巖的分布區(qū),是最具有經(jīng)濟意義的巖石單元,主要分布在龍?zhí)恋脚粮业撵F露河的西北岸和會卡,范圍不大,最大厚度超過300米。礫巖中礫石的大小差別很大,大的可達數(shù)噸,小的如米粒,分選性差。圖12-1-11的地質(zhì)圖中的紅色標記是開采翡翠次生礦的坑口。 |
 |
 |
|
 |
圖12-1-13 含翡翠霧露巨礫巖近地表呈黃色,下部呈黑灰色。厚度可達200米,是翡翠的主要來源。
|
圖12-1-14 礫巖中的礫石大小不一,風化程度不等
|
|
(4)次生礦的開采情況 由于最容易殘坡積礦和沖積礦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開采,已經(jīng)枯竭,相對容易開采的含翡翠礫巖成為現(xiàn)在最主要的礦床類型。 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緬甸政府對翡翠的開采,采取了更為開放的政策,允許民間開采,但必須租賃礦產(chǎn)開采權(quán),翡翠開采區(qū)以200米X 200米為單位租賃,租賃期三年,租賃費大約是200萬元人民幣。 最具有代表性的霧露巨礫巖類型翡翠礦床是位于帕橄附近的老帕橄,在老帕橄曾經(jīng)匯集一萬多工人挖玉?,F(xiàn)在,礦山已采用機械化開采,工藝流程是先用風鉆打出炮眼,用炸藥炸松礫巖,然后用大鏟車把炸松的礫巖裝上大型的自卸卡車運出200百米深的采坑(圖12-1-15),然后在傾倒在土石形成的石壩上,專人石壩上在查找混在土石中一起從卡車上倒出的翡翠礫石。
圖12-1-15 大規(guī)模開采中的老帕敢翡翠次生礦,1998年老帕敢礦的開采,和現(xiàn)在機械化的開采形成對比
|
|
3.世界翡翠產(chǎn)地簡介 (1)危地馬拉翡翠 危地馬拉是另一個具有商業(yè)性的出產(chǎn)翡翠的產(chǎn)地。在馬雅文化的出土文物中,發(fā)現(xiàn)有大量扁圓形的翡翠制品。1974年重新發(fā)現(xiàn)翡翠礦床以來,年開采量達到1000多噸。 危地馬拉翡翠的硬玉含量從5—85%,鈉長石從5到95%,白云母從相當少量到10%,石英不超過5%。此外還含有極少量的金紅石和黝簾石。 同時,硬玉的化學(xué)成分特點是含鉻少,Ca、Mg、Fe的含量較高,并可以過渡到綠輝石,即與綠輝石形成連續(xù)的固溶體,所以很少有正綠色的品種。 (2)俄羅斯西薩彥嶺翡翠 俄羅斯西薩彥西翡翠為原生礦,質(zhì)量較好, 翡翠顏色深綠色致淡綠色,常有黑色斑點、輝鉬礦和綠輝石等包體,但是產(chǎn)量小,商業(yè)意義較小。 翡翠的礦物成分是:硬玉70-90%,綠輝石7-12%,還有少量的鈉長石, 方沸石, 鈉沸石、鈉鐵閃石、輝鉬礦、鈉鉻輝石、鈣鋁榴石和剛玉等礦物。其中的硬玉Ca和Fe 的含量較高。
|
1.顏色要素 (1)綠色的評價標準--“正、濃、陽、勻”[視頻:翡翠的顏色評價] “正”,指的是顏色的色彩(色調(diào)),如翠綠、黃綠、黃綠、墨綠、灰綠等等?!皾狻敝傅氖穷伾娘柡投龋ㄉ疃龋?,即顏色的深淺濃淡?!瓣枴敝傅氖穷伾r艷明亮,受顏色的色調(diào)和濃度的控制?!皠颉敝傅氖蔷鶆虺潭?,所以顏色(綠色)的好壞取決于色彩、濃度和勻度三個要素。 (2)綠色的分類(圖12-1-16) ①翠綠色:純正到稍為帶藍色調(diào)的綠色。 ②陽綠色:稍帶有黃色調(diào)的綠色。 ③豆青綠:稍為偏藍色的綠,綠色較濃。 ④瓜青綠:絲瓜皮似的帶藍灰色調(diào)的綠色。 ⑤淺 綠:淺翠綠、陽綠和豆綠色。 ⑥淡 綠:更淺的淺翠綠、陽綠和豆綠色。 ⑦油青色:帶綠色調(diào)的灰褐色。
 |
圖12-1-16 翡翠綠色的色彩
|
(3)綠色的均勻度 底色對綠色之間影響的程度取決于下列的因素: ①綠色所占的比例,越大,綠色越均勻。 ②底色的色調(diào),底色調(diào)與體色越接近越好。 ③底色的濃度,一般地說,底色不宜太濃。 ④翡翠的透明度,透明度較高,底色的影響相對減弱。 2.質(zhì)地要素 (1)質(zhì)地的定義:翡翠的結(jié)構(gòu)與透明度的組合。特定的透明度與結(jié)構(gòu)的組合,就是一種質(zhì)地類型。其中透明度其主要的作用,粒度起次要作用。 (2)翡翠質(zhì)地類型:根據(jù)翡翠的透明度和粒度可以分成細粒和粗粒2個系列,5個透明度級別,形成10種質(zhì)地類型(圖12-1-17),列于表12-1-1中。
|
透明
|
亞透明
|
半透明
|
微透明
|
不透明
|
細粒
|
玻璃地
|
藕粉地
|
水粉地
|
粉地
|
瓷地
|
粗粒
|
冰地
|
冰豆地
|
水豆地
|
豆地
|
石地
|
 |
圖12-1-17 翡翠的質(zhì)地類型
|
3.凈度要素 (1)凈度特征 是指能夠影響到寶石外觀的完善性的各種現(xiàn)象,對翡翠而言,有石花、黑點,翠性閃光(解理裂隙),雜色的色帶(斑),石紋和裂紋等。 (2)石花 翡翠中團塊狀的白色絮狀物,根據(jù)形狀和明顯程度分為:石腦、棉花和蘆花三種類型。 (3)石紋(愈合裂隙) 石紋是一種愈合裂隙,對翡翠制品的耐久性沒影響,但對外觀可產(chǎn)生程度不同的影響。 (4)裂紋 裂紋與石紋不同,是未經(jīng)愈合的裂隙。裂紋對翡翠品質(zhì)的影響很大,只要翡翠具有在正常照明下肉眼可見到的裂紋,其價值至少要降低1/3。裂紋會阻擋透射光,反射光下能在表面上看到裂痕,在拋光面上指甲刮摸可感到明顯受阻。 (5)黑點、黑絲和黑斑 翡翠中常有呈點狀、斑狀、絲狀和帶狀的黑色部分,黑點常常是鉻鐵礦被硬玉交代后的殘余,黑斑常是角閃石團塊。 |
1.品種的定義 品種(通常就稱為“種”)是翡翠按特定外觀的分類,本質(zhì)上是翡翠特定的品質(zhì)要素的組合,是根據(jù)翡翠的外觀和質(zhì)量的差異進行的分類。 2.常見的翡翠品種 (1)根據(jù)成因得名的名稱有: ① 老坑種(老坑玻璃種):顏色符合正、濃、陽、均質(zhì)地細均,透明到半透明的翡翠即可稱為老坑種(圖12-1-18)。如果透明度高,就可稱為老坑玻,種,是翡翠中最高檔的品種,老坑原來是相對于新山玉(坑)而言的,采玉人認為河床或其他次生礦床中采出的玉較礦脈中的玉石更成熟、更老、故稱為“老坑”。
 |
圖12-1-18 老坑種
|
|
|
② 新山玉(種):指采自原生礦脈的翡翠,通常不出現(xiàn)高質(zhì)量的翡翠。但是,從原生礦中也采出各種顏色的翡翠。采玉人認為新山玉不夠成熟,因而沒有高質(zhì)量的翡翠,實際上這是錯誤的認識?,F(xiàn)在新山玉用來指結(jié)構(gòu)粗、松、透明度差的從礦脈中采出的翡翠。 (2)根據(jù)地名或開采時間得名的有: ① 磨西西:鮮綠色、不透明,礦物組成非常復(fù)雜多樣的一種玉石,可以是翡翠,也可以不是翡翠(圖12-1-19),依其產(chǎn)地的地名。 ② 八三玉:一種是灰白色,質(zhì)地粗且疏松,不透明,常含有數(shù)量不等的角閃石、綠輝石,于83年開始大量開采的翡翠山料(圖12-1-20),通常用來制作B貨。
 |
 |
|
圖12-1-19 磨西西
|
圖12-1-20 八三玉
|
|
(3)根據(jù)翡翠的顏色、透明度和質(zhì)地的特征得名 ① 豆種:指短粒狀中粗粒結(jié)構(gòu)類似豆狀的翡翠,質(zhì)地粗,透明度往往欠佳。進一步還可分成水豆、糖豆和粗豆等品種。只指結(jié)構(gòu),不論顏色。 ② 豆青種:指具粒狀結(jié)構(gòu),顏色為豆青綠并且分布較為勻稱的翡翠,是綠色翡翠中常見的品種(圖12-1-21)。 ③ 花青種:指顏色較濃艷,但分布成花布狀,沒有規(guī)則性,也不均勻的翡翠,質(zhì)地透明至不透明,根據(jù)質(zhì)地,花青種又可以劃分成:冰地花青、糯地花青和豆底花青等(圖12-1-22)。
 |
 |
圖12-1-21 豆青種
|
圖12-1-22 花青種
|
|
④瓜青種:指顏色為藍綠色,如絲瓜皮綠色的翡翠(圖12-1-23),通常具有水豆地或者豆地的質(zhì)地類型。
⑤芙蓉種:指顏色為中—淺綠色、半透明至亞半透明,中至粗粒,但是顆粒邊界呈模糊狀,看不到明顯的界限,質(zhì)地比較好的的翡翠(圖12-1-24)。如果芙蓉種中分布有不規(guī)則較深的綠色色帶色根時,又可稱為花青芙蓉種;如果透明度好,也可稱為冰地芙蓉種。
|
 |
 |
|
圖12-1-23 瓜青種
|
圖12-1-24 芙蓉種
|
⑥金絲種:指顏色為陽綠,成絲帶狀、絲片狀分布,可以有各種形式的色根(如平行的絲狀色根),質(zhì)地一般是冰豆地到水豆地(亞透明到半透明)的翡翠(圖12-1-25)。 ⑦馬牙種:指顏色綠而且艷,粒度雖小但不透明,呈瓷性的翡翠。在綠色中往往有很細的白絲,是中檔偏低的品種。 ⑧白底青:是常見的翡翠品種,其特征是底色白,綠色艷,呈翠綠至黃楊綠的顏色,并呈圓形團塊狀,分布在白色的地子上。白底青的質(zhì)地常常較干,如果透明度較好,也可稱為糯地白底青等(圖12-1-26)。
 |
 |
圖12-1-25 金絲種
|
|
圖12-1-26 白底青
|
|
⑨油青種:其顏色為帶有灰色加藍色或黃色調(diào)的綠色,顏色沉悶而不明快,但透明度較好,一般為半透明,結(jié)構(gòu)也比較細,往往看不見顆之間的界線。其原因往往是翡翠的微小孔隙被次生的、隱晶質(zhì)或者膠質(zhì)的含鐵硅酸鹽充填造成的。 ⑩干青種:顏色深綠,但透明度很差,即很干,結(jié)構(gòu)細至粗粒。 (11) 漂蘭花:亞透明至半透明(如冰地)的無色翡翠中分布彩帶狀的藍灰色、灰綠色色帶的翡翠。 (12) 鐵龍生:最近出現(xiàn)的一種翡翠,為新山料(原料),翠綠色,水頭差,微透明到不透明,但綠色多且比較均勻,常為滿綠,鐵龍生為緬潔即是滿綠的意思(圖12-1-27)。 (13)雷劈種:指各種顏色和透明度但帶有平行或者其他形式的密集裂紋的翡翠。 (14)紫羅蘭種:淺紫色的翡翠稱為紫羅蘭,紫羅蘭又分粉紫、茄紫和藍紫三種色調(diào)。 (15)冰種:白色到淡綠色透明到亞透明的翡翠(圖12-1-28)。 (16)紅翡:紅褐色-褐紅色的翡翠,通常透明度較差,粒度較大。 (17)黃翡:是非常少見的翡翠品種,屬于紅翡的一種類型。透明度好的紅翡和黃翡都少見。 (18)福祿壽:同時出現(xiàn)紅翡翠、紫羅蘭和綠色的翡翠(圖12-1-29)。
 |
 |
 |
圖12-1-27 鐵龍生
|
圖12-1-28 冰種
|
圖12-1-29 福祿壽
|
|
3.翡翠品種的檔次 根據(jù)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盡管種的名稱非常多樣,有些很早就有了,有的卻是剛出現(xiàn)不久,有些種名直接與品質(zhì)特征有關(guān),有的則只是發(fā)現(xiàn)的時間或地點,但不論種的名稱如何,其含義卻是描述某一品質(zhì)特定的翡翠類型,只是有些類型的范圍界定得比較明確,有些則比較模糊。但是,根據(jù)它些種的劃分,也可以粗略地把這些不同的品種劃分成高、中、低三個檔次。 高檔翡翠(值萬元)的品種有:老坑種、金絲種,部分的花青種; 中檔翡翠(值千元)的品種有:花青種、豆青種、鐵龍生、芙蓉種,部分白底青,少量的飄蘭花種與牙種; 低檔翡翠(值百元)的品種有:八三玉、干青種、毛西西、雷劈種、白底青、油青種等。
|
1.染色翡翠 翡翠的價值主要取決于顏色,顏色越鮮艷、越濃郁價值就越高。但大多數(shù)的翡翠原料都是白色或淺色的。染色處理就是把這些原來無色或淺色的翡翠,通過人為方法使顏料染入翡翠,以仿冒品質(zhì)更好的翡翠。染色的翡翠也稱為C貨。 (1)染色處理的步驟 ①選料和處理:一般要挑選中粗粒結(jié)構(gòu),有一定孔隙度的翡翠作為原料。用稀酸洗去油污和表面的雜質(zhì),再放在烤箱式爐子中加熱烘干。然后把翡翠浸泡到準備好的染料溶液中,加熱燒煮以加快染料溶液浸入翡翠的速度。 ②用于染色的染料種類很多,要挑選不易褪色,顏色與天然翡翠相似,又容易浸入翡翠內(nèi)部的染料。主要是各種有機質(zhì)的染料。 ③翡翠在染料溶液中一般要浸泡一致數(shù)周,再經(jīng)烘干使染料沉淀在翡翠孔隙中,最后再進行燉蠟保護,使之不易再被水溶解。 (2)染綠色翡翠的特征和鑒別 ①顏色沿縫隙分布:染綠色翡翠的綠色易濃集在小裂紋之中,并沿著裂紋充填在裂紋附近的晶粒間隙中,整個特征可用樹根狀來形容(圖12-1-30)。
 |
圖12-1-30 樹根狀結(jié)構(gòu)
|
|
②可見光吸收光譜:天然翡翠為紅光區(qū)的末端開始有三條間隔排列階梯狀吸收邊。凡是綠色的翡翠如果觀察不到這種圖譜,都可能不是天然的綠色。 染綠色翡翠常在紅光區(qū)內(nèi)有一窄的強吸收帶(圖12-1-31)。 ③濾色鏡:早期的染色綠翡翠在查爾斯濾色鏡下觀察常常會變成橙紅色調(diào),但是,近期的染綠翡翠多不變色,故不可因為濾色鏡下不變色而認為是天然的綠色。
 |
圖12-1-31 染綠色翡翠在紅光區(qū)具有一明顯的窄吸收帶
|
2.涂膜處理翡翠 (1)涂膜處理的工藝 采用綠色膠狀高揮發(fā)性的高分子材料,如指甲油狀的物質(zhì),用毛筆把這種粘稠的膠狀物均勻地涂抹在切磨好的無色翡翠的戒面上,綠色膠揮發(fā)凝固形成被膜。 (2)涂膜處理的目的 由于膜層的硬度很低,又易于脫落,根本不能佩戴使用。這種處理的目的就是為了蒙騙珠寶經(jīng)銷商。 (3)涂膜處理的識別 ①顏色分布特征:綠色分布均勻,飾品的正面和背面的顏色都一樣,沒有天然翡翠呈斑狀,條帶狀、細脈狀、絲片狀的顏色分布特點。 ② 表面特征:桔皮效應(yīng)變得不明顯,看不見粒間界線。 ③ 毛細紋:表面有毛絲狀的小劃痕。 ④ 膜層脫落:邊角部分經(jīng)常有膜層脫落的現(xiàn)象。有時膜層與翡翠之間產(chǎn)生空隙并形成的暈彩 (圖12-1-32)。 ⑤ 粘手:用手摸擦時可發(fā)覺涂膜處理的翡翠不如天然翡翠光滑,有粘手的感覺。 ⑥ 折射率:僅1.55左右,膠層的折射率比翡翠低很多。
 |
圖12-1-32 涂膜處理翡翠 (綠色分布均勻、沒有色根、表面看不見粒間界線、桔皮效應(yīng)變得不明顯、邊角處膜層脫落。)
|
|
3.酸洗充膠翡翠(B貨翡翠)
(1)酸洗充膠處理的工藝 ①選料:合適于B貨處理的翡翠原料是含有次生色,結(jié)構(gòu)較為松散,晶粒較為粗大,質(zhì)地較為低劣的翡翠品種。 ②切割:為了使酸洗和充膠更為充分和快速,把大塊的原料根據(jù)需要切割成一定厚度的玉片或玉環(huán)。 ③酸洗漂白:用各種強酸浸泡翡翠,除去翡翠的顆粒間隙中 的氧化物和膠體充等填物。 ④充膠固結(jié):用樹脂膠充填經(jīng)過酸洗的翡翠,并進行固結(jié),增加翡翠透明度和機械強度。 (2)處理的目的 ① 除去褐色色調(diào)使綠色更為鮮艷; ② 除去顆粒間隙中不透明的雜質(zhì),代以透明的樹脂膠,提高翡翠的透明度; ③ 充填翡翠的裂隙。 (3)B貨的主要鑒定特征 ① 網(wǎng)狀裂紋:礦物顆粒間隙內(nèi)的低硬度樹脂膠被拋磨,形成下凹的溝槽細線狀圍繞著每一個晶體顆粒連通狀的網(wǎng)紋(圖12-1-33)。 ② 充膠裂隙:在反射光下通過顯微鏡可見到裂隙呈光澤較弱的平面;在表面上非常清楚的開放裂隙,延伸到內(nèi)部的部分卻不明顯,當裂隙較為平直時,還可見到充填其間的透明狀的樹脂膠(圖12-1-34)。 ③ 充膠凹坑:由于翡翠中含易受酸鹼浸蝕的礦物成分,如鉻鐵礦、云母、鈉長石等,在處理過程中被溶蝕形成較大的空洞,空洞中填充了大量的樹脂膠,在拋光過程中形成了凹坑(圖12-1-35)。 ④ 底色干凈:仔細對著窗戶或者對著日光燈管用透射光的方法觀察翡翠白色的部分,B貨翡翠沒有灰黃的成分,綠色顯得特別鮮純(圖12-1-36)。 ⑤ 相對密度:翡翠B貨的相對密度一般小于天然翡翠,在二碘甲熔重液中上浮。部分天然翡翠也會在3.30的重液中上浮。 ⑥紫外熒光:B貨翡翠都有弱到強的藍白色熒光。早期的翡翠B貨有很的藍白色熒光。但是,經(jīng)過上蠟的翡翠也具有弱到中等的藍白色熒光。 ⑦ 紅外光譜特征: a. 處理翡翠2870,2928和2964波數(shù)的的烴基吸收峰中2964波數(shù)的吸收往往比2928波數(shù)的吸收更強。而蠟引起的正好相反。 b. 處理翡翠出現(xiàn)3035和3058的烯基峰吸收峰。 c. 指形峰:如果烴基和烯基峰過度吸收,由2430、2485、2540和2590波數(shù)的4個吸收峰組成的峰系變得更為明顯,象手指形狀,指示樣品含有較多的的樹脂膠。
 |
 |
 |
 |
圖12-1-33網(wǎng)狀裂紋 |
圖12-1-34 充膠裂隙 |
圖12-1-35充膠凹坑 |
圖12-1-36 底色干凈 |
4.酸洗充膠+染色處理翡翠(B+C翡翠) (1)處理的方法和特點 B+C的處理方法較為簡單,過程為:酸洗:翡翠經(jīng)過酸洗后形成多孔的白渣狀;對已經(jīng)呈疏松狀的翡翠上色,可以用浸泡到染料溶液中的方法,也可用毛筆涂色的辦法,并且可以在所需要地方的涂色,也可以在手鐲上涂成色帶,也可以涂上多種不同的顏色,也可以在淺綠的翡翠上加色使之更為明顯。 充膠和固化:上好的翡翠進行充膠固化。 (2)常見的染色類型 現(xiàn)在市場上常見的B+C染色翡翠有染綠色、染油青色、染飄蘭花色,以及染褐紅和褐黃色。(圖12-1-37)。
 |
圖12-1-37 B+C染色翡翠的各種類型
|
(3)B+C翡翠的鑒別特征 一般情況下,B+C翡翠易于鑒別,綠色的B+C翡翠,除了具有B貨的特征外還具有染綠色翡翠的特征: ①絲瓜囊結(jié)構(gòu):顏色沿硬玉等礦物顆粒之間的間隙分布的現(xiàn)象(圖12-1-38); ②絲線狀結(jié)構(gòu):平行細絲狀的綠色(圖12-1-39); ③模糊邊界結(jié)構(gòu):色形的邊界模糊不清; ④紫外熒光:可有較強的綠白色熒光,尤其是綠色和灰綠色部分的熒光; ⑤沒有Cr 3+的吸收光譜。
 |
 |
圖12-1-38 絲瓜囊結(jié)構(gòu)
|
|
圖12-1-39 絲線狀結(jié)構(gòu)
|
|
|
1.岫玉(蛇紋石玉,圖12-1-40)與翡翠的區(qū)別 (1)結(jié)構(gòu)特征和光澤:蛇紋石玉的結(jié)構(gòu)細致,即使在顯微鏡下也看不出粒狀結(jié)構(gòu),拋光表面上一般沒有桔皮效應(yīng)的現(xiàn)象,相當于老坑玻璃種質(zhì)地的翡翠,但這種質(zhì)量的翡翠為玻璃光澤,蛇紋石玉為亞玻璃光澤。 (2)內(nèi)含物特征:蛇紋石玉常有特征的白色云霧狀的團塊,各種金屬礦物,如黑色的鉻鐵礦和具有強烈金屬光澤的硫化物。 (3)相對密度:蛇紋石玉的相對密度比翡翠小很多,手掂會感到其比較輕。用靜水稱重或重液可以準確地加以區(qū)別。 (4)硬度:蛇紋石玉的硬度低,一般可被可刀刻動,但要注意岫巖產(chǎn)的蛇紋石玉的硬度可以達到5.5,比小刀的硬度大,也比玻璃的硬度大,可以在玻璃上刻劃出條痕。 |
 |
 |
圖12-1-40 岫玉
|
圖12-1-41 碧玉
|
|
2.軟玉與翡翠的區(qū)別 (1)表面特征:拋光的碧玉常出現(xiàn)油脂光澤, 肉眼看不到桔皮現(xiàn)象(圖12-1-41)。 (2)顏色特征:墨綠色碧玉的色調(diào)與瓜青翡翠相似,但顏色分布更為均勻,常有呈四方形的黑色色斑 。 (3)結(jié)構(gòu):軟玉沒有翠性和粒狀結(jié)構(gòu)。 (4)折光率:軟玉1.61-1.62小于翡翠1.6-1.66。 (5)相對密度:軟玉2.95-3.05小于翡翠3.20-3.39。 3.染色石英巖(圖12-1-42)與翡翠的區(qū)別 (1)絲瓜瓤構(gòu)造:由綠色濃集在粒間空隙造成的。 (2)滾筒拋光凹坑:戒面的底面呈內(nèi)凹狀。 (3)顏色:均勻,油青色的品種底色干凈沒有黃色調(diào)。 (4)結(jié)構(gòu):沒有色根、翠性等。 (5)折射率:1.55,比翡翠1.66低。 (6)相對密度:2.80左右;比翡翠3.32低。
|
4.鈣鋁榴石玉與翡翠的區(qū)別 (1)綠色色斑:鈣鋁榴石玉的綠色呈點狀色斑(圖12-1-43),而翡翠呈脈狀。 (2)光澤:鈣鋁榴石玉飾品的光澤差,不易拋光。 (3)查爾斯濾色鏡:鈣鋁榴石玉的綠色部分在查爾斯濾色鏡下變紅或橙紅色。 (4)鈣鋁榴石玉的折光率1.74和相對密度3.50都大于翡翠。 |
5.獨山玉(圖12-1-44)與翡翠的區(qū)別 (1)顏色特征:綠色獨山玉的顏色是由含有細粒的鉻云母或含鉻綠泥石所引起的,可沿小裂隙形成濃綠色短淺狀,小脈狀的色帶,并且顏色偏藍偏灰色,不夠鮮艷,并且在濾色鏡下變紅色。 (2)黑色色斑:綠色獨山玉中常見有黑色的色斑(暗色礦物)即使在強光照射下仍顯黑色。而綠色翡翠中的黑點通常較少見,而且在強光下顯翠綠色。 (3)光澤:獨山玉雖然粒度細,但由于不同種類礦物的硬度差別大,分布不均勻,所以拋光面往往不平整,拋光質(zhì)量往往不好,油脂光澤明顯。 (4)折射率:1.54 或者1.70,與翡翠不同。
 |
 |
圖12-1-43 鈣鋁榴石玉
|
圖12-1-44 獨山玉
|
|
6.綠玉髓與翡翠的區(qū)別 (1)結(jié)構(gòu)特征:拋光表面一般沒有桔皮效應(yīng)的現(xiàn)象,沒有翡翠常有色根、色脈等現(xiàn)象。 (2)顏色特征:顏色比較淺,比較均勻(圖12-1-45)。 (3)折射率:1.54左右,比翡翠小。 (4)相對密度:為2.6左右,比翡翠小很多。 (5)吸收光譜:看不到Cr的吸收線和翡翠437nm的吸收線。
 |
 |
圖12-1-45 綠玉髓
|
|
圖12-1-46 鈉長石玉
|
|
7.鈉長石玉與翡翠的區(qū)別 鈉長石玉是近幾年才出現(xiàn)的新品種,又稱“水沫子”,是與緬甸翡翠伴生(共生)的一種玉石(圖12-1-46)。鑒別特征是: (1)光澤:鈉長石玉的透明度好、透明到半透明,相當于翡翠的冰地到藕粉地,但是其光澤為蠟狀到亞玻璃狀光澤,同樣質(zhì)地的翡翠為玻璃光澤。 (2)內(nèi)含物:鈉長石玉常出現(xiàn)圓點狀、棒狀、棉花狀的白色絮狀石花;翡翠比較少見這種類型的石花。 (3)碰撞敲擊聲:與同等透明度的翡翠比較,聲音不夠清脆。 (4)折射率:1.53左右臂翡翠低。 |
(5)相對密度:2.66左右比翡翠低,同體積的玉石比翡翠輕三分之一。
 |
圖12-1-47 草叢狀脫 ?;瘓D案
|
8.玻璃與翡翠的區(qū)別 (1)顏色特征:仿翡翠玻璃的顏色比較均勻,沒有翡翠的“色根”。 (2)包裹體:仿翡翠玻璃中??梢姷綒馀?,特別是早期的料器,氣泡特別的明顯,現(xiàn)代制作工藝較好的仿翡翠玻璃的氣泡雖然比較小,用十倍放大鏡配合手電光照明也能看到,多呈粉綠色的小球狀。
 |
圖12-1-48 脫玻化 玻璃的外觀
|
(3)結(jié)構(gòu):一種脫?;木G色玻璃呈現(xiàn)有放射狀(或草叢狀,圖12-1-47)鑲嵌狀的圖案(肉眼下即可見,圖12-1-48),另一種稱為“南非玉”的玻璃,稍為放大,即可見到羊齒植物狀的圖案。翡翠為各種粒狀結(jié)構(gòu)。 (4)相對密度:玻璃相對密度2.5左右小,比翡翠3.32低。 (5)折射率:玻璃一般1.54左右,比翡翠1.66低。 9.翡翠與相似玉石的寶石學(xué)性質(zhì)小結(jié) 翡翠及相似玉石的主要特征總結(jié)在表12-1-2中。 |
|
折射率
|
重液反應(yīng) (二碘甲烷)
|
查爾斯濾 色鏡反應(yīng)
|
吸收光譜特征
|
外觀特征(放大觀察)
|
翡翠
|
1.66
|
3.30-3.36 懸浮或緩慢浮或沉
|
不變紅
|
紅光區(qū)可顯三條吸收帶,紫光區(qū)437nm有一吸收線
|
顏色不均勻,有色根,有翠性,粒狀結(jié)構(gòu),桔皮效應(yīng),石花、石腦
|
軟玉
|
1.62
|
2.95 漂浮
|
不變紅
|
綠區(qū)509nm有一吸收線
|
顏色均勻光澤柔和、黑色點狀分布
|
鈉長石玉
|
1.53
|
2..66 漂浮
|
不變紅
|
無
|
白色絮狀物、墨綠色灰藍色的飄花
|
鈣鋁 榴 石
|
1.74
|
3.45 下沉
|
粉紅色
|
藍區(qū)可顯吸收帶(461nm)
|
顏色不均勻常成點狀、小團塊狀色斑
|
獨山玉
|
1.56-1.70
|
2.73-3.18 漂浮
|
粉紅色
|
無
|
斑雜狀色斑、黑色點狀內(nèi)含物
|
蛇紋石玉
|
1.56-1.57
|
2.44-2.84 漂浮
|
不變紅
|
無
|
絮狀物、黑色包體、強光澤的硫化物
|
綠玉髓
|
1.53
|
2.65漂浮
|
不變紅
|
無特征吸收譜線
|
顏色均勻、無色脈狀
|
染色 石英巖
|
1.54
|
2.60 漂浮
|
不變紅 或粉紅色
|
紅區(qū)660-680nm有吸收窄帶
|
顏色集中于粒間間隙、呈樹根狀分布
|
玻璃
|
1.66
|
3.32懸浮
|
不變紅
|
無特征吸收譜線
|
具羊齒植物葉脈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