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脈沉便知是氣,沉極則伏,澀弱難治,其或沉滑,氣兼痰飲。又曰:沉弦細動,皆氣痛癥,心痛在寸,腹痛在關,下部在尺,脈象顯然。怒則氣上,喜則緩,驚則亂,恐則下,勞則耗,悲則急,思則結,皆能致疾,氣無補法,亦有當補者。
蘇子降氣湯
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
蘇子(一錢五分) 濃樸 陳皮 半夏 官桂 前胡(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水一鐘半,姜三片煎。
流氣飲子
治男子婦人五臟不和,三焦氣壅,心胸痞悶,咽塞不通,腹脅膨脹,嘔吐不食,及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浮,四肢腫,大便秘結,小便不通。及治憂思太過,陰陽之氣郁結不散,壅致成痰。又治腳氣腫痛,喘急腹脹,大便不通,及氣攻肩背脅肋走注疼痛。
紫蘇葉 青皮 當歸 芍藥 烏藥 茯苓 桔梗 半夏 川芎 黃 枳實(各七分)防風
橘皮一物湯
治諸氣攻刺,及感冒寒、暑、濕,初傷通用。凡酒食所傷,中脘痞塞悶亂,嘔吐吞酸,噯氣少食。
橘皮一兩,洗凈,新汲水煎服。
蟠蔥散
治男婦脾胃虛冷,氣滯不行,攻刺心腹,痛連胸脅,膀胱小腸疝氣,婦人血氣
延胡索 肉桂 干姜(炮。各二兩) 甘草(炙) 砂仁 蒼術(炒。各五錢) 丁皮 檳榔(各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鐘,蔥白一枝煎,空心熱服。
三因七氣湯
治喜、怒、憂、思、悲、恐、驚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為也?;蛑须淦M,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所阻,嘔逆惡心,并亦服之。
半夏(五兩) 茯苓(四兩) 濃樸(三兩) 紫蘇梗(二兩)
每服四錢,水一鐘半,姜七片,棗二枚煎。若因思慮過度,小便白濁,此湯下青州白丸子最
一方 七情所傷,中脘不快,氣不升降,腹脅脹滿。用香附子炒半斤,陳皮六兩,甘草一兩,尤快。
亦治俗名氣眼風,加桔梗、郁金、梔子于七氣湯中。
治氣六合湯
治亡血后,七情所傷,或婦人產后、月信后著氣。
當歸 川芎 白芍 地黃 木香 檳榔
上水一鐘半煎。陰虛氣滯者去木香、檳榔,加玄參、黃柏、枳殼。
分心氣飲
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忿怒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遂意,使抑郁之氣留滯不散,停于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張,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噦惡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痿黃,口苦舌干,飲食減少,日漸羸瘦,大腸虛秘,或因病后虛痞,不思飲食,并治之。
木通 赤芍 赤茯苓 官桂 半夏 桑白皮 大腹皮 陳皮 青皮 甘草 羌活(各二兩)
每服一兩,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加燈心十五莖煎。
一方 治實熱在內,相火上沖,有如氣滯。
知母 黃連 黃柏 黃芩 枳殼
上水一鐘半煎。
撞氣阿魏丸
治五種噎疾,九種心痛, 癖氣塊,冷氣攻刺,腹痛腸鳴,嘔吐酸水,丈夫疝氣,婦人血氣。
茴香(炒) 青皮 甘草(炙) 陳皮 蓬術 川芎(各一兩) 生姜(一兩,鹽五錢腌一宿) 胡
上為末,用上阿魏面糊丸,如芡實大,每藥一斤,用朱砂七錢為衣。每服三五粒。丈夫氣痛
東垣木香順氣散
治濁氣在上,則生 脹,常服寬中利膈,絕妙。
木香(三分) 濃樸(四分) 青皮 益智 陳皮 茯苓 澤瀉 半夏 吳茱萸(各五分) 當歸
上水二鐘,生姜五片煎。
木香順氣丸
治胸膈噎塞,氣不升降,氣滯不行,腹中水聲,嘔吐痰逆,不思飲食,寬黑牽牛(頭末,十二兩) 廣木香(一兩) 補骨脂(炒) 蓽澄茄(各四兩) 檳榔
酸粟米飯裹,
上為末,水丸綠豆大。每三十丸,茶湯、溫水任下。
一方 無檳榔、蓽澄茄,加大腹皮、蘿卜子、香附子。
經驗調氣湯
調順榮衛(wèi),通行血脈,快利三焦,安和五臟。諸氣痞滯不通,胸膈膨脹,口苦咽干,嘔吐不食,肩背腹脅走注疼痛,及喘急痰嗽,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大便秘結,水道赤澀。又治憂思太過,怔忡郁積。又治腳氣風濕,聚結腫滿,喘滿脹急。
人參 赤茯苓 木瓜 麥門冬 白術 白芷(各二兩) 半夏 陳皮 濃樸(姜制) 青皮甘草 香附(炒) 紫蘇(各一斤) 沉香(六兩) 枳殼(四兩) 草果 大黃(煨。
各二兩) 肉桂(不見火) 蓬術 大腹皮 丁皮 檳榔(各二兩) 木香(六兩) 木通 治傷寒頭疼加蔥白。
大便自利加粳米,去大黃。婦人血氣癥瘕加艾醋。
上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煎,每服一兩。
正氣天香散
治心疼腹痛,婦女血氣痛,尤宜。
烏藥(一錢半) 香附(六錢) 陳皮 紫蘇 干姜(各六分)
升陽順氣湯
治忿怒傷肝,思慮傷脾,悲哀傷肺,以致各經火動有傷元氣,發(fā)熱,不思飲食。
柴胡 升麻 陳皮(各一錢) 半夏 人參(各三錢) 黃 (四錢) 甘草 柏皮(各四錢) 當
上每服五錢,姜三片煎。
清氣化痰丸
常服有益脾胃,進飲食美。
大半夏(凈稱二兩,用皂角二兩、白礬二兩、生姜四兩,水三盞,煎沸取出,浸一日夜,再煎透為度,去皂角不用) 南星(二兩,同半夏制法)
白術(白者去梗,切、炒) 瓜蔞仁(微炒去油,各二兩) 黃連(姜炒) 香附米(童便浸炒) 陳皮(去白) 白茯苓(去皮) 蘿卜子(炒)
山楂子(去核。各一兩) 紫蘇子(炒) 黃芩(各七錢) 枳實(麩炒) 甘草(各五錢) 貝母(去心,五錢) 桔梗(去蘆炒,八錢)
上為細末,竹瀝一碗,生姜自然汁半碗,神曲末一兩,和面糊丸梧子大。每八十丸,白湯送
治氣三因散聚湯
治久氣積聚,狀如癥瘕,隨氣上下,發(fā)作有時,心腹絞痛,攻刺腰膈,小腹 脹,大小便不利。
半夏 檳榔 當歸(各三錢) 陳皮 杏仁 肉桂 茯苓 甘草 香附 川芎 枳殼 濃樸吳茱萸(各二兩) 大黃(自利不用)
上水二鐘,姜三片煎,每服一兩。
寬中散
有加減法。
枳殼 桔梗 甘草 茯苓 半夏 芍藥
上水一鐘半,姜三片煎。膈塞腹?jié)M加紫蘇葉、青皮、大腹皮、濃樸、香附。氣盛少食加麥芽、砂仁、山楂。氣結胸脅不利或咳嗽加炒瓜蔞仁、桑白皮。郁氣胸膈痛加香附、撫芎。
冷氣胃脘作痛加青皮、陳皮、玄胡、木香、草豆蔻。氣郁胸中,心下滿悶加川連、神曲、貝母。
氣盛久郁,膈間上下游走,吞酸嘈雜刺心加細辛、梔子、黃連、枳實,氣病感寒作喘加蘇子
清中丸
治上焦有火,胸膈有痰,血分有熱,氣分有滯,脾胃停痰,頭目昏眩,煩擾作
陳皮 黃芩(酒炒) 干葛(炒) 天花粉 白米(炒) 薄荷(各一兩) 貝母 枳實(各一兩五) 黃連(八錢五)
上為末,用天門冬、麥門冬、甘草各一兩,水二十碗,漫火熬成膏丸。每服百丸,白湯送下。
大七氣湯
治五積六聚,狀似癥瘕。隨氣上下,發(fā)作有時,心腹作痛,小腹脹滿,大便
香附 三柰 桔梗 陳皮 青皮 藿香 蓬術(各一錢) 益智(一分) 官桂(五分)
甘草(炒,二分) 青木香(二分)
上水二鐘,姜三片、棗一枚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