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
國佛教圣地山西五臺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距五臺縣城九十公里,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四大名山隨著佛教的傳入,自漢代開始建寺廟,修道場,一直延續(xù)到清朝末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受到國家的保護(hù),并對寺院進(jìn)行了修茸。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宗教、旅游勝地。
五臺山是由一系列大山組成,其中五座環(huán)抱高峰,峰頂平坦寬闊,“有如壘土之臺”。故名五臺山。因?yàn)槲宸迓栔?,山勢雄偉,東南西北中五峰懷抱,方圓250千米,東臺稱望海峰,南臺稱錦繡峰,西臺稱掛月峰,北臺稱葉斗峰,是五臺山最高峰,中臺稱翠巖峰,是五臺中心,素有“華北屋脊”之稱。五臺山北部陰谷處有終年不化的“千年雪”“萬年冰”,北臺盛夏季節(jié)亦可偶見降雪,五臺山稱清涼山,是避暑勝地。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它又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和規(guī)模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臺之稱。五臺山寺廟始建于漢明帝,寺廟分為青、黃兩種廟,即有雙傳佛教,又有藏傳佛教,是一塊研究中國古建筑、宗教、文化藝術(shù)的寶地。
五臺山自然風(fēng)光秀麗,五座臺頂風(fēng)光各異,山上山下樹木森森,流水潺潺,花卉鳥獸,奇石怪洞,無處不有。集歷史文物,古建藝術(shù),佛教文化,民俗風(fēng)情,避暑修養(yǎng)為一體的重點(diǎn)風(fēng)景名勝地。有許多帝王都曾駕幸五臺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