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腸道惡性腫瘤的前世就是息肉,定期做腸鏡篩查很重要。
息肉別想一次切干凈。既然息肉是“定時炸彈”,干脆一次都切掉不就完了嗎?但在實際腸鏡手術中并不是這樣。有的息肉像饅頭,底部大,切的面積就大些,有的息肉像蘋果,有個“把兒”,只把這“把兒”切掉就行。要知道,腸道壁像紙一樣薄,如果追求一點不剩,不僅傷口多了不易恢復,且傷口就像輪胎上的小孔,看著很小,多了就不得了。
其實,息肉有兩種,炎性的可能會隨著腸道炎癥好轉(zhuǎn)而消失,沒必要挨刀,而“實質(zhì)細胞”發(fā)展到癌癥最快也需兩年時間。對于息肉,一般先切一部分做病理檢驗,如果是惡性,就不能用腸鏡切除了,要改用其他手段。
無故拉肚子每年做腸鏡。多數(shù)息肉起病隱匿,臨床上無任何癥狀。一些較大息肉可引起的腹脹、腹瀉、便秘等也較輕微,往往易忽視。因此,45歲以上,有直系親屬患腸道腫瘤、經(jīng)常無緣無故拉肚子的最好每年做個腸鏡,懷疑有息肉癌變者應3~6個月復查一次腸鏡。
腸鏡檢查沒有想象中的疼。中老年人更沒必要選無痛胃腸鏡,因為本身感覺已遲鈍,普通的就行,可更好地配合醫(yī)生。
北京市肛腸醫(yī)院外科副主任醫(yī)師 朱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