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行,以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為人父母,應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舉止、言行和形象,切不要漠視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
一件令人難忘的小事
這是一件發(fā)生在安德魯童年的小事。然而,這件事卻影響了安德魯?shù)囊簧?BR> 那年,安德魯9歲。有一天,安德魯坐在靠近門邊的書桌前寫字。門鈴響了,爸爸前去開門,是鄰居家的叔叔。叔叔沒有進門,于是,兩人就站在大門外交談。
那天風很大,把安德魯?shù)膶懽直敬档谩芭九尽弊黜懀驳卖斢谑桥苋リP(guān)門。猛地把門一推,然而,大門由于碰到障礙物立刻反彈了回來,與此同時,安德魯聽到父親盡力壓抑而依然壓不下去的叫喊聲。
門外的父親,眼嘴鼻唇全都因為疼痛扭成了一團,連頭發(fā)都一根一根地豎了起來,而他的五根手指,則怪異地纏來擰去。一看到安德魯伸出門外一探究竟的臉,父親即刻暴怒地揚起了手,想給安德魯一記耳光。但是,手掌還沒有蓋到他臉上來,便頹然地放下了,安德魯?shù)哪橆a,僅僅感受到了一陣掌風而已。
“你太不小心了,你父親的手剛才扶在門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門關(guān)上……”叔叔以責怪的口吻對安德魯說。
原來,父親的手指幾乎被夾斷!十指連心,父親此刻劇烈的痛楚,安德魯當然知道。但是,當時的安德魯,畢竟只是一名9歲的小孩,他最擔心的、最害怕的,是父親到底會不會再揚起手來打他。
然而,他的擔心是多余的,父親終于沒有打他。
當天晚上,父親五根手指浮腫得很厲害,母親在廚房里為他涂抹藥油。安德魯無意中聽到父親對母親說:“我當時實在痛得厲害,原想狠狠地打他一記耳光,但是,轉(zhuǎn)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夾縫處的,錯誤在我,憑什么打他。”
父親的這句極為普通的話,給了安德魯一個畢生受用無窮的啟示:無論你是一個父親、老板,還是領袖,即使你受到了傷害,犯了錯誤必須自己承擔后果,不可遷怒于他人,不可推卸責任。
在親子關(guān)系中,作為強勢群體的父母親,若能在親予沖突中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責任,孩子也許就會更加體諒你的難處,更容易信賴你,從而也就更樂于接受你的教誨。相反,如果只是高高在上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時時用自己做鏡子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旁風。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杰克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于爬上去了。下來時,你杰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后面。后來,鉆出煙囪,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BR>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xù)微笑著說:“我看見你杰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鉆出煙囪時干干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jié)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杰克大叔是個瘋子呢?!?BR>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讓他認清自己,不要以別人的行動決定自己的取舍,而要有自己的態(tài)度,自己的思維方式。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有了正確的參照物,才會有正確的方向與行動,切忌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跟著別人隨大流。
我們應該平靜地交談
有一對母女剛剛吵完架,現(xiàn)在坐在沙發(fā)上沉默著。
母親冷靜后,想了想,說道:“我們能不能坐下來好好談一下?!?BR> 女兒望了一下母親,沒有說什么。
“剛才我們都太沖動了,你知道我想對你說什么嗎?”
“不知道。”
“孩子,對不起,剛才我說的是氣話,希望你別放在心上?!?BR> 聽了母親的話,孩子有些不知所措,因為一切來得太突然了,她感到很局促,臉上一陣紅一陣白。
“謝謝你對我的理解,我希望我們能夠永遠這樣平靜地交談。但現(xiàn)在我們的分歧還存在,是嗎?”
“因為你連續(xù)幾天都沒有做家庭作業(yè),老師非常生氣。有什么辦法補救嗎?”
“我可以利用今天晚上的時間將沒有做的作業(yè)補上。”
“哦,將作業(yè)補上去是很好辦到的,但是,我想知道,你不想做作業(yè)的原因是什么?孩子,能告訴媽媽嗎?”
就這樣,母女倆平靜地坐在沙發(fā)上談了起來。
孩子需要的是寬容,而不是訓斥。一味地斥責只會讓兩代人之間的溝壑越來越深。多理解一下孩子吧,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的關(guān)愛,這樣更有利于親子溝通。
小和尚買油
從前,山中有一個廟,廟里住著一些和尚。
一天,一個大和尚派一個小和尚下山去買油。臨行前,大和尚給了他一個大碗,并大聲警告他:“你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要讓油灑了出來?!?BR> 小和尚點了點頭,然后迅速地跑下了山,到大和尚指定的地方去買油。在上山回廟的路上,他想到大和尚嚴厲的警告和兇惡的表情,禁不住打了一個哆嗦。他小心翼翼端著裝滿油的大碗,越走越緊張。眼看快要走到廟里,他不小心撞在了一棵樹上,油灑掉了四分之一,小和尚感到害怕了,手腳抖得厲害。等回到廟里時,碗中的油只剩了一半。
大和尚非常惱怒,用手指著小和尚的鼻子罵道:“你真是太笨了!為什么連這點兒小事都做不好?你看你浪費了多少油,真是太讓人氣憤了!”
小和尚難過得哭了。
一位老和尚聽到哭聲,趕忙走了過來。當他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就把小和尚叫到了一邊,笑著對他說:“我再派你去買一次油,這次我要你多加留意沿途的見聞,并且回來向我詳細描述一下?!?BR> 小和尚不想再去了,他說自己太笨了,根本就不可能做到那些事。但是最終,小和尚還是被老和尚說服了,他決定再試一試。
在回來的途中,小和尚發(fā)現(xiàn),路上的景色真是太迷人了。蔚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遠方有雄偉的山峰。鳥兒站在樹上不停地唱著歌,蝶兒互相追逐,在花叢中嬉戲……小和尚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他不知不覺回到了廟里。當小和尚把油交給老和尚時,竟發(fā)現(xiàn)油一點兒也沒灑,仍是滿滿的一碗。

人在沒有壓力的時候,就能輕易地做好一件事。而當人被壓力包圍時,一件很簡單的事也會被自己弄砸。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應給孩予施加過多的壓力,而應讓一切自然和諧地發(fā)展,并讓孩子從中體會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