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值得珍藏的《食用菌圖譜》

 書海拾寶 2012-05-03

值得珍藏的《食用菌圖譜》

(1)羊肚菌:這中菌生長在深山老林,林蔭腐殖土里,一年才出一次。燒菜或做湯都很好,味道非常鮮美。這個有親身體會,親自吃過幾次。但價格很高,現(xiàn)在野生干貨價格700~1000元人民幣。人工種植在研究中,還不成熟。(圖片)。。

[轉載]食用菌圖譜(1~6):

(2)珊瑚菌:珊瑚菌又名“掃帚菌”;該菌體形俊俏,色澤秀美。珊瑚菌科Clavariaceae各屬含有不少質地脆嫩、別具風味的食用菌,是我國野生食菌資源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珊瑚菌有很多的品種,顏色艷麗,有紅、黃、白等色。像葡萄狀枝瑚菌、葡萄狀珊瑚菌都可以食用,一般別名帚菌、刷把蕈、掃把菌、--

[轉載]食用菌圖譜(1~6):

 

 

(3)松茸(學名:是屬于口蘑科口蘑屬下的一種食用菌類,具有獨特的濃郁香味,在日本被視為食用蕈中的極品,可以說松茸之于日本人就猶如松露之于法國人。松茸好生于養(yǎng)份不多而且比較干燥的林地,一般在秋季生成,通常寄生于赤松、偃松、鐵杉、日本鐵杉的根部,也有寄生在黑松根部的例子,但較為少見。

[轉載]食用菌圖譜(1~6):

 

(4)虎掌菌:是向歷代王朝納貢的貢品之一。這種菌無蓋無柄,在菌體上長滿一層纖細的茸毛,呈黃褐色,并有明顯的黑色花紋,形如虎抓,因而得名。營養(yǎng)價值和經濟價值很高,鮮時有濃香味,干制后香味更濃。虎掌菌每年八至九月生長在高山懸崖的草叢深處。云南省僅有楚雄州和麗江縣的少數(shù)地區(qū)生產,故較珍貴。

 
 

(5):杏鮑菇:曾經的珍稀食用菌,現(xiàn)在實現(xiàn)人工栽培,已經變成普通食用菌了。。

[轉載]食用菌圖譜(1~6):

 

 

(6)猴頭菌:也實現(xiàn)人工栽培了,以后實現(xiàn)人工栽培的會越來越多。另外,猴頭菌并不怎么好吃,或許是沒做好?

[轉載]食用菌圖譜(1~6):

(7)雞腿菇:也是一個被馴化和廣泛人工栽培的品質,以至于想找一個野生的照片都難了:

[轉載]食用菌圖譜(7~16)

 

(8)灰樹花: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鮮美可口,可烹調成多種美味佳看,烹調后具有鮮、脆、嫩的特點??沙础?、測、燉、冷拼、做湯、做餡等多種吃法。涼拌質地脆嫩爽口,炒食清脆可口,做湯風味兒尤佳。所以現(xiàn)代許多烹飪大師都十分推崇利用灰樹花做各種佳看,更是現(xiàn)代化家庭餐桌不可多得的“山珍”。

[轉載]食用菌圖譜(7~16)

 

 

(9)鮑魚菇:營養(yǎng)豐富肉質肥厚,風味獨特(名字很好聽);已能大規(guī)模人工栽培

[轉載]食用菌圖譜(7~16)

 

(10)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 (Peck) H.E.Bigelow又名玉蕈、斑玉蕈,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白蘑科、玉蕈屬。真姬菇外形美觀,質地脆嫩,味道鮮鮮,具有海蟹味,在日本稱之為“蟹味菇”、“海鮮菇”。也已經能大規(guī)模人工栽培了。

[轉載]食用菌圖譜(7~16)

 

 

(11)大球蓋菇:又名皺環(huán)球蓋菇、皺球蓋菇、酒紅球蓋菇,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菇類之一,也是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向發(fā)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蕈菌之一

[轉載]食用菌圖譜(7~16)

 

 

(12)阿魏蘑:新疆準噶爾盆地邊緣的山前戈壁灘上,夏天生長著幾種傘形科的阿魏植物,大片生長后就形成了“阿魏灘”。冬季阿魏莖葉枯萎被雪覆蓋,而在來年春天雪化后的5月份,有一種側耳,乘著溫暖和融雪的水分條件,在阿魏枯萎的莖葉上很快生長出菌體來,當?shù)厝司头Q它作阿魏蘑。(竟然也人工栽培了)

[轉載]食用菌圖譜(7~16)

 

 

 

(13)榆黃蘑:又名金頂側耳、金頂蘑、玉皇蘑;生物分類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側耳科,側耳屬。菌蓋草黃色至鮮黃色,光滑,漏斗狀,直徑3—10 厘米。菌肉白色。柄偏生。菌蓋鮮黃、油亮,優(yōu)美喜人。榆黃蘑既具味道鮮美、香味濃郁、營養(yǎng)豐富的食用價值,又具有滋補強身的藥用價值。

[轉載]食用菌圖譜(7~16)

 

 

(14)大杯蕈:又名大杯傘、大漏斗菌;俗名豬肚菇、筍菇(福建)、紅銀盤(山西)。英文名Big Clitocybe. 大杯蕈是一種較常見的野生食用菌,成群地生長在林中地上,被產區(qū)人民采集食用。因其風味獨特,有似竹筍般的清脆,豬肚般的滑膩,因而被稱之為“筍菇”和“豬肚菇”。

[轉載]食用菌圖譜(7~16)

 

 

(15)秀珍菇:是臺灣威引進的一種菌類新品,營養(yǎng)價值極髙。每個“秀珍菇”大棚占地2.5畝左右;大棚里一排排支架上,密集的菌包摞成壯觀的“兵陣”狀;每個大棚容納10-11萬個菌包。只有一片葉子的“秀珍菇”采摘要求極高,長到3厘米左右必須采摘,并立即由冷藏車送走,或深加工,或進大型超市。人工栽培品種

[轉載]食用菌圖譜(7~16)

 

 

(16)牛肝菌:不僅營養(yǎng)豐富,最重要的是烹調后口味異常鮮美,是吃慣肉類之外的別樣美味,是真正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以之燒炒,則成菜口感舒暢,味道鮮美,用之煲湯,則菌香溢四座,香郁爽滑,使完美口味、豐富營養(yǎng)與藥用價值合而為一。牛肝菌很多種:白牛肝菌、黑牛肝、黃牛肝、紅牛肝—據(jù)說暫不能人工栽培

[轉載]食用菌圖譜(7~16)

(17)雞油菌:有時也叫杏菌或杏黃菌。子實體肉質,喇叭形,杏黃色至蛋黃色,菌蓋寬3—9 厘米,最出扁平,后下凹。菌肉蛋黃色,味美。雞油菌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性味甘、寒。具有清目、利肺、益腸胃的功效。常食此菌可預防視力下降、眼炎、皮膚干燥等病。雞油菌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之一(無人工栽培)

[轉載]食用菌圖譜(17~26)

 

(18)雞樅菌(學名:Collybia albuminosa)為白蘑科植物雞樅的子實體。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肉厚肥碩,質細絲白,味道鮮甜香脆。雞樅僅西南、東南幾省及臺灣的一些地區(qū)出產。雞樅菌的生長發(fā)育與土白蟻的活動有密切關系。白蟻一旦棄巢他去,此巢就不會再長雞樅菌。目前人工栽培尚未成功。

[轉載]食用菌圖譜(17~26)

 

 

(19)松露:是一種蕈類的總稱,分類為子囊菌門西洋松露科西洋松露屬(學名:Tuber),大約有10種不同的品種。松露多數(shù)在闊葉樹的根部著絲生長,散布于樹底120~150厘米方圓,塊狀主體藏于地下5~40厘米。松露對生長環(huán)境的要求極其苛刻,造成了它的珍稀昂貴。一種叫白鉆石的白松露,要17萬人民幣一公斤。

[轉載]食用菌圖譜(17~26)

 

(20)竹蓀:這個都不陌生,許多人吃過,若干年前是珍稀食用菌,現(xiàn)在已能人工栽培,樣子挺怪,弄些圖片在下面::

[轉載]食用菌圖譜(17~26)

 

(21)松乳菇:屬紅菇科、乳菇屬,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樹蘑、松菌,是一種深受歡迎的美味食用菌,在中國廣泛分布。可食用。味道柔和,后味稍辛辣,味好。已能人工栽培和野外林地仿自然環(huán)境栽培。

[轉載]食用菌圖譜(17~26)

 

 

(22)青頭菌:生長在松樹或針葉林、闊葉林或混交林地,主產于云南滇西"三江并流"區(qū)原始森林地帶,生長環(huán)境極其純凈,主要生長在樹林中的草叢里,每年六至九月出菇。入口細嫩,香味悠長,有濃郁的清香氣息。剛出土時有點象球形,以后逐漸展開呈扁圓形,菌帽質地堅固,呈青綠色,表面有一片青褐色的鱗片。

(23)干巴菌:是云南省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中國其他省份及國外都無法生長。學名:繡球菌,也叫對花菌、馬牙菌等。它生長在滇中及滇西的山林松樹間。產于七八月雨季,至今仍未實現(xiàn)人工養(yǎng)殖。其貌不揚,黑黑的帶有一層白色。但味道卻鮮香無比,是野生食用菌中的上品。。

(24)長根奧德蘑:又名長根金錢菌,是夏秋季單生或群生在闊葉林中地上,其假根著生在地下腐木上,分布較廣。長根奧德蘑肉質細嫩,柄脆可口,味道鮮美,風味獨特。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較高的醫(yī)療價值,高血壓患者長期食用長根奧德蘑,輔以其他降壓藥物,降低血壓效果甚佳;據(jù)研究對腫瘤有仰制作用。很多種--

[轉載]食用菌圖譜(17~26)

 

(25)老人頭菌:又名仙人頭,老人頭生長在海拔1200米以上,松杉木、油杉等針葉林中陰濕疏松的地上,稀有陽光照射且有落葉覆蓋的緩坡上更為常見。老人頭菌肉質細膩糯滑,富有彈性且滋味鮮美,可與鮑魚媲美,故被譽為“植物鮑魚”。

[轉載]食用菌圖譜(17~26)

 

 

(26)金福菇學名TricholomaLobayensc Heim,屬于傘菌目、口蘑料、白蘑屬。又稱為巨大口蘑、大白口蘑、洛巴伊口蘑。金福菇子實體叢生或族生,形大,菌肉白色或乳白色,菌蓋平展光滑、呈半球形,菌柄上小下大、呈長棒狀。是珍稀的食用菌新品種。在我國南方及臺灣省均有小面積栽培。。。

[轉載]食用菌圖譜(17~26)

 

 

(27)白玉菇:——超級珍品白玉菇:屬于傘菌目、口蘑科、白蘑屬,是一種珍稀食用菌。通體潔白,晶瑩剔透,給人以全新的視覺效果;在口感表現(xiàn)上更為優(yōu)越,菇體脆嫩鮮滑,清甜可口,是極具品味的美味佳肴!很好看,是不是也很好吃?

[轉載]2011年11月16日

 

(28)蜜環(huán)菌屬:于擔子菌綱、傘菌目、真菌的一屬;別名:榛蘑、臻蘑、蜜蘑、蜜環(huán)蕈、櫟蕈;夏秋季在很多種針葉或闊葉樹樹干基部、根部或倒木上叢生??墒秤?,干后氣味芳香,但略帶苦味,食前須經處理,蜜環(huán)菌一些種類不可食用。外形相似,菌褶沿菌柄向下延伸一段距離,菌傘基部有1或2個菌環(huán)。顏色從白色至金色

[轉載]2011年11月16日

 

(29)茯苓,俗稱云苓、松苓、茯靈,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紅色。其原生物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與蜜環(huán)菌共生。。

[轉載]2011年11月16日

[轉載]2011年11月16日

 

(30)

繡球菌:sparassis crispa 別名:繡球菇,繡球菌味道佳美,香味濃郁,嚼味無窮,獨具風格,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有強身健體的功能,主要用于防癌、抗癌的作用;繡球菌在西歐各國極為暢銷,價格相當昂貴,在日本、韓國繡球菌每千克售價相當于人民幣2000多元,但產品很少,不易買到。

[轉載]2011年11月16日

 

 

(31)

牛舌菌:又稱肝色牛排菌。此菌因形狀和顏色似牛舌而得名。分布于我國河南、廣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區(qū)。夏秋季生板栗樹樁上及其它闊葉樹腐木上??墒秤?,但含水多,味道一般。已人工栽培成功。含明膠棟,木糖及阿拉伯糖等。試驗有抑癌作用,對小白鼠肉癌180抑制率為80-95%。對艾氏癌抑制率90%。

[轉載]2011年11月16日

 

 

(32)

虎奶菇:又名核耳菇、菌核側耳、茯苓側耳、虎奶菌、南洋獲苓,其子實體和菌核均可食用?;⒛坦诫m然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可以作為蛋白質、鉀、鈣、鎂等元素、多糖等活性物質的重要給源,并可制成預防哮喘病、糖尿病、冠心病的天然的保健藥品,但迄今我國尚未開發(fā)利用。食用時主要食用菌核。

[轉載]2011年11月16日

 

(33)

黃傘:又名:黃柳菇,多脂鱗傘、柳蘑、黃蘑、肥柳菇、柳松菇、柳樹菌、刺兒菌、黃環(huán)銹菌、肥鱗兒、柳釘、黃絲菌等;實體色澤鮮艷呈金黃色,菌蓋菌柄上布滿黃褐色鱗片。該菇營養(yǎng)豐富,食之黏滑爽口,味道鮮美,風味獨特,對人體精力、腦力的恢復有良好效果。,。

[轉載]2011年11月16日

 

 

(34)

金耳:金耳,因其顏色金黃,又稱黃木耳,因其形似人腦,又稱腦耳。金耳含有豐富脂肪,蛋白質和磷、硫、錳、鐵、鎂、鈣、鉀等微量元素,是一種營養(yǎng)滋補品,并可作為藥用。金耳的滋補營養(yǎng)價值優(yōu)于銀耳、黑木耳等膠質菌類,是一種理想的高級筳宴佳肴和保健佳品。

[轉載]2011年11月16日

 

 

(35)

滑菇:又名光帽鱗傘,光帽黃傘。在自然界多生長于殼斗科(Fagaceae)等闊葉樹的倒木或樹樁上,松木或未完全死亡的闊葉樹桿上也能生長?;阶訉嶓w叢生,菌蓋表面有一層極粘滑的粘膠質(主要成分為氨基酸),表面黃褐色,中部紅褐色。外觀亮麗、味道鮮美,鮮滑菇口感極佳,具有滑、鮮、嫩、脆的特點。

 

[轉載]2011年11月16日

 

 

(36)

豬苓:為我國常用的菌類藥材,已有2000多年的藥用歷史,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已能人工栽培

[轉載]2011年11月16日

 

(37)馬鞍菌:菌蓋馬鞍形,寬2-4cm,蛋殼色至褐色或近黑色,表面平滑或卷曲,邊緣與柄分離。菌柄圓柱形,長4-9cm,粗0.6-0.8cm,蛋殼色至灰色。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往往成群生長。記載可以食用,但孢子有毒,食用前洗凈。

[轉載]食用菌圖譜(37--48)

 

(38)鵝蛋菌:鵝蛋菌煲湯,味道鮮爽,讓人回味無窮,被視為煲類的珍品,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中醫(yī)認為其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據(jù)說有食用鵝蛋菌中毒喪命的,烹飪時要充分做熟,否則有毒。。

[轉載]食用菌圖譜(37--48)

 

(39)紅菇:俗名別名:正紅菇、真紅菇、大紅菇、紅椎菌、大紅菌、大朱菇,其中以正紅菇品味最佳,分布最廣,產量最多。福建永安是正紅菇的著名產地之一。紅菇風味獨特,香馥爽口。其味較之任何菇類無法倫比的鮮甜可口;已能人工栽培。

[轉載]食用菌圖譜(37--48)

 

(40)香菇:對于香菇都非常熟悉了,吃過很多次。香菇的人工栽培也很成熟,各地都有栽培。冬菇或花菇是香菇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當香菇子實體生長到三分之二大時,如果外界濕度大副下降,表皮干燥,子實體繼續(xù)生長,撐裂表皮,在菇表面形成花紋。一般生長比較快、個體大的容易形成花菇,也可人工控制形成。

[轉載]食用菌圖譜(37--48)

 

 

(41)草菇:也是廣泛人工栽培的食用菌,都很熟悉了。產出率比較小。

(42)雙孢蘑菇:又稱白蘑菇、蘑菇、洋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費的菇類,可鮮銷、罐藏、鹽漬。雙孢蘑菇的菌絲還作為制藥的原料。中國雙孢蘑菇栽培最多的有福建、山東、河南、浙江等省。。。

[轉載]食用菌圖譜(37--48)

 

(43)金針菇:一個非常熟悉的蘑菇,已能大規(guī)模人工栽培。。。

[轉載]食用菌圖譜(37--48)

 

(44)楊樹口蘑: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4-12(15)cm,扁半球形至平展,邊緣內卷變至平展和波狀,粘,淺紅褐色,趨向邊緣色淺,被棕褐色細小鱗片,氣味香,菌肉較厚,污白色??墒秤茫兜垒^好。此種菌在我國北方人工楊樹林帶的沙土上出產量大,是一種很有食用價值的野生食菌。

 
 
 

 

(45)楊樹菇:別名:柱狀田頭菇,柳松茸,茶菇,柱狀環(huán)銹傘;地方俗名稱為茶薪菇、柳菇、茶菇(云南),柳環(huán)菌(貴州),樸菇(福建尤溪、連城),柳松菇(臺灣、上海)。因具有松茸風味,日本又稱柳松茸、柳鍔茸。已能規(guī)?;斯ぴ耘?。

[轉載]食用菌圖譜(37--48)

 

(46)馬勃:稱牛屎菇或馬蹄包。屬擔子菌類馬勃科。嫩時色白,圓球形如蘑菇,但較大,鮮美可食,嫩如豆腐。老則褐色而虛軟,彈之有粉塵飛出,內部如海綿。有許多別名:灰包菌、灰菇、馬屁包、牛屎菇、藥苞、人頭菌、牛屎菌、大氣菌、灰菌、雞腎菌、地煙等,有許多種類,不是都可以食用的

[轉載]食用菌圖譜(37--48)

 

 

(47)平菇:(學名: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側耳、糙皮側耳、蠔菇、黑牡丹菇,臺灣又稱秀珍菇)是擔子菌門下傘菌目側耳科一種類,是種相當常見的灰色食用菇,平時吃得最多的恐怕是平菇了,已能大規(guī)模人工栽培。。。。。

[轉載]食用菌圖譜(37--48)

 

(48)鳳尾菇 :為真菌植物門真菌環(huán)柄側耳PleiirotussaJurcaju 的子實體。非常熟悉的蘑菇,已可大規(guī)模人工栽培

[轉載]食用菌圖譜(37--48) 

 

(49)黑木耳:非常熟悉了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50)銀耳:也非常熟悉了。。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51)白蘑:白蘑是傘菌中最珍貴的品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鉀、鈣、鐵、磷等礦物質,其形狀如傘,潔如玉盤、嫩如鮮筍。每年雨量充足的8~9月為盛產期。夏秋兩季雨后,尤其在立秋前后大量地產生在草原上,形成“蘑菇圈”。分布于河北、內蒙古。。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52)紫花臉蘑:用人們的話講特有蘑菇味。它的味道鮮美,蘑菇肉質細膩,很好吃的。紫花臉蘑往往生成蘑菇圈。我們離很遠就可以看到這個蘑菇圈,蘑菇圈的直徑大小不一定有2-10米不等,圈子的寬度一般在50-100厘米不等。蘑菇圈其表現(xiàn)的特征為這一圈的草比其周圍的草色深,為深綠色,周圍的草是淺綠色。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53)焰耳:又稱膠勺,因呈勺狀而得名。子實體一般較小,膠質,匙形或近漏斗狀,柄部半開裂呈管狀,淺土紅色或橙褐紅色在針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有時近叢生,常生長在林地苔蘚層或腐木上??墒秤?。另外,據(jù)試驗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別為70%和80%。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54)地皮菜:又名地耳、地衣、地木耳、地軟兒、地瓜皮等,是真菌和藻類的結合體,一般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暗黑色,有點象泡軟的黑木耳。地皮菜是一種美食,最適于做湯,別有風味,也可涼拌或燉燒,也是寒性食品。這個該是很熟悉

 
 
 

 

(55)樟芝是一種珍稀的藥用真菌,具有療效的起源來自于早期原住民因生活型態(tài)的關系長期喜歡飲酒,導致罹患肝病變的比例一直是居高不下,但是在喝過以樟芝熬煮的湯汁后,肝病竟然都完全痊愈。以致于一直以來,原住民皆將樟芝視為是最珍貴的藥材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56)桂花耳: 中文別名:桂花菌(云南) 春至晚秋,生于杉木等針葉樹倒腐木或木樁上。往往成群或成叢生長??墒秤谩4朔N子實體雖小,但色彩鮮,便于認識。該種屬含類胡蘿卜素等。往往生長在食用菌段木上,被視為“雜菌”。

 

 
 

 

 

(57)五臺杯傘:中文別名: 五臺山杯菌、雞爪子香蕈;子實體較大,白色。菌蓋直徑10-17cm,中央下凹成淺漏斗狀,邊緣無條紋,光滑無毛,表面干燥,具有少數(shù)至8個突起的同心環(huán)棱,干時不明顯。秋季生于山坡草地上并形成蘑菇圈,常群生至叢生。據(jù)記載此菌是山西五臺山地區(qū)著名的食菌之一。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58):棕灰口蘑:中文別名:灰蘑、小灰蘑。子實體中等。菌蓋寬2-9cm,半球形至平展,中部稍凸起,灰褐色至褐灰色,干燥,具暗灰褐色纖毛狀小鱗片,老后邊緣開裂。菌肉白色, 稍厚, 無明顯氣味。味道較好,東北及華北地區(qū)的松林中大量生長,群眾喜歡采食,并收集加工、鹽漬出口。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59)白香蘑:白香蘑(Lepista caespitosa),氣味濃香,鮮美可口,與口蘑相比美。但產量較口蘑少,是一種優(yōu)良食菌。子實體白色,菌蓋直徑4-1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分布地區(qū)吉林、山西、新疆等地區(qū)。目前未能人工培養(yǎng)成功。。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60)四孢蘑菇 (Agaricus campestris L.:Fr.) 又名:又稱雷窩子:可食用,能人工栽培和深層發(fā)酵培養(yǎng)菌絲體,是優(yōu)良食用菌。分布于我國河北、黑龍江、吉林、江蘇、臺灣、西藏、陜西、甘肅、山西、新疆、四川、云南及內蒙古等地區(qū)。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61)斜蓋菇:春夏季在林緣附近草地上,散生或群生。分布區(qū)域: 香港、青海、四川。可食用,味道好。野生食用菌,還沒有人工栽培。

 

 
 

 

 

(62)粉紫香蘑:夏秋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或生長成一條帶或蘑菇圈,尤其在內蒙古草原上可形成直徑達20-40m的蘑菇圈。分布地區(qū):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等。此種菌肉厚,具香氣,味鮮美,很好吃,是一種優(yōu)良食菌。另外,據(jù)記載與云杉、松、櫟形成外生菌根。(還沒人工栽培)--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63)鐘菌:中文別名:指狀鐘菌;春季于闊葉林中地上單生成或散生。分布地區(qū):陜西、甘肅、新疆等。經濟用途:可食用。鐘菌有許多種,如羅馬鐘菌、圓錐鐘菌、皺蓋鐘菌等,有的能食用,有的不能食用。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64)佛手菌 :中文別名:爪哇尾花菌。夏秋季在林中腐殖質多的地上或腐朽木上生長。分布地區(qū):臺灣、香港、廣東、海南、安徽、云南、湖南等。有記載無毒可食。此菌往往因色彩艷麗、形狀佛手狀而十分特殊。又因孢體具臭氣味而誤認為有毒。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65)珊瑚狀猴頭蘑:生在蒙古櫟樹上,也生在黑樺、白樺的枯死腐朽木上。它在鮮嫩時白色漸變淡褐色,基部狹窄,生出若干主枝干,主枝干又生小枝,小枝上長著長刺。它的成分和味道完全同猴頭蘑,是美味的山珍,同時又是一種利五臟、助消化的滋補的良藥。。

 

 
 

 

(66)高大環(huán)柄菇——是亞熱帶地區(qū)一種大型的腐生菌,也是一種土生菌,質地脆嫩、風味宜人的精品。分布于遼寧、吉林、黑龍江、浙江、江蘇、福建、山東、河南、四川、湖南、陜西、云南、貴州等。我國在近年人工栽培成功。高大環(huán)柄菇可鮮銷,也宜干制。野生采集時易與毒蘑菇“鉛綠褶菇”混淆造成中毒事件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67)灰喇叭菌:中文別名:喇叭菌、灰號角;可食用,味道鮮美。含有15種氨基酸。此菌與云杉、山毛櫸、櫟等樹木形成外生菌根。該產品深受歐洲客戶喜愛,被西方人稱之為美味佳肴.。于闊葉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至叢生。分布地區(qū):吉林、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海南、廣東、西藏、四川、云南等。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68)金黃喇叭菌:子實體小,金黃色至老金黃色,近喇叭狀。主要分布地區(qū)為福建、河南、廣西、廣東、西藏、云南、四川等。此菌可食用,味道鮮美,并且濃郁的水果香氣。與某些闊葉樹形成外生菌根。已能人工栽培,但技術還不太成熟

[轉載]食用菌圖譜(49~68)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