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上文字 1. 人 之 一 身 , 有 三 百 六 十 骨 節(jié) , 八 萬 四 千 毛 孔 , 后 有 三 關(guān) : 尾 閭 、 夾 脊 、 玉枕 也 。 尾 閭 在 脊 椎 之 下 盡 頭 處 , 關(guān) 可 通 內(nèi) 腎 之 竅 。 從 此 關(guān) 起 一 條 髓 路 , 號 曰 漕 溪 ,又 名 黃 河 , 乃 陽 升 之 路 , 直 至 兩 肩 夾 骨 對 處 為 夾 脊 ; 又 上 至 腦 , 為 玉 枕 。 此 三 關(guān) 也。 前 有 三 田 : 泥 丸 、 土 釜 、 玉 池 是 也 。 泥 丸 為 上 丹 田 , 方 圓 一 寸 二 分 , 虛 開 一 竅 ,乃 藏 神 之 所 。 眉 心 入 內(nèi) 正 中 之 處 天 門 , 入 內(nèi) 一 寸 為 明 堂 , 再 入 一 寸 為 洞 房 , 再 入 一寸 為 泥 丸 。 眉 心 之 下 謂 之 鼻 柱 , 又 名 雷 霆 府 。 金 橋 下 至 口 中 有 兩 竅 通 喉 , 謂 之 鵲 橋。 喉 是 頸 骨 , 乃 內(nèi) 外 之 氣 所 由 出 入 者 也 。 后 有 軟 喉 謂 之 咽 , 乃 接 飲 食 , 通 腸 胃 者 也。 其 喉 有 十 二 節(jié) , 號 曰 重 樓 。 直 下 肺 竅 , 以 至 于 心 , 心 上 有 骨 , 名 為 鳩 尾 。 心 下 有穴 名 曰 絳 宮 , 乃 龍 虎 交 會 之 處 。 直 下 三 寸 六 分 , 名 曰 土 釜 , 黃 庭 穴 也 , 乃 中 丹 田 。心 腎 相 距 8 寸 4 分 , 8 萬 4 千 毛 孔 , 應(yīng) 天 地 之 間 8 萬 4 千 里 。 人 有 3 6 0 骨 節(jié) , 應(yīng) 天 地 間 氣 液 升 降 一 周 3 6 0 日 。2. 天 有 九 宮 , 地 有 九 州 。 人 之 下 丹 田 有 九 竅 , 以 象 地 之 九 州 。 泥 丸 有 九 穴 ,以 按 天 上 九 宮 。 腦 骨 八 片 , 以 應(yīng) 八 方 。 一 名 彌 羅 天 玉 帝 宮 , 又 名 純 陽 天 宮 。 中 空 一穴 , 名 玄 靈 ( 穹 ) 主 , 又 名 元 神 宮 。 下 有 舌 , 舌 內(nèi) 有 金 鎖 關(guān) , 與 舌 相 對 , 又 名 鵲 橋。 鼻 下 人 中 穴 , 與 金 鎖 關(guān) 相 對 , 其 間 有 督 脈 , 乃 是 人 之 根 本 , 名 上 九 竅 , 一 名 性 根玉 泉 , 又 號 華 池 。 舌 下 有 四 竅 , 二 竅 通 心 , 為 液 。 兩 竅 通 腎 , 為 氣 。 神 室 泥 丸 九 竅, 乃 天 皇 之 宮 。 中 間 一 穴 , 形 如 雞 子 , 狀 似 蓬 臺 , 昆 侖 是 也 。 釋 曰 須 彌 山 。 修 真 之子 , 不 可 不 知 也 ?!?黃 庭 內(nèi) 景 經(jīng) 》 云 「 九 幽 日 月 洞 空 無 」 , 指 出 頭 上 有 九 宮 ?!?黃 庭 內(nèi) 景 經(jīng) 》 云 「 九 原 之 山 何 亭 亭 , 中 有 真 人 可 使 令 」 , 又 云 「 泥 丸 九 真皆 有 房 , 方 圓 一 寸 處 此 中 」 ; 頭 上 有 九 真 , 各 據(jù) 一 寸 之 所 。 圖 中 有 云 「 不 滅 之 道 ,存 思 泥 丸 九 真 」 , 并 謂 「 腦 有 九 辨 , 房 有 一 寸 」 。 圖 中 九 真 為 高 真 、 天 真 、 神 真 、上 真 、 玄 真 、 仙 真 、 虛 真 、 太 真 、 至 真 。《 洞 真 太 上 道 君 元 丹 上 經(jīng) 》 云 「 頭 中 有 九 宮 : 兩 眉 間 上 卻 入 一 寸 為 明 堂 宮 ,卻 入 二 寸 為 洞 房 宮 , 卻 入 三 寸 為 丹 田 宮 , 卻 入 四 寸 為 流 珠 宮 , 卻 入 五 寸 為 玉 帝 宮 ;明 堂 上 一 寸 為 天 庭 宮 , 洞 房 上 一 寸 為 極 真 宮 , 丹 田 上 一 寸 為 玄 丹 宮 , 流 珠 上 一 寸 為太 皇 宮 。 」3. 心 , 神 形 如 朱 雀 , 象 如 倒 懸 蓮 蕊 , 能 變 水 為 血 也 。 神 名 丹 元 , 字 守 靈 , 重十 二 兩 , 對 鳩 尾 下 一 寸 , 色 如 縞 映 絳 , 中 有 七 孔 三 毛 。 上 智 之 人 , 心 孔 通 明 。 中 智之 人 , 五 孔 心 穴 通 炁 。 下 智 無 孔 , 炁 明 不 通 。 心 為 肝 子 , 為 脾 母 , 舌 為 之 宮 闕 。 竅通 耳 , 左 耳 為 丙 , 右 耳 為 丁 。 液 為 汗 , 腎 邪 入 心 則 汗 溢 , 其 味 甘 , 小 腸 為 之 腑 , 與心 合 。 《 黃 庭 經(jīng) 》 曰 : 「 心 部 之 宮 蓮 含 花 , 下 有 童 子 丹 元 家 。 」 童 子 即 心 神 也 , 心下 為 絳 宮 ?!?黃 庭 內(nèi) 景 經(jīng) 》 云 : 「 心 神 丹 元 字 守 靈 。 」 心 屬 火 , 紅 色 , 五 行 為 南 方 朱 雀 , 藏 神 、 主 血 脈 。4. 絳 宮 , 乃 龍 虎 交 會 之 處 。 直 下 三 寸 六 分 , 名 曰 土 釜 , 黃 庭 穴 也 , 乃 中 丹 田。 左 有 明 堂 , 右 有 洞 房 。 無 英 居 左 , 肝 也 。 白 元 居 右 , 肺 也 。 中 空 一 寸 二 分 , 乃 藏氣 之 所 , 煉 氣 之 鼎 。 直 下 至 臍 , 三 寸 六 分 , 故 曰 : 天 上 三 十 六 , 地 下 三 十 六 , 自 天至 地 八 萬 四 千 里 , 自 心 至 腎 有 八 寸 四 分 。 天 心 三 寸 六 分 , 地 腎 三 寸 六 分 , 中 有 丹 田一 寸 二 分 , 非 八 寸 四 分 而 何 ? 臍 門 號 曰 生 門 , 有 七 竅 , 通 于 外 腎 , 乃 精 神 漏 泄 之 竅, 名 曰 偃 月 爐 , 即 任 脈 ; 下 有 九 竅 , 即 地 獄 酆 都 是 也 。 又 曰 氣 海 , 稍 下 一 寸 三 分 ,曰 玉 池 , 又 曰 下 丹 田 , 乃 藏 精 之 所 , 采 藥 之 處 。 左 明 堂 , 右 洞 房 ; 亦 空 一 穴 , 方 圓一 寸 三 分 。 此 處 有 二 竅 , 通 于 內(nèi) 腎 。 腎 中 有 竅 , 通 于 尾 閭 。 由 尾 閭 通 兩 腎 堂 以 至 膝下 三 里 穴 , 再 下 至 涌 泉 穴 , 此 人 身 相 通 之 關(guān) 竅 也 。上 丹 田 ( 眉 心 入 3 寸 泥 丸 ) → 中 丹 田 ( 土 釜 下 黃 庭 穴 ) → 下 丹 田 ( 氣 海 下 1 寸 3 分 玉 池 )心 、 鳩 尾 ( 絳 宮 ) ← - - 3 寸 6 分 - → 土 釜 ( 黃 庭 1 寸 2 分 直 徑 ) ← - - 3 寸 6 分 - - → 臍 中 、 氣 海 ( 玉 池 ) … 心 腎 之 間 總 共 8 寸 4 分絳 宮 , 中 穴 實(shí) 我 性 也 , 一 名 離 卦 , 一 名 午 時 , 又 號 南 宮 , 受 煉 神 室 之 所 , 又名 姹 女 , 一 名 真 陰 , 又 名 碧 眼 胡 兒 。 在 方 為 南 , 上 所 有 掩 骨 覆 之 , 醫(yī) 家 名 為 鳩 尾 。退 此 后 九 天 思 慮 之 神 , 又 云 「 龍 從 火 里 出 」 是 也 ?!?內(nèi) 景 圖 」 有 「 碧 眼 胡 僧 手 托 天 」 。5. 肺 , 神 形 如 白 虎 , 象 如 懸 磬 , 居 五 臟 之 上 , 對 胞 若 覆 蓋 , 故 為 華 蓋 。 神 名皓 華 , 字 虛 成 , 重 三 斤 三 兩 , 六 葉 兩 耳 , 總 計(jì) 八 葉 。 肺 為 脾 子 , 為 腎 母 。 內(nèi) 藏 七 魄, 如 嬰 兒 , 名 曰 : 尸 狗 、 伏 尸 ( 矢 ) 、 雀 陰 、 吞 賊 、 非 毒 、 除 穢 、 臭 肺 , 乃 七 名 也。 鼻 為 之 官 , 左 為 庚 , 右 為 辛 。 在 氣 為 咳 。 在 液 為 涕 。 在 形 為 皮 毛 也 。 上 通 炁 至 腦, 下 通 炁 至 脾 中 , 是 以 諸 炁 屬 肺 , 肺 為 呼 吸 之 根 , 《 黃 庭 》 云 「 喘 息 呼 吸 體 不 快 ,急 存 白 元 和 六 氣 。 」《 黃 庭 內(nèi) 景 經(jīng) 》 云 : 「 肺 神 皓 華 字 虛 成 。 」 肺 是 五 臟 六 腑 之 華 蓋 , 其 功 能 是 主 調(diào) 一 身 之 氣 , 其 體 虛 而 能 納 氣 , 故 字 虛 成 ; 其 色 白 , 故 名 皓 華 ?!?喘 息 呼 吸 體 不 快 , 急 存 白 元 和 六 氣 」 : 若 感 身 體 有 呼 吸 不 暢 的 問 題 , 即 快 快 存 思 白 色 的 肺 神 , 調(diào) 和 六 氣 。一 曰 西 山 白 虎 。 庚 位 。 金 精 。 在 卦 屬 兌 。 在 方 屬 西 。 在 五 行 屬 金 。 在 道 為 魄 。 情 也 。 屬 水 精 之 母 。 在 臟 腑 為 肺 。 在 天 為 月 。 實(shí) 我 魄 室 之 所 也 。6. 脾 屬 中 央 土 , 旺 于 四 季 , 為 黃 帝 , 神 形 如 鳳 , 象 如 覆 盆 , 名 常 在 , 字 魂 庭, 正 掩 臍 上 , 橫 覆 于 胃 , 坤 之 炁 , 土 之 精 也 。 居 心 下 三 寸 , 重 一 斤 二 兩 , 闊 三 寸 ,長 一 尺 。 脾 為 心 子 , 為 肺 母 , 外 通 眉 , 口 為 之 官 。 其 神 多 嫉 。 脾 無 定 形 , 主 土 , 陰也 。 故 脾 為 五 臟 之 樞 , 開 竅 于 口 , 在 形 為 頰 。 脾 脈 出 于 隱 白 , 乃 肉 之 本 意 處 也 。 《黃 庭 經(jīng) 》 云 : 「 治 人 百 病 消 谷 糧 , 黃 衣 紫 帶 龍 虎 章 。 」《 黃 庭 內(nèi) 景 經(jīng) 》 云 : 「 脾 神 常 在 字 魂 停 。 」 由 于 脾 屬 土 , 位 于 中 央 , 四 季 無 不 因 土 而 生 旺 , 故 名 常 在 。7. 腎 屬 北 方 水 , 于 卦 屬 坎 , 形 似 玄 鹿 、 兩 頭 , 名 玄 冥 , 字 育 嬰 , 象 如 卵 石 子, 生 對 附 腰 脊 , 重 三 斤 一 兩 , 主 分 水 氣 , 灌 注 一 身 , 如 樹 之 有 根 。 左 曰 腎 , 右 曰 命門 。 生 炁 之 府 , 死 炁 之 廬 , 如 守 之 則 存 , 用 之 則 竭 。 為 肝 母 , 為 肺 子 , 耳 為 之 官 。天 之 生 我 , 流 氣 而 變 , 謂 之 精 。 精 氣 往 來 , 為 之 神 。 神 者 , 腎 藏 其 情 智 。 左 屬 壬 ,右 屬 癸 。 在 辰 為 子 亥 。 在 氣 為 吹 。 在 液 為 唾 。 在 形 為 骨 。 經(jīng) 于 上 焦 , 榮 于 中 焦 , 衛(wèi)于 下 焦 。 《 黃 庭 經(jīng) 》 云 : 「 腎 部 之 宮 玄 闕 圓 , 中 有 童 子 冥 上 玄 ; 主 諸 六 腑 九 液 源 ,外 應(yīng) 兩 耳 百 液 津 。 」《 黃 庭 內(nèi) 景 經(jīng) 》 云 : 「 腎 神 玄 冥 字 育 嬰 。 」 腎 生 水 , 五 行 為 北 方 玄 武 , 因 玄 水 深 黑 莫 測 , 故 名 玄 冥 。 腎 藏 精 , 主 生 育 , 故 字 育 嬰 ?!?難 經(jīng) ? 三 十 六 難 》 云 : 「 腎 獨(dú) 有 兩 者 何 也 ? 然 腎 兩 者 , 非 皆 腎 也 , 其 左 者 為 腎 , 右 者 為 命 門 。 」8. 膽 者 , 金 之 精 , 水 之 氣 , 其 色 青 , 附 肝 短 葉 下 。 膽 者 , 敢 也 。 膽 大 者 , 必不 驚 。 神 名 龍 耀 , 字 威 明 。 形 如 龜 蛇 混 形 , 其 象 如 懸 袋 。 重 三 兩 三 銖 。 為 肝 之 腑 。若 據(jù) , 膽 當(dāng) 不 在 五 臟 之 數(shù) , 應(yīng) 歸 于 六 腑 , 因 膽 亦 受 水 氣 , 與 坎 同 道 , 又 不 可 同 于 六腑 , 故 別 立 膽 臟 , 合 于 膀 胱 , 亦 主 毛 發(fā) 。 《 黃 庭 經(jīng) 》 曰 : 「 主 諸 氣 力 攝 虎 兵 , 外 應(yīng)眼 瞳 鼻 柱 間 ; 腦 發(fā) 相 扶 亦 俱 鮮 , 九 色 錦 衣 綠 華 裙 。 」《 黃 庭 內(nèi) 景 經(jīng) 》 云 : 「 膽 神 龍 曜 字 威 明 。 」 膽 乃 陽 木 , 應(yīng) 東 方 青 龍 之 位 , 故 名 龍 曜 。 膽 為 中 正 之 官 , 決 斷 出 焉 , 以 其 中 正 不 偏 , 故 字 威 明 。9. 肝 , 神 形 如 青 龍 , 象 如 懸 匏 。 小 ( 少 ) 近 心 , 左 三 葉 , 右 四 葉 , 膽 附 短 葉下 , 神 名 龍 煙 , 字 含 明 , 重 四 斤 四 兩 。 肝 為 心 母 , 為 腎 子 。 肝 中 有 三 魂 , 名 曰 : 爽靈 、 胎 ( 臺 ) 光 、 幽 精 , 目 為 之 官 , 左 目 為 甲 , 右 目 為 乙 。 男 子 至 六 十 , 肝 炁 衰 ,肝 葉 薄 , 膽 漸 減 , 目 即 昏 。 在 形 為 筋 , 肝 脈 合 于 ( 木 ) , 魂 之 臟 也 。 于 液 為 淚 , 腎邪 入 肝 , 故 多 淚 。 膽 為 肝 之 腑 , 膽 與 肝 合 也 。 《 黃 庭 經(jīng) 》 云 : 「 和 制 魂 魄 津 液 平 ,外 應(yīng) 眼 目 日 月 精 , 百 疴 所 鐘 存 無 英 , 用 同 七 日 自 充 盈 。 」《 黃 庭 內(nèi) 景 經(jīng) 》 云 : 「 肝 神 龍 煙 字 含 明 , 翳 郁 導(dǎo) 煙 主 濁 清 。 」 肝 主 筋 , 其 色 青 , 五 行 為 東 方 青 龍 。 肝 出 竅 于 目 , 天 干 為 陽 甲 與 陰 乙 。《 黃 帝 內(nèi) 經(jīng) ? 素 問 ? 上 古 天 真 論 第 一 》 : 「 丈 夫 … 六 八 , 陽 氣 衰 竭 于 上 , 面 焦 , 發(fā) 鬢 頒 白 ; 七 八 , 肝 氣 衰 , 筋 不 能 動 。 」一 名 東 海 青 龍 。 甲 方 。 木 液 。 在 卦 屬 震 。 在 方 屬 東 。 在 五 行 屬 木 。 在 道 為 魂 。 性 也 。 屬 火 神 之 母 。 在 五 臟 屬 肝 。 在 天 為 日 。 實(shí) 我 魂 室 之 所 也 。10. 尾 閭 關(guān) , 一 名 九 竅 , 又 名 九 頭 獅 子 , 又 曰 如 太 子 射 九 重 鐵 鼓 , 陰 關(guān) 固 閉, 常 年 不 能 開 , 名 九 重 鐵 鼓 。 太 子 , 純 陽 炁 也 , 能 醍 醐 灌 頂 , 方 能 穿 通 , 故 曰 射 九重 鐵 鼓 , 乃 上 天 之 徑 路 也 。 一 名 地 軸 神 壺 , 又 名 朝 天 嶺 。 一 名 龍 虎 穴 。 一 名 三 叉 骨。 腎 內(nèi) 有 金 鼎 , 內(nèi) 外 相 通 , 共 三 路 上 通 夾 脊 , 直 透 頂 門 而 上 泥 丸 , 通 一 身 之 骨 髓 也。11. 此 田 中 炁 , 左 青 、 右 黃 、 下 黑 、 上 白 。 下 丹 田 , 真 虎 、 坎 地 、 ( 嬰 ) 兒處 、 扶 桑 冥 、 氣 海 、 水 晶 宮 、 牝 戶 。 中 間 一 穴 , 實(shí) 我 真 精 命 蒂 。 在 上 一 寸 三 分 , 實(shí)造 化 之 所 , 天 地 之 根 。 白 頭 老 子 青 玄 之 處 , 實(shí) 我 命 造 化 山 川 也 。 真 一 處 , 水 中 金 ,號 金 精 , 實(shí) 我 先 天 之 至 精 , 又 云 「 虎 向 水 中 生 」 、 「 一 陽 復(fù) 初 」 、 「 子 時 」 、 「 海底 月 」 、 「 人 門 」 、 「 初 生 我 根 基 」 , 此 數(shù) 名 。 修 真 之 子 , 不 可 不 知 也 ?!?內(nèi) 景 圖 」 亦 云 : 「 白 頭 老 子 眉 垂 地 」 。「 水 中 金 」 : 坎 卦 中 的 一 陽 。 坎 象 嬰 兒 。 《 鐘 呂 傳 道 集 ? 論 五 行 第 六 》 云 :「 腎 , 水 也 。 水 中 有 金 。 金 本 生 水 , 下 手 時 要 識 水 中 金 。 水 本 嫌 土 , 采 藥 后 須 得 土歸 水 。 龍 乃 肝 之 象 , 虎 本 肺 之 形 。 陽 龍 出 于 離 宮 , 陰 虎 生 于 坎 位 。 五 行 逆 行 。 氣 傳于 母 。 」真 虎 , 即 腎 氣 中 之 真 液 。 鐘 呂 稱 「 真 一 之 水 」 , 《 鐘 呂 傳 道 集 ? 論 龍 虎 第 八》 云 : 「 腎 水 生 氣 , 氣 中 有 真 一 之 水 , 名 曰 陰 虎 , 虎 見 液 相 會 也 。 心 火 生 液 , 液 中有 正 陽 之 氣 , 名 曰 陽 龍 , 龍 見 氣 相 合 也 。 」「 一 陽 復(fù) 初 」 : 在 年 , 即 冬 至 一 陽 生 ; 在 日 , 即 子 時 海 底 月 。 陰 盡 陽 生 之 義 。 真 陽 之 炁 出 現(xiàn) , 生 命 之 根 基 有 賴 于 此 。12. 兩 腎 者 , 兩 儀 也 。 中 間 有 連 環(huán) , 是 我 真 精 。 內(nèi) 藏 赤 白 二 炁 , 在 母 腹 中 ,未 有 此 身 , 先 有 此 穴 , 因 有 此 穴 , 始 生 此 身 。 左 為 玄 陽 , 右 為 牝 陰 , 中 穴 實(shí) 我 后 天之 精 海 , 又 為 真 鉛 。 儒 名 太 極 。 道 名 水 鄉(xiāng) 鉛 , 乃 北 方 肅 殺 正 氣 紫 河 車 。 順 則 生 人 ,逆 則 成 仙 。 一 名 漕 溪 。 一 名 祖 宮 。 通 上 下 二 眼 , 降 華 池 。 在 舌 下 竅 內(nèi) 出 , 名 玉 泉 ?!?真 鉛 」 , 即 真 炁 中 之 真 一 之 水 。 《 鐘 呂 傳 道 集 ? 論 抽 添 第 十 一 》 云 : 「 出于 己 腎 中 所 藏 父 母 之 真 氣 而 為 鉛 , 真 一 、 正 陽 所 合 之 藥 變 而 為 汞 。 … 真 鉛 者 自 身 之真 氣 合 而 得 之 也 。 真 鉛 生 真 氣 之 中 、 氣 中 真 一 之 水 。 」13. 桃 康 字 合 延 , 名 頂 蓮 花 , 冠 朱 衣 , 如 真 人 狀 ; 住 腎 宮 , 有 碧 、 紫 、 黃 、 白 、 綠 、 青 、 赤 、 蒼 之 炁 , 乃 北 方 八 天 所 化 也 。14. 夾 脊 雙 關(guān) , 實(shí) 神 仙 升 降 之 徑 路 , 是 我 身 脈 , 即 膏 肓 穴 道 , 曰 雙 關(guān) , 內(nèi) 轆轤 在 中 。 左 為 太 陽 , 右 為 太 陰 。 陽 升 陰 呼 路 , 通 天 柱 穴 , 又 名 內(nèi) 雙 林 , 通 外 雙 林 ,陽 關(guān) 脈 伏 。 此 穴 薰 蒸 關(guān) 竅 , 下 涌 泉 , 上 通 泥 丸 , 絡(luò) 接 絳 宮 、 華 池 , 取 水 降 于 華 蓋 、五 行 之 所 、 下 丹 田 命 蒂 之 內(nèi) 。「 內(nèi) 景 圖 」 亦 云 : 「 夾 脊 雙 關(guān) 透 頂 門 , 修 行 路 徑 此 為 根 。 」參 考 針 灸 穴 位 「 膏 肓 穴 」 , 在 第 四 胸 椎 下 , 督 脈 旁 開 3 寸 。15. 玉 枕 關(guān) , 此 處 一 名 陽 宮 玉 京 山 、 天 柱 、 太 乙 穴 , 大 椎 骨 前 寸 較 處 來 也 。實(shí) 上 天 逆 行 之 徑 路 也 。 內(nèi) 黃 龍 倒 以 卷 上 , 沖 湘 江 水 , 上 下 通 徹 。 此 關(guān) 緊 , 陽 神 守 ,至 必 用 陽 炁 , 方 能 沖 通 , 化 生 真 炁 , 至 鵲 橋 而 牛 女 相 會 , 育 胎 ( 事 ) 嬰 兒 。16. 舌 下 二 竅 , 名 玄 膺 。 后 名 咽 , 吞 下 一 切 飲 食 。 前 名 喉 , 十 二 節(jié) , 為 十 二 重 樓 , 通 達(dá) 清 氣 者 也 。17. 臍 為 生 門 , 太 乙 神 君 居 之 , 主 人 性 命 , 司 一 身 一 萬 二 千 精 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