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君子不器”(《論語》為政篇第二)思想使得傳統(tǒng)知識分子始終崇尚以“道”為職業(yè),歷來不屑于從事“器”的工作,認為低人一等;而歷來從事“器”之職業(yè)者,又從不奢望會去從事“道”的職業(yè)。很顯然,在傳統(tǒng)社會里,“道”和“器”是相分的,而且分得很清楚,所謂士農工商,士從事“道”的職業(yè),“工商”從事“器”的職業(yè)。這種情況一直要到清末民初,才有了本質的變化,一代名師耆匠姚承祖用自身的成就一舉顛覆了這種“道器分離”的現(xiàn)狀,成為中國傳統(tǒng)建筑領域里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道器相成”的一代偉人。 不一樣的世家,不一樣的啟蒙 據(jù)姚承祖的曾孫姚午生介紹,姚承祖出生于香山工匠世家(吳縣胥口鎮(zhèn)香山墅里村),其祖父姚燦庭及父親、叔父都是技藝高超的工匠,而其祖父還著有《梓業(yè)遺書》五卷,還保存了大量的建筑方面的家傳秘笈和相關圖冊,雖然這些都是零散的、片斷的、不成系統(tǒng)的,但對姚承祖的啟蒙來說,意義重大?!澳阒?,一般香山工匠世家的啟蒙是上輩對下輩憑經(jīng)驗手把手地教的,是傳子不傳女的,有些絕活對外人還要保密。從沒有用自寫的書、用自己保存的家傳秘笈和圖冊來對小輩進行啟蒙的,而姚承祖的啟蒙就是這樣的與眾不同?!睂Υ耍覀兛梢韵胂螅谝Τ凶娴膯⒚芍?,他祖輩、父輩一定會經(jīng)常拿那些書和圖冊給他看,邊看邊給他講解,比如:如何開榫頭?如何搭亭子?如何造廟宇?等等。同樣可以想象,在他啟蒙時,經(jīng)??梢钥吹阶孑?、父輩干活的情景。這些啟蒙、熏陶、耳濡目染,跟一般的香山工匠世家有本質的區(qū)別:姚承祖的啟蒙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雖然是粗淺的,但從此打下了文化的根基),而別的世家子弟的啟蒙則只有實踐。姚午生認為:這種本質的啟蒙區(qū)別源于姚承祖有與眾不同的世家傳承。 從開盛到開泰 11歲時,姚承祖到叔父姚開盛在蘇州城里開設的開盛營造廠實習?!澳阆?/SPAN>11歲的學徒能干什么?還是貪玩的年紀?!币ξ缟Φ??!暗?,他的貪玩與別的不一樣,他喜歡坐在一個人家不注意的地方,捏蠟燭油玩。有一次,他叔父發(fā)現(xiàn)了,問他在干啥,他回答道:‘在造樓房?!诌^了一段時間,他叔父發(fā)現(xiàn)他用蠟燭油捏的亭臺樓閣的模型樣樣俱全,而且很像一回事了。叔父知道孩子聰明,心中非常喜愛,就讓他拜舉人鐘仲田為師,學習讀書習字?!?/SPAN> 這幾年里,姚承祖勤奮好學、手不釋卷,先后學習了《百家姓》、《三字經(jīng)》、《千字文》、《大學》、《中庸》等書,這段時間的學習,奠定了他深厚的文化基礎。 16歲那年,姚承祖在開盛營造廠正式跟叔父學藝,他進步很快,不到20歲,就在建筑界脫穎而出,享有“秀才”之盛譽?!耙Τ凶嫔?/SPAN>1866年,20歲時就是1886年,那時的社會還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香山工匠,擁有了只有讀書人(從事“道”之職業(yè)者)才有的稱謂‘秀才’,這在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俗人’有了‘雅號’。”姚午生對此很是感慨。 22歲那年,開盛營造廠換了一塊招牌,變成了開泰營造廠,姚承祖接替叔父,成了新主人。別人問他為什么起這樣的廠名,他說:“開營造廠光開得興盛發(fā)達不行,要開,就要開得像泰山一樣,雄踞一方,名播四海?!笨梢娝暮陥D大志。 果然,在姚承祖的經(jīng)營下,開泰營造廠辦得十分昌盛,并且名噪一時,由姚承祖營造的住宅、寺廟、庭園不計其數(shù)。而在蘇州地區(qū),據(jù)我所知,目前還存的出自姚承祖之手的著名建筑有:靈巖山的大雄寶殿、光福香雪海的梅花亭、怡園的藕香榭、木瀆的嚴家花園等。當然還有晚年所設計營造的位于蘇州市鷹揚巷6號的補云小筑,專家評其為“布置亭臺樓閣、花草樹木,儼然一座蘇式古典園林”?!拔揖褪浅錾谘a云小筑的,可惜‘文革’中它被破壞掉了,否則又是一個著名的古建代表作。”言及此,姚午生臉上露出了苦澀的笑。 “道”“器”相成 姚承祖在帶徒經(jīng)營中,明顯感覺到工匠如果沒有文化,不僅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專業(yè)知識方面)不行,與人的溝通有問題,而且還會在工藝傳承上墨守成規(guī),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是不利于建筑文化的弘揚和發(fā)展的。鑒于此,他先后在蘇州玄妙觀開設了梓義小學,在家鄉(xiāng)墅里開設了墅峰小學,鼓勵工匠子弟入學念書,接受免費教育?!斑@一創(chuàng)舉,又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史上的第一次——一個匠人開設了義學,讓匠人的子弟免費接受教育。光這一善舉,就使姚承祖不朽了?!币ξ缟Φ?。 正是這個善舉,引起了剛成立的蘇州工業(yè)??茖W校的校長鄧邦逖的注意?!肮!苯M建了國內高等院校的第一個建筑工程系,但缺少講師,沒有像樣的教材,怎么辦呢?“鄧校長”就想到了“姚匠人”,于是就禮聘姚承祖為“工?!苯ㄖこ滔档闹v師。就這樣,匠人姚承祖走上了高等院校的講臺。憑著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淵博的建筑學知識和自小積累的上升到理論的學問,姚承祖的“工?!敝v師工作做得非常出色。這又是中國建筑史上的破天荒的頭一遭——匠人成了高等院校的講師,一個以“器”為職業(yè)的“工”做起了以“道”為職業(yè)的“士”的工作!你說是不是很偉大? 而他在授課期間,根據(jù)家傳秘笈和圖冊中的建筑做法及本人一生的實踐經(jīng)驗,寫成了那部彪炳史冊的建筑學奇書《營造法原》。該書后來由著名建筑學家劉敦楨于1935年委托張至剛增編整理成冊,于1959年7月出版,1986年8月再版。在再版的書末有這樣一段話:“本書是記載我國江南地區(qū)傳統(tǒng)建筑做法的專著,原稿系蘇州營造家姚承祖先生晚年遺著,由張至剛教授增編整理成冊,全節(jié)按各部位做法,系統(tǒng)地闡述了江南傳統(tǒng)建筑的型制、構造、配料、工限等內容,兼及江南園林建筑的布局和構造,材料十分豐富。書中還附有172幀照片,51幅版圖。本書對設計研究傳統(tǒng)形式建筑及維修古建筑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而劉敦楨則譽之為“南方中國建筑之唯一寶典”,具有科學和藝術的雙重價值。對姚承祖有很深研究的李洲芳先生認為:《營造法原》在古典建筑業(yè)中名聲顯赫,影響深遠,后代香山匠人都把它作為教科書、工具書,視若珍寶?,F(xiàn)今坐落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的中國庭園“明軒”,加拿大溫哥華城中的逸園,澳大利亞維多利亞洲的欞星門牌樓到愛爾蘭布魯姆園藝節(jié)上的愛蘇園等建筑的設計制作,全都離不開姚承祖的《營造法原》。 現(xiàn)在,我們紀念、研究和弘揚的,不只是姚承祖的高超的建筑工藝,也不只是他的《營造法原》的建筑文化,而且還有他的“知行合一”、“道器相成”的精神和風范。因此,對于姚承祖,無論是有形的財富,還是無形的財富,我們后人都要好好地繼承和弘揚。 |
|
來自: 蘇迷 > 《香山幫建筑,蘇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