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zhàn)國 玉龍:墨綠玉質(zhì),多處沁成一薄層白斑,局部似呈現(xiàn)原有的半透明質(zhì)感。龍頭神采精燦,龍體轉(zhuǎn)折生動有力,滿飾代表元?dú)獾墓燃y。與另一玉龍成對,尺寸特大,或?yàn)轸敼矸菡咚宕鳌?/span>

商晚期至西周 玉鳥: 墨綠玉,有芝麻斑,表面有橘色附著物。雕作一鳥,外輪廓接近三角形,邊緣多作直邊。大眼睛,長尾巴。雙面都刻有一大回紋作羽翼。

戰(zhàn)國 舊玉谷紋璜:玉質(zhì),淺灰色,有赭斑。雙面滿琢榖紋;外緣有凹槽和凸棱,由龍紋簡化而來。頂有一穿孔,應(yīng)原作飾件,附黃楊木座,作陳設(shè)觀賞之用。

漢 玉劍琫:白玉,有赭色裂痕。此器兩面均琢幾何化的云紋,中心有一長方銎(銎,讀qiōng為斤斧受柄處),琫為鑲于劍身與劍柄之間的玉飾,此件猶存鐵質(zhì)劍身。

東周 谷紋璜:灰白玉,局部有墨斑,表面有附著物?;《嚷云?,上下緣不平行,兩端微寬。兩面滿飾谷紋,兩端雖無明顯的龍頭,但淺的方形凹凸齒棱,即龍紋之角、鼻。中央偏上緣有一孔。

東周 谷紋璧:青玉,有濃淡不一的黃赭斑。單面沿輪廓刻弦紋,內(nèi)外緣各一圈,兩弦紋之間布滿榖紋。

漢 玉璲:青玉,沁白,表面有赭色附著物。璲為嵌于劍鞘上用以穿帶之劍飾。面部雕琢勾連云紋,有一方形穿帶孔。

西周 長方形玉飾:青玉,表面沾有硃砂。略成梯形,四周有凹凸齒棱,單面陰刻竊曲紋。背面無紋飾,有二對象鼻穿。

東周 直紋帶鉤:青灰玉,有裂痕,帶黃斑。細(xì)長條有弧度,一端向上內(nèi)彎為鉤頭,一端背后中央突起一方形,用來鉤系束腰的腰帶頭。正面突起四塊,每塊以三條直紋填滿。


東周 龍紋玉珮:墨綠色玉,沁作灰白泛黃色。龍彎曲呈”S”形,卷鼻,頂上有角。全器輪廓琢有陰線,其間遍布凸起云紋。上部中央鉆有一孔。此玉珮與另一龍紋玉珮組成一對。

臺灣故宮博物館的高古玉器 (二)
(2009-09-06 16:31:48)東周 玉璜:青玉,有濃淡不一的赭斑,局部呈白色?;《葴\,四周有凹凸齒棱,面部凸雕因線刻云紋,間有斜線紋,以為龍紋。上緣中央鉆有一孔。

漢 白玉鳳紋珮

漢 白玉螭龍佩

漢 和田青玉螭龍佩


春秋 耳飾玦:青綠玉,表面沁成白色,背面微露原來的質(zhì)感,有附著物。全器單面以雙凹線琢幾何變形紋。玦為一種耳飾。

東周 玉璜:青白玉,帶深褐沁斑。器成片狀,半瑗形,兩面形式,紋飾相同,通體以淺浮雕飾變形虺龍紋。兩端各琢一龍首,以圓孔為龍口,可穿系戴。


戰(zhàn)國 白玉龍紋環(huán)白玉,帶黃赭斑。一龍盤旋而成環(huán)形,龍首擱于尾上。龍首繁復(fù),頭頂一束鬃發(fā),有前足,周身有陰線刻紋。背面為平面,無紋。


東周 鏤空龍鳳玉佩:青玉,表面沾有硃砂。方形,鏤雕一對龍鳳合體,沿輪廓有一圈弦紋,其內(nèi)浮雕云紋,間有斜線紋。四個角各鉆有一孔。

東周 玉觿(拼音: xī):碧綠色玉,兩端多泛白色。一端寬、一端細(xì)的彎角形。寬的一端周圍有凹凸齒棱,象征龍的卷鼻、眉尖、角,龍身單陰線刻直角云紋。兩面紋飾相同。獸首及器中央各鉆一穿孔,供穿系佩帶。

漢 玉劍琫: 青玉,深沁成大塊白斑,有赭斑。此器兩面均琢幾何化的云紋,中心有一長方銎(銎,為斤斧受柄處),琫為鑲于劍身與劍柄之間的玉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