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西式火鍋已登錄中國很多年,但你是否依然鐘情中式火鍋的麻辣鮮香而對這些洋玩意兒視而不見呢。當然,作為資深饕客,最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就是用于嘗試,這次,讓我們診脈西式火鍋,試試火鍋的洋滋味。

法國芝士火鍋
法國芝士火鍋,小火撲騰香
在寒冷氣候下來個“芝士火鍋”,其實很有幫味蕾蓋上小棉被的感覺。看著芝士在不粘鍋里撲騰騰地響著,空氣中的芝士香氣隨之漸濃,這種暖呼呼的感覺十分好。
在廣州能吃到法式芝士火鍋的餐廳并不多,開在珠江新城海明路的“金不換”可算是一家。他家的芝士火鍋用上了三種芝士做出,Beaufort苦中帶甘,Cohte帶花香和果香,Bhhental則是黏性強。

芝士火鍋
傳統(tǒng)法式火鍋是三種全下,按照1:1:1的比例搭配。不過前兩者芝士較貴,也有餐廳為省成本,只用最后一種,味道層次就打了個折扣。除了芝士外,大廚還會加入傳統(tǒng)的櫻桃白蘭地,這是用櫻桃核釀出的烈酒,不過在三滾兩滾之下,酒精會揮發(fā)得差不多,食客們倒也不用擔心醉駕的問題。
傳統(tǒng)的法式火鍋,只用烘焙得干香脆身的法包粒來蘸芝士吃。不過老板Chris覺得未免有點單調(diào),于是就借鑒了瑞士那邊的搭配,加多了西蘭花、蘑菇、番茄仔三樣。你也可以換成土豆,不過這顯得比較膩口。這四樣配菜中,Chris偏好白蘑菇,有菇香之余,口感還帶點脆,和芝士的黏滑恰好是個鮮明對比,最值得推薦。

德國豬手火鍋
德國豬手火鍋,啖啖肉
對于無肉不歡一族來說,打火鍋恨不得就是肉肉肉,最不想聽到的就是上青菜,這多影響一個火鍋的肉感啊。倘若你也是這么想的話,去天河北路的“德國運達吧”吧,這里主打的是純?nèi)馐降聡i手火鍋!
話說德國的豬手、香腸和啤酒是世界聞名的,不過別忘了,德國那緯度,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日子都屬于冬季,在我們春暖花開的時候,那邊還是風雪交加時段。冰凍啤酒配涼香腸雖然爽,但這零下的溫度,灌下去打個寒戰(zhàn)可是少不了。于是德國人一到冬天,就有吃豬手火鍋的習慣。

蘸料
德國的豬手火鍋,最早來源于當?shù)氐乃笙隳c和水煮豬手。這水煮的水,分為清水和牛骨湯兩種。用來煮的香腸是特制的“豬肉牛肉混合腸”,腸衣脆口,久煮都不會軟身。至于豬手,也不是大家熟知的脆皮豬手,而是純用香草調(diào)料腌制出的不經(jīng)炸皮的咸豬手,德國人通常搭配著洋蔥、紅蘿卜、土豆一起煮著來吃。蘸料則指定是德國芥末,辣度比法國芥末要強,顏色也要深一些。

德國的豬手
作為水煮香腸豬手升級版的“豬手火鍋”,可說是集合了兩大重量級食材,里面配有三條香腸,半只豬手,足夠一對情侶來大吃一頓了。它的湯底比起水煮版的牛骨湯底也復雜很多,大廚用牛骨、雞骨、番茄、雜菜、西芹、紅蘿卜、牛雜等文火燉上4小時而成。燉煮時,可不能讓湯沸騰,以免產(chǎn)生沉淀。之后還要用白紗布濾掉殘渣,再用牛油把洋蔥、煙肉、蒜蓉炒香,和黑胡椒一起加入湯里。上桌前,才加入紅蘿卜、土豆和白蘑菇,湯色乳白,分量十足。
由于湯底濃味十足,因此豬手也要經(jīng)過24小時的腌制,用上洋蔥、紅蘿卜、百里香、蒜蓉、辣椒等香料來鉚足勁兒入味。為了達到皮滑不膩的口感,店家只取豬手中段,再用雜菜水煲上兩個小時,令它吃起來滑溜不膩口。
搭配它的主食則是德國人喝啤酒必有的脆口煙韌咸面包,德國人吃到最后,會拿它蘸湯吃。不過本地人吃到最后,肚子已經(jīng)撐得不行了,只能對著它干瞪眼。
星級大廚的世界火鍋

世界火鍋
一踏入芳村地鐵站A1出口旁的“有排撈世界火鍋餐廳”,真有幾分不適應:店名很大排檔,裝修頗精致,偏偏吃的卻是火鍋!
餐區(qū)分成三種風格,有日本折扇分隔的日式區(qū)、鳥籠裝潢的中國風區(qū)和西式卡座的歐洲區(qū),甚至還有鐵板燒專區(qū),和以往的火鍋店感覺大相徑庭。仔細一看菜單,里面的火鍋品種更是多得讓人眼花繚亂,意大利番茄肉醬鍋、泰國冬蔭功鍋、日本昆布鍋、法國香芥鍋、西班牙魚湯雜菜鍋……簡直把各地能叫得出名號的火鍋都來了個“大雜燴”!
原來餐廳的廚師出身于五星級酒店,對外國食材的把控頗為熟練,所用的進口食材,像和牛、肥牛都是和五星級酒店同一檔次,至于蔬菜則以溫室種植的無公害蔬菜為主。這里的20多款醬汁都是自家制,譬如芝麻醬,就是大廚用黑白芝麻加上花椒炒出的。

西班牙雜菜魚湯火鍋
最特別之處在于,這里是專醬專鍋。像用奶酪制的阿爾弗萊德醬,就是專職侍候“美國芝士火鍋”的。雖然廚師和食材都是五星級,但這里的碟頭卻不會像五星級酒店那么精致,肥牛、和牛等進口肉起碼有半斤一碟。
在一眾老外火鍋中,最少見的可說是“西班牙雜菜魚湯火鍋”、“意大利番茄肉醬火鍋”和“法國香芥火鍋”。其中的“西班牙雜菜魚湯火鍋”,湯色水紅,微微帶辣,入口清鮮味特別突出,和白貝、蜆子這種貝殼類較為般配。這款火鍋的湯底是以新鮮鯪魚和大頭魚為主———前者取香,后者取膠質(zhì),混合小海魚、小海蝦以及干香草和新鮮雜菜一起慢火煨出,再以白酒、月桂葉和小茴香調(diào)味。不過當它出現(xiàn)在桌面上的時候,這些底料可都被過濾去了,只剩下一鍋以藏紅花增色的水紅湯底。除貝類之外,由于它微微帶番茄酸味,肥牛和脆肉鯇也適合和它搭檔。

意大利番茄肉醬火鍋
若是嗜好酸辣的饞貓,那就選“法國香芥火鍋”。和日本青芥末的刺鼻不同,法國黃芥末是用芥末粉調(diào)出,辣度溫和略帶咸味,這是因為它是用芥末籽加上葡萄酒醋和葡萄酒發(fā)酵而成,酸度自然。除法國芥末之外,里面還加入了美國辣椒仔、咖喱粉等香料,最適合配紅酒汁、南瓜汁、法芥醬,涮料好搭檔則有牛立方、鱸魚肉和蝦。
如果你喜歡酸味重的開胃火鍋,那自然是選“意大利番茄肉醬火鍋”。湯鍋下了很多的焗熟新鮮番茄,另外還有羅勒、百里香、蒜蓉、洋蔥等香料,又酸又香。和它搭配的醬料包括番茄醬、黑胡椒醬、蒜香醬,最佳搭檔是牛肉滑、芝心牛丸和有膏墨魚仔,反正容易膩口的食材和它搭配就保準沒錯兒。